- 阿q正傳讀后感 推薦度:
- 《阿q正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1
《阿q正傳》選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之一。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沒落封建家庭。1926年以前,魯迅先后出版了《吶喊》《彷徨》兩本小時集,收錄25篇。魯迅于1936年10月病逝于上海。
這些小說反映了從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前夕的社會生活,《阿q正傳》是以描寫阿q的悲劇,把以權(quán)性為實質(zhì)的精神勝利法——“阿q精神”當作一種國民弱點加以揭露,以促其覺醒,是震動文壇的一部杰作。阿q是辛亥革命時代落后的農(nóng)民的典型。魯迅寫《阿q正傳》是為了叫我們拋棄精神法,走向?qū)嶋H的革命斗爭。
“阿q本來也是正人,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師指授過,但他對于“男女之大防”卻歷來非常嚴;也有很排斥異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正氣。他的`學說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這顯然是一種極端封建的婦女觀,阿 q濃厚的封建觀念,隨時隨地把都在流露出來。反映了在封建社會時,人們對女性的一種歧視,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應(yīng)該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不分卑賤,沒有性別歧視。
“阿q近來雖然比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變得更加高傲一些,但和那些打慣的閑人們見面還是很膽怯。獨有這回卻非常失勇了。這樣滿臉胡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寫出了啊q的狂妄自大,愚昧無知,我們應(yīng)該懂得謙虛,有時做不 到狂妄自大的說出來。有時狂妄自大往往會為自己惹出一身麻煩,所以我們應(yīng)該懂得謙虛。阿q的這種愚昧無知,也讓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好好學習,增長知識。不要想阿q這樣愚昧無知,被人所恥笑。
讀了魯迅的《阿q正傳》讓我產(chǎn)生不少感想:反映出農(nóng)村人民落后的一種社會風貌,也讓我們看見了封建時期的思想的落伍。我們應(yīng)該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一份力,讓中國跟上時代的腳步,跟上世界的腳步,讓中國與時俱進。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2
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我深深為阿Q感到悲哀,他可以說得上是個徹頭徹尾卑微到塵埃里的小人物,但造成阿Q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就是那個麻木不仁的時代。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遺忘和拋棄的人,他表面的高傲卻更凸顯出自己內(nèi)心的卑賤。
被別人打時,他因膽小怕事和無還手之力而自我安慰道:“是兒子打老子”多么可悲又可笑!因不愿面對現(xiàn)實而自我欺騙的精神勝利法,維系著數(shù)百萬奴隸們的'心理平衡,支撐著他們卑微地活下去。而阿Q只不過是他們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罷了。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她不想斷子絕孫,他和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欲,他覺得他喜歡吳媽,于是跪下向吳媽告白,只是那句“我和你困覺,我和你困覺”。讓人覺得似乎只有調(diào)戲和耍流氓的成分,而這場戀愛悲劇完完全全剝奪了阿Q靠自己勞動養(yǎng)活自己的所有權(quán)利,同時也剝奪了人性,將阿Q逼迫到了偷竊的道路上。
阿Q還曾想過革命,但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是革命,想要覺醒也不知道什么是覺醒,最后成為了可悲的替死鬼,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談資,眼中的笑料。多么可悲又可笑的“大團圓”。
革命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起點,人們?nèi)耘f不懂什么是革命,只顧興致勃勃看阿Q送去殺頭,群眾們的眼睛比狼的眼睛更可怕。那是阿Q從未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他們又鈍又鋒利,似乎連成一氣,咬著他的靈魂。阿Q想喊‘‘救命”卻叫不出,兩眼發(fā)黑再也沒能醒來。阿Q死了,死在冰冷的屠刀下,死在鋒利的眼睛里,死在封建的思想中。所謂的“大團圓”實質(zhì)上卻是一場吃人的盛宴。
阿Q,一個悲哀、可笑、卑微到塵埃里的小人物,他一生的悲劇如一面明鏡,映射出了一個黑暗封建的社會,那些封建害人的思想和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同時也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深思和反省。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3
上回說了阿Q飽受趙太爺?shù)耐倭R,既可憐又可悲 ,這回,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三章,我們今天再接著說。
第三章的題目是《續(xù)優(yōu)勝記略》,阿Q雖然常常優(yōu)勝,那是因為趙太爺打了才出了名的。他付過二百文酒錢就躺下了,他想:我已經(jīng)是趙太爺?shù)膬鹤恿耍院缶蜎]人不敢不尊敬我了。從此以后,他總是認為大家愈來愈尊敬他了。一年春天,他見王胡在那里捉虱子,然后,把虱子放在嘴里嚼嚼,咽下,阿Q也學著他的樣子把衣服脫下來,捉虱子,然后把虱子放在嘴里,嚼越嚼越硬,就吐到衣服上,王胡生氣了,把阿Q拽起來打了好幾下,然后就把阿Q扔出六尺多遠,常常感到優(yōu)勝的阿Q真正感到屈辱。然后又碰見趙太爺家的大兒子,又是阿的Q對頭,因為大兒子有一條假辮子,阿Q說了他一句禿兒,驢,大兒子拿起棍子就打阿Q,阿Q就想:這是他人生中第二件被屈辱的事。然而,阿Q反倒把氣撒到小尼姑身上,去欺負比他弱的人,把小尼姑氣哭了。
在那個時期,阿Q是魯迅筆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他的“優(yōu)勝”讓我漸漸開始注意他了,他的“優(yōu)勝”真讓我有點兒擔心了,我想對阿Q說:“阿Q,請你不要想自己總是優(yōu)勝的,你應(yīng)該想想別人為什么嘲笑你、打你,尊重你了嗎?你又尊重別人了嗎?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通過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讓我明白了: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使阿Q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我覺的,作者想宣泄這個社會更深一層的憂憤的感情!《阿Q正傳》用戲劇的色彩表達悲劇內(nèi)容,讓我感覺到有種劣根在阿Q身上體現(xiàn)了出來,就是:麻木不仁、茍且偷生,自欺欺人......這也是幾千年封建社會文化積淀而形成的中國國民的劣根!
用阿Q對比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年代我知道了阿Q并沒有讀過書,所以在那個時候,稍微讀過一點書的人,就可以仗著自己讀書多欺負像阿Q那樣的農(nóng)民,真是可氣!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4
說起《阿Q正傳》,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吧,在第二章的優(yōu)勝記略及其續(xù)集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
被人抓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阿Q心想自己是被兒子打了
錢被偷走了,原來“兒子”那一套已經(jīng)不管用了,阿Q抬起左手,用力的在臉上打嘴巴,算報仇了
這樣一種自苦式的安慰方式顯然和大眾是相背離的,但阿Q身上的這種特質(zhì),在面臨愛情,生計的時候更為突出。
當阿Q因為調(diào)戲吳媽,被趕出趙府,并受到周遭人的不待見時,阿Q的反應(yīng)是:
“他起來之后,仍舊在街上逛······卻又漸漸覺得世上有些奇怪”
“但他更覺得世上有些古怪,卻是許多日以后的事,其一,酒店不肯賒賬了·····”
有著高度自我安慰能力的阿Q,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反應(yīng)是遲鈍的,換個視角看,阿Q的這種“自我勝利法”,其實是他自身的自我保護機制,以破除他認知,感知世界的障礙。
人作為群體動物,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還有更高級的,對社會認同感和自我價值的追求,而這一切對于阿Q來說,卻是困難的。
文章第一章便介紹了阿Q的'大致情況,姓氏不清,名字也為音譯,籍貫也并不了解,只有一個“阿”字是十分肯定的。
社會身份的缺失,造成了阿Q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
極度不屑于世事,但又渴望得到關(guān)注與尊重,極易膨脹又極度自卑
生命結(jié)束前,阿Q回憶起的那只餓狼:
“眼睛又兇又怯,兇兇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回他又看見了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jīng)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在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遠不近的跟他走”
和文章結(jié)束時,看客們冷漠的態(tài)度相呼應(yīng),“可笑的死囚”,“竟沒唱一出戲”,“白跟一路”
比一頭餓狼更可怕的,便是大眾的口舌。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5
除了中學課本上的幾篇,魯迅的作品我讀得很少,在讀了《阿Q正傳》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中學時甚至現(xiàn)在的我對魯迅的了解還太少。他的精神,他的文學功底,他那敏銳的洞察力,一切都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阿Q,一個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經(jīng)典形象,具有穿越時代的魅力。
最為人所熟知的,要數(shù)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阿Q根本不愿承認自己落后與被奴役,沉醉于那種臆想的自尊中,或者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憤,在轉(zhuǎn)嫁屈辱中得到滿足,或者自輕自賤,甘居落后與被奴役,這些都失靈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覺中變現(xiàn)實真實的失敗為精神上的虛幻的'勝利。這就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核心所在。就阿Q所反映的時代人群,前人說的夠多了。我想談?wù)劷袢恕,F(xiàn)在的人中,不乏阿Q。
就拿今年中國最熱的話題反腐來說吧。這些官員為什么紛紛落馬?貪污唄。為什么貪污?欲望唄。他們不怕嗎?他們以為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這不就是自欺欺人嗎?我當然不知道他們在貪污時是什么心態(tài),可我大概能猜到冰山之一角吧,第一次的時候,他肯定提心吊膽,心里邊矛盾重重,總想著這是第一次,我就這一次,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的。有了順利的第一次,自然就要有第二次、第三次。中國有句老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何必自欺欺人呢?自欺欺人,阿Q在罵“假洋鬼子時”不也這樣啊嗎?
再說說普通人吧。我想中國人對于小悅悅時件應(yīng)該還記憶猶新吧。市場經(jīng)濟帶來了人民的富裕,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逐漸丟失。人們變得冷漠近乎麻木,新聞中不斷可以聽到那些令人費解的新聞,我們會指責那些見死不救,見義不為的事情,可真到了自己身上,又是怎樣呢?看來這個時代真的不缺阿Q。
《阿Q正傳》讀后感范文6
這個夏天真是出奇的熱,沒事干便倒在床上,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看――《阿Q正傳》――不久從弟弟家借來的。于是隨便翻開一頁瞧瞧,不久,就被阿Q調(diào)戲小尼姑的情節(jié)吸引住了,逗得我哈哈大笑……于是我翻到了第一頁……
我一口氣讀完了它,讀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又覺得可笑,又認為可悲。同時又佩服魯迅先生的才華!栋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nóng)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nóng)民形象。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宇里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蓖瑫r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xiàn)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
阿Q這一當時國民性格的典型,他臨死前,兩件最遺憾的事情是:畫押的圓圈畫得不夠圓,二是游街時,沒有唱出幾句戲來。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這決不是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他毫無真正的精神世界,連動物都會同情他這一套的精神勝利法,阿Q沒有靈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軟怕硬的軀殼,他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會成為人們無聊時的談資。
阿Q死后,人們的態(tài)度各不一樣,有的.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證據(jù)。”有的說:“槍斃沒有殺頭好看!边有的卻說:“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跟了一趟!边@些麻木的語言就是對自認比阿Q高一等的人們對阿Q最后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希望阿Q會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消失,成為一個真正幽默的笑話。
【《阿Q正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阿Q正傳》心得體會12-13
魯迅阿q正傳讀書筆記08-09
《阿Q正傳》讀書筆記優(yōu)秀范文07-13
阿q正傳讀后感02-13
《阿Q正傳》讀后感03-13
《阿q正傳》讀后感03-10
阿q正傳讀后感06-26
阿Q正傳讀書筆記300字(通用25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