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后感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后感1
從來想象不到一個人可以愛另一個人深沉到什么程度,也從來不相信世上真的有因為愛所以愛的感情。
今天想說的并不是愛情,而是一位母親對女兒無與倫比的沉重的愛。
熏子的女兒瑞穗在泳池溺死,醫(yī)生已經(jīng)確定大腦無意識,但是基于日本的政策,只有在同意捐獻器官的前提下才能判定腦死亡,而身為父母還是會存在僥幸心理的,認(rèn)為醫(yī)生還沒判定腦死亡孩子就還會有一絲生機。
在很久很久的糾結(jié)與考慮之下,熏子和丈夫做出來捐獻器官的決定。因為他們都知道瑞穗“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她一定是愿意去幫助別人的。原本就這樣結(jié)束了,甚至還疑惑后面會如何發(fā)展。但是,在與瑞穗告別的時候,熏子和和昌都隱約感覺到瑞穗的手動了,熏子馬上改變了主意,她覺得女兒沒有死,她的大腦還有部分功能。但事實是,這存留的極小部分功能根本無濟于事。
熏子開始學(xué)護理,然后將瑞穗轉(zhuǎn)移到家里,親自照顧。和昌的公司是研究,在星野的幫助下,瑞穗雖然無意識地沉睡,但她依然在成長。轉(zhuǎn)變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呢?也許是瑞穗的老師新章房子為瑞穗朗讀的時候吧,因為這是個“具備了高度的意識”的朗讀者;也許是熏子冒充新章房子與雪乃募捐者接觸并為她捐錢的時候;也許是生人因為姐姐被同學(xué)嘲笑的時候……
熏子依然在守護瑞穗,但是和昌發(fā)出了質(zhì)問:“那么,目前在我家的女兒,到底是病人,還是尸體?”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對于目前來說,不管是病人還是尸體,她所守護的不過是自己的女兒。
在生人的生日宴大鬧之后的一個晚上,熏子出奇地感受到了瑞穗的動靜,她覺得瑞穗站起來了,瑞穗對她說:“媽媽,我走了!”在這個時候,在熏子心中,瑞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去。
最后,瑞穗的心臟捐給了宗吾,而他就是當(dāng)初進入熏子家里看見瑞穗,然后說“她睡得真熟!”的小男孩?陀^上來說,熏子對瑞穗的堅守毫無意義。但是,我們無法判斷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就無權(quán)評價這份守護有無意義。
可是呀,熏子對瑞穗的愛太沉重了!美晴、若葉、和昌……所有人都知道瑞穗已經(jīng)死了,卻礙于熏子看破不說破,和昌的父親對瑞穗這樣的行為很生氣,他覺得瑞穗的行為根本就是“為了讓自己心安,把女兒的`身體當(dāng)成玩具”,確是如此,太過固執(zhí)的愛,已經(jīng)讓熏子失去自我了,她為了照顧瑞穗放棄了一切,也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是這樣的愛是不是有些扭曲了?
一想到生人開學(xué)典禮那天其他孩子們看到躺在輪椅上的瑞穗,然后向她們投來異樣的眼光,又告訴生人家里躺著的是一具尸體,就滲得慌,剛上小學(xué)的生人,對新的生活應(yīng)該滿懷欣喜,可是因為姐姐一切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同學(xué)們的嘲笑。太可怕了,這樣小的孩子居然要承受這些非議!
愛,也需要放手。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后感2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死亡”的故事,也是一個關(guān)于“生命”的故事,會讓所有人陷入沉思。
主人公熏子在即將和出軌的丈夫離婚迎接新生活的時候,女兒瑞穗的一次事故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瑞穗在一次游泳的時候意外溺水,昏迷不醒,醫(yī)生判斷瑞穗的大部分腦組織已經(jīng)死亡,建議做腦死判定,同時詢問他們夫婦是否接受器官捐贈。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日本的法律規(guī)定,處于植物人狀態(tài)的患者如果做了腦死判定,就可以認(rèn)定患者已經(jīng)死亡,即便患者還能借助人工呼吸機繼續(xù)呼吸,即便心臟還沒有停止跳動。而只有接受器官捐贈的人才會做腦死判定,如果拒絕捐贈器官,就沒有必要做腦死判定,而患者就一直以植物人的狀態(tài)活著。
思考了一夜,熏子夫婦準(zhǔn)備答應(yīng)器官捐贈,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瑞穗的手動了一下,很微弱,熏子的丈夫甚至覺得這是錯覺。但熏子堅定的認(rèn)為瑞穗還活著,她拒絕做腦死判定!
因為熏子丈夫的公司是做相關(guān)機器的。他們給瑞穗裝了自動呼吸器,并通過電流控制來活動瑞穗的shenti,這使得瑞穗看上去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只是睡著了而已。熏子就這樣照顧了瑞穗三年!這在醫(yī)學(xué)上也是個奇跡。對于能夠一直照顧瑞穗這件事,熏子非常幸福,并不覺得辛苦。
可是在外人看來,熏子每天照顧的只是一具尸體!這讓熏子很受打擊;同時,熏子又親眼目睹了一個小朋友因為日本幾乎沒有人捐贈器官而失去了生命,她的內(nèi)心更是備受煎熬,她很痛苦,重點是死去那個小朋友的父母很理解不愿捐贈器官的父母,對于“她這種人”并沒有任何怨言。痛苦掙扎過后,她把這一切歸咎于日本的法律。
小說的高潮部分是,熏子拿著刀抵住瑞穗的心臟,在警察面前質(zhì)問“請問,如果我殺了我的女兒我會是殺人犯嗎?”,“如果我女兒是一具尸體,那我就不是殺人犯;如果你們承認(rèn)她沒有死,那我就是殺人犯是嗎?”,“請叫你們的專家過來,我就想知道我女兒現(xiàn)在是不是尸體!”她歇斯底里又邏輯清晰地拋出一系列問題,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女兒不是尸體!
最后,在一個凌晨,熏子聽到有人叫她,她睜開眼看到瑞穗站在床邊,告訴她“媽媽,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我很幸福,真的很幸福。再見”她跑到瑞穗的身邊,發(fā)現(xiàn)各項指標(biāo)都在惡化,她這才知道,瑞穗是現(xiàn)在才離開的。她很平靜,這幾年對瑞穗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值得的。最終,她當(dāng)然把瑞穗的器官捐贈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死亡是一個瞬間,其實,死亡是一個過程。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后感3
奇葩說里康永哥在某一期里說過,“我們要練習(xí)面對告別,因為我們都得告別!睎|野圭吾用了一本書講了一次告別。
這本小說并不是一本偵探小說,而是講了一個真實的合乎情理沒有任何奇跡發(fā)生的悲傷的故事。卻探討了一個嚴(yán)肅的問題,當(dāng)我看完這本書,卻仍止不住的思考,假如有一天我面對這樣的場景我會做何選擇。我覺得作者的目的以及想傳遞的信息已經(jīng)達到了。
故事的`開始從一個小女孩瑞穗游泳意外溺水開始說起,醫(yī)生診斷為腦死亡,詢問她父母是否接受器官捐獻,她的父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堅信她只是呈植物人狀態(tài),并沒有真正的死去。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小女孩瑞穗在她麻麻精心的護理下身體也一天天的長大,在她的身上也先后采用了BMI(腦機接口技術(shù))和AIBS(人工智能呼吸控制系統(tǒng)手術(shù))?恐@些技術(shù),小女孩能在大腦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靠著電擊來活動四肢,甚至面部表情。
身邊的質(zhì)疑聲越來越大,覺得瑞穗的麻麻用這些技術(shù),只是來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瑞穗變成了她的玩具。但她麻麻卻覺得并沒有一條法律說明瑞穗已經(jīng)死了所以自己并沒有錯。
最后奇跡沒有發(fā)生,瑞穗在幾年后身體機能退化,瑞穗的父母最后接受了瑞穗已經(jīng)離開的事實,并同意了器官捐獻,來幫助更多在生死邊緣的孩子。
道理我們都懂,但要真正放下,又談何容易?
我看完后思考的問題是
1、我能不能完全信任并且接受醫(yī)生判定的結(jié)果,而不是心懷奇跡,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2、我能不能放下“滿足自己”的這種心理,接受不可逆的現(xiàn)實并且放手。
3、就算我接受了以上兩個,我能不能接受最親密的人器官捐獻。
相對地,我處于病人的情況下,我能不能接受自己沒有任何質(zhì)量的活著,能不能接受器官捐獻。我也不知道,只有真正的在那個情境下,才能做出判斷,切斷糾結(jié)的內(nèi)心。更加熱愛生活才是我現(xiàn)在該考慮的事呀,不推薦大家再去看這本書啦。
愿身邊的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拜個早年。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后感4
我其實不喜歡一個作家頻繁地出書,總覺得一個人的才氣是有限的,過度地消耗不是好事。寫作這件事,如果想要寫好,必定是需要沉淀和長久地思考的。
算是東野圭吾的忠粉,在他還很小眾的時候就看過他好幾本書了。但說實話,他的書水平真的參差不齊。喜歡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逢人就推薦。不喜歡如《夢幻花》,特意買了書,結(jié)果沒撐到60頁,死活看不下去。這本《沉睡的人魚之家》,則介于喜歡和不喜歡之間。
小說的主題很好的。熏子跟丈夫打算離婚前夕,女兒瑞穗因為溺水被判定腦死,然而心臟卻還在跳動。在二次判定前,醫(yī)生向播磨夫妻提出器官捐贈,夫妻倆也同意了。結(jié)果做二次判定的時候女兒瑞穗的手動了一下,兩人于是拒絕做二次判定,覺得瑞穗還活著。于是為了照顧“腦死”的女兒,熏子和丈夫決定不離婚。此后通過現(xiàn)代科技,瑞穗被母親和外婆照顧了三年,三年后瑞穗二次判定腦死,播磨夫婦捐贈了瑞穗的器官。
前半部分閱讀的時候能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如果是我,在那種情況下,我也會相信我的孩子活著,畢竟她的心臟還在跳動著,她的身體依然還在成長,肌膚也很有彈性。只是到了后半部分,那種無私的母愛感受不到了,反而覺得熏子的`照顧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甚至覺得她將女兒當(dāng)成了一個仿真版的娃娃,給她買好看的衣服,讓她依靠科技器械做出各種動作,所以在兒子生人說出“其實姐姐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死了”的時候才會勃然大怒。
東野圭吾最受歡迎的小說雖然都是推理類的,但他身上還有一個標(biāo)簽——“人性”作家。這本書便是涉及“人性”。我不敢肯定,在那種情況下,我會比熏子理智。不,我根本不可能理智。只不過,我可能會堅持不了熏子那么長久,也不會像熏子那樣擺弄女兒的身體。我大概會在中途將女兒的器官捐贈給了江騰夫婦的孩子。
法律和愛,理智和情感,這其實很難做出抉擇。有些時候,我們明知道那樣做更好,但因為情感上的原因而拒絕。這本書的主題其實不是很鮮明的,東野圭吾似乎想通過這本書來說明日本法律對于“腦死”判定的不正確(我表達不清楚具體的意思),想告訴他們有多少人因為遲遲等不到器官捐贈而失去了生命。當(dāng)然,這也可能是我的臆測。但如果我臆測的是對的,那么東野圭吾的這本書是失敗的,因為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感覺東野圭吾就像書里的熏子一樣,從一開始的堅定,到中間的動搖,最后無法自圓其說只好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個結(jié)局。
我真的寧愿瑞穗后面活了,這樣至少熏子的三年堅守是有意義的。要么干脆在中間江騰夫婦的女兒快要籌集到出國做手術(shù)的巨款,卻突然病情惡化導(dǎo)致無法挽救的時候,及時醒悟過來。而也是從這里開始,熏子從已經(jīng)動搖轉(zhuǎn)為了偏執(zhí),以至于后面才會以自殺的方式逼得親人和警察承認(rèn)瑞穗沒死。
單單從母愛,或者親情地角度來寫這本書,或者直接對國家法律提出質(zhì)疑,無論偏向哪一個,這本書都應(yīng)該會好看一點,而這本書卻感覺兩者都想偏,最后卻哪一方都沒有偏,主題不是很明確。當(dāng)然,也有可能是我思維程度還達不到東野圭吾的高度,無法get到他的思想。
總之,這不算是一本好書,但也值得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