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做a毛片免费视频,黑人在线播放,色婷婷99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7-30 06:51: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2.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3.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指導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溝通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30-10053 (43+57)(28-21)

  師: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總結: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課:

  要求學生將32+54018和100-(32+30)合并為一道題.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例1.100-(32+54018).

  2.對照例1與復習題2,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

  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指名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討論: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讓學生明確: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先算括號內的乘除法,再算括號內的加減法,最后算括號外的運算.

  5.教師:在100-(32+30)外圍畫上虛框,表示計算時可以省略.

  6.反饋練習:

  (90-212)12 70+(750-6511)

  三、鞏固發(fā)展

  1.判斷下列計算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改正過來.(投影逐一出示)

  通過訂正,強調:在計算時,除要注意運算順序外,還要注意計算的準確性.

  2.變式練習: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計算結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號,分別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注意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材解析:例1教學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的口算。通過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現(xiàn)小棒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現(xiàn)了兩種口算方法。例2教學整十數(shù)除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重點是遷移例1掌握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探索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

  3.體會口算方法的多樣化,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題卡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給小動物找家,快速口算

  【設計意圖:復習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幫助學生回憶口算方法,為接下來的學習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口算除法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1.老師手里有80個氣球,每個同學分兩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

  提問:誰能列式,并說你是怎么算的?

  預設:80÷2=40(個)

  因為2×40=80

  所以80÷2=40

  提問:誰還有不同方法?

  預設:8÷2=4 80÷2=40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8里面有4個2,所以80里面有4個20.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將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提問:讀題說一說知道了什么。

  提問:誰能列式?

  預設: 80÷20

  提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預設:因為80里有幾個20,就可以分給幾個班, 所以用除法計算。

  提問:看著道題與80÷2有什么不同?

  預設: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

  談話:這道題又該怎么口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口算除法。(板書)

  2.活動:80÷20怎么口算,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匯報:

  預設1:因為20×4=80 所以80÷20=4

  預設2: 因為4個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談話:我們可以借助小棒圖來理解,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為一份,80里面有4個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說一說,同桌再說一說。

  提問:還有不同方法嗎?

  預設:因為8÷2=4 所以80÷20=4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我們可以把80看作幾個十?那20呢?

  預設:因為8÷2=4,所以8個十除以2個十等于4

  指名再說

  總結:在解決這道口算時,有的同學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學結合除法的意義來口算,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口算。由于這道題是解決問題,我們還要寫上答。

  【設計意圖:借助小棒圖理解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總結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歸納的能力!

  5.同學們利用了以前學習知識解決了新問題,這就叫學以致用,那這兩道估算題目你能夠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估算嗎?自己試一試,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預設: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

  2.83÷20≈ 80÷19≈

  預設: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學們說的很準確,能總結一下這類題的估算方法嗎?

  預設:兩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把兩位數(shù)看作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用口算求出結果。

 。ㄈ┳灾魈骄

  談話: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數(shù)據(jù)增大用整十數(shù)除幾百幾十數(shù),你還會算嗎?請你嘗試解決學習單上的題目。

  1. 學生嘗試解決

  2. 學生板書

  3. 集體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

  問題,了不起,這句話送給大家。

  【設計意圖:借助所學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yǎng)遷移知識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書中做一做,計算接龍

  2.書后72頁第1題

  3.書后72頁第3題

  4. .書后72頁第7題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五、總結

  數(shù)學小史

  板書: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個) 150÷30=5(個)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比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較的思維方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關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用多種方法比較。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時媽媽會買什么?今天是小紅的生日,看,他們在開生日會呢?(課件出示)

  2、 觀察主題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fā)現(xiàn)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xiàn)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數(shù)學教案-三角形面積。

  教學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通過學生動手拼擺,滲透旋轉、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用紙皮剪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提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誰能說說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你知道它是通過什么方法推導出來的?

  二、導入新課:

  你們看,(屏幕出示三個三角形)這些是什么圖形?那誰來說說看,哪個三角大?哪個三角小?(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呢?

  三、新課:

 。ㄒ唬┖,我們就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求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同樣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方格紙,請你數(shù)出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看誰數(shù)的又對又快。

  小結:通過數(shù)方格,我們得到了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等的。

  那你們覺得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方便嗎?既不方便,又不精確。

  像一塊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你真聰明

  師:這才是最科學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三角形面積》。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在研究之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張老師把這一張長方形紙這樣對折,對折出來的是什么圖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是不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呢?(老師把它剪開,重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2個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就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

 。ǘ┫旅胬蠋熅驼埻瑢W們拿出給你們準備的2個直角三角形 、2個鈍角三角形,請分別把它們疊起來,發(fā)現(xiàn)什么?(重合)說明了什么?(2個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樣的,2個……)

  那就請同學們想一想: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1、先用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積我們會計算嗎?我們只會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我們就請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來演示,說說你是怎樣拼的?(同學演示)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電腦是怎樣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嗎?好,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想一想,能把2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開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說說我是怎樣拼的?分別請2個同學上臺演示。(能嗎?)說得真好

  3、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把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誰能把這句話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齊讀 回答真好

  4、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

  想一想:1、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開始觀察,觀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饋提問:“為什么要除以2?”

  5、翻書P76,填充,齊讀,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字母面積公式

  板書: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幾個條件?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 2)計算,注意千萬不能忘記÷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1、出示“想一想”:學生讀要求,個別回答,校正,一樣的舉手,不一樣的舉手。

  2、同樣我們還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物體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積。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們應根據(jù)什么?請同學們做在自備本上。

  3、同學們做得真認真,下面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有沒有掌握今天所學的知識。

  請看第1個題目:

  1、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出涂黃色部分的面積。

  2、判斷,說明理由:(請用手勢表示)

  2個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積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積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積是18米。

  從以上練習,你認為我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1、÷2

  2、單位統(tǒng)一

  3、面積單位

  3、選擇:

  下列哪個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單位:厘米

  3 3

  4 4

  小結:我們在做求三角形面積時一定要注意……

  一個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積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結:你認為在做作業(yè)時注意( )

  4、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誰來說說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們在計算它的面積時一定要注意別忘了÷2。

  你們知道嗎,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shù)學名著《九章算術》就論述了“圭田術日,半廣的乘正從”我們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學了這些知識,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問老師了?或有什么想法問老師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shù) + 加數(shù)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 加數(shù)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shù) = 加數(shù)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shù)、加數(shù)、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shù)和男生或女生人數(shù),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shù),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shù)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末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與一個加數(shù)(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shù)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如何求另一個加數(shù)?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減數(shù)??

  知道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被減數(shù)??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jù)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shù) = 另一個加數(shù)。)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shù)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shù)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shù)變化了?加數(shù)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復習圓和軸對稱圖形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解答問題。

  復習步驟: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分別說出從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別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圓、圓心、半徑、直徑。

  2、圓周率、圓的周長。

  3、圓的面積。

  4、環(huán)形。

  三、弧、圓心角、扇形。

  熟記:

  (1)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2)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打直徑都是圓的對稱軸,圓有無數(shù)打對稱軸。

  (3)圓的.畫法。

  (4)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四、公式

  1、求圓的半徑r

  (1)已知直徑d,求半徑r

  (2)已知周長C,求半徑r

  2、求圓的直徑d

  (1)已知半徑r,求直徑d

  (2)已知周長C,求直徑d

  3、求圓的周長。

  (1)已知半徑r,求周長C

  (2)已知直徑d,求周長C

  4、求圓的面積。

  (1)已知半徑r,求圓面積S

  (2)已知直徑d,求圓面積S

  (3)已知周長C,求圓面積S

  5、求環(huán)形的面積

  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五、作業(yè):

  課本第120頁9、10題。

  課本第123頁11――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變化的量

  教學內容:變化的量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變化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l.什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jù)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并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比例的.意義例1。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里兩個比的比值有什么關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里兩個比怎樣?

  說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兩個比相等,可以寫成:

  3:5=24:40(板書)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比怎樣?:和7.5:3也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板書::=7.5:3這個式子也表示什么?誰來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里能填=,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問:填了等號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為什么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么?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后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2。

  出示例2,讓學生先寫出兩天中汽車行駛的路程與行使時間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并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么?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讓學生看書自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看黑板上的比例,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自己選擇比例,計算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要求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追問:為什么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你怎樣判斷的?指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算。填寫以后,提問學生:為什么填這個數(shù)?

  1.提問: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

  2.讓學生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3:6=5:()0.8:()=1:自己填寫后小組交流。

  完成練一練。

  自己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并說明可以用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判斷,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九第1~6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9-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9-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