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10篇[熱]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踐中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2.樂于參與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臟手帕一塊、水四盆、大肥皂1塊、小肥皂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臟手帕,引起幼兒注意。
提問:
這塊手帕干凈嗎?(不干凈)手帕臟了怎么辦?(要放在水里洗一洗)
是不是放在水里洗一下就干凈了呢?教師邊問邊把手帕放在水里搓一下,然后拿出來給小朋友看:手帕洗干凈了嗎?(啟發(fā)幼兒觀察手帕病沒洗干凈。)
教師接著問:那怎么辦呢?(啟發(fā)幼兒講述要在手帕上擦點肥皂。)
二、教師進行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手帕怎么干凈的。
教師拿出一塊干肥皂在手帕上擦了幾下,可肥皂擦不上去。(引導幼兒講出肥皂要沾些水。)
教師在肥皂上沾了一點水,擦在手帕上,說:請小朋友看看,現在手帕洗干凈了嗎?(如果幼兒說:“還要搓一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到水里洗,手帕就會洗干凈了!苯處熆砂凑沼變赫f的,搓出泡沫,然后放在清水里洗凈,再拿出來給幼兒看,幼兒會發(fā)現手帕已變干凈了。)
三、向幼兒介紹肥皂的性質、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師作啟發(fā)性提問:手帕上的臟東西到哪兒去了?(引導幼兒觀察臟東西到水里去了。)
臟東西怎么會到水里去了呢?回答后讓每個幼兒用手指觸摸沾上肥皂是怎么樣的。(又粘又滑)
教師小結:肥皂碰到水后,就變得又粘又滑了。擦在手帕上,經過揉搓就會產生泡沫,手帕上的臟東西就被粘住帶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變干凈了,而盆里的水卻變臟了。
教師讓每個幼兒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把自己的手洗干凈,先把手弄濕,擦上肥皂,雙手互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在清水里邊搓邊洗。通過洗手的練習,使幼兒懂得肥皂的性質(遇水后粘滑,搓動時有泡沫)和用途,并學會了正確使用肥皂的方法。
教師做小實驗:把一小塊肥皂浸在熱水里,讓幼兒觀察肥皂塊漸漸變小,直到變成肥皂水,使幼兒懂得肥皂會溶解于水的特點。
四、復習歌曲《肥皂泡》。
活動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孩子們在洗手時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凈,而感興趣的是搓出來的泡沫。因此,僅用看看、問問、猜猜的方法認識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又不能達到發(fā)展幼兒思維的目的。
而這次活動,我把認識肥皂的教學和洗手帕結合進行,是從幼兒的年齡出發(fā),考慮幼兒的情緒、愛好和心里的'因素,它巧妙地利用了幼兒求知欲,好奇心強,喜歡自己探索、自己動手等特點,讓幼兒主動地了解實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于傳統(tǒng)的注入式相比,顯然是好多了。
其次,本活動從“手帕臟了怎么辦?”這個問題開始,逐步打開幼兒思考是閘門。通過教師邊提問邊操作,邊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使幼兒懂得手帕臟了要洗;要把手帕洗干凈,一定要擦上沾了水的肥皂,搓出泡沫;由于肥皂又粘又滑,手帕上的臟東西就會被肥皂泡沫粘住帶到水里去,成為一塊清潔的手帕。隨著手帕由臟到干凈,幼兒也隨之掌握了肥皂的性質,了解了其用途與使用方法了。
第三,次活動在讓幼兒認識事物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從形象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這樣,幼兒通過各種形象和動作的刺激與反射,所獲得的知識便會記得牢,經久不忘。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展示各種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種類很多。
2、在觀察操作嘗試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發(fā)展綜合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收集各種工具。老師和幼兒到室外尋找特殊的工具。
2、卷筆刀、削蘋果機,刨子,開瓶器。以及相對應的輔助用品。
活動過程: 一、嘗試操作使用工具
1、師:“前幾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今天讓我們就來試試這些工具,看看它們有什么用!保ㄓ變悍謩e操作工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師:“剛剛小朋友都使用這些工具,請你來說說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兒講述使用過程和方法。
3、教師小結: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學習中用到的。
4、師:“桌子上還有一些工具請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類并認識字卡。
師:“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幼兒操作)
師:“你為什么把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出示字卡: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4、再次分類及鞏固。
教師出示有字卡的簍子,請幼兒再次分類。
師:“桌上還有一些工具我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名稱和用途,并將它們分分類。(個別幼兒講述、操作)
5、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殊工具
師:“老師這還有兩樣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農作工具并認識字卡。
6、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很多的工具它們有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農作工具。還知道了他們各自的用途。
三、總結認知激發(fā)探索。
出示鋸子,提問幼兒這是什么?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
教育幼兒要愛觀察,愛探索,長大發(fā)明各種有用的工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透光現象,發(fā)現光透過各種物品時會出現顏色和形狀。
2、喜歡玩光的游戲,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透光作用PPT,電腦、白板。
2、手電筒人手一個,每組兩塊三角架白板,彩色玻璃紙、蠟光紙、鐵盒蓋、厚紙板、彩色布、塑料袋、木板、閃光紙、記錄表、筆、各種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手電筒,感知電筒光,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手電筒:小朋友們,這是什么?照在白板上的手電筒發(fā)出了什么顏色的光?
二、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彩色的光,感知物體的透光現象。
1、師:白板上手電筒的光能變成其它顏色嗎?
2、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兒自由探索,手電筒的白光透過彩色的玻璃紙會變成彩色的光。
4、教師小結:雖然有東西擋在手電筒的前面,但還是能看到手電筒的光,就叫透光。
三、操作記錄,引導幼兒發(fā)現有的物體能透光,有的物體不能透光。
。ㄒ唬┎僮魈剿,知道生活中有些物體能透光,有些物體不能透光。
1、師:原來彩色玻璃紙能夠透光,那你們想想還有什么東西也能透光?
2、教師介紹材料和記錄表。
3、幼兒探索,并進行記錄。
4、出示大記錄表,組織幼兒交流,驗證自己發(fā)現的現象。
5、教師小結:
。ǘ┎僮饔懻,知道有些物體鏤空的地方能讓手電筒的光透出。
1、出示光盤。你們看,這是什么?
2、教師操作,了解鏤空的`地方能透光。
3、教師小結:原來像光盤這樣有鏤空的地方也是能透出光的。
四、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手電筒的光透過物品后的形狀。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兒探索。
3、教師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各種物品,有的顏色會變,有的還會照出各種形狀呢。
五、觀看PPT,了解透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師:剛才我們發(fā)現了透光的秘密,那么在生活中,透光有什么作用呢?
2、播放PPT,了解透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游戲“貓捉老鼠”,感受玩光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大自然是充滿著神秘奇妙有意思、漂亮新奇的科學情況,就拿“彩虹”這一自然情況而言吧,它經常呈現于夏季雷雨后,云層內的水珠很多匯集時,經過陽光的折射,便會在空中出現漂亮的彩虹。可是常常小孩們還沒有認真欣賞時,它稍縱即逝,就像過眼云煙,令人無法捉摸。這一新奇的自然情況深深吸引著小孩們,幼兒園大班孩子活潑好動他們對東西充滿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欲望,對四周東西情況有興致,有好奇心與探究知識欲。所以,我設計了這一個教學,在教學中給小孩給予寬松、和諧的氣氛,并在愉悅的心情中表現自個兒,整個教學以生動有趣、有意思的游戲模式串聯(lián)形成。
二、教學目標
依照上面的研究與思索及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年紀特征,我從認識和感知、感情、能力三方面來擬定這一回教學的目標。
1、在觀測和察看、探究中清楚彩虹情況的來源。
2、嘗試用數種方式制造“彩虹”,產生對大自然神奇情況的興致。
3、樂意與小伙伴溝通,一同分享探究的過程。
4、依照目標:我的教學要點是在觀測和察看、探究中清楚彩虹情況的來源。教學難點是嘗試用數種方式制造“彩虹”,產生對大自然神奇情況的興致。
三、教學預備
為使教學展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場景里、游戲里,我做了下面的預備:
1、選取一個燦爛的日子。
2、教學課件1份,鏡子一人一份,盆中裝滿水,圓珠筆,色拉油,白紙片,三棱鏡,放大鏡,小泡泡。
四、教學過程
依照孩子的年紀特征,我設計了下面五個過程:激起孩子的興致——遷移經驗,清楚彩虹的來源——學習動手制造“彩虹”——溝通實驗結果——擴展教學。
我是讓小孩們在動手操作探究中切身體會,清楚彩虹情況的來源,戰(zhàn)勝重難點。具體過程如下:
(一)激起孩子的興致。
我通過下面三個小過程來執(zhí)行:
1、孩子自由玩鏡子。孩子在玩中與小伙伴說一說從水里的鏡子中找著了啥?
2、啟發(fā)孩子在水里把鏡子對著太陽公公照射。
3、說一說自個兒的發(fā)現。數一下有幾種色彩?它們是怎樣擺放的?
我開始的直接提問是讓小孩們拿著鏡子在水里自由嬉鬧,探討自個兒的發(fā)現,孩子探討的問題肯定不足備,以后我用語言提示他們“在水里把鏡子對著太陽公公照一照”,這樣有意識的啟發(fā),叫他們自個兒去發(fā)現“彩虹”這一神奇的自然情況:鏡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色彩。
(二)清楚彩虹的'來源。
這一過程我展示雨里、雨后的教學課件制作,讓孩子看教學課件彩虹是怎樣產生的,最終得出論斷:彩虹是夏季雷雨過后出現的自然情況,是空中飄著很多的小水滴經過陽光照射后構成的,彩虹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這樣擺放的。顯示屏上雨后的教學課件亮麗的色彩刺激著孩子的感官,令他們的手、腦、眼、嘴巴并用,每一個小孩均可一心一意的融進學習里。
(三)學習動手制造“彩虹”。
前一過程的推薦,孩子對“彩虹”的來源產生了濃濃的興致,幼兒教師可這樣啟發(fā)“如此漂亮的彩虹一會就沒啦,如何是好呀?”我直接把問題拋給孩子,叫他們想方法處理好,小孩們必然會講:“我們可自個兒做1條‘彩虹’呀?那怎樣制造‘彩虹’哩?”帶著這一個問題,讓小孩們自個兒找尋教學材料,例如:小泡泡、放大鏡、三棱鏡、圓珠筆、白紙片……孩子自由地嘗試用數種方式制造“彩虹”,幼兒教師用問題設定的方式邊觀測和察看孩子動手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開展啟發(fā),孩子在嘗試動手操作過程內溝通、協(xié)作。本過程是使用了嘗試法與動手操作法,亦是教學的難點的地方。
(四)溝通實驗結果。
孩子相互欣賞制造的“人造彩虹”與小伙伴溝通著自個兒是用何教學材料制造“彩虹”的,并用語言匯總、演示自個兒的實驗過程。在瞅瞅、說一說、做一做中進而清楚到彩虹這一情況的來源,真正做到了《綱要》中提出的“啟發(fā)孩子對周圍的東西與情況的特征,改變規(guī)則產生興致與探究欲望!弊尯⒆佑谜Z言表述出于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增強了孩子的語言綜合表述的能力與溝通能力。這一過程首要使用的動手操作法。
(五)擴展教學。
教學結束之后可接著讓孩子在科學探究區(qū)里,找尋數種制造彩虹的方式,產生對大自然神奇情況的興致,并體會著成功的快樂。
這一次教學的內容源自日常生活,滿足了孩子好奇心與探究知識欲,在教學結束之后,孩子接著探究,將學習到的技能開展使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綜根本目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名稱:科學活動——水的秘密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寶寶發(fā)現:顏料放水里,水變成顏料的顏色;蠟筆放水里,水沒有變色。
2,體驗玩水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紅綠色顏料、2支排筆、蠟筆(若干)、水盆1個、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材料導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師準備了什么好玩的東西,這是什么?
幼:顏料、蠟筆
2, 這是兩瓶水,把顏料和蠟筆放水里,水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
二、水的實驗
師:現在我們試一試:
1, 顏料實驗:顏料是什么顏色? 幼:紅色
師:紅色的顏料放水里,看水會不會變顏色?
幼:水變成紅色了
總結:紅色的顏料放水里,水也變成了紅色了。
2, 蠟筆實驗:這支蠟筆是什么顏色?幼:紅色
師:紅色的`蠟筆放水里,水會不會變成紅色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試試(幼操作)再把水搖一搖,水變色了嗎? 幼:沒有
總結:蠟筆放水里,水不會變色。
三、幼操作
師:是不是所有的蠟筆放水里,水都不會變色呢?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都試試
1, 蠟筆實驗:每人一支蠟筆、一盆水,分組投放。
總結:所有的蠟筆放水里,水都不會變色。
2, 顏料實驗:人手一個水瓶,師依次投放顏料。
總結:顏料放水里,水會變成顏料的顏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lián)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huán)節(ji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qū)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huán)節(jié)發(fā)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各種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3、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有瓶蓋的塑料瓶子若干,每個寶寶3—4個塑料瓶
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邊聽音樂《捏攏放開》邊做動作進入活動室做好,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引發(fā)幼兒興趣,探索嘗試
、俳處煟骸皩殞殏,你們瞧老師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激發(fā)幼兒興趣。
、诮處煄ьI幼兒邊念兒歌邊空手練習擰瓶蓋、捏豆子等動作兒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轉轉轉轉轉下來,手拿瓶蓋放瓶口,轉轉轉轉轉上來。
大拇指食指伸出來,撿起豆子捏捏緊,輕輕放進瓶子里,瓶蓋轉轉轉轉緊。
老師:“老師發(fā)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③教師發(fā)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塑料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擰開蓋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種裝進瓶子里,試一試。
、軐殞氉杂删毩暎垈別幼兒演示給其他寶寶看,自己是怎樣裝進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師示范,寶寶練習。
、俳處熣f:“我選大一點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請寶寶們看仔細。”
、谟變翰僮,教師巡回指導。“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3、“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賹⒋笮〔煌钠可w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斑@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 讓幼兒把瓶子的蓋子擰開,按照瓶子上的圓點標志裝上不同的'物品,把瓶蓋擰緊,搖一搖、晃一晃、滾一滾、扔一扔、聽一聽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內放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準備許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讓寶寶繼續(xù)練習擰瓶蓋,配配對的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對太空有初步的認知。
2.通過游戲,幼兒體驗在太空的失重感。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關太空的圖片和資料,宇航員在太空中活動的影像資料,
2.節(jié)奏緩慢的音樂磁帶,手電筒(人手一支),
3.用硬紙盒制作的“宇航服”,
4.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教室一角布置成宇宙飛船。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主題。
“你猜猜太空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激起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繪圖演示,對太空有初步概念。
1.教師繪圖,問:老師畫的是什么?激起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2.教師講解:中間畫的小圓圈是我們生活的地球,而整張白紙就是太空,太空很大,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具小星球,太空中有許多小星球。
3.觀察太空圖片,進一步認知“真實”的太空。
三、觀看影像資料,幼兒了解人在太空中會有失重感。
1.幼兒觀看影像資料,了解人在太空中會有失重感!澳銈儾虏,聶叔叔和費叔叔在太空中是怎樣走路的?”
教師小結:聶叔叔和費叔叔在太空中穿的衣服是宇航服,那叔叔們走路為什么那么慢呢?那是因為人在太空會有失重感,所以走路才會那么慢。
2.開展宇航員訓練營,引導幼兒模仿宇航員在太空中緩慢的行走。
四、太空旅行記,幼兒體驗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1.師生共同扮演宇航員,穿上之前準備的宇航模仿服裝,并配帶好手電筒,走進那已布置好的`宇宙飛船中,當宇宙飛船的門再度打開時,便來到了外星球上。隨著音樂弦律緩慢的播放,我和幼兒在外星球上緩慢的行走,時而拾起地上的石子研究,時而仔細觀察外星球的地形……。
2.乘坐宇宙飛船返回地球。
活動反思:
開展《太空》的科學活動,幼兒能積極主動地探索太空知識,認識了幾顆人造衛(wèi)星及宇宙飛船,了解了它們的功用,對太空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夠展開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設計制作太空飛行器及物品,幼兒有了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情感和正確的態(tài)度;顒舆^程中,教師始終是一個支持者、引導者,教師在觀察中發(fā)現問題,鼓勵幼兒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議,讓孩子們自由發(fā)揮,展開想象的翅膀,自愿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學會思考、學會協(xié)商、學會合作,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發(fā)揮;顒咏Y束部分,展示幼兒創(chuàng)作作品,相互欣賞,相互評價,讓孩子們傾聽他人的介紹和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設計,發(fā)展了口語表述力,同時學會欣賞同伴的智慧,學習吸收他人的閃光點,達到資源共享,互相提高。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了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fā)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yǎng)思考的有意性,培養(yǎng)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難點: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只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里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并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后,就沉到水里了。為什么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后,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ǘ┰趺礃邮钩料氯サ臇|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墒牵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伤幸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么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么,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里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么東西在水里是沉還是浮。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我們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2、使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3、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并學會刷牙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活動準備:
牙齒模具、flash(牙疼怪誰)、 牙刷若干、餅干、鏡子、刷牙兒歌等。
活動背景:
一天,戶外活動的時候,大家都興高采烈的`游戲著,有的曬太陽,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丟手絹……突然聽見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師,佳佳牙齒里有個黑洞”這時所有小朋友都跑過來要看佳佳的牙齒……針對這一現象,我開展了一次科學教育活動《牙齒的秘密》,讓孩子們了解“黑洞”是什么,怎樣預防及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牙齒
1、出示牙齒模具,讓幼兒初步認識牙齒的構造。
2、教師簡單講解不同牙齒的不同作用。(乳牙、恒牙、尖牙等)。
3、讓幼兒照鏡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齒,發(fā)現相同和不同點。
4、教師小結,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活動二: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
1、觀看多媒體課件(牙疼怪誰)。
“我們在錄像里看到了什么”“小熊的牙齒為什么疼”“是誰在小熊的牙齒上,它在干什么”“小熊的牙齒怎么是黑黑的”。(根據幼兒回答逐步追問)
2、了解齲齒,找齲齒。幼兒每人一把小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齲齒。
3、討論齲齒形成的原因。
4、小實驗。每人一塊餅干,小朋友都把它吃完,并觀察自己的牙縫里有什么。
5、結合課件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并且討論如何預防齲齒和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三:我會刷牙
1、借助牙模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刷牙的方法。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
左邊刷,右邊刷,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凈沒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齒白花花。
2、教師小結: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對,我們的牙齒就會有蛀牙。
3、幼兒邊念兒歌邊學刷牙。
4、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6-14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7
[熱]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