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教案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
大膽嘗試了解鹽溶于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里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xiàn)象。
2、教師提問:為什么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1、你們有什么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xxx的方法,也不用xxx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里加了一種神秘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么?)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著)。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里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xiàn)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fā)現(xiàn)我的秘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秘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系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并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葡萄才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jīng)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并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么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背景:
在玩水的.活動中,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沉浮"的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在游戲中他們了解到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而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沉與浮"這一現(xiàn)象不是絕對的,它會因為某些條件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而鹽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最為熟悉的東西。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們掌握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知識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嘗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讓孩子嘗試實驗,親歷探究活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學會主動探索、獨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xiàn)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jīng)驗:死?匆欢斡嘘P"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教學反思:
1、材料的準備可更加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每個杯子里的鹽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誤;再是提供給孩子們操作的水杯,可貼上標記,這樣孩子們更加容易發(fā)現(xiàn)水的多少與加入鹽的多少的關系。
2、在交流與討論環(huán)節(jié)可更加深入,以便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桿物的根基本上可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根有儲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各種各樣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蔥、青菜……)
。2)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樣的?(在這里體現(xiàn)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教師總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通過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聽故事“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通過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yǎng),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看圖片“根的吸收”。
(通過圖片的直觀讓幼兒形象地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在這里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我們一起來嘗嘗(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tài)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人類治病的。
(四)延伸活動
“根的秘密”:帶領幼兒將桌子上的植物放進透明的飲料瓶中,觀察根的生長和吸收情況。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1.《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神奇的電”就體現(xiàn)這一點,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那就是結合了長泰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
2.我設計的這一活動是想通過家鄉(xiāng)的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簡單的讓幼兒從中了解有關電的簡單原理,讓幼兒從中體驗了電的樂趣?吹胶⒆觽儗Α半姟边@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興趣和爭論,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讓幼兒主動參與,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結合家鄉(xiāng)的電力事業(yè)讓孩子初步了解電的主要性能、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電和安全用電。
3、提供實驗材料,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能積極的參加探索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愛思考,多動腦。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了解一些有關電的知識,學習正確使用常見的家用電器。
2、向幼兒介紹一些安全用電方面的知識,教育孩子節(jié)約用電、安全用電。
3、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有關電器和安全用電的圖片、影片和書籍。
物質準備:
電池、電線、電珠、卡紙、膠布、蠟筆、筷子、鐵棒、各種質地的布、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 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我們的家鄉(xiāng)-----長泰,是個美麗的地方,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是,你們觀察過我們縣城的晚上美嗎?
幼:很美。
師:美有哪里?
幼:圓池很美,還有很多的彩燈。
師:有一天晚上,王老師到街上散步,邊欣賞美麗的彩燈,突然,整個縣城變得黑呼呼的,一點也不美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幼:停電了。
二、 讓幼兒觀看錄像,邊思考錄像里的內容。
1、錄像告訴小朋友們哪些電的知識?
2、電是從哪里來?
三、 自由討論:電是從哪里來的.?
小結:電是從發(fā)電站把高壓電輸送到變電站,再通過變電所的變壓器把高壓電減弱成我們日常生活用電(220伏),再通過電線輸送到各家各戶的。附流程圖:發(fā)電站----高壓電線-----變電站------電線------各家各戶。
四、 結合長泰發(fā)電情況,簡單向幼兒介紹幾種發(fā)電形式。
1、太陽能(出示當時神舟六號的相關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太陽能的運用。)
2、風能(結合我國最大的風能發(fā)電站圖片,讓幼兒知道風也能發(fā)電。)
3、水能(結合長泰的發(fā)電圖,讓幼兒了解自己平時所用的電是靠什么能量產(chǎn)生的。)
4、核能(簡單向幼兒介紹大亞灣核電站。)
五、 認識電池
引導幼兒簡單認識各種不同的電池。
六、 引導幼兒談一談:
如何節(jié)約用電和安全用電?
小結:節(jié)約用電如電視不看了就要關起來,白天出太陽時,不要開電燈等等。手濕時,不摸開關,也不能把手插在插座孔里,自己在家時,不能亂動有電的東西。
分組活動
1、介紹材料(重點介紹實驗“燈炮發(fā)光”)
2、分組活動:燈炮發(fā)光、紙屑飛向哪一邊、制作安全標志、以繪畫形式表現(xiàn)節(jié)約用電。
3、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在一邊指導。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區(qū)域中,讓比較多的幼兒參與實驗,繼續(xù)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探索科學奧秘,養(yǎng)成愛動腦筋,多思考的好習慣。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看圖示了解制作方法,選擇游戲材料,獨立完成玩具纜車的制作。
2、嘗試借助風力等外力促使“纜車”滑動前進,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準備】
制作步驟的圖示(取材料和工具——畫纜車——打洞——組裝)、小盤子、卡紙、2厘米左右長的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教學玩法】
1、幼兒根據(jù)圖示取一個小盤子,放上卡紙、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2、在卡紙上按圖示畫出纜車或自己設計畫出纜車,沿線剪出“纜車”輪廓,在“纜車”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機打一個小孔,將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將鞋帶從吸管中穿過。
制作完成后檢驗“纜車”能否在鞋帶上靈活移動(如圖)。
3、幼兒雙手分別握住鞋帶兩頭并拉緊,想辦法讓鞋帶上的“纜車”滑動起來。
4、探索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的方法。
規(guī)則:
1、拉直鞋帶,讓“纜車”在鞋帶上滑動起來。
2、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滑動起來。
3、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再從高處往低處滑動。
評析:
“滑動的纜車”游戲過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動手做:幼兒通過觀察與畫畫、打洞、穿繩等系列操作活動,獨立制作一個可玩、可探索的“纜車”。第二部分是動手玩:幼兒想方設法讓掛在鞋帶上的“纜車”能夠在不同條件下滑動起來。
剛開始時,幼兒一般會雙手拿著鞋帶的兩頭,自然地將鞋帶一頭舉高,一頭放低,這樣“纜車”就會從高處滑向低處。但是,這樣的游戲很快會讓幼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帶位置、雙手不能上下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以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和嘗試。在游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幼兒鼓起了嘴巴去吹別人的“纜車”,他們驚喜地告訴教師和同伴“用嘴吹氣,產(chǎn)生風力,可使‘纜車’向前移動”“吹氣的力道越大風就越大,‘纜車’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兒產(chǎn)生了合作游戲。孩子們最后還發(fā)現(xiàn)“用嘴吹氣,不僅可使‘纜車’從高處往低處滑動,還可使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
一個好的游戲既少不了游戲材料,更少不了對幼兒游戲興趣的激發(fā),“滑動的纜車”游戲符合這兩個設計要素。該游戲也可配合“我們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題活動開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這學期我們使用多元整合這個新課程!抖嘣稀返膬热菀跃哂泻诵母拍畹闹黝}為線索,將五大領域內容加以整合,建立了全面發(fā)展的課程構架。運用的當今全新的教育理論,全面地、細致地考慮兒童發(fā)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平衡的課程,一套使人性、智性與社會相協(xié)調的新教材。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表現(xiàn)欲望很強烈。他們愿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以及表演。幼兒對于大自然充滿了好奇。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萌發(fā)愛護鳥類的情感。
2、能圍繞問題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3、知道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的特殊本領,了解其它鳥的特殊本領。
活動準備:
1、《小蘋果樹找醫(yī)生》課件。大蘋果樹婆婆和小蘋果樹圖
2、小蘋果樹、老蘋果樹、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你們看一看它是什么?畫中畫了些什么?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一幅畫,兩棵樹,大小不同,蘋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猜一猜為什么樹婆婆不高興
2、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好不好
二、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1、播放錄音,要求幼兒認真聆聽。
2、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蘋果樹為什么不高興?小蘋果怎么辦的?小蘋果樹請了哪些朋友為老蘋果樹看。
3、小蘋果樹到底請了哪些朋友了來給老蘋果樹看病我們一一看吧
三、分段欣賞故事,采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后,教師提問:樹婆婆生病了,身體里長蟲子了,小蘋果樹幫它請的第一位醫(yī)生是誰?出示喜鵲的圖片。他給樹婆婆治病了嗎?為什么?
2、第二段:夜里,小蘋果樹為樹婆婆請的醫(yī)生是誰?出示貓頭鷹的圖片。他給樹婆婆治病了嗎?為什么?
3、第三段:到底是誰給樹婆婆看的病?邊出示啄木鳥的`圖片。怎么看的?
4、最后:樹婆婆的病被啄木鳥治好了嗎?
四、了解故事里鳥和其它鳥的特殊本領。
1、提問:故事中的喜鵲、貓頭鷹、啄木鳥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大自然的鳥類多著了呢,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都是益鳥,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鳥客人,我們一看吧!
3、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了解其它鳥的本領。
3、教師:喜鵲的本領是捉樹葉上的害蟲,貓頭鷹的本領是捉老鼠和蛇,啄木鳥的本領是捉樹干里的蟲子。每種鳥都有不同特殊的本領。
2、提問:哪些鳥也有自己特別的本領?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真棒,今天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些小鳥的圖片,拿來向老師和小朋友們說一說,講一講,他們都有些什么本領?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有一天,有幼兒問:“熱水怎么會變成冷水的?”這促使我分析幼兒有關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幼兒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讓熱水快點變冷”的辦法。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于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中,我首先通過“一杯熱水一直放著不動,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幼兒了解熱水會自然冷卻的常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提出各自的想法,運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氣流動,在熱水中放進冷的東西,將熱水放在一個更冷的環(huán)境中,等等,都會使熱水冷得快些。
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熱水快點變冷,探究熱水變冷的秘密。
2.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并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敢于在集體中提出問題。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讓幼兒感知水量相同),內裝顏色水。
2.溫度計、毛巾。
3.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
4.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
活動過程:
一.提出主題
1.師:這里有許多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xiàn)在有幾度,該怎么辦?
2.幼兒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溫度計測水溫。個別幼兒試測并將水溫38攝氏度的結果告訴所有幼兒,大家記錄水的溫度。
3.師:如果這幾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呢?
幼:水溫會下降;熱水最后會變成冷水。
二.設計方案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實驗報告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兒說:“將水放在冰箱中,水溫會下降快些!”有幼兒說:“放在風口!庇械奶岢鲇蒙茸由,有的說用調羹不斷攪拌------幼兒共提出16種方案,教師將方案一一記錄在黑板上。
三.實驗論證
1.幼兒開始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案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如:是否根據(jù)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實驗計劃,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后玻璃杯中的水溫,并將實驗過程記錄完整。
四.交流討論
1.出示一杯沒有使用過任何降溫方法的水,測量其溫度為34攝氏度。
2.請幼兒測量樣杯中的水溫,引導幼兒將自己水杯的水溫與之比較,并想辦法使熱水快點變冷,讓水溫低于34攝氏度。
3.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兒將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溫,有的幼兒嘗試在水杯中放些冰塊,有的幼兒在水杯中放入許多鵝卵石,有的幼兒對著水杯吹氣------于是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
幼:因為熱氣出來了,冷氣進去了。最后一位幼兒這樣總結:在攪拌時,水杯中的'熱空氣會不斷的往外跑,使熱水快快變冷。
師:為什么同樣往水杯中加東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鵝卵石,兩杯水溫會不同呢?
幼:冰塊更冷。
幼:鵝卵石放進去后,它自己變熱了,而冰塊不會變熱,它只會越變越小。
幼:因為水杯中的熱傳給了鵝卵石,鵝卵石也熱了。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放進更冷的物體,能使水溫下降得更快。
5.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新問題: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快點變冷呢?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或許還會碰到其他各種問題,如:為什么熱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點變冷呢?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增加了與冷空氣接觸的面積);冬天,我們對著手呼氣,會感到溫暖,可同樣呼氣為什么卻能使熱水快點變冷呢?為什么許多塊冰放在水中,水溫會下降到0攝氏度,而等冰融后溫度又會上升到5攝氏度呢?
活動點評:
雖然活動中用到了溫度計,但教師又沒有將目標落實到知識點上,而是突出“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通過活動需要來了解、使用溫度計,與此同時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記錄,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驗經(jīng)驗事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使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經(jīng)驗。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于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著“有什么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里”等等。這么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感知物體沉浮現(xiàn)象是大班幼兒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我們先引導幼兒探究了哪些物體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大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動的“筆帽潛水艇”即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自身重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的設計思路是: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談話了解幼兒前期經(jīng)驗,借助形象直觀的投影幫助幼兒了解潛水艇的原理,再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筆帽潛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現(xiàn)象,最后是經(jīng)驗分享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潛水艇并感知潛水艇上浮、下沉的現(xiàn)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過與他人一起協(xié)商、制作潛水艇,初步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簽字筆帽若干、橡皮泥、飲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學課件(潛水艇原理示意圖)。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沉浮現(xiàn)象及潛水艇的原理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并理解筆帽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筆帽里水的變化與浮沉的關系。
難點:制作潛水艇時的第一步驟:怎樣讓筆帽立著浮在水面上(簽字筆帽上有個小孔會漏氣,只有堵上后,實驗才可能成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讓幼兒猜謎語。
教師:“海里能上能下,擅長海底偵察,吞水潛入水下,吐水浮上來了。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馬上猜出是潛水艇。
(2)請幼兒簡單交流自己了解的關于潛水艇的知識。
教師:誰能給我們講一講有關潛水艇的知識呢?
2、利用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事先制作好的“潛水艇原理示意圖”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看到潛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兒:我看見當它的“肚子里”灌滿水,它會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還有當里面的水減少時,它就會慢慢浮上來,再灌滿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筆帽潛水艇”,并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看見老師是怎樣讓這個“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兒:我看見你捏那個瓶子了。
教師:那當王老師不捏這個瓶子的時候,筆帽又怎么樣呢?
幼兒:我看你捏的時候筆帽就下沉,松開手就浮上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是不是捏的時候,筆帽里就進水了,就會沉下去?
幼兒:松開手的時候,里面的水就會跑出來?這樣,筆帽潛水艇就浮上來了。
(2)與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與步驟,使幼兒操作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兒簡單介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制作筆帽潛水艇要分兩個步驟:第一,想辦法讓筆帽能立著浮在水面附近(為了便于此步驟實驗,透明水盆供幼兒使用);第二,將做好了的潛水艇放人飲料瓶里試一試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兒組成小組,準備活動。
4、操作活動——制作“筆帽潛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著教師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在筆帽夾下包了一塊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結果筆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與交流。
(1)相互看一看,試一試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實驗感受。
(2)嘗試說一說:筆帽潛水艇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來。
6、活動延伸。通過查找資料,進一一步了解魚在水中自由地浮上來、沉下去與潛水艇之間的關系。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為了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師為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提示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探索時的目的性很強,能夠圍繞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索,避免了幼兒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從幼兒的表述能夠看出他們已經(jīng)真正體驗并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動中的不足: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兒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同伴資源,讓成功與失敗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不僅可以達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讓更多幼兒體驗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師因照顧不到全體,未能對每個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的不足。
主要內容:
1、幼兒前期經(jīng)驗豐富。不僅鋪墊了知識方面的經(jīng)驗,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兒良好的實驗常規(guī)。幼兒在活動之前對潛水艇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加深人地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這為幼兒隨后的實驗必要的知識鋪墊。
2、幼兒基本能夠按照教師要求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驗過程中灑水隨時用抹布擦干凈,這些都體現(xiàn)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實驗常規(guī)。
3、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自主操作、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如在操作之前,幼兒都認為筆帽會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嘗試把筆帽上的洞堵上后,筆帽浮在了水面上,這個小實驗讓幼兒明白:科學是要經(jīng)過嘗試和實驗,結果才真實,而且要反復驗證才算成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
綜合評析:
本次探究活動基本實現(xiàn)了預設的教育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顒禹樌M行得益于教師對幼兒相關知識經(jīng)驗的把握和鋪墊。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自由談論對潛水艇的認識,對他們已有知識進行了初步了解,從而能夠做到心巾有數(shù)。又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向他們演示教師制作的潛水艇,這些都為幼兒的親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呈現(xiàn)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經(jīng)驗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實驗感受和對潛水艇原理掌握情況,同時還呵以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筆帽潛水艇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或制作過程及步驟,這樣,可以使幼兒從經(jīng)驗分享中獲得更有意義的東西。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畫面并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
2. 通過對圖片的操作去了解不同動物在四季中的習性特點;
3. 樂意探究小動物并熱愛它們。
活動準備:
1. 前期知識:已經(jīng)認識浣熊、青蛙、蝴蝶、海龜、松鼠;熟悉春夏秋冬的特點,認識它們的標記(春天—小花,夏天—天陽,秋天—樹葉,冬天—雪花,同課件上一樣)。
2. 課件《橡樹湖》;操作匹配板人手一份,動物卡片人手四張(畫有四季標記的排序板,青蛙、蝴蝶、海龜、松鼠四種動物在四季中習性特征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 熟悉課件中的四季場景,引出懸念
1.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做橡樹湖。你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2. 師:“橡樹湖邊的春夏秋冬都一樣嗎?有一些春天里的小動物在冬天的湖邊就找不到了,它們到哪里去了?”
二. 聽小故事,打開思路
1. 師:在橡樹湖邊,浣熊發(fā)生了哪些事情呢?(根據(jù)課件講述小故事)
2. 關于故事內容進行浣熊在四季中習性的提問(春天來了蘇醒---夏天會外出活動---秋天不停地吃東西補充養(yǎng)份---在樹洞里睡覺過冬)
三. 為動物卡片匹配正確的順序
1. 師:“可愛的浣熊是這樣過一年四季的,我這里還有四種可愛的動物(出示圖片)青蛙、蝴蝶、海龜和松鼠。它們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課件關,請小朋友先自由說一說。)
2. 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底版,上面有春夏秋冬的`標記,每位小朋友為一種動物安排它們的生活。如果你覺得海龜在冬天里是冬眠的,就把它冬眠的卡片放在雪花旁邊,那么春天海龜做什么事呢?找找看筐子里有沒有適合放在春天的標記旁的海龜卡片!(小朋友進行操作,教師觀察他們的匹配情況。每桌膠水,小朋友確定了,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卡片粘牢在底版上。)
3. 師:“誰來說一說他為小動物在春夏秋冬里安排了哪些生活?”(請小朋友帶上他們的匹配作品來說說為什么這樣安排,小朋友可以有反對意見并提出疑問。教師打開課件進行答案揭曉。)
4. 師:“把自己為小動物的安排重新搭配一下!(有條件可以讓幼兒上機進行操作。)
四. 思路延伸
師:“瞧瞧地洞里有什么?(課件中的‘冬’里點擊地洞后會出現(xiàn)一只土撥鼠)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老師將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帖在智慧欄,先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好嗎?關于它的趣事可更多呢!”(自然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3-14
大班科學教案01-09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2-15
大班科學教案《雞蛋》03-29
(熱門)大班科學教案07-25
大班科學教案(精)07-25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