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是非辨別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電視中也時常有社會公益廣告宣傳,他們有了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通過這次活動,讓他們在討論交流后,知道人類愿意生活在美好的綠色環(huán)境中,對于臟、亂、差要積極想法整治,并將自己喜歡居住在美麗家園的心愿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初步培養(yǎng)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要求:
1、通過活動,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畫出美麗的家園,培養(yǎng)幼兒運用色彩表現美的能力。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居住的地方,初步培養(yǎng)幼兒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
大膽運用繪畫手法和協(xié)調的色彩表現人們喜歡居住的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地球儀,有關地球的錄象;范例,繪畫用品。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感知、交流------體驗表現------延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什么?是誰的家?”
2、: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二、感知地球環(huán)境,交流環(huán)保經驗。
觀看兩段錄象(美好家園和臟、亂、差的環(huán)境),組織討論: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我們喜歡生活在花園般的地方,那兒空氣清新,既干凈又美麗。
2、你不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我們不喜歡生活在又亂又臟的地方,那兒沒有小鳥,沒有花、草、樹木。
3、怎么樣將它變得既干凈又美麗呢?
。簭U氣、廢水不可亂排放,不亂扔垃圾,多植樹綠化,交通工具使用無污染的能源等。
4、:地球只有1個,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氣清新、干凈、美麗的.家園,人類和動植物才能快快樂樂。
三、體驗美麗的家園,表現美好的愿望。
1、你想象中的美麗家園是怎樣的?(幼兒介紹)
2、教師示范講解:綠色的大地、樹林;蘭色的天空、海洋。綠、蘭表示清潔、干凈;紅、黃、橙表示美麗、幸福。
3、幼兒繪畫:教師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并用色彩來表現。
四、延伸活動
1、幼兒作品、創(chuàng)作繪畫、色彩表現。
2、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努力將地球建設得更加美麗。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感知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
2. 對磁鐵的特性產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大記錄紙、環(huán)形磁鐵玩具。
2.學具準備:環(huán)形磁鐵、紅藍背心各6件、磁鐵玩具人手一份。
3.認知準備:幼兒有玩過磁鐵的經驗。
活動過程:
。ㄒ唬┙涣饔懻,發(fā)現磁鐵的.特點
——你們有沒有玩過磁鐵?知道磁鐵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今天我?guī)砹艘粔K磁鐵,你發(fā)現這塊磁鐵長什么樣?(出示環(huán)形磁鐵)
。ǘ┲谱魍婢,感知磁鐵的特性
——你們看,他們有沒有吸在一起?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們還會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們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請你也來試試看,讓你的磁鐵在小棒上跳起舞來,并想一想為什么磁鐵
寶寶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點觀察指導:
。1)幼兒是否能通過探索完成制作。
。2)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礎上調整;調整僅僅是出于無意識的擺弄,還是有意識的發(fā)現。
(3)引導孩子再重新試試的時候,孩子是否開始有意識地制作,孩子是怎樣解釋磁鐵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這些磁鐵都跳起舞來了嗎?
——你們是怎樣讓磁鐵跳起舞來的?(幼兒講述,教師操作和記錄)
小結:當藍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吸在一起,藍色碰到藍色會分開來,紅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分開來。
l 幼兒體驗
——想不想再去試一試?(幼兒每人三塊環(huán)形磁鐵)
——那我們再去試一下,看看能不能讓磁鐵寶寶都跳起舞來。
。ㄈ┠7麓盆F,體驗磁鐵樂趣
——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鐵呢?(穿藍紅小背心)怎么做?
——讓我們一起來玩碰一碰的游戲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特殊的功用。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課件。
關鍵點: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主題
1、提問:你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
2、小結: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二、出示圖片,觀察不同
1、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在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觀察不同動物的尾巴分別長得什么樣?
2、交流:你選的動物是什么?它的尾巴長得什么樣?
3、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把傘呢!可真有趣呀!
三、播放課件,拓展經驗
1、播放課件:小動物和我們玩捉迷藏游戲呢!讓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呢?
4、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動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獵豹;有的動物尾巴能驅趕蚊蟲,就像小馬;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金魚等。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fā)現,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jié)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4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知道水中倒映的現象。
3.豐富詞匯:“倒影”。
準備: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準備一些小豬紙偶。
活動與指導:
1.分散活動“看倒影”。準備一些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讓幼兒看水中的倒影: “我們在鏡子里能看到自己,我們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樣的?”讓幼兒分散活動,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兒拿著物品)。
活動后進行談話:“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知道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個紙月亮,引起聽故事的興趣: “月亮在哪里?月亮什么時侯出來?”“月亮出來了會不會有倒影呢?在哪里有倒影呢?請聽故事‘找月亮”’。
教師講故事,第一遍講完后提示幼兒:“再聽的時侯要記住小豬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豬紙偶,教師操縱紙偶講第二遍故事。
3.講故事進行提問,邊問答邊教幼兒學說故事中角色的說話。
“開始,豬老大對豬老二說了什么?”
“第一個發(fā)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第二個發(fā)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后來發(fā)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讓幼兒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談話:“想一想,還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擴散。
5.教師操縱紙偶,以小豬的口吻對幼兒說:“喜歡聽我的故事嗎?我?guī)е銈冊僦v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記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睅ьI幼兒講一遍故事。
“我是愛動腦筋喜歡發(fā)現的小豬,你們是不是也喜歡發(fā)現呀,今天晚上你們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幾個月亮!
鼓勵幼兒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組織談話:“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用什么辦法映出了月亮?”
讓幼兒講述各自的探索與發(fā)現。
附故事:
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豬老大和豬老二在一起,小豬老大說:“聽說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說:“真的?那我們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崩洗笳f“好!”
他倆請來了一群小豬,四處去尋找。走到山泉邊,一只小豬高興地叫起來:“哇,山泉里有一個月亮!”另一個小豬又說:“哇,露珠里有一個月亮!”另一只小豬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個月亮!”它們還看到水桶里有一個月亮,鏡子里有一個月亮,水潭里有一個月亮,望遠鏡里也有一個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數不清。一只小豬意外地發(fā)現,每頭小豬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個小月亮呢!
小豬們帶著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興興回家去。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小心把幾種不一樣的東西混在一起。為了能讓幼兒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所以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自己發(fā)現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嘗試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體會成功的喜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能根據混合物的特點,利用恰當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離方法,并學會用標記記錄。
2、能主動大膽操作與嘗試,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與快樂。
3、發(fā)展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和體會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帶分離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黃豆、回形針和紐扣、小鐵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鐵、篩子、水等。
3、視頻儀、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你們有什么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記錄表)老師用簡單的標記把幼兒的分離方法記錄在表。
。ㄗ栽u: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能讓幼兒大膽想像,有效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用標記記錄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學”的科學原則,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分離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師介紹幾種特殊的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嘗試各種分離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記錄結果,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種分離方法,并說說原因。
。ㄗ栽u:幼兒能使用各種工具大膽驗證方法,初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
1、出示幾種待分離的物品,讓幼兒逐一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本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并由組長記錄下來。
3、幼兒再次嘗試、驗證。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記錄。
4、請每組的一名幼兒把方法介紹給大家聽,并說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師小結。
。ㄗ栽u: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fā)現了用篩子分離物品,不僅完成任務,而且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引導幼兒探討區(qū)別生熟雞蛋的方法。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找找生活中利用分離原理發(fā)明出來的物品。
活動反思:
該活動中的操作材料貼近幼兒生活,唯幼兒所熟悉,較好的激發(fā)了幼兒的操作興趣。在“試一試”活動中啟發(fā)和鼓勵了幼兒大膽地自由嘗試,找出多種分離各種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動中,加大了探索的難度,不但要將混合物分離,而且要找出該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動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吹泡泡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玩的一種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玩的一種游戲,但每次都是用現成的泡泡水來吹泡泡,很大程度上印制了幼兒的科學探索熱情,素服了有的思維發(fā)展,所以我實際了這屆科學活動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在探索中主動去建構知識。
活動目標
1、感知泡泡的特點。
2、通過操作,知道不同形狀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3、培養(yǎng)幼兒實際觀察與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讓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感知泡泡的特點,
2、通過操作,知道不同形狀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3、學會自治泡泡水。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吸管
2、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滌劑、食鹽、醋、白糖、醬油等
3、清水 ,廢舊電線絲做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活動過程
一:師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兒吹泡泡的興趣,同時引出課題。
二:聯(lián)系生活經驗,讓幼兒初步感知泡泡的特點。
三:動手實踐,再次感知泡泡特點。
(一)設疑: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來嗎?生大膽猜測,引出操作活動。
預設:1、說可以的幼兒,我讓他們當場用自來水吹一吹。(通過演示自來水吹不出泡泡的過程,比老師的空說教效果強得多。)
2、說不可以的幼兒,我讓他們說說理由,說說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見過泡泡。
。ǘ┲谱髋菖菟
1、讓幼兒用分別用身邊的材料家在在水里。
2、吹一吹,能否吹出泡泡來。(能吹出泡泡來的就在材料旁邊做上記號)
3、匯報交流制作情況,水中放入哪些材料會吹不出泡泡來,再次探索原因。
4、引導小結:泡泡水跟普通的水是有區(qū)別的,所放的東西也是有選擇的,一般在在清水中加 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滌劑、才可以做成泡泡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則吹不出泡泡。
。ㄈ┮龑в變河^察泡泡的大小、形狀、顏色
1、讓幼兒觀察用大小不同的吸管和形狀不同的鐵絲圈吹泡泡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吹泡泡的工具雖然形狀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己的泡泡水來到操場上玩吹泡泡,啟發(fā)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么樣子的。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討論“怎樣留住吹出來的泡泡”
這下,孩子們可興奮了,都用自己的辦法去試,有的用手揮,有的`用嘴吹,還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臺階上吹……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再次達到**。果然,經過他們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孩子們看得可開心了。
教學反思
本活動,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探索空間,充分讓幼兒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識經驗,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而教師始終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協(xié)調者,這個活動組織有序,是和幼兒個性發(fā)展,幼兒自然成為活動的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fā)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么樹?樹上結了些什么?(練習shi的發(fā)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著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jié)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厘米到10厘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8-13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經典]科學教案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26
【經典】科學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