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 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 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垂線的定義及性質。
2.教學難點:垂線的畫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復習提問:
1、 敘述鄰補角及對頂角的定義。
2、 對頂角有怎樣的性質。
二.新課:
引言:
前面我們復習了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時,這兩條直線有怎樣特殊的位置關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實例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一)垂線的定義
當兩條直線相交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如圖,直線AB、CD互相垂直,記作 ,垂足為O。
請同學舉出日常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實例。
注意:
1、 如遇到線段與線段、線段與射線、射線與射線、線段或射線與直線垂直,特指它們所在的直線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過程:(如上圖)
反之,(二)垂線的畫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2、經過直線l上一點A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3、經過直線l外一點B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畫法:
讓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沿直線左右移動三角板,使其另一條直角邊經過已知點,沿此直角邊畫直線,則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如過一點畫射線或線段的垂線,是指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垂足有時在延長線上。
(三)垂線的性質
經過一點(已知直線上或直線外),能畫出已知直線的一條垂線,并且只能畫出一條垂線,即:
性質1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練習:教材第7頁
探究:
如圖,連接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A,B,C,……,其中 (我們稱PO為點P到直線
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PB、PC……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
性質2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簡單說成: 垂線段最短。
(四)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如上圖,PO的長度叫做點 P到直線l的距離。
例1
(1)AB與AC互相垂直;
(2)AD與AC互相垂直;
(3)點C到AB的垂線段是線段AB;
(4)點A到BC的距離是線段AD;
(5)線段AB的長度是點B到AC的距離;
(6)線段AB是點B到AC的距離。
其中正確的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解:A
例2 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解:略
例3 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駛,M,N分別是位于公路兩側的村莊,設汽車行駛到點P位置時,距離村莊M最近,行駛到點Q位置時,距離村莊N最近,請在圖中公路AB上分別畫出P,Q兩點位置。
練習:
1.
2.教材第9頁3、4
教材第10頁9、10、11、12
小結:
1. 要掌握好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幾個概念;
2. 要清楚垂線是相交線的特殊情況,與上節(jié)知識聯系好,并能正確利用工具畫出標準圖形;
3. 垂線的性質為今后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應該熟練掌握。
作業(yè):教材第9頁5、6.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2
【學習目標】:
1、掌握正數和負數概念;
2、會區(qū)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fā)展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正數和負數概念
【教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
1、小學里學過哪些數請寫出來:
2、閱讀課本P2三幅圖(重點是三個例子,邊閱讀邊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問題:
3、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有沒有比0小的數?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數?
二、自主學習
1、正數與負數的產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如:運進5噸與運出3噸;上升7米與下降8米;向東50米與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請你也舉一個具有相反意義量的例子: 。
。2)負數的產生同樣是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2、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們把上升、運進、零上、收入、前進、高出等規(guī)定為正的,而與它相反的量,如:下降、運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規(guī)定為負的。正的量就用小學里學過的數表示,有時也在它前面放上一個“+”(讀作正)號,如前面的'5、7、50;負的量用小學學過的數前面放上“—”(讀作負)號來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動: 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同學任意說意義相反的兩個量,另一個同學用正負數表示.
。3)閱讀P2的內容
3、正數、負數的概念
1)大于0的數叫做 ,小于0的數叫做 。
2)正數是大于0的數,負數是 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堂練習】:
1. P3第1,2題(直接做在課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銀行工作,她把存入3萬元記作+3萬元,那么支取2萬元應記作_______,-4萬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數:?13,?2,3.14,+3065,0,-239; 54
則正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
A.0既是正數,又是負數
C.0是最大的負數
【要點歸納】:
正數、負數的概念:
。1)大于0的數叫做 ,小于0的數叫做 。
。2)正數是大于0的數,負數是 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拓展訓練】:
1.零下15℃,表示為_________,比O℃低4℃的溫度是_________。
2.地圖上標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為20米,丙地海拔高度為-5米,
其中最高處為_______地,最低處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歲”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為0米,一潛水艇在海水下40米處航行,一條鯊魚在潛水艇上方10米處游動,試用正負數分別表示潛水艇和鯊魚的高度。
【課后作業(yè)】P5第1、2題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3
【學習目標】:
1、會用尺規(guī)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2、會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
3、理解線段中點的 概念,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
【學習重點】:線段 的中點概念,“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是重點;
【學習難點】: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是難點。
【導學指導】
一、溫故知新
1、過A、B、C三點作直線,小 明說有三條,小穎說有一條,小林說不是一條就是三條,你認為______的說法是對的。
二 、自主學習
問題:現有一根長木棒,如何從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長 ?
上面的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下面的數學問題:
2、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
兩條線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樣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呢?
我們先來回答下面的問題。
怎樣比較兩個同學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測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腳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兩個同學看成兩條線段,那么比較兩條線段就有兩種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別量出兩條線段的長度從而進行比較。
(2)把一條線段移到另一條線段上,使一端對齊,從而進行比較,我們稱為疊合法。
練習題
一、填空
1.我們在用玩具槍瞄準時,總是用一只眼對準準星和目標,用數學知識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條直線兩兩相交,則交點有_______________個.
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B、若兩個角的頂點重合,那么這兩個角是對頂角
C、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角,那么這條射線是角的平分線
D、過直線外一點有兩條直線平行于已知直線
9、下列說法:①平角就是一條直線;②直線比射線線長;③平面內三條互不重合的直線的.公共點個數有0個、1個、2個或3個;④連接兩點的線段叫兩點之間的距離;⑤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⑥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角,這條射線是這個角的角平分線,其中正確的有( )
A、0個B、1個C、2個D、3個
同步四維訓練
知識一:直線的性質
3.在開會前,工作人員進行會場布置,在主席臺上由兩人拉著一條繩子,然后以“準繩”為基準擺放茶杯,這樣做的理由是(B )
A.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B.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C.垂線段最短
D.過一點可以作無數條直線
知識點二:線段的作法及比較
4.在跳繩比賽中,要在兩條繩子中挑出較長的一條用于比賽,選擇的方法是(A )
A.把兩條繩子的一端對齊,然后拉直兩條繩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為長繩
B.把兩條繩子接在一起
C.把兩條繩子重合觀察另一端的情況
D.沒有辦法挑選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運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熟練運算和角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實際操作,體會方位角在是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抽象思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方位角的準確表示。
教學準備:預習書上有關內容
預習導學:
如圖所示,請說出四條射線所表示的方位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角經常用于航空、航海,測繪中領航員常用地圖和羅盤進行這種角的測定,這就是方位角,方位角應用比較廣泛,什么是方位角呢?
二、精講點拔,質疑問難
方位角其實就是表示方向的角,這種角以正北,正南方向為基準描述物體的方向,如“北偏東30°”,“南偏西40°”等,方位角不能以正東,正西為基準,如不能說成“東偏北60°,西偏南50°”等,但有時如北偏東45°時,我們可以說成東北方向。
三、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例1如圖:指出圖中射線OA、OB所表示的方向。
。▽W生個別回答,學生點評)
例2若燈塔位于船的北偏東30°,那么船在燈塔的什么方位?
。ㄐ〗M討論,個別回答,教師)
例3如圖,貨輪O在航行過程中發(fā)現燈塔A在它的南偏東60°的方向上,同時在它北偏東60°,南偏西10°,西北方向上又分別發(fā)現了客輪B,貨輪C和海島D,仿照表示燈塔方位的方法,畫出表示客輪B、貨輪C、海島D方向的射線。
。ń處煼治,一學生上黑板,學生點評)
四、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例4某哨兵上午8時測得一艘船的位置在哨所的南偏西30°,距哨所10km的地方,上午10時,測得該船在哨所的`北偏東60°,距哨所8km的地方。
。1)請按比例尺1:000畫出圖形。
(獨立完成,一同學上黑板,學生點評)
(2)通過測量計算,確定船航行的方向和進度。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代表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當堂反饋
練習:請使用量角器、刻度尺畫出下列點的位置。
(1)點A在點O的北偏東30°的方向上,離點O的距離為3cm。
。2)點B在點O的南偏西60°的方向上,離點O的距離為4cm。
。3)點C在點O的西北方向上,同時在點B的正北方向上。
作業(yè):書P1407、9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初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分析圖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解決問題。
2.難點: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
2.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
二、新授
問題3.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
(1)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專,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2)使長方形的寬比長少4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比較(1)、(2)所得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還能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
不是每道應用題都是直接設元,要認真分析題意,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再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如何設未知數。
(3)當長方形的長為18厘米,寬為12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18×12=216(平方厘米)
當長方形的長為17厘米,寬為13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長方形面積比(2)中的長方形面積小。
問:(1)、(2)中的長方形的長、寬是怎樣變化的?你發(fā)現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寬比長少“4厘米”改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變化?猜想寬比長少多少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呢?并加以驗證。
實際上,如果兩個正數的和不變,當這兩個數相等時,它們的積最大,通過以后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4頁練習1、2。
第l題等量關系是: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
第2題等量關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體積十瓶內剩下的水的體積=原來整瓶水的體積。
四、小結
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抓住等量關系,有些等量關系是隱藏的,不明顯,要聯系實際,積極探索,找出等量關系。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1、2、3。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儲蓄中的數量關系、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這些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由此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難點: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儲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義,關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數+本金
2.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
利潤=售價-成本 ; =商品利潤率
二、新授
問題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只價值48.6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稅=48.6
可設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為
2.43%×X×2,利息稅為2.43%X×2×20%
根據等量關系,得 2.43%x·2-2.43%x×2×20%=48.6
問,扣除利息的20%,那么實際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實際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成本價提高40%后標價,又以8折 (即按標價的80%)優(yōu)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那么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這15元的利潤是怎么來的?
標價的80%(即售價)-成本=15
若設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裝的標價為:(1+40%)x
每件服裝的實際售價為:(1+40%)x·80%
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40%)x·80%-x
由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裝的成本是125元。
三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5頁,練習1、2。
四、小結
當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弄清題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分析數學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檢驗解的合理性。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系”。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4、5題。
三課時
教學目的
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的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有關行程問題。
2.難點:間接設未知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 / 時間
二、新授
例1.小張和父親預定搭乘家門口的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去家鄉(xiāng)看望爺爺,在行駛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計繼續(xù)乘公共汽車將會在火車開車后半小時到達火車站,隨即下車改乘出租車,車速提高了一倍,結果趕在火車開車前15分鐘到達火車站,已知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時,問小張家到火車站有多遠?
畫“線段圖”分析, 若直接設元,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x千米。
1.坐公共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車用了多少時間,乘出租車用了多少時間?
3.如果都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要多少時間?
4,等量關系是什么?
如果設乘公共汽車行了x千米,則出租車行駛了2x千米。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設公共汽車從小張家到火車站要x小時。
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復雜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設未知數時要有所選擇。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7頁練習1、2。
四、小結
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常見的一個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以及由此導出的其他關系。如何選擇設未知數使方程較為簡單呢?關鍵是找出較簡捷地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怎樣設未知數。
四、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3.2,第1至5題。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問題的本質規(guī)律;通過對“工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
難點: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I小時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1小時,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新授
閱讀教科書第18頁中的問題6。
分析:1.這是一個關于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已經知道了什么? 已知:制作一塊廣告牌,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做要6天。
2.怎樣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本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等量關系是:師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師傅與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兩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們各自所做的天數,因此,設師傅做了x天,則徒弟做(x+1)天,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 解方程得 x=2
師傅完成的工作量為= ,徒弟完成的工作量為=
所以他們兩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鞏固練習
一件工作,甲獨做需30小時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時完成,現
由甲獨做10小時;
請你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例如 (1)剩下的乙獨做要幾小時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3)乙又獨做5小時,然后甲、乙合做,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四、小結
1.本節(jié)課主要分析了工作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
間的關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2.解題時要全面審題,尋找全部工作,單獨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3.3第1、2題。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6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減法及乘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對前面所學知識是一個很好的小結,同時也為后面的有理數混合運算做好鋪墊,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并在現實生活中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3 教育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數加減乘除的運算順序,正確熟練地進行運算。
、谂囵B(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應用題前認真審題,觀察題目已知條件,確定解題思路,列出代數式,并確定運算順序,計算中按步驟進行,最后要驗算的好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例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如何利用有理數的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并認識到小學算術里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有理數系,學生會感受到知識普適性美。
4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如何利用有理數列式解決實際問題及正確而
合理地進行計算。
二:說教法
鑒于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嘗試指導法,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采用了問題性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
三:說學法指導
本例將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動手等活動,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合作意識,養(yǎng)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題,學生用搶答等多種形式完成最終的解題。
五:說教學程序
(課本36頁)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虧損1.5萬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萬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萬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虧損2.3萬元,這個公司去年盈虧情況如何?
師生共析:認真審題,觀察、分析本題的問題共同回答以下問題:
1 全年哪幾個月是虧損的?哪幾個月是的盈利的?
2 各月虧損與盈利情況又如何?
3 如果盈利記為“ ”,虧損記為“-”,那么全年虧損多少?
盈利多少?
6 你能將虧損情況與盈利情況用算式列出來嗎?
(5)通過算式你能說出這個公司去年盈虧情況如何嗎?
【師生行為】:由教師指導學生列出算式并指出運算順序(有理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無括號,則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再由學生自主完成運算。
【教法說明】:此題一方面可以復習加法運算,另一方面為以后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做準備,特別注意運算順序。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分析題目的能力。為以后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
(三):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例9的學習懂得了遇到實際問題應把實際問題通過“觀察—分析—動手”的過程用數學的形式表現出來,直觀準確的解決問題。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少而精,直觀性要強。能使學生清楚的看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模仿示范例題熟練而準確的完成練習。也能體現出學生做題時出現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按有理數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難點:準確地掌握有理數的運算順序和運算中的符號問題.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計算(五分鐘練習):
(5)-252; (6)(-2)3;(7)-7+3-6; (8)(-3)×(-8)×25;
(13)(-616)÷(-28); (14)-100-27; (15)(-1)101; (16)021;
(17)(-2)4; (18)(-4)2; (19)-32; (20)-23;
(24)3.4×104÷(-5).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的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講授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等運算,若在一個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進行運算?
1.在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級運算中,按照式子的順序從左向右依次進行.
審題:(1)運算順序如何?
(2)符號如何?
說明:含有帶分數的加減法,方法是將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相加,再計算結果.帶分數分成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時的符號與原帶分數的符號相同.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并會判斷一個給定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 會初步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理數的意義,并能將給出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4.培養(yǎng)學生逐步樹立分類討論的思想;
5.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正數與負數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以及有理數包括哪些數。難點是學習負數的必要性及有理數的分類。關鍵是要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確有理數分類的標準。
正、負數的引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學生熟知的兩個實例:溫度與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攝氏度記作5℃,比0 ℃低5攝氏度,記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155米。由這兩個實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數叫做正數,把加“-”號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一個中性數,表示度量的“基準”。這樣引入正、負數,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使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還將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大小性質。把負數理解為小于0的數。教材中,沒有出現“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概念。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這個概念。目的是,從正、負數引入一開始就能較深刻的揭示正、負數和零的性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
關于有理數的分類要明確的是: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分類結果應是不重不漏,即每一個數必須屬于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于不同的兩類。
二、教法建議
這節(jié)課是在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基礎上,從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負數的從內容上講,負數比非負數要抽象、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盡可能注意中小學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概念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有理數與算術數的根本區(qū)別,有理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符號部分和數字部分(即算術數).這樣,在理解算術數和負數的基礎上,對有理數的概念的理解就簡便多了.
為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明確有理數的分類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理解分類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通過正數、負數都統一于有理數,可以將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的逐步樹立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三、正數與負數概念的理解
1﹒對于正數和負數的概念,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帶“+”號的數是正數,帶“-”號的數是負數。
2﹒引入負數后,數的范圍擴大為有理數,奇數和偶數的外延也由自然數擴大為整數,整數也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兩類,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如…-5,-4,-2,1,3,5…
3﹒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細分有五類:正整數、正分數、0、負整數、負分數,但研究問題時,通常把有理數分為三類:正數、0、負數,進行討論。
4﹒通常把正數和0統稱為非負數,負數和0統稱為非正數,正整數和0稱為非負整數;負整數和0統稱為非正整數。
四、有理數的分類
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1)正整數、零、負整數統稱為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2)整數也可以看作分母為1的分數,但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數是指不包括整數的分數。
3)注意概念中所用“統稱”二字,它與說“整數和分數是有理數”的意思不大一樣。前者回避了分數是否包括整數的問題,即使把整數包括在分數范圍內,說“統稱”還是不錯,而用后一種說法就欠妥了。
4)分數和小數的區(qū)別:
分數(既約分數)都可表示成小數,但不是所有的小數都能表示成分數的。
5)到目前為止,所學過的數(除π外)都是有理數。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9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熟練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毛
2、數學思考: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師生合作,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重點: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難點:理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卷尺或皮尺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1、復習正、負數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為進一步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活動2、活動安排 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加深對負數的理解。
活動3、舉例說明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鞏固練習 掌握正數和負數。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1
1、 給出一組數,請學生說說哪些是正數、負數。
2、 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讓一組同學任意給出一組數,另一組同學找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正整數?負分數?復習正、負數的定義。
活動2
1、各組派一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按老師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組獲勝。
2、分小組完成,用卷尺或皮尺量桌子的高度、桌面的長度和寬度,并將它們表示出來。(超出1米的部分用正數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負數表示。)
師生行為
1、老師說出指令:向前1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2步。學生按老師的指令表演。
2、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完成的情況。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活動3
問題展示
1、 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1千克,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的增長值。
2、 20xx年 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 , 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 , 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 %, 中國增長7.5%,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在學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識的'前提下,由問題1 、2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
1、 P6 練習
2、 總結: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3、 作業(yè) P7習題1 .1 4、7、8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完成練習。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里的練習可以分散進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學生回憶、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補充完善。教師要努力使學生自己回憶、總結、梳理所學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緊密聯結,完善認知結構。
學生課后鞏固、提高、發(fā)展。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經歷有理數乘方概念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化歸、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學生嘗試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新知,通過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看,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求正方形的面積及正方體的體積,具備求一個正數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識水平,且剛學完有理數的乘法,能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但學生對于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的掌握上會有難度,對于這類計算容易混淆,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方定義,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形成與運用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啟發(fā)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觀察、比較、歸納,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邊長為3的正方形的面積是___ 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2)、棱長為3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 3×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觀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探究、歸納乘方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明確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體現化歸的數學思想。
3、應用新知 鞏固概念
練習1、2鞏固乘方定義及乘方表示的注意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題進一步強化乘方運算
4、探索研究 發(fā)現規(guī)律
通過題組訓練,探索規(guī)律,合作交流,獲得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分類的數學思想。
5、應用新知 鞏固訓練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符號法則的運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拓展思維 知識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的熱情。
7、課堂小結 歸納反思
鍛煉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教學評價分析:
對學生探究過程的參與及與同學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1)關注學生的智力參與度
(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練習的評價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知識技能的發(fā)展。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4.了解“三線八角”并能在具體圖形中找出同位角、內錯角與同旁內角;
4.了解平行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概念與平行公理;
2.教學難點:對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相交線是如何定義的?
二、新課引入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平行外,還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過演示,得出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及平行線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平行線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直線a與b平行,記作a∥b.
(畫出圖形)
2.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1)相交;(2)平行.
3.對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兩個關鍵:一是“在同一個平面內”(舉例說明);二是“不相交”.
一個前提:對兩條直線而言.
4.平行線的畫法
平行線的畫法是幾何畫圖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經常遇到畫平行線的問題.方法為:一“落”(三角板的一邊落在已知直線上),二“靠”(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邊),三“移”(沿直尺移動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線上的三角板的一邊經過已知點),四“畫”(沿三角板過已知點的邊畫直線).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說明“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2.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提問垂線的性質,并進行比較.
3.平行公理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線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形成的8個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對,內錯角有2對,同旁內角有2對.
六、課堂練習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的位置關系是 .
2.在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B.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C.經過一點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D.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4.若∠ 與∠ 是同旁內角,且∠ =50°,則∠ 的度數是( )
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確定
5.下列命題:(1)長方形的對邊所在的直線平行;(2)經過一點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不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相交;(4)經過一點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
A.1 B.2 C.3 D.4
6.如圖,直線AB,CD被DE所截,則∠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內錯角,∠1和 是同旁內角.如果∠5=∠1,那么∠1 ∠3.
七、小結
讓學生獨立總結本節(jié)內容,敘述本節(jié)的概念和結論.
八、課后作業(yè)
1.教材P19第7題;
2.畫圖說明在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及交點情況.
[補充內容]
1.試說明,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僅有兩種:相交或平行.但現實空間是立體的,試想一想在空間中,兩條直線會有哪些位置關系呢?(用長方體來說明)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掌握數據收集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調查的過程中,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統計調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逐步養(yǎng)成用數據說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統計調查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調查方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數據的活動中,全班同學是我們要考察的對象,我們采用問卷對全體同學作了逐一調查,像這樣對全體對象進行的調查叫做全面調查。
調查、試驗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較全面、準確的數據,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人力、財力等)的限制難以進行,有時由于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采用。在這些情況下,常常采用抽樣調查,即從被考察的全體對象中抽出一部分對象進行考察的調查方式。
在一個統計問題中,我們把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其中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從總體中所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sample),樣本中個體的數目叫做樣本容量。
例如,在通過試驗考察500只新工藝生產的燈泡的使用壽命時,從中抽取50只進行試驗。這50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的全體是總體,其中每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個體,抽取的5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一個樣本,50是這個樣本的樣本容量。
為了使抽取的50只燈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燈泡的情況,抽取時要使每只燈泡逐一進行編號,再把編號寫在小紙片上,將小紙片揉成團,放在一個不透明的容器內,充分攪拌后,從中一個個地抽取50個號簽。
上面抽取樣本的過程中,總體中的各個個體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到,像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一種簡單隨機抽樣。
師: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為題在班級進行調查,請設計一張問卷調查表。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代表展示結果。
教師指導、評論。
師:除了問卷調查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數據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回答。
師:收集數據的直接方法有訪問、調查、觀察、測量、試驗等,間接方法有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就以下統計的數據,你認為選擇何種方法去收集比較合適?
(1)你班中的同學是如何安排周末時間的?
。2)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數量;
。3)某種玉米種子的發(fā)芽率;
。4)學校門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時的車流量。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ㄒ唬┙虒W知識點
1。與身邊熟悉的事物做比較感受百萬分之一等較小的數據并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據。
2。近似數和有效數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數。
3。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并用統計圖形象地表示數據。
。ǘ┠芰τ柧氁
1。體會描述較小數據的方法進一步發(fā)展數感。
2。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數體會近似數的意義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讀懂統計圖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有效、形象地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發(fā)展統計觀念。
。ㄈ┣楦信c價值觀要求:1。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信心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2。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重點:1。感受較小的數據。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
3。近似數和有效數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數。
4。讀懂統計圖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統計圖描述數據。
教學難點:形象、有效地用統計圖描述數據。
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請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較小的數據: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它的體重可達幾噸。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它的海拔高度約為8848米。
1。哪些數據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比較方便?舉例說明。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其中氫原子的直徑約為0。0000000001米。
。2)生物學家發(fā)現一種病毒的長度約為0。000043毫米;
。3)某種鯨的'體重可達136000000千克;
。4)20xx年5月19日國家郵政局特別發(fā)行“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收入全部捐給衛(wèi)生部門用以支持抗擊“非典”斗爭其郵票的發(fā)行量為12500000枚。
四。課時小結:我們這節(jié)課回顧了以下知識:
1。又一次經歷感受了百萬分之一進一步體會描述較小數據的方法:與身邊事物比較進一步學習了利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據。
2。在實際情景中進一步體會到了近似數的意義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3。又一次欣賞了形象的統計圖并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1)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作統計圖表示這些主要河流的河長情況你的統計圖要盡可能的形象。
(2)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長與流域面積有什么樣的聯系?
。3)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認為河流年徑流量與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嗎?
制作形象的統計圖首先要處理好數據即從表格中計算出這幾條河流長度的比例然后選擇最大或最小作為基準量按比例形象畫出即可。
。1)形象統計圖(略)只要合理即可。
。2)從表中的數據看出河流越長其流域面積越大。
(3)河流的年徑流量與河流所處的位置有關系。
五。課后作業(yè):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4
【學習目標】
1、能根據題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后分析出等量關系,再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學會檢驗一個數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點難點】
體會找等量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實際問題,能驗證一個數是否是一個方程的解。
【導學指導】
一、溫故知新
1:前面學過有關方程的一些知識,同學們能說出什么是方程嗎?
答: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復習
注意:我們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既要學會按部就班(嚴格按步驟)地解方程,又要善于認真觀察方程的結構特征,靈活采用解方程的一些技巧,隨機應變(靈活打亂步驟)解方程,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一般解題步驟與解題技巧來說,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機智,只有真正掌握了一般步驟,才能熟能生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技巧有:
(1)有多重括號,去括號與合并同類項可交替進行
(2)當括號內含有分數時,常由外向內先去括號,再去分母
(3)當分母中含有小數時,可根據xx分數的基本性質xx把分母化成整數
(4)運用整體思想,即把含有未知數的代數式看作整體進行變形
(三)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是:
(1)審題,搞清已知量和待求量,分析數量關系. (審題,尋找等量關系)
(2)根據數量關系與解題需要設出未知數,建立方程;
(3)解方程;
(4)檢查和反思解題過程,檢驗答案的正確性以及是否符合題意,并作答.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典型類型
(1)數字問題:①數的表示方法:一個三位數的百位數字為a,十位數字是b,個位數字為c則這個三位數表示為xx100a+10b+cxx(其中a、b、c均為整數,且1≤a≤9,0≤b≤9,0≤c≤9).
②用一個字母表示連續(xù)的'自然數、奇數、偶數等規(guī)律數.
(2)和、差、倍、分問題:關鍵詞是“是幾倍,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增加百分之幾,增長率,哪個量比哪個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編導學
3.1從算式到方程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在實際問題中,能夠找到并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重點難點】
重點1.歸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難點:能夠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 (1)3+b=2b+1 (2)4+x=7
(3) 0.7x=1400 (4)2x-2=6
請大家觀察上面4個式子有什么共同特點?
從而得到:xxxxxxxxxxxxxxx的等式叫做方程。
2.閱讀課本78頁問題,你能用算術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若設A,B兩地間的路程是x km?則從A地到B地,卡車用了小時,客車用了小時。根據題意,可列出等式嗎?
還有其他的解法嗎?試著改變一種設法。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1.根據下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長為48cm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為多少?
、谀承E藬嫡既w學生數的52%,比男生多80人,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
、劬毩暠久勘0.8元,小明拿了10元錢買了若干本,還找回4.4元。問:小明買了幾本練習本?
小結:像上面①、②、③中列出的方程,它們都含有xxxxx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次數都是xxxxxxx,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邊或兩邊含有未知數)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根據條件列出等式:
、俦萢大5的數等于8:
②某數的30%比它的2倍少34:
、27與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xxxxxxxxx
、鼙萢的3倍小2的數等于a與b的和:
2.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用一根長24cm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使它的長是寬的1.5倍,長方形的長,寬各應是多少?
(2)小芳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40厘米,栽種后每周升高約15厘米,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訓練,鞏固拓展】
1、必做題:教科書80頁練習1,2,3,4題;
2、懸賞題(2個優(yōu))
雞兔同籠,上有20頭,下有52足,請問雞兔各有多少只?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2.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
列單項式表示數量關系,單項式及其系數、次數的意義.
難點
列單項式表示數量關系.
三、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學習。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借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系數、次數,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設計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活動1]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車,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請根據這些數據回答問題:
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3小時呢?t小時呢?
提問:字母表示數有什么意義?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解答:
1002=200千米
1003=300千米
100t=100t千米
我們用含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數后,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數量關系簡明地表達出來,更適合一般規(guī)律的表達。
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現實問題情境出發(fā),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以青藏鐵路為引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德育滲透。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12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2-02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2-08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總結05-01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2-08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總結05-24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02-24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散步》03-05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