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1
導讀本文是《愛的藝術》中“愛的理論”的重要章節(jié),作者從心理角度闡述了自己的“愛”的理論。文章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揭示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的心理基礎。全文共分10個小節(jié),描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綜合母愛與父愛,唯其如此,才能夠使自己真正構成健康而成熟的靈魂。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富有理趣,是本文說理的一個鮮明的特點。閱讀此文,我們應該注意梳理作者分析說理的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體會深刻周詳?shù)睦砣ぁ?第1至3小節(jié)是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進行闡述,這一部分按兒童情感成長過程來闡述,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愛由最初階段到愛的成熟階段的變化:
。1)剛出生階段:無愛的意識。
。2)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3)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4)少年時期: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tǒng)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意識到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5)成熟時期: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一過程簡而言之就是“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的過程。 第4至第8小節(jié)從情感對象的角度進行闡述。先敘述現(xiàn)象,再闡述原因。第4小節(jié)指出“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指出了人出生前后,愛的不同對象:人出生的最初階段同母愛的關系尤其密切,而待到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他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第5小節(jié)由表及里,指出母愛與父愛性質(zhì)上的本質(zhì)區(qū)別:母愛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母愛是“我們每個人最深的渴求”;并指出“通過努力換取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使人痛苦”;因此,每個人都牢牢保留著對母愛的的渴求。第6小節(jié)遞進一層,用對比、比喻的方法描述母親與父親同兒童的不同關系和作用。母親代表著自然界,父親代表著思想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第7小節(jié)用對比說理的方法,進一步剖析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類情感之間的關系,指出父親作用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緊密相關,強調(diào)父愛是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父愛具有消極和積極的作用:消極的一面是父愛須靠努力獲得,積極的一面是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第8小節(jié)再深入一層論述,分析父母的愛的態(tài)度與孩子身心成長之間的關系,指出母愛與父愛的不同作用:母愛給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愛給予孩子自信心,使他成為自己的主人。還指出了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表現(xiàn)的要求:母親不應讓孩子惶恐,父親不應專橫,而要寬容。 第9、10兩小節(jié)是這一部分的總結,第9小節(jié)解釋了一個成熟的人的內(nèi)涵: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既發(fā)展了父親的良知,又發(fā)展了母親的良知;這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因為這樣的生命個體既秉承了父愛與母愛的優(yōu)點,又在綜合的過程中懂得這兩種情感各自發(fā)揮作用的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里弗洛姆不同意弗洛依德的關于合并父愛與母愛而產(chǎn)生一個新的心智結構的觀點,而是強調(diào)了父愛與母愛是在人的`心智里的不同領域發(fā)揮作用的,是一種能夠綜合而不是“融合”或者“結合”。
本文不是簡單的父愛與母愛的頌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fā)展進行的剖析。弗洛姆對于“愛”的理解,是基于人道主義的立場的。他將“愛”放到人類存在的本質(zhì)的高度去對待與認識。所以,他在文章中將愛看成是維系社會的根本所在,“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同是也將愛看成自己付出的一種回報。全文分析鞭辟入里,說理有條不紊,深入淺出,把讀者領進了他所醉心營構的愛的藝術的理論大廈。
訓練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課一練
一、 選擇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自戀(liàn) 孿生(ruán) 誕生(dàn) 涎( xián)皮
b.燙手(tàng) 熨帖(wèi) 乳汁(zhī ) 家什(shí)
c.贏得(yíng) 羸弱(lěi) 依賴(lài) 水獺(lài)
d.罪孽(niè) 分蘗(niè) 履行(lǚ) 顛覆(fù)
2.下列句中空缺處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⑴8歲以下的孩子還不會愛,他對愛的 是感謝和高興。
⑵“政協(xié)”和“人大”兩會備受全國人民的關注,因為兩會的議題與國計民生 。
、侨绻挥心赣H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 自己和他人的發(fā)展。
a.反映 休戚相關 阻止
b.反應 息息相關 阻礙
c.反應 休戚相關 阻礙
d.反映 息息相關 阻止
3.下列句中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該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機床制造業(yè)一些有實力的集團為向國外市場滲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購策略。
b.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還必須同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因為兩者是休戚相關,緊密相聯(lián)的。
c.小李在學習上很有一股鉆勁,不管遇到什么疑難都要歸根結底,弄個明白。
d.歐洲人何以對千分之零點五的轉(zhuǎn)基因稻米惶恐不安,這讓美國人實在無法理解。
4.下列一段話選自埃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一書中的《愛的理論》一章里的一節(jié),順序已被打亂,請你重新調(diào)整。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
、佟敖o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這并不是因為“給予”是喪失、舍棄,而是因為我存在的價值正是在于給予的行為。
、凇敖o予”是潛力的最高表現(xiàn)。
、蹖τ诰哂袆(chuàng)造性人格的人來說,“給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能力。
、苷窃凇敖o予”的行為中,我體會到自己的強大、富有、能力。
、菸腋械阶约壕Τ渑妫掠诜瞰I,充滿活力,因此也歡欣愉悅。
、捱@種增強了的生命力和潛力的體驗使我倍感快樂。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②③④⑤⑥①
d.②③①⑤⑥④
二、閱讀與理解 母愛是對孩子生存和需要的無條件的肯定。對孩子生存的肯定有兩方面:一是對保護孩子生存和成長來說絕對必要的關心和責任;另一方面比單純的保護更進一步,它是灌輸給孩子對生命的愛的態(tài)度,使孩子感到活著是美好的,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就好。母愛的這兩個方面的責任,簡明地表達在《圣經(jīng)》故事的創(chuàng)世說之中。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和人。這與對生存的簡單關心與肯定相一致。
①但上帝超出了這個最低要求。創(chuàng)造了自然和人之后的每一天,上帝都說:“這很好”。第二步,母愛使孩子感到: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很好;母愛灌輸給孩子對生活的愛,而不僅僅是活著的愿望。同一思想在《圣經(jīng)》另一象征主義中,可能被表達出來。樂園(土地總是母親的象征)被描述得“富饒而實足”。乳汁是愛的第一方面的象征,即關心和肯定的象征!懊邸毕笳髦畹奶鹈馈酆蜕娴男腋。
②大多數(shù)母親有能力貢獻“乳汁”,只有少數(shù)母親能同時貢獻“蜜”。為能提供“蜜”,一個母親不僅必須是個“好母親”,而且還必須是個愉快的人——許多人達不到這一目標。這種對孩子的作用大概沒有被夸大。母親對生活的愛象憂慮一樣感染孩子。
、蹆煞N態(tài)度都對孩子的全部個性發(fā)展有深刻的影響;其實,人們是能夠在孩子——或大人——中分辨出誰僅僅得到了“乳汁”,誰得到了“乳汁和蜜”的。 (節(jié)選自埃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劉福堂譯))
1.請簡要概括本段文字所述的主要觀點。
答:
2.文中畫線①處的“但上帝超出了這個最低要求”的“這個最低要求”指的是: 。
3.文中畫線②處的“兩種態(tài)度都對孩子的全部個性發(fā)展有深刻的影響”一句中“兩種態(tài)度”分別指的是什么?請聯(lián)系本段語境闡釋。
答:(1) ;(2) 。
4.請解釋文中畫線(1)處語句的含義。 大多數(shù)母親有能力貢獻“乳汁”,只有少數(shù)母親能同時貢獻“蜜” 。
答: 。
5.這一段作者在說理時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手法?試舉例說明。
答: 。
【參考答案】
一、1.選d , a. 孿生(luán) b. 熨帖(yù) c. 水獺(tǎ)(本題檢測學生對課文中的幾個常用字的字音的認讀能力,為便于比較遷移,強化記憶,采用形近或同聲旁的字來設置干擾項)
2.選c,(本題檢測課文中幾個常見的易混成語與詞語的意義的理解)
3、選c,應改為“尋根究底”。歸根結底,是歸結到根本上的意思;而尋根究底,是尋求根由,追求底細。(本題檢測學生對課文中四個成語的意思的理解與正確運用的能力。)
4.選a (本題檢測學生連貫地表達語言的能力)
二、1.母愛是對孩子生存和需要的肯定,它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對孩子生存和發(fā)展的關心和責任,對生命的愛的態(tài)度。
2.對生存的簡單關心與肯定。
3.(1)對孩子的愛的關心和肯定;(2)讓孩子感到生活的甜美、愛和生存的幸福。
4.大多數(shù)母親能負責任地關心和保護孩子的生存和成長,而只有少數(shù)的母親同時能使孩子覺得活著是美好的,能以自己的樂觀情緒感染孩子。
5.(1)類比論證,如闡釋母愛的兩個方面的責任,用《圣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說的故事(上帝造人)來類比;(2)比喻論證,如分析母愛的兩種態(tài)度,分別用“乳汁”和“蜜”來比喻,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2、父愛與母愛的比較
3、區(qū)分“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過程與方法
1、比較法,通過對父愛與母愛的比較,重新審視愛。
2、問題探究法,以時間和邏輯順序分析“愛是一種能力!
3、討論法,聯(lián)系自身,感悟生活,獲得愛的真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2、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關鍵語句,并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2)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尋找關鍵句子。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一):
冰心的小詩里說:“母親。√焐系娘L雨來了,鳥兒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备桧灹四笎鄣膫ゴ。有人說:父愛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梢姡谖覀兊某砷L過程中,父母之愛,溫暖而執(zhí)著。當然,這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
導入課文(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蹦敲矗绾蝸砝斫膺@句話的真正含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
二、整體閱讀 ,感知課文, 明確文章的思路。
。ㄐ〗M討論后代表發(fā)言,教師歸納)
明確:概括地講,這篇文章談了“愛”。具體如下:
(一)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fā)展。(1—3)
。ǘ)愛的對象的發(fā)展及原因。(4—8)
。ㄈ)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9—10)
三、細節(jié)探究。
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并解決問題。
1、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2、母愛父愛的優(yōu)點與缺點。
3、母愛父愛有何本質(zhì)的區(qū)別?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么?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悅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完全將自己的滿足快樂建立在別人是否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我想大家小時候肯定都遇到過,叔叔阿姨總會問你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你更喜歡誰。這時候你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呢?就是誰在那一段時間里經(jīng)常滿足你的要求,誰更寵著你,你就更喜歡誰。
這就是費羅姆所說的不成熟,幼稚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那么,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是怎么樣的呢?5分鐘時間,迅速閱讀全文,找出相關信息補充下列表格。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
8歲以下
8~10歲
少年時期
成熟時期
。ㄐ〗M代表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
年齡段 特征
剛出生 無被愛的意識
8歲以下 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 用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期 感受到愛喚起愛的力量
成熟期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2、我們來看,文題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也就包括了“父愛母愛、孩子的愛”,那么,父母的愛是怎樣的呢?在作者看來,父母的愛有何優(yōu)點又有何缺點?(小組代表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
優(yōu)點: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最渴求的。
母愛
缺點: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用努力贏得。
優(yōu)點: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愛
缺點: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其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
3、“我愛,因為我被人人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這兩種感情有何本質(zhì)的區(qū)別?(小組代表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來弱小、孤立無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比如哭鬧。
后一種則是通過努力去贏得愛、創(chuàng)造愛,變得有力量而且成熟,處于主動地位。
由此可知,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有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
4、 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么?
。ㄐ〗M代表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 母愛 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溫和 獨立
父愛 給孩子信心 指導孩子生活 理智 自信
因此,父母不僅給了孩子愛,他們還使孩子在愛中成長,又學會去愛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圓形的過程。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聯(lián)系全文,深入思考,圈點勾畫,概括要求全面、具體。明確一個健康成熟的靈魂要達到的高度。
明確: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獨立溫和),又是自己的父親(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nèi)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母愛與父愛的結合,既要發(fā)展母親的良知,又要發(fā)展父親的良知。也就是有母親的愛的祝福,又要有父親的愛的原則。
故母愛與父愛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四、 延伸拓展:
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著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叵胱约撼砷L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
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 課后寫一篇反思作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
2.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3.區(qū)分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三、情感目標
1.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無私、博大與精深,體會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艱辛與偉大。
2.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2.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舉例分析說明。
2.父母對自己世界的影響。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請看多媒體畫面或張貼畫:畫面①,兒童跌倒,媽媽急忙扶起,呵護,詢問。畫面②,父親指導孩子如何學習,如何行事。
詢問:畫面①②表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
可能的回答:愛護、關心、體貼、教育……
教師引導:本質(zhì)是愛。
2.詢問:能否列舉若干父母愛自己的例子?
生舉例二至三個即可。
教師引導:上述都是具體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論上、哲學上,到底應該如何論述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哲學家艾·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
二、解題并介紹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識(知識目標)
1.多媒體或者幻燈片展示
艾·弗羅姆,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國,1934年美國。他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撰寫了大量著作,主要有《愛的藝術》《教義的發(fā)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學》《讓人占優(yōu)勢》《為自己的人》等。他論述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愛、人的異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夢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則》等。
馬克斯·韋伯(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著有《新教與資本主義精神》《經(jīng)濟與社會》等。
榮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學家,著有《無意識過程心理學》等。
2.本文節(jié)選自《愛的藝術》一書!稅鄣乃囆g》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各種形式的愛—母愛、兄弟之間的愛等等—基本要素有四個方面:關心、責備、尊重和了解。母愛是無條件的,而父愛是有條件的等等。
本文標題中的“愛”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前面的“父母與孩子”則限定了所寫內(nèi)容的范圍。文章主要論述了父母之愛的條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
三、學生速讀全文,提出問題(知識及能力目標)
1.劃出生字詞或者重要詞語,自查字典解決,掃請文字障礙。
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將全篇劃分為三大部分,并總結大意。
(三分鐘后)
1.讓兩位同學起來說出所找詞語以及解決的結果,根據(jù)情況,教師明確如下:
孤立無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幫助。
休戚相關:歡樂和憂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經(jīng)歷。
節(jié)外生枝:比喻在問題之外有岔出了新的問題。
歸根結蒂:歸結在根本上。
惶恐:驚慌害怕。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2.讓兩位同學起來說出文章結構劃分情況,教師指導明確,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綱:(利用多媒體展示)
。ㄒ、二、三為大的層次標志,1、2、3為自然段標志)
一(1、2、3):論述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感受和體驗母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二(4、5、6、7):闡述父愛的性質(zhì),以及父愛與母愛的根本區(qū)別。
三(8、9):指出一個成熟的人終回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他達到綜合,成為自己的父母。
四(10):總結全文。
。ㄗ⒁膺^度段和過度句)
由此看出,本文的思路是:
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即人的成長成熟過程,層層深入,闡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zhì)極其發(fā)展變化的。孩子從以母親為中心轉(zhuǎn)到以父親為中心,然后終與他們分離,并在自己心中同時擁有父母兩個世界,從而達到奠定靈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礎。
四、跳讀課文,篩選信息,找出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知識目標)
。▋煞昼姾,讓一位學生發(fā)言,教師指導明確,形成提綱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
本質(zhì)上:
母愛的本質(zhì)是無條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愛是有條件的,它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人生關系上:
母親代表自然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親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上: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信心。
2.母愛和父愛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母愛:
積極面:母愛是世界上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為渴求的。
消極面;母愛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
積極面:父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五、同學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感覺有的句子比較長,或者句法順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難。主要因為這是譯文,必須符合原文的風格。請找出該類句子,準確理解其含義,并試著用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換一種說法。(能力目標)
。▽W生尋找并討論兩三分鐘后,找?guī)讉學生說出所找的句子極其理解。教師取其交集,舉例明確如下。)
1.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分析:用假設的語氣表達嬰兒出生時的情況,這種虛擬語氣表現(xiàn)了作者使用語言的嚴謹性,語句用“仁慈”修飾“命運”,為后文母親對孩子的無私關愛作鋪墊,形象地表現(xiàn)出母愛的特點。
自我說法:有母親保護嬰兒,他才不會感到離開母體的恐懼。如果不這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2.他也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所有這些經(jīng)歷凝聚并相互補充成為一種體驗:那就是我被人愛。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與人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嬰兒成長中的特點。通過這種描述得出一種結論和體驗:那就是我被人愛。然后用“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一句引出對母愛特點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終得出結論:母愛是無條件的。
自我說法:他被人愛,因為他是母親的孩子。所以,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
3.人們會想:也許我并沒有給那個應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也許會節(jié)外生枝---總而言之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此外,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分析:用虛擬語氣提出自己的問題,靠努力得來的愛不是永恒的,用對比寫出人們渴望母愛的大原因,同時這種議論也引出了下文對父愛的論證!氨蝗诵枰选币痪涓軐Ρ瘸瞿笎鄣膫ゴ髞怼
自我說法: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因為可能沒有給那個應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也許會節(jié)外生枝?颗Q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因為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對方快樂,被人需要而已。
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并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
分析:用對比的手法,闡述孩子接受父母影響的實質(zhì)和內(nèi)容,說明孩子是如何發(fā)展母親的良知,而又發(fā)展父親的良知的。
自我說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認為,人是通過合并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我認為,人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
六、根據(jù)以上句子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父親母親這兩個世界帶給你哪些影響,你是怎樣不自覺地同時擁有這兩個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標)
。ㄋ伎加懻搩煞昼姡瑢W生起來發(fā)表看法,老師適當引申,培養(yǎng)學生愛心,增加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提示性明確:
1.人生下來初幾個月和初幾年同母親的關系為密切,母親一直不辭勞苦,無條件的撫養(yǎng)和關愛孩子。(讓學生舉例)
2.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后,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讓學生舉例)
3.一個成熟的人既發(fā)展了母親的良知,又發(fā)展了父親的良知,后達到綜合。(讓學生舉例)
七、除了父親母親,還有哪些人關愛過我們,讓我們感動不已呢?請講一個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標)
。▽W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撥愛心的表現(xiàn),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八、作業(yè)(能力情感目標)
寫一個父母或者他人對自己具有愛心的小故事。要求寫真人真事,有真情實感。
(目的,培養(yǎng)感受愛心的能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4
指導課
【教學理念】
力求體現(xiàn)在自由選材、大膽表達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習作指導。情貫始終,情知結合,以“知”為出發(fā)點,以“知”為落腳點。在“三維目標”的整合中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逐步形成。
【教學目標】
1.激發(fā)表達情趣,樂于表達父母愛自己的事或父母和自己之間感人的事;
2.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覺得可說可寫的內(nèi)容很多;
3.能不拘形式地表現(xiàn)事情中感人的細微之處,寫出真實感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小學生之友》是廣大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兒童刊物。能在這本刊物上發(fā)表習作是孩子們的心愿。借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即將到來的時機,以《小學生之友》編輯部發(fā)出約稿信的形式導入,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樂于進行這項習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1.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小學生之友》編輯部向我們班同學寄來了一封《約稿信》,你們看。ㄕn件:《約稿信》的內(nèi)容據(jù)語文書上的習作內(nèi)容編寫。)
2.學生看后,師問: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快到了,這是約什么稿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教師相機板書:寫。)
二、激情拓思
。ㄔO計意圖:以情為紐帶,通過圖畫、音樂及教師的語言魅力感染學生情緒,叩開記憶之門,搜尋、回憶爸爸媽媽愛自己的事。教師引導拓寬學生思路,使學生感到有很多內(nèi)容可以寫,生活中點點滴滴都有。)
1.另外,編輯部還讓余老師帶來了幾幅我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圖畫。想不想欣賞?(課件:“溫馨圖畫”,教師伴著畫面的出現(xiàn),和著音樂簡單描述。)
2.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打開你的記憶大門,搜索一下,選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用一、兩句話簡單地和同桌的小伙伴說說吧!
(以和同桌用一、兩句話簡單說說的聊天方式,消除學生對習作的心理壓力,使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
3.現(xiàn)在,誰愿意來說說?(開始學生說的內(nèi)容一般集中在生病時、下雨時。這時,教師從生活上、學習上、困難上、快樂時等角度拓寬學生思路。)
三、順學而導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并不刻意地安排學生學習“怎么寫”,也不用所謂的“范文”約束學生的表達方式,而是從學生的表達需要出發(fā),在學生把事情原原本本說出來的基礎上,教師順勢發(fā)掘所說事情中的細微感人之處,引導學生把這些感人的地方說出來,然后讓聽的同學從自己聽后的感受中拎出這些細微感人之處,使學生自己感受到怎樣表達真情實感。這樣的“導”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不露痕跡,學生完全是自悟所得。)
1.同學們,你們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要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這份愛,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呢?先在四人小組里和小組的同學原原本本地說說這件事。
。ㄔO計意圖: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用一、兩句話簡單說說這件事”的交流中,教師以情促說,學生產(chǎn)生了表達的愿望,已不滿足于簡單地說。這時,教師提出讓學生原原本本說這件事適應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原原本本地說”是學生們易于理解和操作的“伙伴語言”。讓學生覺得這樣說一件事不難做到。)
2.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得非常熱烈,誰愿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ㄔO計意圖:從學生說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勢利導,體現(xiàn)兩個層次,一是清楚,二是感人。其中,說清楚是低年級說話、寫話的要求,學生易達到。在這里提出是作為說感人的階梯。這兩個層次體現(xiàn)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寓“導”于學生的自悟自得中。)
。1)清楚。
①當發(fā)言的學生能把這件事原原本本說出來時,引導其他學生體會這樣說一件事,一步一步說出來,讓人聽了覺得很清楚。
、谌绻l(fā)言的學生不能把這件事原原本本說出來時,引導其他學生向這位同學問問聽得不明白的地方,在生生互動交際中讓發(fā)言的學生說清楚。再讓學生比較前、后兩次的說,體會后來說的清楚了。
。2)感人。
、佼敯l(fā)言的學生已經(jīng)能清楚地說一件事時,以師生平等對話的形式,教師站在一個傾聽者的角度,在詢問中讓發(fā)言學生自己發(fā)掘這件事的細微感人之處。然后引導師生、生生對話交談聽后的感受,在評談中順勢拎出諸如“話語、擁抱、貼著、微笑、淚水……”等細微感人處并板書。
②如果發(fā)言的學生在說一件事時,已經(jīng)把一些細微感人之處表達出來了,那可以直接引導師生、生生對話談聽后感受,再順勢拎出細微感人處并板書。
、劢處熢谛〗Y時要點出把板書中的細微處說出來很感人。
3.,情深似海。我們在愛中一天天長大,懂得感受愛,也要懂得回報愛。請看一段錄相。(課件:公益廣告“洗腳”的錄相)
。1)學生觀看后,師引導:你為爸爸媽媽做過什么事,送過什么禮物嗎?
。2)你們看,爸爸媽媽真是太愛我們了!我們?yōu)樗麄冏鲆稽c點事兒,都會讓他們那么感動,那么高興!我想:此時此刻有一首詩最能代表我們共同的心聲。(課件:《游子吟》配古箏樂)(學生齊聲朗誦這首詩。)
。ㄔO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動而辭發(fā)”。另外,整合教育資源,把語文園地中的背誦內(nèi)容適時滲入。)
四、激勵習作
。ㄔO計意圖:當學生爭先恐后,談興正濃時,正是轉(zhuǎn)入書面表達的良機,由說到寫,直抒胸臆已是水到渠成。在此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由表達,一氣呵成。)
同學讀得美,表達的情感更美!小作者們,還等什么。ㄕn件:“投搞箱”)趕緊拿起我們手中的筆把剛才說的事寫下來吧!在寫的時候,把事情寫清楚,盡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寫出來。別忘了給寫的內(nèi)容加個題目!
講評課
【教學理念】
賞析與評改是激勵,也是再次指導。注重學生自我展示,互相賞析,激勵學生的習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逐步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習作中感人的細微之處,獲得習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導學生自己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并適當增添一些感人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編輯阿姨”的話──小結習作情況
。ㄔO計意圖:與指導課保持情境的連貫性,教師以編輯阿姨的口吻小結習作情況,趣味盎然。)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給《小學生之友》的編輯叔叔、阿姨投過稿嗎?
2.現(xiàn)在編輯阿姨打開投稿信箱。(課件:投稿箱)哇,媽媽為救女兒被車撞傷了;爸爸發(fā)高燒還陪兒子做作業(yè);一家人開開心心去厚田沙漠搭沙雕;為給媽媽做禮物把手指劃傷了。還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
。ㄟx擇學生習作中的典型事例用簡單的.話概括,總體評價習作)
3.編輯阿姨還夸我們小作者的習作中運用了不少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也不太多。你們寫得真是太好了!
二、“棒棒娃”──美文欣賞(課件)
(設計意圖:為學生展示習作搭設平臺,圍繞習作要求,在生生交流中學習表達、學會評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互相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習作的評價能力。)
1.編輯部的“棒棒娃”也很欣賞大家的作品,他還特別推薦了一位小作者的大作。想不想欣賞欣賞?
2.《……》是哪位小作者的大作?掌聲有請,請上講臺來。
鼓勵上臺讀大作的小作者,“文章三分寫七分念”,好好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很感人?(板書:感受真愛)
3.小作者配樂朗讀完大作后,引起生生之間的互談感受。在生生交流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大作,并用波浪線劃出習作中寫得好的地方。
三、“星星姐姐”──精彩句段(課件)
。ㄔO計意圖:擴大學生展示習作的面,讓每個學生都展示自己習作的成功之處,享受習作成功的喜悅。并且有利于把同學習作的長處吸收到自己的習作中來,實現(xiàn)資源共享。)
1.編輯部的“星星姐姐”覺得咱們小作者的作品都寫得特別好,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精彩句段。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這些精彩句段用波浪線劃下來。劃下來以后,再在小組里和小伙伴們大聲、自豪地讀讀這些精彩句段。
2.小組交流后,讓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在全班交流。讀完后,讓組員說說為什么推薦他來讀。其他組的同學聽了,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另外,“星星姐姐”還特別推薦了小作者寫的兩個精彩句段給大家,請兩位同學有感情地讀一讀。(課件出示:兩個精彩句段)讀完后,請大家談談感受。
四、“大眼睛博士”──習作修改(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共同修改一篇自我推薦的習作,指導方法,激勵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自讀自改,互讀互改,自我完善。)
1.編輯部的“大眼睛博士”看了大家的習作覺得挺不錯,但希望能寫得更精彩一些。那我們該怎么辦呀?好,讓我們一起來修改不足。(板書:修改不足)
2.我們先來共同修改一篇習作怎么樣?誰是勇敢者,想讓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層樓呢?(請一位同學帶著自己的習作上臺來)
(1)各位小編輯注意了,馬上就要產(chǎn)生“最佳小編輯獎”了!
想得到這個獎嗎?要得到這個獎可是有條件的哦!要認真聽同學念,同學念了一段,你就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出問題,還可以補充些內(nèi)容,明白了嗎?
。2)教師營造生生、師生互動氛圍,并相機指導修改符號“O”(錯別字)、“______”(不通順的句子)、“√”(增添一些內(nèi)容)。
(3)評選“最佳小編輯獎”。
3.大家知道怎么修改習作了嗎?各位小作者注意,馬上我們就要評選“最佳小作者獎”了。想得到這個獎嗎?那就聽清要求,能夠大聲讀自己的作品,一邊讀一邊改,還可以和同桌互相討論怎么改。改好了就找人自豪地讀一讀,以前怎么寫,后來怎么改,改了以后感覺怎樣。高興找誰讀就找誰讀。(為學生提供實物投影等展示平臺。)評選“最佳小作者獎”。
4.要是大眼睛博士看了咱們小作者修改的習作一定會非常滿意的。他還讓余老師帶了一句話來送給大家。來讀讀吧。ㄕn件:“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5.回家后,想念給爸爸媽媽聽嗎?那回家后,念給爸爸媽媽聽。聽聽爸爸媽媽的修改意見,再改一改,越改越精彩!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優(yōu)秀11-21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八篇07-12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7篇07-11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集合5篇04-22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04-04
父母對孩子的寄語04-24
孩子生日父母寄語11-15
父母對孩子的簡短寄語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