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內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1
本節(jié)教材教學內容包括內能的概念,影響內能的大小的因素,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作為學習主體的九年級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于由感性向理性發(fā)展階段,感性認識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認識中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本課應注意適應學生好奇心、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感性知識為依托,通過理性分析和判斷,獲取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內能是指物體內部的能量,是和物體內部的分子有關的能量。物體內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內能就越大,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具有的能,其實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時候就同時具備了動能與勢能,故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采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在引入物體內能的時候,我是采用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中具有的機械能為背景,提出:“那么微粒的運動也具有能量嗎?”從而引出物體的分子的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之為內能。但是,內能與機械能是不同的,內能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物體整體一起運動所具有的能。機械能則是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物體的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物體的內能當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兩個方面,動能跟微粒的運動的激烈程度有關這點學生很容易從機械能中的動能進行遷移;勢能是指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機械能中物體由于被舉高或是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就有點難以遷移。在講內能時要注意內能的普遍性,一切物體都有內能,要注意糾正低溫物體沒有內能的誤解.
內能和溫度的之間的辨證關系,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溫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系,我們還是帶著類比的思想,再用宏觀表現(xiàn)推渡物體內部的微觀表現(xiàn)。微粒的動能與溫度的關系學生能很快的直觀的理解,因為溫度越高,微粒的熱運動就越激烈,學生的感覺就是微粒的運動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動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勢能怎么跟溫度有關,那是因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物體的體積在增大,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間的距離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間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勢能自然也在增大。隨著溫度的升高,微粒的動能和勢能都相應增大,自然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對同一個物體,溫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
要充分利用內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能,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能改變的量度。對于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對于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能相互轉化。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2
通過對這節(jié)課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復地修改,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和其他老師對這節(jié)課的點評,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1、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思路層次清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很自然、到位。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始終發(fā)揮著課堂組織者和學習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通過活動、觀察、思考、討論、歸納、交流等行為自然地掌握所學知識,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注意從學生探究與交流的角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作用。這節(jié)課應用了多媒體教學,選擇了許多圖片和視頻,使許多實例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比如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中的打磨機圖片、砂輪機視頻,在做功還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減小中的爆竹升空、炸彈爆炸、開水將壺蓋頂起、火箭發(fā)射等,這樣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僅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將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每個重要的知識點的得出都能先根據學生的一些已有經驗總結,學完以后讓學生列舉相關的生活實例。這樣既能達到練習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同時又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當然,本課設計的不足也還是有不少的。比如:
1、問題設置“過度”開放,比如在空氣壓縮引火儀的演示實驗中,提問“什么會出現(xiàn)棉花著火現(xiàn)象?”就導致學生無從入手,摸不著頭腦,出現(xiàn)了漫無邊際的現(xiàn)象說出“空氣與空氣摩擦”這樣讓我無從回答的答案。如果變“過度”開放為“適度”開放,在每個大問題下面設置幾個小問題,用問題串的形式將它們緊湊的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在這兒可以設置(1)棉花著火說明棉花的溫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棉花的內能如何變化?(3)是用怎樣的方式使其內能變化的?(4)變化的內能從何而來?(5)能量如何轉化?這樣學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從而大大增加了提問的有效性。
2、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足,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相互的評價作用。比如流星形成過程,最后拿出來作為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一個總結應用,只選了一位同學起來說了一下,如果讓大家先討論一下,多請幾位同學說一說,并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然后教師再總結一下,效果應該更好一點。
3、細節(jié)不夠完美。比如在設計氣體對外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減小的實驗中,氣體對外做功使的哪個物體的溫度下降,溫度計顯示的是哪個物體的溫度下降,這個地方沒注意說清楚;另外我自己的語速過快,還有提出問題沒有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同時我也要感謝兄弟學校的評議,讓我對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在今后物理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3
一、學會探究,適當鼓勵,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探究“使鐵絲內能變大,溫度升高”的方法。在學生充分討論后,再請學生發(fā)言。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提出了很多方法。這當然是好,但我認為提出“用彎折粗鐵絲的方法來提高鐵絲溫度,增大鐵絲內能”的同學真是難能可貴。因為他不唯書,不唯師,用自己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粗鐵絲內能增加變熱的現(xiàn)象,難道我們不應為他叫好嗎?在課改前,有一句話非常流行,“老師,請不要吝嗇您的掌聲”,那么在現(xiàn)在我要說一句“老師,請用好您的掌聲”!
二、重視實驗,引導觀察,學會歸納。
教師的演示實驗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以往對它的`作用重視不夠。雖然有時認真地做一次給學生看了,學生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時或者不做實驗,只用口頭說說講講;或者有時只用電腦課件模擬,變真為假,然后要求學生記、背結論等等,這些做法不但失去了演示實驗應有的作用,更失去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能力的機會。教師演示實驗的教學過程也是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師通過有效的、層層加深的提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學生的參與,達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不但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讓學生體驗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完善了教師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生通過教師層層深入地提問、啟發(fā),通過參與演示實驗的全部過程,不但理解了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也知道了如何去設計實驗達到用的,如何根據實驗現(xiàn)象通過進一步分析,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三、把探究活動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始終。
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我認為,所謂“科學探究”,應不僅僅是安排在教科書中的“探究活動”這一部分內容,它應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的演示實驗也是“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另外,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探究,更應讓學生在課堂外學會探究。只有這樣,才真正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究,去研究大千世界的奧妙!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4
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好的課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那么怎么寫教學反思?從近兩年我擔任九年級物理的教學任務的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教學內容是什么,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并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松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鑒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于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后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xiàn)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學創(chuàng)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對教學方式的反思
教學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huán)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么樣才能創(chuàng)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布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fā),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三、對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九年級物理“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后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系,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tài),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fā)展新課標提倡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教學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后,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后,可以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xié)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后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一節(jié)課自己學會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5
反思1:新課改要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于是有的老師對于學生所做的一切,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從頭到尾都叫好,這是肯定不會有問題的。但不知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認真思考一下評價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采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措施。但這不是讓教師無原則地叫好,如果聲聲都叫好,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呢?因此,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抓住那些閃光的地方。就如《內能》一課里的一樣,學生采用了老師的方法得出了正確的發(fā)現(xiàn),這當然是好,但我認為真正要為發(fā)現(xiàn)彎折粗鐵絲的同學叫好,因為他不唯書,不唯師,用自己的法子同樣發(fā)現(xiàn)了粗鐵絲內能增加變熱的現(xiàn)象,難道我們不應為他叫好嗎?在課改前,有一句話非常流行,“老師,請不要吝嗇您的掌聲”,那么在現(xiàn)在我要說一句“老師,請用好您的掌聲”。
反思2:課上探究轟轟烈烈,課后探究冷冷清清。這樣的問題決不僅僅是出現(xiàn)在一個學校一個教師身上,這是科學課在改革中出現(xiàn)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其實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在課上教師只是教給學生一些方法,一些簡單的問題探究,課后才是學生大有作為的地方。學生的熱情是有的,只不過教師沒有處理好。對于學生課后的探究,教師首先要給予極大的關注,時不時地問問學生,你們探究得怎么樣了?讓他們知道老師一直關注他們的行為。其次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有的學生就是因為碰到了難題而沒有及時得到幫助最后喪失了信心。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獲得成功的機會,為學生搭建舞臺,讓他們開一個信息發(fā)布會或是上一節(jié)交流展示課,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并與同伴一起分享成功。
反思3:面向新世紀,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人的主體精神,學生不僅是學習者,更要成為生活者與實踐者,隨著《課程標準》及與之配套的新編教材在教學中的運用,我認為在實踐中要更新觀念,用好用活新教材,在教學中以學生活動為主,使學生成為獲取知識的主動參與者,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認識內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內能教學反思02-28
內能教學反思14篇08-31
內能教學反思(14篇)07-28
內能教學反思15篇02-28
內能教學反思匯編15篇12-04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07-29
認識比教學反思11-09
《認識比》的教學反思07-04
認識教學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