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做a毛片免费视频,黑人在线播放,色婷婷99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20 20:10:1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要引導學生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識形成學生知識網(wǎng)絡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點思考:

  1、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這部分內(nèi)容的設計加強了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在教學認識圓柱體和圓錐之前,可以讓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柱、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以便在課堂中交流。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認識圓柱、圓錐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需要創(chuàng)設和制作一個圓柱或圓錐形的物品的活動情境,既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

  2、重視探究歸納。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2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教學中,教師常常把重心放在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上,常常更多地關注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解題過程的繁簡。計算則通常歸于一句話:計算要細心,多練自然準確率就高啦。其實不然,某些計算的難度已經(jīng)影響了思維的訓練及效果,譬如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圓柱、圓錐”。這部分內(nèi)容素以計算繁雜而成為教學中的一大令人頭疼的章節(jié),相信每一位經(jīng)歷過的教師都有同感。

  因為已知了這個教學難點,許多教師和我一樣,會有意識地對這個難點進行突破,讓學生把3.14×1到3.14×9的得數(shù)背下來,并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背的結果。還練習了由3.14×1你還能想到哪些算式的結果,拓寬3.14×1到3.14×9計算結果的運用范圍。但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時,學生還是錯誤百出。在訂正過程中,有些學生因此對正確的列式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動搖了對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的信心。作為教師,面對這種狀況,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免對自己的“教”進行一番審視,有些方面還真需要改進。

  一、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圓錐的體積,如果用綜合算式計算,算式有時很長,特別是半徑或直徑未知時。

  我以前較注重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來解答,這樣對列式的.正確與否一目了然。事實上這樣要求不但增加了學生思維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計算的難度。思維能力上的難度體現(xiàn)在根據(jù)公式求圓柱的'表面積、體積時,有些條件沒有直接告訴,需要先求出中間數(shù)。如已知底面直徑和高,求圓柱的表面積,這里需要先求出底面周長與半徑,再求出側面積與底面積,最后再求出表面積。教師眼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對學生來說由于中間問題多而顯得思維難度大,如果我們一開始認識不到,不能降低要求,幫助學生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計算,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難度。教材中的例題就是分步列式,是有良苦用心的。更何況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要考慮問題求的是側面積、表面積、體積中的哪一種,如果求的是表面積,又應該是由哪些面組成的,是一個底,還是兩個底,還是沒有底。計算上的難度體現(xiàn)在這么長的一個算式中,如果其中一步列式有差錯或一個數(shù)據(jù)算錯,整個算式的結果就會算錯。而對待錯誤,一般的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很少去對這么長的算式進行整體反思,去改正列式中的一個小錯誤,或把其中算錯的那個數(shù)據(jù)進行修正,進而用適當微調(diào)的方式進行訂正,而是全部推倒重算。算的步驟越多,錯誤的概率就越大,常常越訂正錯誤越多,多次訂正得不到正確結論,學生很容易煩燥,并喪失學習的信心。

  一個問題中,3.14通常要重復計算多次,結果多是幾位小數(shù)。如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求圓柱的表面積.算式是10×3.14×15+(10÷2)×3.14×2。3.14要分別乘150與50,最后是兩積相加。如果我們把3.14看成,在計算時先不與具體的數(shù)字進行計算,到最后統(tǒng)一處理,如上面這一題,如果我們這樣算:,最后只要算200與相乘,那么只要乘一次3.14,這樣就可以減少與3.14相乘的次數(shù),也就減少了出現(xiàn)錯誤的可能性。因此,我鼓勵學生把帶入算式中計算,甚至允許如果題目結果沒有提出得數(shù)保留的要求,最后的結果可以保留,讓學生品嘗把帶入算式計算的好處。在以后的練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現(xiàn)了明顯的好轉,自信又回到了學生的身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計算的興趣及能力。

  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計算圓錐的體積有幾種公式:,首先看能否與其它數(shù)約分,如已知圓錐的底面積是20.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體積是×20.5×6,可先把與6約分。如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是9厘米,高是5厘米,體積是×3.14×9×9×5,可先與9約分。若無法約分,就先算出其它各數(shù)的積,最后再除以3。這樣盡量減少小數(shù)計算的次數(shù),降低出錯的可能性。

  從圓柱、圓錐的表面積、體積的教學,我想到了我們教師如何對待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差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是很正常的。對待學生的計算錯誤,教師首先保持一個正確的心態(tài),適當提醒學生是應該的,過分從學生身上查找原因,過分責怪學生不認真、不仔細、習慣不好等等,不但不會對解決問題產(chǎn)生絲毫的幫助,反而會使學生失去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充分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意圖,善于觀察學生,從學生學的過程尋找適合的教法,找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金鑰匙。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3

  經(jīng)過三個星期的教學,第一單元(圓柱和圓錐)如期完成了教學任務。本單元的知識點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課堂反映、作業(yè)質(zhì)量、小測的反饋信息,本單元掌握較好的知識點有:面的旋轉、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這些知識,大多數(shù)學生都掌握了長方形、三角形旋轉一周后得得到一個圓柱、圓錐,會利用公式底面積乘以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以及利用底面積乘以高再乘以三分之一得出圓錐的體積。在體積的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類比法,先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底面積乘以高,然后讓學生通過猜測、嘗試驗證等手段,讓學生推導出圓柱和圓錐的公式,所以學生記得特別牢固,這一點在日后的.教學繼續(xù)發(fā)揚。

  同時,本單元出錯較多的地方是: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因為學生在求表面積時,沒有很好地理解這個圓柱是求兩個底面積加上一個側面積,或者求一個底面積加上一個側面積,或者只求側面積,所以經(jīng)常列式出錯,以及計算準確率不高。

  但總的來說,第一單元(圓柱和圓錐)的教學目標已達到,部分知識點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的,在期末復習中查漏補缺。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4

  新課之后綜合復習了圓柱和圓錐部分的知識以后,練習題也做了不少,可我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仍然在某些題上頻繁出錯,或隔一段時間再做就會出錯,我仔細分析了一下,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沒有真正理解題意,怎么辦呢?經(jīng)過思索,我終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在于我的引導方法不對,如:

  一臺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1.5米,直徑1.2米,

  (1)前輪轉動一周,前進了多少米?

  (2)如果每分鐘滾動15周,壓過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對于這樣一道題,我總覺得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難,因此每次只是抽學生回答一下:

  第一小題其實是求什么?(底面圓的周長)第二小題求的是什么?(圓柱的側面積)。并沒有多想學生理解不理解。而每每做這道題時效果都十分不理想。后來,經(jīng)過反復思索,詢問學生為什么出錯,知道了原因,找出癥結。我的引導還是過于含糊了,因此,在下節(jié)課中,在講評這道題中,我隨手拿起學生的一本數(shù)學書,請孩子們也跟我來,一起演示壓路機的前輪滾動的情況,邊演示邊指:前進了多少米是求的哪一部分的長,而壓路的面積是求哪一部分的面積,這樣形象直觀,學生很容易接受,同時我告訴學生,以后遇到你不理解的情況,也要積極想辦法,如畫圖、利用手中的書本等幫助自己化抽象為形象,從而化難為易,強化思維靈敏度,增強理解力,而不能不加思考去拼湊算式,盲目作題。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再如,把一塊底面半徑2厘米,高6厘米的圓柱形橡皮泥,捏成一個與圓柱底面相等的圓錐形,你知道它的高嗎?

  大部分學生會通過計算,即先求圓柱形的體積,再利用體積相等的關系,用體積乘3,再除以底面積來做,但,當我把底面半徑2厘米去掉以后,學生很難分清到底乘3還是除以3,為此,我很是頭疼。

  怎么辦?背公式嗎?學生記不住,也限制了思維的.發(fā)展。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在紙上畫圖,我受到了啟發(fā):是啊,當它們體積相等時,學生可以在紙上畫圖,憑直覺就能發(fā)現(xiàn),當?shù)酌娣e也相等時,要讓體積相等就要把圓錐的高畫長,圓錐的高肯定是圓柱的3倍,而高相等時,圓錐的底面積應為圓柱底面積的3倍。接著,我又在黑板上畫了個相反的情況:試想,當它們體積相等時,如果底面積也相等,而圓錐的高如果說畫成圓柱的1/3,會是什么樣子呢?我畫上以后,學生哈哈大笑,學生的開懷大笑的同時也輕松掌握了這一方法。同時在畫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等體等底的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等體等高的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底面積的3倍。以后,在這類題上就很少出錯了。

  通過以上方法,我也深深體會到,數(shù)學教學不能光“說”不“做”,要不,學生記住的,也是一些死答案。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誘導學生挖掘解題策略與方法,善于總結提煉一些有用的結論,獲得高效學習,讓學生輕松獲得數(shù)學知識。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一堂復習課,對學生應該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

  復習課是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查漏補缺的重要課時。如何在復習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如果把它僅僅看作是對知識的再現(xiàn)與補缺,簡單地將各知識點羅列出來,這樣無法使學生系統(tǒng)理解知識,弄清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而且還會使學生覺得是"炒剩飯"。這樣往往會因重復練習而缺少新意。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我想如果能夠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切實有效地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并積極參與課堂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因此,在復習基礎知識這一教學中,教師應將各個知識點,根據(jù)其發(fā)生過程和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對知識的分類、整合,構建知識網(wǎng)絡,形成知識體系,讓學生通過知識網(wǎng)絡形成高視角的思維結構建立整體意識和統(tǒng)一觀點。為此,我進行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通過師生談話,引入課題。活躍教學氣氛,營造輕松愉悅平等的學習氛圍。 ?

  在本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提出問題:“你知道圓柱與圓錐有哪些特征?”這是一個簡單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說的,但又說不完整,其他學生會進行補充,學生的參與度高,積極性高。同時,在互動交往中師生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從而使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強化了復習的功能。

  整理復習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對知識的整理,還需要通過對知識的整理達到復習與提高的效果。所以最后我安排了一個問題:一個圓柱長10厘米,接上4厘米的一段后,表面積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求原來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本環(huán)節(jié)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拔高,不僅要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數(shù)學知識和思想方法,還要給學生表達和發(fā)展思維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也使學生認識到整理和復習的重要性。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思考與改進。如:

  這節(jié)課的設計已改動了多次,通過談話對圓柱和圓錐從表面到內(nèi)部的特征進行再認識,對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圓錐的`體積進行再回顧,有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再整理的過程花費了很多的精力。這樣的“再認識”是不是有“新授”的痕跡?

  在復習中必要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以以練習代替復習,可以邊整理知識點邊穿插練習,也可以在練習中引導學生通過對練習題的分類,整理出知識網(wǎng)絡,還可以先梳理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再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有時用一節(jié)課對某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后,后面要跟著三四節(jié)的練習課復習與練習的關系如何協(xié)調(diào)才能提高復習的效率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由于教學經(jīng)驗欠缺,這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教學環(huán)節(jié)連接不夠自然,新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夠熟練等等,以后還需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6

  “實踐出真知”,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的好。對于學生的學習,我覺得也是這樣。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感悟特深刻。 推導公式時,我沒有代替學生的操作,始終只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起來,在這種形式下,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了探索。另外,為了突出“等底、等高”這個條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還特意安排了一組等底不等高,一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結果學生的實驗結論和其他組的不一致,這時候就出現(xiàn)了爭論,這時,我時機引導學生與上次演示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么基礎上建立的?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相信今天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動手體驗,對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經(jīng)歷了才會牢牢記住!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7

  在學習完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之后,很多學生容易把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混淆、計算圓錐的體積時老忘乘三分之一、計算生活實際中的物體表面積和體積時,又不能正確判斷該計算什么或者如何計算,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全體師生,這些問題也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計算能力差、對計算公式運用不熟練等。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一節(jié)《圓柱和圓錐的整理與復習》課,本節(jié)課共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整理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點。包括兩部分:

  1、同桌互說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相關的計算公式;

  2、全班交流圓柱和圓錐的異同點,整理各種計算公式。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習。本環(huán)節(jié)共設計了10道練習題,都是利用公式進行計算的題目,目的是強化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雖然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完這節(jié)課,才發(fā)現(xiàn)課堂效果并不理想。靜下心來反思,似乎自己有點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對學情的把握也不夠好。本計劃用7-8分鐘的時間完成第一環(huán)節(jié),然后就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上課時才發(fā)現(xiàn)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的掌握還基本可以,對于計算公式只會死記硬背,很多學生并不理解字母公式表達的意思,因此在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用了較長的'時間給學生講各個字母公式的意思,幫助學生記憶最基礎的計算公式。比如,有的同學還沒記住圓的面積公式,更不要說新公式了,完全是一塌糊涂。鑒于這種情況,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1、平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強化訓練,沒有簡單的基礎知識的支撐,學生就很難在腦海里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就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工具解決問題。

  2、在上復習課時,可以將知識點的復習貫穿在習題的訓練中,在習題訓練中再次提煉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將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不會出現(xiàn)知識點和解決問題脫節(jié)的情況。

  3、復習時不要貪多,一節(jié)課只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習題設計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8

  一、這張試卷計算量很大,很多同學兩節(jié)課做不完試卷,在考試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按題的順序去做題,比如第五大題計算量是最大的,但是平均到每空卻不足1分,后面的應用題最少都是5分一題,計算量不大也不難算,可是因為沒有時間,空著,讓人非常可惜,所以我在講評試卷的時候給他們一個建議,先把整張試卷看一遍,在決定怎樣做題。

  二、計算出錯很高,因為要用到3.14,所以很多是小數(shù),有些又是平方,很多同學算錯,填空題基本都要計算,算錯了就2分沒有了,很考驗計算的準確率及計算的速度,平時作業(yè)如果是筆算的,在這次考試過程中不容易出錯,而且快,因為有些他們都背出來了,比如4*3.14=12.565*3.14=15.79*3.14=28.26,16*3.14=50.24,碰到這些根本不用列豎式,而平時不愿意筆算的`同學,在這次考試中栽跟頭了。

  三、不能正確使用公式

  求圓柱表面積時忘記用底面積乘2;求圓錐體積時忘記乘三分之一;求表面積或體積時丟掉3。14或忘記乘高

  四、公式混淆

  如圓柱的側面積公式與體積公式混淆: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有的學生用3.14×10×20,錯用了側面積公式,有的時候計算體積卻運用了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五、公式的變換不到位,比如一個圓錐的體積是9.6立方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底面積。

  生:9.6/6=1.6(平方厘米)錯用了圓柱的體積公式,應該是9.6*3/6=4.8(平方厘米)。

  總之,多數(shù)錯誤是因為學生審題習慣不佳,題目理解不到位造成的,以后還得繼續(xù)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同時在練習的過程當中,還要進一步的加強變式方面的練習,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和技巧,使得單元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9

  1、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對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復習和應用,圍繞圓柱圓錐的特征、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梳理和復習,并結合知識點設計了判斷、選擇、解決問題、拓展延伸等練習題,使得學生進一步認識圓柱和圓錐,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wǎng)絡,學會知識整理的方法。并能運用圓柱圓錐相關公式解決和圓柱圓錐有關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學生分析

  作為六年級學生,孩子獨立整理某一單元的'知識,有一部分學生具備這種能力,但小組里面,有大多數(shù)學生這種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我們把單元知識的整理放在小組里面,放到課前,給學生提供了幾種模式:列表法,大括號法,知識樹等,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集思廣益,大家的智慧累加到一起,就是這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課上只是展示交流的過程,在提升的過程中,激起學生新的思維火花,生成新的資源,共同處理課上新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2、教學反思:

  從課堂實踐來看,知識點與相關練習融合在一起,比與知識點完全割裂,邊復習邊練習,學以致用,學生的腳步更穩(wěn)健,知識掌握更扎實。這節(jié)課上,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來思考、交流、展示;我們的評價及時、客觀,對學生有激勵性;教學內(nèi)容設計有層次性,重難點突出;課堂上學生活動量大。不足之處:因為復習課我們?nèi)狈W法的指導,所以這節(jié)課上,孩子們沒能把知識點緊密聯(lián)系,沒能找到那種游刃有余的感覺,因此,以后的復習課,需要我們給孩子們更多的指導,讓孩子們掌握一種知識梳理的方法。另外,課前預設,備學生這塊,預設不夠細致,判斷題②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當學生意見沒能達到統(tǒng)一時,不同意見方的辯論組織不夠有效,覺得蒼白的語言讓學生游離于正確與錯誤之間,不可置否。試想,如果我們課前準備實物演示,直觀的演示會代替萬語千言。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0

  前幾天我配合學校教研活動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這節(jié)課是在整理和復習圓柱圓錐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基礎的習題后,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圓柱圓錐體積關系的變式習題進行的一節(jié)練習課。

  讓我始料未及的是這節(jié)課毀了我從教十二年來所積累的所有自信心。一節(jié)課就讓我看清了很多人的嘴臉。教研活動對課不對人,針對這節(jié)課優(yōu)點在哪,存在的不足之處又在哪?這樣的課型下回再上該怎么去上?這樣每一位講課教師才有信心上好下一節(jié)課。而不是因為一節(jié)課而否定一個人。哪一位教師也不能保證自己節(jié)節(jié)課都講的很精彩,更何況是一節(jié)練習課。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又走進了另一個誤區(qū),以為一節(jié)課學生沒有與老師進行互動,沒有進行合作學習,就沒有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進行點對點的.課就是一節(jié)很不成功的課。我不這樣認為。不是常說要在課前了解學生的情況嗎

 ?我作為教師我很清楚我們班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討論也好,合作也好,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跟著走了一個過場而已?此茻狒[,實際效果不一定好。還不如老師和一部分學生講,其他人聽效果好。他們并不是陪襯。因為我覺得聽會也是一種學習。我們不是一直都在講教學的實效性嗎?難道老師們節(jié)節(jié)課都有討論有合作嗎?講授講授有講有授。有些課是沒有必要合作的。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我們的教研活動越搞越成功,能有更多的老師參與。但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必竟給別人評課和自己講課是不一樣的。給教師一個上進的機會。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1

  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倡導向“40分鐘”要質(zhì)量,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在教材固定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使自己的教學有廣度有深度,其中練習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下面是我執(zhí)教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時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一、 準備要充分

  學生哪個環(huán)節(jié)比較薄弱或是哪里容易出錯,相對而言,老教師會有經(jīng)驗得多。作為年輕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nèi),做到精講精練,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事先把學生做過的練習題先做一遍,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和充實課堂練習,爭取在40分鐘新課里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課堂實效。但是,只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教材上的練習題,平時還有練習冊和試卷,老師都要提前準備,也讓學生做到“有備而練”,這樣,學生做起作業(yè)來就不會產(chǎn)生畏難等消極情緒,反而會增強自信心,激發(fā)練習興趣。

  二、靈活抓時機

  例如在《圓錐體積》一課的新授環(huán)節(jié),通過一系列實驗,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反過來說,“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在這時候進行追問:“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圓柱的體積比圓錐體積多多少?反過來問,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多少?”從而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已通過實踐證明,這一問一拓展確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做練習冊的相關練習時,既輕松又靈活很多。

  通過這件事的點撥,我覺得老師要夠“靈活”。一方面要深啃教材,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要開放自己的思維,敢于創(chuàng)新。只要是——既讓學生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和認識,又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這樣的練習就是有效的練習,就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寫到這里,我深深地覺得自己今后還需要多學習,多思考,不斷反思,不斷努力。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2

  復習課在知識整理與查漏補缺的同時應該讓學生有些新的收獲,而不能讓孩子們感覺到知識的重復。我始終在想通過這節(jié)課到底讓孩子們收獲些什么?所以在復習內(nèi)容的選擇上,針對歷年畢業(yè)考試的數(shù)學試卷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三道錯率很高的試題進行復習。而這些題所體現(xiàn)的知識點都是圓柱與圓錐的關系,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以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為教學重點,希望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習題導入,產(chǎn)生學習需求。

  一上課,出示了這樣的練習題: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它們的體積之和是12.8立方厘米。那么,它們的體積之差是()立方厘米。通過我已有的經(jīng)驗,此類練習一定有部分學生不知如何入手解題。這時候學生就產(chǎn)生了學習求知的需求,再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點就順理成章了。

  二、通過整理表格、整體把握知識。

  首先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單元知識表格圖。學生做的表格圖內(nèi)容很全面,注意到知識間聯(lián)系,但本單元所包含的圓柱和圓錐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只有把知識點進行對比、區(qū)別,才能更好得掌握知識。其次,學生想不到的就需要老師去點撥、引導。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形成了規(guī)范的表格圖,既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為以后的歸類復習做了鋪墊。

  三、系統(tǒng)復習,突破重點。

  復習本單元的概念主要是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即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因此我在復習整理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圓柱與圓錐的實物,充分體現(xiàn)了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如果圓錐的體積是單位“1”,那么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和就是4/3;如果圓柱的體積是單位“1”,那么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和就是4倍的關系。梳理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我在復習三道練習題時采用了“講、扶、放”的方法逐步解決問題。針對學生層次不同,首先我采用了“講”的方法。學生在讀完題的情況下,我抽象出線段圖體現(xiàn)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在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正確率達到了90%左右。第二題采用“扶”的方法,先請好學生講明題意,說出思考點,再做。第3題可以完全“放”,有了前面的基礎,最后一題的正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在層層遞進的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得能力。

  練習分為基本練習題、發(fā)展性練習題和拓展性練習題三個層次,基本練習題是應用圓柱和圓錐的關系比較直接計算得題目,因此,我讓學生先交流再匯報。發(fā)展性練習就有了一定難度,在匯報時,讓學生展示出所有的解法,體現(xiàn)解法多樣化。拓展性題目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得題目,屬于拔高題,主要是針對優(yōu)生設計的。通過層層練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教學中要注意教材編排的特點,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機整合,有層次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中也留有一些小遺憾:對于學生當堂課生成的資源沒有進行很好的利用,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繼續(xù)積累經(jīng)驗。培養(yǎng)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

  這節(jié)研討課能夠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要感謝校長的指導以及數(shù)學教研組老師們的幫助,更要感謝孫老師,給予我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和對這節(jié)課的精心指導,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更加努力。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3

  最近對圓柱與圓錐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整理,有幾個同學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學把知識點都寫上了,但沒有條理。所以,課上我通過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總結圖形的特征和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有條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課上我出了兩道具有代表性的題。通過巡視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列算式基本沒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這類題基本沒什么問題。問題是計算速度慢,該記得數(shù)據(jù)沒記住。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4

  學習完《圓柱與圓錐》之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容易把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混淆;計算圓錐體積時忘乘三分之一;不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這些問題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計算能力差、對計算公式運用不熟練等。針對此情況,我設計了《圓柱和圓錐的整理與復習》一課。課前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收集、整理已學過的知識。課堂上,我力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回憶、聯(lián)想、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通過表格、框圖等形式幫助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把學過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交流、討論、合作、練習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反思本節(jié)課,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1、平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強化訓練,沒有簡單的基礎知識的支撐,學生就很難在腦海里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就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工具解決問題。

  2、在上復習課時,可以將知識點的復習貫穿在習題的訓練中,在習題訓練中再次提煉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將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不會出現(xiàn)知識點和解決問題脫節(jié)的情況。

  3、練習設計是非常重要,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練習的內(nèi)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15

  這節(jié)課我所教學的內(nèi)容是對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整理,有幾個同學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學把知識點都寫上了,但沒有條理。所以,課上我通過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總結圖形的特征和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有條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因為是復習課,我沒有設計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操作等環(huán)節(jié)。課上我出了兩道具有代表性的題。通過巡視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列算式基本沒問題,因為我們在講新課時,同學們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歸納出了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這類題基本沒什么問題。

  另外,我每天還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兩、三題在早晨或中午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柱和圓錐教學反思02-19

《圓柱圓錐整理復習》教學反思10-09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3-23

圓錐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1-17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4-28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6-05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7-03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02-11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