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
《動手做做看》是我曾經(jīng)上過的一篇課文,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要求學會寫9個字,會認10個字,要求孩子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這課時,孩子們處于低年級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tǒng),不夠精確,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邏輯的思維初步發(fā)展,特別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進而產(chǎn)生不自覺地模仿行為,活動的依賴性較強。這篇課文對于他們來講,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師引導下從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難,但是要讓他們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鳴,卻并不容易。根據(jù)他們身心發(fā)展特點,宜于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上完公開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覺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前談話時,出示郎志萬和伊琳娜圖片,讓學生喊喊他們的名字,接著交流搜集的有關伊琳娜、郎志萬、居里夫人的`資料,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而且拓展了學生知識面,這時老師順勢而導:“法國科學家郎志萬經(jīng)常喜歡問小朋友們一些奇怪的問題,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進入到了文本。
2、在課堂上,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理念,在生生這間的朗讀評價中,在老師對重點語句朗讀的指導中,讓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伊琳娜對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感到奇怪。她動手做實驗,發(fā)現(xiàn)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眴l(fā)學生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這是為什么?”兩個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講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氐郊以趮寢尩膯l(fā)下動手做做看。實驗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第三部分講第二天伊琳娜去問朗志萬。朗志萬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重點是學習課文的第一、二兩部分,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應該自己動手做做看。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后,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質(zhì)疑,談談自己的體會,當學生對他的問題弄明白后,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提問后,小朋友們的反應是怎樣的?讓學生知道其他小朋友深信朗志萬的話,而伊琳娜卻對他的問題有了疑問。這時我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來說說平時我們遇到問題時你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然后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伊琳娜在遇到問題時她的`辦法是什么呢?回家問媽媽。但是伊琳娜的媽媽非常了不起,她并沒有直接告訴伊琳娜結(jié)果,而是給了她一句有啟發(fā)意義的話“不要光想,動手做做看!
這句話對于我們學生來說也有啟發(fā)意義,因此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然后讓學生想象伊琳娜的媽媽會用怎樣的語氣和伊琳娜說話呢?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媽媽的鼓勵下,伊琳娜動手去做了,但是結(jié)果卻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這時我重點抓住“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水漫出來了。”一句讓學生猜測伊琳娜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并且讓學生帶著這種驚奇驚訝來朗讀這個句子。最后我設計的一個話題是從伊琳娜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在學生自由說的基礎上,給學生一點積累的東西!奥斆魅寺牭揭淮危伎际;看見一次,實踐十次。”這句格言讓學生來體會并積累。最后通過老師創(chuàng)設的一個情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伊琳娜在得到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結(jié)果之后,越想越生氣,她一定會去向朗志萬再問問題的,他們之間一定還會發(fā)生有趣的事。從而使矛盾達到最深化,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zhì)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zhì)疑的好素材。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fā)光的品質(zhì)──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zhì)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關鍵!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3
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秳邮肿鲎隹础肥潜締卧氖灼n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郎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么。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fā)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學家郎志萬的真正目的。
我講的是 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會“我會寫”九個生字,并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如下四個問題: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什么?
(3)小朋友對他提出的問題有什么反應?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因為課后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課堂上,我采用教師范讀課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課文中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穿插學習了生字,這樣有機地把課文與生字的.學習結(jié)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lián)系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
推理等抽象思維較差,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明白:科學家的話,也都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緊緊抓住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精心設置了三個小實驗。實驗一: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塊,讓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石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二: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塊,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木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三: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條金魚,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金魚,觀察水位又有何變化?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們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個步驟。
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動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時,對課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魚太小,實驗效果不及前兩個實驗效果明顯,其次,學生沒能親手做做這個實驗。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知識容量較大,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有限的40分鐘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全部完成,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以后,我會更加注重這方面,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4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fā)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shù)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
孩子開始說了,有人說:“朗志萬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的,他很會教孩子。”
“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要動手做做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薄拔蚁氲搅硕牉樘,眼見為實!边@是明說的,這孩子真的是看書看多了,語言的感覺特別敏銳。我把他說的這成語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說說記記。
“我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沒有動手試試看,小猴子才是動手做做看的!焙牵⒆舆會聯(lián)系舊文,聯(lián)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發(fā)言的澤,說他真會讀書,想得真好。小家伙高興得紅了臉蛋。
……
趁熱打鐵,在孩子的議論中,再讓孩子讀書。
了解了朗志萬,我開始引導孩子說說伊琳娜,你認為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要讓孩子說出來,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孩子有的說她是個好問的人。有的說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有的說伊琳娜不隨便相信科學家,敢和科學家對質(zhì)。有的說她是個愛動手做做看,善于實踐的人。還有的說她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議論中還是找課文句子讀,一次一次的讀課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讀讀課文,讀完了,我拿書上合作伙伴的話問孩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嗎?她會對朗志萬說什么?”唯說:“她會說,朗志萬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學家的話,要相信自己親手做的!北蛘f:“她會說,謝謝您,朗志萬先生!睍f:“她會說我誤會了,對不起,朗志萬先生!薄爩W生這么說,我知道他們都能夠理解課文了,可是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了什么?我問孩子說:“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室里沉默了一會兒,終于有只小手舉起來,“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動手做做看!边@是課文中的,能夠延伸到我們實際的.生活嗎?終于我們的煒說他看百科全書時好象看到書上有錯,就和媽媽一起做做看,驗證對嗎!斑@是說,書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要多請教別人,動手實驗來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庇裾f到她媽媽,她媽媽教她很多知識,可是有時侯媽媽也會有錯誤,我們應該找實際來說明。終于聽到了,我趕緊接著說是呀,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會教我們,可是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試著實踐來判斷。我把話鋒一轉(zhuǎn),“老師也一樣,我覺得我雖然教你們,可是也一樣會有錯誤,同學們就經(jīng)常幫助老師,如果有錯誤,我們很多同學都曾經(jīng)幫助過我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對長輩說的話要學會思考,學會用實踐來證明,不要都全部相信!焙竺娴牡览砗孟笊盍它c,我有灌輸之嫌,可是也只能夠這樣了。最后留有個問題,朗志萬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學家?讓孩子回家查找資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來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同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朗志萬,是個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夠查出來嗎?這個故事對于伊琳娜來說,媽媽和朗志萬對事的態(tài)度給她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晚上自己細想,我這堂課上是不是話多了,讓孩子讀的時間不夠。問題是就那四個大問題,分在課堂的不同時間,可是沉浸下來讓孩子讀,品的余地不夠?這么說過去,如果孩子沒有傾聽,真的只是走過場罷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時候,傾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學會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5
《動手做做看》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閱讀教學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主陣地,“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被仡櫸业慕虒W,老師們認為本課的教學設計切中單元主題“無論學生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痹O計中充分關注到學生學情,教學步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一步步明白“動手做做看”的意義,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動手實驗部分如果在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在家親手做做,然后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這樣會更加激發(fā)其他同學想動手做做的欲望和興趣。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現(xiàn)階段是個難點。常訓練學生可以得到好的訓練。
3、思考—動手—結(jié)論,缺一不可,首先關鍵在于學會思考。動手做的前提是“懷疑”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對這個過程的闡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時,學生拘泥于“動手”。
4、朗讀教學扎實有效,換詞添詞教學使學生思維開闊,為指導學生朗讀語氣掌握提供了條件,但是板書設計稍有些滯后。
5、拓展部分《小馬過河》是學生喜歡的童話,但我設計了小馬過河受阻后部分讓孩子自己想想,這樣切合了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更加明確遇事要勇于實踐。
6、我班有個別學生課堂上學習習慣不好,聽講不認真,我要及時關注他們,這節(jié)課關注不夠。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蔽覀儜敳粩嗉右钥偨Y(jié)、學習、積累,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像一泓源源不斷涌出清流的山泉,充滿生機活力。上完這堂課后,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獲,但由于自己自身素質(zhì)原因,有的地方出現(xiàn)遺憾 ,也還有許多地方要努力改正。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6
《動手做做看》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寫:主人公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fā)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最后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jié)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兩塊橡皮,誰愿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么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于這一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jīng)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于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為止的精神,為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huán)節(jié),“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chǎn)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在動手中,讓學生動手折出多種不同對折的方式,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
2、學生在動手中,有的學生只是一味的動手而不會思考數(shù)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數(shù)學問題顯得很關鍵,在教學中我們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具有數(shù)學味的探究學習。
作業(yè)批改:
在動手折的`練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動手中,學生們能認真的完成。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8
課情分析:
《動手做做看》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fā)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告訴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jié)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我們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對于這一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jīng)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從而積淀成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
金魚卡片、圖片、實驗器材(魚缸、金魚、石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動手實驗、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疑導入,啟智慧之門。
1、揭題: 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生:動腦筋想。
生:還要動手做做看。
對!不但要動腦,還要動手做做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學生質(zhì)疑:
(1)課文主要寫了誰?
。2)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fā)生故事呢?
3、解決問一:伊琳娜和朗志萬(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隨機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nèi)交流識字收獲:在小組內(nèi)講一講自己會
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并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檢查生字情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9
《動手做做看》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的主題都與“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有關。其中《動手試試看》這篇文章主要講科學家郎志萬通過哄騙小朋友“裝滿水的被子放進其他東西會漫出水,但放進金魚就不會漫出水”來啟發(fā)小朋友“即使科學家的話也未必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從而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這個是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理解這一點的同時,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想象,能把“伊琳娜聽懂了郎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這時她可能會說些什么”的說話內(nèi)容寫下來。
認字、識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幾個知識與能力目標比較順利地完成。按照識字課“檢查預習、讀文、寫字”這三個步驟進行,因為預習得比較充分,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第二課時在熟讀課文,基本上能有感情朗讀課文后,我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即達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問題如下:“郎志萬是惡意哄騙小朋友還是善意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來,即文中最后一段。讓學生齊讀這一段后,我問:“伊琳娜非常聰明,聽懂了郎志萬的話。你們聽懂了嗎?郎志萬的話是什么意思?”孩子們都能說出“即使科學家的'話也未必是真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點,基本上也達成了教學目標,可是有些孩子的理解就偏差很大,比如“科學家的話都不是真的,要動手做做看”等。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想象伊琳娜會說些什么。很多孩子就說:“謝謝你!被蛘呤牵骸拔乙郧耙詾榭茖W家的話都是真的,現(xiàn)在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真的,要動手做做看!眲庸P寫的時候,普遍就寫了一兩句話,有些什么甚至一句話都寫不出來。
我自己想象,覺得伊琳娜當時也不會說很多的話,畢竟是個小孩子,她可能會說:“原來科學家的話也未必是真的!我以后要做個動手、動腦,凡事做做看的人!钡险n時我對大部分學生回答出的相似的答案,感到有點惱火,最后搞得寫字的時間也不夠了。這是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但是對于“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并把它寫下來”這個知識點,我總覺得是自己引導得不夠,但要怎樣才算合情合理,自己也有點疑惑。懇請指教。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0
《動手做做看》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老師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qū)別”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比缓缶o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fā)光的品質(zhì)──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zhì)疑,不輕信不盲從。為了讓學生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學生往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放進一條金魚,觀察水的變化。讓學生親手操作、親眼所見,既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能有效輕松地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體會到對別人所說的話,要通過思考去判斷,敢于大膽質(zhì)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教學中,老師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抓讀的訓練。在課堂上,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力求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理念。如: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比賽讀等。老師抓住了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體味伊琳娜情感的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提高朗讀水平。
2、抓了語言文字訓練。如理解“哄騙”,讓學生給“哄騙”找個近義詞。理解“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這句話中的“光”字,老師讓學生換詞讀一讀,促進學生語言內(nèi)化。讓學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改成陳述句說一說,促進學生對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說、寫的訓練。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之后,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這是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有利實踐,并讓學生在說后寫一寫,鍛煉了學生寫話的能力。
4、抓寫字訓練。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識字寫字占了相當大的一個比例。在初讀課文時,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來認識“朗讀”的“朗”;用換偏旁的方法來認識“漫”等等。在書寫指導的時候,引導學生因形索義、因意記形!疤、題”兩個字先讓學生比較異同,然后引導學生知道字的偏旁往往跟它的意思有關。比如“問題”是要靠頭腦來想的,而在古代的時候,“頁”字就表示“頭”的意思。這樣,學生根據(jù)意思記住字型,錯別字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同時,在識記字型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把“題”字的一捺寫得舒展,以便托住上面的“頁”字,這樣教學就會做得比較扎實到位。然而,上課的時候,由于教學內(nèi)容安排過多,以至于后來寫字十分倉促,今后,在教學中實在是應該引起注意。低段一定要保證寫字的時間。
教學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在今后不斷探索與改進的地方:如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簡;如何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當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時,如何有效地引導等。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1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構建一個寬松、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也有義務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同時,也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調(diào)控藝術,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可屢屢均以眼睜睜地看著課堂恣意活躍,開放過度,有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受課文《動手做做看》的啟發(fā),我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進行又一次嘗試。課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確立課文重難點,以讀代講,細致洞察,靈活調(diào)整的.作戰(zhàn)方針。作好充分的準備后,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透。
在眾多學生的朗讀中,我敏銳地捕捉教學契機,直擊問題核心。以“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边@一句為切入點,適當加以激勵,點撥、引導,并立即現(xiàn)場“動手做做看”。這樣,不僅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更是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激情倍增,靈感迸發(fā)。重點抓住了,難點突破了,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試牛刀,初見成效,讓我嘗到教育改革的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更增添了我堅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這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我由于害怕浪費過多時間,教學難以收攏,引導上有些操之過急。當然,這是教育不夠成熟的表現(xiàn),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攻下寶壘的。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2
【片斷一】
師:同學們看黑板,說說老師寫了些什么?
板書:動手做做看
師:你有想問的問題嗎?
生1:老師,動手做什么?
生2:讓誰動手做?
師:同學們的問題都提得很好,那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從課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師:好,下面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師提意,小朋友們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組合,你讀給他聽,他讀給你聽,讀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二要把生字畫出來,想辦法記住它。
生:學生高興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開心地大聲朗讀著課文。
師:你們的好朋友讀的好嗎?給大家推薦推薦。
生1: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同學讀得很好,讀得很激動,很開心,讓我也很想去讀了。
〖反思
傳統(tǒng)整齊的座位讓學生有束縛的感覺,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伙伴,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從小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之長,從中受到感染,樂于肯定表揚他人,激發(fā)他學好的學習愿望。
【片斷二】
師:相信小朋友們的課文讀得很不錯,那么是誰動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動手做實驗的故事。
師:好,下面的時間就找?guī)讉問題小博士和幾個聰明小博士來解決以下課文的其它問題好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
生1:“奇怪的問題”是指什么呢?
師:哪個聰明小博士來告訴他?
生2:“奇怪的問題”是指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的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師:你們說他說得對嗎?
生:對。
師:掌聲鼓勵。
生1:老師,我還有問題想問一問聰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呢?
師: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生1:那結(jié)果又是什么呢?
生2:結(jié)果水漫出來了。
生1:媽媽為什么不告訴他?
生2:因為媽媽想讓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做看。
師:我們繼續(xù)。
生1:伊琳娜為什么會生氣呢?
生2:因為她認為朗志萬在哄騙小朋友們。
生1:那郎志萬又為什么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為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們能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嗎?
生:老師,課文告訴我們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動腦想動手做做看。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和課文中伊琳娜一樣,也是自己動腦動手把課文中的疑問都解決了,并且還能悟出道理來,以后,同學們也可以當小老師了。
〖反思二
整個環(huán)節(jié)是以問題小博士、聰明小博士的問答形式來學習課文的,是在啟發(fā)學生自讀自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由同學、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課堂中,教師轉(zhuǎn)變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樣比起以往的老師提問題,學生答問題的機械性形式,學生感覺輕松多了。學起來也沒有很大的壓力,連一些膽小的學生也愿意去當聰明小博士。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自主活動始終貫穿于整堂課,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明白了課文中的道理,學完后,學生自然能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明白了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方法。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3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
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質(zhì)疑的問題: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我在教學中抓了語言文字訓練。如理解“漫出來”,讓學生給“漫出來”找個近義詞,再從生活中舉例子。語文源于生活,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這句話中的`“光”字,老師讓學生換詞讀一讀,促進學生語言內(nèi)化。有個學生想到“總”,還有想到“只”。
不足之處:在生字詞的教學中復現(xiàn)太少,生字詞要采用意義識記方法,從“音形意”三個方面抓。低段語文的生字教學應該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讓學生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給學生提示詞。還有就是課時劃分不夠合理。教學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在今后不斷探索與改進的地方:如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簡;如何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當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時,如何有效地引導等。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4
該文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要求學會寫9個字,會認10個字,要求孩子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喚起孩子們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這篇課文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講,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師引導下從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難,但是要讓他們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鳴,卻并不容易。根據(jù)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宜于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動手做做看”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感悟。
上完本課后,結(jié)合師父對我的指導,我對自己的本科教學進行以下反思:
1、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前談話時,出示郎志萬和伊琳娜圖片,讓學生喊喊他們的名字,接著和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伊琳娜、郎志萬的資料,不僅有助于他們理解課文,而且拓展了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進入到了文本。
2、在課堂上,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理念。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時,指導學生朗讀郎志萬的提出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呢?郎志萬提出的.這個問題真是奇怪,所以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帶著奇怪的語氣讀讀這個長問題。
在教授第2-4自然段時,讓孩子們找到書中小朋友們聽了郎志萬的問題以后各有的反應之后,分角色練習和朗讀各自的對話,由此引導學生想象人物心理,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加深入,有助于朗讀時能較好地把握感情脈絡。但是當讀到伊琳娜用生氣的語氣對郎志萬說的話時,我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讀的不是很好。
3、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生探究的興趣,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實驗:一是親手做把一個蘋果放入放滿水的杯子中后的反應實驗,讓學生觀察結(jié)果;二是做金魚實驗,將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當場裝滿水,再把一條金魚放進鋼中,觀察實驗結(jié)果。
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我的失誤,第二個實驗沒有做到位。而且我認為如果動手實驗部分如果在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在家親手做做,然后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這樣會更加激發(fā)其他同學想動手做做的欲望和興趣。
4、在本課設計中,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之后,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這是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有利實踐。
5、在指導寫字教學中,我范寫了兩個字:“提”和“題”。我讓學生先是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但是當中我沒有設計讓學生加以區(qū)別這兩個字。這是一個缺憾!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想到一句話: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是啊,我們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加以積累和改進,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所進步。上完這堂課后,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獲,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更加注意課堂細節(jié),使自己的課堂更加地完美!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由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裝滿水的盆子,如果在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的。而開始了一次有趣的經(jīng)歷。他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是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的。
在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隨文識字上,基本解決了孩子的識字,寫字的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并布置了回家自己動手做做看,驗證伊琳娜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根據(jù)一課時的已有的基礎,我把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會寫2個“題”“提”字,并能根據(jù)兩個字不同的部首來區(qū)別兩個同音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
3、能結(jié)合實際生活,明白“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為了提高了孩子們寫字的效率,于是我就把寫字這個部分提到了最前面。再由伊琳娜的情緒變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出示兩幅表情不同的圖片,設問“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和“伊琳娜又為什么笑了呢?”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孩子們積極朗讀相關的段落然后進行交流,交流“伊琳娜為什么生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好小朋友、媽媽說的話。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在交流“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的問題時,引導學生練讀科學家說的話,了解他這樣做的用意。再用照樣子寫句子的方式,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于質(zhì)疑,注重實踐,不要迷信權威。 最后再用《小馬過河》這個視頻,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應該動腦筋,動手做做看,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
本節(jié)課在引讀人物對話時一個亮點。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題”“提”的教學中,字的有些知識落實得不夠,對于偏旁和部首的概念不夠清晰。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2-18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2-17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03-29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04-01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30
動手做做看的教案03-03
《動手做做看》的教案02-24
《動手做做看》教案優(yōu)秀09-16
《動手做做看》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