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汪君昊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一輛玩具車!霸鯓永俊薄敖處,馬孫伊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班的一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我們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齡僅有三歲半,并且都是嬌生慣養(yǎng)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構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可是到了幼兒園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齊,玩具數(shù)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習并領悟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fā)生呢。
經(jīng)過和孩子們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理解的'很快,每次當我宣布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著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夠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領悟分享,體會分享的愉悅。有一次我講故事《大家一齊玩》,讓他們學習并領悟講:“大家一齊玩,你玩一會,我玩一會!苯逃麄円托⌒值芙忝靡积R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于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應就是游戲了吧。所以我就利用區(qū)角活動的時刻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qū)一齊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陳茜小兄弟姐妹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黃夢妍小兄弟姐妹哄寶寶睡覺,小醫(yī)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醫(y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一齊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yǎng)幼兒合作潛質和體會分享的愉悅。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我們也總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搶著玩,要一個輪著一個!”
在小兄弟姐妹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里的活動狀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里需要大家一齊分享才能愉悅融洽的生活、游戲。
經(jīng)過一段時刻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們?yōu)閾寠Z玩具而爭吵的現(xiàn)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兄弟姐妹,可是我明白他們,正因我明白他們還小,我們僅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悅。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折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折紙更加感興趣了。但是如果他們一直局限于一些原來的折紙內容,不求進步,可能他們的折紙興趣會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讓他們有新的內容學會。所以,我一般是對孩子的折紙內容一個個地進行過關,學會一項,再進行下一項,這樣才能扎扎實實地學下去。
本來以為小朋友告訴我說自己會了,應該就真的已經(jīng)會了,但是從今天的表現(xiàn)來看,可能孩子的.所謂會了還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應該更加細致地確認他會了,才算通過。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來,我讓浩浩又一次折了,發(fā)現(xiàn)不會的地方也及時幫他教會了。
我慶幸自己細心的問了浩浩的媽媽,如果不問的話,想當然地認為浩浩會了,會使他產(chǎn)生隨便應付的心理,而且對他后面再學習也沒有好處。
所以以后,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己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這就要求每位教師把兒童的需要作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為本,遵循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幼兒與教師的共同發(fā)展。
因此,我們的觀念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教育的“師道尊嚴”上,我們不僅呼喚著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提倡一種“平等交往”;更要去體察和探明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并及時提供支持。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用欣賞的目光去注視身邊的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會寫滿對老師的崇拜,他們對老師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賴,老師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也不妨時時用欣賞的目光去注視身邊的孩子。
1、以公正的態(tài)度欣賞孩子
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jié)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個別幾個孩子的身上,那么,作為“陪襯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chuàng),對老師對班級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fā)展的機會。
2、以發(fā)現(xiàn)的目光欣賞孩子
這就是《綱要》所提出的發(fā)展性原則,要求我們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孩子間的稟賦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就應以發(fā)現(xiàn)“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缺乏自信時,我們教師要鼓勵其點滴進步,幫助他樹立信心,而且,對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去挖掘他們身上微小的閃光點。
3、以寬廣的胸襟欣賞孩子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允許幼兒宣泄情緒、允許幼兒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治力十分有限的幼兒而言,有缺點、有過失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更要寬容孩子的`“破壞”行動。
二、及時提供支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如果說,欣賞的眼光能夠使我們真正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世界,那么,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出現(xiàn)問題、需要幫助時,作為教師,我們又應該怎樣支持他們,以引發(fā)其更有價值的學習行為呢?我認為:
首先,我們要學會傾聽
要傾聽幼兒心聲,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們。在與孩子日常接觸和交往中,我們教師要時時做個有心人,注意傾聽孩子們說什么;耐心觀看孩子們做什么;適時詢問孩子們想什么,及時體察和探明他們的興趣和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需要。
其次,我們要學會等待
就是當孩子在活動中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不要急于把知識呈現(xiàn)給他們或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給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尋找資料,獲取信息,去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三,我們要學會適當?shù)幕貞?/strong>
在探索性活動中,由于幼兒缺乏知識經(jīng)驗,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教師借助特定的情景、材料,借助開放式的問題,適時地對幼兒進行點撥,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新疑問,產(chǎn)生新主題,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教師思考:什么樣的美術活動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歡"玩",僅有將活動和游戲結合,才能有有效的收獲。
幼兒發(fā)展:托班寶寶的小手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握筆等技能比較欠缺,往往沒畫幾筆手就酸了,從而沒有耐心完成繪畫活動,針對這個現(xiàn)象,讓幼兒用整只手來"玩畫",幼兒肯定喜歡。
理論借鑒: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們看到我將調制好的顏料端到桌上時,好奇的看著我:"教師這是什么"。"這個是顏料,有很多顏色呢,我們來玩顏料好嗎""怎樣玩啊"孩子們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來了。
在課堂上當我示范印手印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今日要來用小手變魔術,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紅手小兔等!"孩子們開心的歡呼起來,有的寶寶在喊:"教師,我也要印畫!"當孩子們的手上蘸上顏料印好手印,我們一齊欣賞的時候,他們不要教師引導,孩子們自我在欣賞中,說出了"大某小某"、"紅某綠某"等,同時也體會到了玩顏料的樂趣。我還沒收拾完畢,孩子們就問:"教師,什么時候再印手印啊"幼兒的`興趣還很弄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托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獲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游戲是托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資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歡樂成長吧!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又一次的活動結束了,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感觸頗深,我們都知道,在早期閱讀之中,繪本閱讀越來越被人重視,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漸增長。于是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蚯蚓的日記》作為大班繪本教學的內容原因一是大班的孩子對記日記有了初步的了解,開始嘗試記錄氣象日記或是簡單的生活日記;二是大班的孩子在觀察、猜測、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他們急切地需要有一個表現(xiàn)的舞臺。而《蚯蚓的日記》中的內容詼諧、幽默,以日記的形式,寥寥幾句話可以引發(fā)孩子的無限遐想。因此,在選材方面,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比較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征的。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先安排小朋友們進行了準備活動。在準備中,我事先讓孩子觀察了蚯蚓,對蚯蚓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也有記日記的基礎,這些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而孩子們人手一本書是區(qū)分于繪本閱讀和看圖講述的重要標志,多媒體對個別畫面的展示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便于我對孩子的引導。
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楚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層層遞進,各個小環(huán)節(jié)之間也存在著遞進關系,比如第一篇日記在小結的時候是教師小結的;第二篇日記是教師引導個別幼兒進行小結;第三篇日記是幼兒之間相互傾聽,進行小結。
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比較注重細節(jié)的。例如在觀察第一篇日記的時候,我不僅引導孩子對孩子的表情、動作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害怕的心理,而且也引導孩子對蚯蚓這個主角的表情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它的得意之后,讓孩子們猜測蚯蚓在想什么,從而感受蚯蚓的調皮。又如第三篇日記中,我不僅讓孩子們觀察畫面,進行猜測蚯蚓媽媽、姐姐的想法,還將情感也進行了提升:每一個媽媽都最愛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對孩子的禮儀也進行了教育:要尊敬別人,不能嘲笑別人。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關注,充分挖掘了教材各方面的教育意義。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我沒有很好地調動孩子的大膽積極發(fā)言情緒,讓孩子一開始處于緊張、放不開的狀態(tài),即使覺得好笑也沒有笑出來;又如給孩子們自由閱讀的時間太少,孩子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整個場面比較熱烈,甚至到接下來的表達中,孩子們都很愿意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日記,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匆匆掐掉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再如對于繪本,我們該給孩子什么?我在這個活動中充分讓孩子了解了日記的基本形式,卻忽略了對繪本的感受,《蚯蚓的日記》整本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詼諧、幽默的,而在活動中孩子們發(fā)笑的頻率卻不是很高,可見,我在引導中偏重了知識,而忽視了情感。
試教了很多次,也出現(xiàn)了很多狀況,我感覺自己對繪本教學從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略有所知,正努力探索更多,雖然本次活動結束了,但是對繪本教學的研究還剛剛開始。我相信繪本能帶給孩子很多,也能帶給老師很多!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币簿褪钦f,在進行幼兒藝術教育活動時,要注重幼兒繪畫心理、藝術感覺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讓他們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也在創(chuàng)造藝術中收獲知識。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蝴蝶較為平常的小動物,使幼兒產(chǎn)生興趣。在開始出示一個平面蝴蝶和一個立體蝴蝶,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兩只蝴蝶的不同,自己發(fā)現(xiàn)立體蝴蝶的奇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們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在探索如何變成立體的蝴蝶時,小朋友都很有興趣,都想知道是怎么變出來,我采用了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中找到變成立體蝴蝶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幼兒,讓他們更自由、更主動地學習。
在裝飾蝴蝶時,線描是我們小朋友比較熟悉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稱的要求,在進行創(chuàng)造,充分尊重幼兒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給予其自由發(fā)揮的環(huán)境和空間。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方式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允許鼓勵學生對藝術發(fā)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
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xiàn)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激發(fā)其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同時,正確評價幼兒作品,激發(fā)幼兒再創(chuàng)作的信心,恰當?shù)脑u價能激發(fā)幼兒的作畫興趣和創(chuàng)作熱情,使幼兒體驗成功。因此我在巡回指導時,對于幼兒的作品我總給予肯定的評價,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繼續(xù)下去,直到完成。《指南》中說到“愿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創(chuàng)作完后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說說你喜歡那個,尊重幼兒對美的感受。
美工作為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把平面的蝴蝶變成立體的蝴蝶,加上觸角,做出來后就如一只展翅的蝴蝶在天空中飛舞,幼兒的視線一直無法離開。在幼兒制作時,蝴蝶的觸角應該夾在兩只蝴蝶的中間,雖然在探索如何制作時有的小朋友已經(jīng)觀察出來,但是我沒有再次強調一下,所以有的小朋友就出現(xiàn)了疑惑,雖然及時指導了它們,蝴蝶也做成功了。但是這讓我反思,若是當下我發(fā)現(xiàn)問題后能夠及時的強調一下,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了。希望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提高。
課后我也反思,制作出來的'效果是很棒的,但對于大班的線描來說,有點太過簡單,有的小朋友只用了很簡單的線條去表現(xiàn),我覺得還可以在線描畫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一些明暗的色塊對比,相信效果會更加的好。
這次美工活動我收獲很多,活動中有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對線描畫的進一步認識,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收獲知識。用線描創(chuàng)造圖案,感受到線條的魅力,享受活動中探索的樂趣和自己動手的快樂,體驗到成功制作出立體蝴蝶的喜悅。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一、對活動的價值進行反思:
1、從幼兒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活動來源于家庭,生成于我愛我家這一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較普遍的家庭中媽媽相對承擔的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比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父愛這一現(xiàn)象,所以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會更多的側重于愛媽媽,由此我們生成爸爸這一小主題。從爸爸的手這個點切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許多媽媽會做的事情而且也會做媽媽不太能辦到的事情,并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領以及對自己的愛進一步激發(fā)愛爸爸的情感。
2、從課程實施中的家園合力入手:
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讓幼兒園的教育去影響家庭、影響爸爸,鼓勵他們更多的參與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養(yǎng)并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以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合力。
二、對活動的目標進行反思:
1、如就概念的“手”而進行教學,這樣的教育與體驗親情的社會性情感無緣,與主動的觀察生活,擴展生活經(jīng)驗無關,教育會遠離情感,遠離生活。因此活動目標定位側重情感的體驗和激發(fā),例如2.激發(fā)愛爸爸的情感。在認知的行為目標這一點不局限某一知識技能的獲得,比如1.介紹爸爸手的本領,感受爸爸本領大。
2、初定目標較籠統(tǒng),寬泛,可操作性不強(詳見初稿目標1),在討論稿和修訂稿時進行了調整(體現(xiàn)在活動設計的目標和第一環(huán)節(jié))。
三、對活動的經(jīng)驗進行反思:
1、幼兒對各自爸爸手的本領的經(jīng)驗存在個體性,不同幼兒有不同的經(jīng)驗,所以通過集體活動的形式促使全體的經(jīng)驗進行交流與分享,使幼兒在不脫離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所拓展并能超越、高于原有的經(jīng)驗。
2、考慮到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始能較獨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時可能語句還不太完整,所以我們考慮借助調查表這一形式,一方面讓幼自主的開展調查并記錄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表達表現(xiàn)的能力也能因人而異的得到兒能借助于調查表這個載體,圖文并茂幫助表述;同時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鍛煉與提高。
教學中反思:
一、對師生互動情況及時反思調整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滿足過去的那種把活動過程的流程都預設好的做法,而要根據(jù)幼兒的即時表現(xiàn),采用適當?shù)姆椒ㄅc之互動,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幼兒的發(fā)展并促進教師教學智慧的提高。于是我們要更多的考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這一活動中還要考慮孩子與爸爸的互動。例子:環(huán)節(jié)二、介紹爸爸調查表時,幼兒個別介紹較易變?yōu)閭別性的師生互動,教師提示通過及時的提問引導幼兒與之有效互動。讓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現(xiàn)場與爸爸的互動中,在獲得經(jīng)驗的同時,豐富情感的體驗。
二、孩子對教師預設問題的反應及時反思調整
例子:第一次試教時,爸爸上場舉起寶寶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冷場,現(xiàn)場反思:家長、孩子均缺乏預熱過程;調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寶寶的小手比試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后再過渡下一環(huán)節(jié)。
教學后反思:
一、對教師的作用問題進行反思
在以情感為側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定位是僅局限于活動的組織者、肯定、傾聽幼兒顯然還不夠,教師更應注重現(xiàn)場氣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動時爸爸代表現(xiàn)場展示時,教師的提問。
二、對活動效果與預設意圖是否一致進行反思。
例子:比較第一次教學和第二次活動的爸爸的手的本領這一環(huán)節(jié)。
第一次試教——孩子學習的特點,注意力容易轉移,簡單的幼兒記錄與錄象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受
第二次活動——通過介紹調查表、觀看錄象,爸爸代表現(xiàn)場展示層層遞進,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體。最后通過一首自編的散文詩進行經(jīng)驗的總結而后情感的渲染,讓孩子逐漸的去感受愛不但是一種得到,也應學會付出,活動現(xiàn)場的效果相當熱烈。
三、對教育現(xiàn)場調整過的地方以及活動后還需調整的地方進行反思
針對第一次試教時全體爸爸上場時的冷場及爸爸的資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這一情況,雖然在第一次試教現(xiàn)場時進行了調整,但在活動后的反思中,我們繼續(xù)在第二次開展活動時加以了改進。請個別有代表性的爸爸進行現(xiàn)場才藝展示,把幼兒的認知與情感融合一體,把感受與體驗融合遺體,形成了整體的學習過程。
其它感受:
一、家長的文化背景是幼兒園課程可以利用的資源。
要重視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優(yōu)勢和資源,教師和家長攜手,使幼兒園成為“學習共同體”,他們可以為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提供物質上、精神上的幫助。
二、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很高。
“爸爸老師”很投入,孩子們感覺很新鮮。激發(fā)了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增進了家長和老師間的了解,尤其是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和教師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教師收獲:家長當老師,我與孩子一起學習,家長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他們彌補了幼兒園教師在知識上的不足,教學材料的缺乏。
三、孩子對家長上課很感興趣。
家長的參與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孩子,孩子對家長上課很感興趣。這對幼兒知識面、興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確立和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在這一天孩子為自己的爸爸能來班上上課而感到無比自豪,顯得特別興奮、激動,并能受到同伴的關注和羨慕。同時這種自豪與自信也會延伸到之后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撕紙畫”是一種選用各色彩紙,通過手撕、粘貼的辦法而完成的畫。撕紙畫裝飾性強,新穎別致,能表現(xiàn)出其它作畫不可及的獨特風格!八杭埉嫛焙苓m宜幼兒制作。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更加喜歡手工,更加喜歡撕撕貼貼。比起小班、中班階段,大班幼兒更具有動手能力,又有大班幼兒所具有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凸顯出來,幼兒通過撕紙、粘貼過程,又能鍛煉手指肌肉的靈活性,訓練手腦并用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今天在了解了“各種和各樣紙”的特點及用途的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美術活動”奇妙的撕紙畫!敝荚谶M一步的了解紙的多種用途,感受紙的奇妙所在。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紙張,讓幼兒通過撕紙、粘貼的過程更進一步的了解紙的更多特性。
孩子們在我的引導與建議下,自己開始動手制作了,一個個認真、專注的盡頭是那么的惹人愛。撕著、貼著、一幅幅畫在他們稚嫩的手下變成了美麗斑斕的圖畫,看----他們的作品還真有點味道,雖然不那么細致,不那么精致,但卻是他們自己所思所想,代表著自己內心的世界。這就是他們自己的作品,沒有絲毫的掩飾,是那么的隨意與放松,這就是他們所要表現(xiàn)的世界。
雖然作品顯得有些稚嫩,但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已經(jīng)發(fā)揮出了他們所應有的智慧與能力,我還是感覺很欣慰的,因為他們畢竟不是什么大家,應該給予鼓勵的不是嗎!
從作品看來,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還有些方法沒有掌握,在撕的過程中手指的掌握不夠,發(fā)現(xiàn)孩子們撕的不夠圓潤。在構圖上搭配上還不夠縝密,色彩的配置上也有些單一,在粘貼的過程中不夠細致。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以后的活動中進行提醒與引導,使幼兒們能更好完成自己的作品,讓每一幅作品都能完整以至于出類拔萃,讓孩子們感到自豪感。
從整體來看,這個活動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幼兒都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作品,也能那要求去做,完成作品后能及時地把自己的用品及垃圾整理干凈。但有一部分幼兒則急于玩耍,則敷衍了事,自己應盡的義務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下次活動中要及時的調整,讓孩子們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有了好習慣就有了一切,習慣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成敗。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一起加油吧!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釣魚》。有一天,貓媽媽帶小貓去河邊釣魚……”
看著嬌嬌站在大家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樣子,我真高興。一個學期前,平時愛說愛笑的嬌嬌,一到講故事的時候就往后縮:低著頭,紅著臉,聲音小小的。她奶奶為這事還挺著急,總是說:“老師,你多讓她鍛煉、鍛煉,她在家給我們講故事講得好著吶。怎么到這里就這樣了,真讓人著急!”我安慰奶奶說:“您別著急,這得慢慢來。
在家和集體面前感受不一樣,得讓她一點點適應。您放心,我會盡量幫助她的!
此后,我盡量多為嬌嬌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給大家講故事,但并沒有多大的進展。我發(fā)現(xiàn)嬌嬌講故事聲音雖小,但每次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總有新故事講。
于是,我抓住這一點給以鼓勵,并利用游戲時間問她:“你怎么會講那么多故事呀?”“我跟錄音機學的,我天天都在家里聽故事!薄拔衣犇棠陶f,你在家里講故事聲音有大又好聽,是嗎?”嬌嬌一笑,點點頭算是回答。“為什么到幼兒園講故事聲音就小了?”聽我這樣一問,嬌嬌低下頭,小聲說:“我不好意思,怕講不好!痹瓉砗⒆邮怯行睦碡摀ε轮v不好。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先幫助她消除心理負擔,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聽錄音故事,能不能利用錄音機把她講的故事悄悄錄下來,放給大家聽呢?因為這樣能反映她真實的情況。
第一,在家中她會很自然、很放松,沒有壓力,水平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
第二,悄悄錄音也是不想使她緊張,為她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
我和家長就這個想法交換了意見,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沒過幾天,奶奶就拿來一盤嬌嬌的故事錄音磁帶。我從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段放給孩子們聽,想讓她成功的機率高一些,剛打開錄音機,嬌嬌那繪聲繪色的講述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一段故事還沒講完,一位小朋友說了句:“這怎么像嬌嬌的聲音呀?”“嘿,就是嬌嬌講的,真好聽!”“哈……真有意思,嬌嬌怎么進錄音機里了?”點點大聲地說著,一臉天真的表情。嬌嬌也聽出是自己聲音,看到大家這么喜歡,她漸漸地得意起來,不自覺地隨著錄音機講出聲愛。我見時機已到,不等故事講完就關上錄音機,看著孩子著急的樣子,我問:“想知道后來怎么樣嗎?咱們請嬌嬌到前邊來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好”說著孩子們鼓起掌來,并催促著:“嬌嬌快講,后來怎么樣了?“嬌嬌的情緒被大家鼓動起來,她站起來用比平時大得多的聲音繼續(xù)講起了后邊的故事。
故事講完了,嬌嬌贏得了一片掌聲。
放學時,嬌嬌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說:“嘿,真棒。嬌嬌有進步了。明天,你還給小朋友講故事,好不好?”“好!”嬌嬌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從此,嬌嬌越來越愛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只要學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師預約:“老師,今天 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新故事,您第一個請我好嗎?”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隨著成功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在“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嬌嬌竟然當著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面兒講故事了。
在嬌嬌的帶動下,經(jīng)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磁帶拿來放給大家聽。漸漸地,班里愛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為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每天都安排半個小時講故事的時間。孩子們爭著講,沒有輪上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急得哭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師在一起,總要說“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就四分鐘”,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是樂在其中。
評析
面對不敢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孩子,要理解、接納他們,在他們的起點上促進其發(fā)展。
嬌嬌愛講故事,也很會講故事,卻畏于在集體面前講故事。為了克服嬌嬌的心理障礙,王老師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她創(chuàng)設具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用自己的愛心培植了嬌嬌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與表現(xiàn)。
1. 選擇適宜的場合--讓嬌嬌在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中講故事,以發(fā)揮她的優(yōu)勢
十分可貴的是王老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嬌嬌的心情。為了充分發(fā)揮嬌嬌的優(yōu)勢,王老師與家庭配合,讓嬌嬌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講故事,并悄悄為她錄音,使她在無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特長。
2. 選擇適宜的方式--讓嬌嬌在旁聽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師利用在集體中播放故事錄音的形式,讓嬌嬌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無任何心理負擔情況下,感受在集體中講故事的快樂,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樹立了自信心。
3. 選擇適宜的時機--讓嬌嬌在成功的喜悅中,試著面對集體講故事
王老師在播放故事錄音時有意留下故事的結尾,讓嬌嬌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師的鼓勵下,感受成功的喜悅中,勇敢地走到了集體的面前。
王老師為了不斷促進嬌嬌的發(fā)展,讓她感受自己的長處,選擇了適宜的時機把握了講故事的難度。通過大家積極的行為反饋,使嬌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愛講故事的嬌嬌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釣魚》。有一天,貓媽媽帶小貓去河邊釣魚……”
看著嬌嬌站在大家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樣子,我真高興。一個學期前,平時愛說愛笑的嬌嬌,一到講故事的時候就往后縮:低著頭,紅著臉,聲音小小的。她奶奶為這事還挺著急,總是說:“老師,你多讓她鍛煉、鍛煉,她在家給我們講故事講得好著吶。怎么到這里就這樣了,真讓人著急!”我安慰奶奶說:“您別著急,這得慢慢來。
在家和集體面前感受不一樣,得讓她一點點適應。您放心,我會盡量幫助她的!
此后,我盡量多為嬌嬌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給大家講故事,但并沒有多大的進展。我發(fā)現(xiàn)嬌嬌講故事聲音雖小,但每次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總有新故事講。
于是,我抓住這一點給以鼓勵,并利用游戲時間問她:“你怎么會講那么多故事呀?”“我跟錄音機學的,我天天都在家里聽故事!薄拔衣犇棠陶f,你在家里講故事聲音有大又好聽,是嗎?”嬌嬌一笑,點點頭算是回答。“為什么到幼兒園講故事聲音就小了?”聽我這樣一問,嬌嬌低下頭,小聲說:“我不好意思,怕講不好!痹瓉砗⒆邮怯行睦碡摀,害怕講不好。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先幫助她消除心理負擔,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聽錄音故事,能不能利用錄音機把她講的故事悄悄錄下來,放給大家聽呢?因為這樣能反映她真實的情況。
第一,在家中她會很自然、很放松,沒有壓力,水平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
第二,悄悄錄音也是不想使她緊張,為她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
我和家長就這個想法交換了意見,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沒過幾天,奶奶就拿來一盤嬌嬌的故事錄音磁帶。我從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段放給孩子們聽,想讓她成功的機率高一些,剛打開錄音機,嬌嬌那繪聲繪色的講述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一段故事還沒講完,一位小朋友說了句:“這怎么像嬌嬌的聲音呀?”“嘿,就是嬌嬌講的,真好聽!”“哈……真有意思,嬌嬌怎么進錄音機里了?”點點大聲地說著,一臉天真的表情。嬌嬌也聽出是自己聲音,看到大家這么喜歡,她漸漸地得意起來,不自覺地隨著錄音機講出聲愛。我見時機已到,不等故事講完就關上錄音機,看著孩子著急的樣子,我問:“想知道后來怎么樣嗎?咱們請嬌嬌到前邊來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好”說著孩子們鼓起掌來,并催促著:“嬌嬌快講,后來怎么樣了?“嬌嬌的情緒被大家鼓動起來,她站起來用比平時大得多的聲音繼續(xù)講起了后邊的故事。
故事講完了,嬌嬌贏得了一片掌聲。
放學時,嬌嬌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說:“嘿,真棒。嬌嬌有進步了。明天,你還給小朋友講故事,好不好?”“好!”嬌嬌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從此,嬌嬌越來越愛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只要學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師預約:“老師,今天 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新故事,您第一個請我好嗎?”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隨著成功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在“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嬌嬌竟然當著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面兒講故事了。
在嬌嬌的帶動下,經(jīng)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磁帶拿來放給大家聽。漸漸地,班里愛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為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每天都安排半個小時講故事的時間。孩子們爭著講,沒有輪上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急得哭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師在一起,總要說“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就四分鐘”,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是樂在其中。
評析
面對不敢在集體面前表達的孩子,要理解、接納他們,在他們的起點上促進其發(fā)展。
嬌嬌愛講故事,也很會講故事,卻畏于在集體面前講故事。為了克服嬌嬌的心理障礙,王老師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她創(chuàng)設具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用自己的愛心培植了嬌嬌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與表現(xiàn)。
1. 選擇適宜的場合--讓嬌嬌在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中講故事,以發(fā)揮她的優(yōu)勢
十分可貴的是王老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嬌嬌的心情。為了充分發(fā)揮嬌嬌的優(yōu)勢,王老師與家庭配合,讓嬌嬌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講故事,并悄悄為她錄音,使她在無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特長。
2. 選擇適宜的方式--讓嬌嬌在旁聽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師利用在集體中播放故事錄音的形式,讓嬌嬌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無任何心理負擔情況下,感受在集體中講故事的快樂,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樹立了自信心。
3. 選擇適宜的時機--讓嬌嬌在成功的喜悅中,試著面對集體講故事
王老師在播放故事錄音時有意留下故事的結尾,讓嬌嬌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師的鼓勵下,感受成功的喜悅中,勇敢地走到了集體的面前。
王老師為了不斷促進嬌嬌的發(fā)展,讓她感受自己的長處,選擇了適宜的時機把握了講故事的難度。通過大家積極的行為反饋,使嬌
嬌在講故事、聽故事、續(xù)講故事中,逐漸地樹立了自信心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蔽以诖蟀嗝佬g活動“秋天的樹”中,努力落實這一精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充分感受、體驗、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一、充分感受和體驗“秋天的樹”,積累認知和情感經(jīng)驗
第一,充分感受和體驗大自然中的秋天的樹。
秋天,我不僅帶領幼兒觀察園內的樹,還帶領幼兒到公園、山上、樹林、郊外去觀察不同地方的樹。比如,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樹有什么顏色?樹葉、樹枝、樹干是怎樣的?秋風中的樹枝和樹葉又是怎樣的?太陽照在秋天的樹上是怎樣的?沒有太陽時秋天的樹又是怎樣的?飄落在地面上的樹葉是怎樣的?單片樹葉靜靜躺在地面上和成批的落葉堆積在一起時分別是怎樣的?我還讓幼兒展開想象:單片的樹葉和堆積在一起的樹葉的感受(心情)是怎樣的?同時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飛舞的樹葉和靜止的樹葉,快速飄落的樹葉和慢慢飄落的樹葉,卷起來的樹葉和平展的樹葉……一系列的觀察、想象、表現(xiàn)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與欣賞了秋天的樹的色彩、造型、動態(tài),積累了關于秋天的樹的經(jīng)驗和體驗,感受到秋天的樹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生長、成熟的規(guī)律。
第二,充分感受和體驗藝術作品中的秋天的樹。
在關于秋天的繪本中,不同的畫家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無論是畫面的色調還是樹的造型、構圖。即使是同一本繪本,不同頁面上樹的造型和構圖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提供了《落葉的煩惱》《落葉跳舞》《風中的樹葉》等一系列關于秋天的樹的繪本,引導幼兒感受如何將現(xiàn)實中和想象中的秋天的樹用繪畫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來。幼兒通過欣賞不同繪本感受和體驗到不同畫家的表現(xiàn)方式是多元的,他們所表現(xiàn)的畫面的色調、落葉的色彩、樹的造型是豐富的,他們所描繪的發(fā)生在秋天的樹和葉上的故事和情感是多樣的,以此來豐富幼兒對于秋天的樹的多方位的感受。我引導幼兒反復欣賞繪本中樹的造型和構圖,重點引導幼兒想象和描述對此的感受、體驗和認識。比如,每一頁畫面上的樹是怎樣的?你看后有什么感受?能在兩頁畫面上找到同樣的樹的造型或構圖嗎……幼兒在仔細觀察繪本《落葉的煩惱》后,對其中樹的造型是這樣描述的':像字母v,細細粗粗的樹枝像火苗一樣往上竄,樹枝就像很多細碎的骨頭,整棵樹長得像噴泉;這棵樹的樹枝有點像人的筋和人體中許多血管的分布,三根樹枝并在一起像小雞的爪子,像長得歪歪扭扭的竹子,左邊有點像蜘蛛網(wǎng),又像水草在游動;像八爪魚,樹葉就像火山的巖漿一樣,像我去北京看到的那棵有三百年的樹,樹葉有紅有黃像落日……幼兒對于畫面的構圖的表述是:這棵樹從左到右,在畫面上像一座橋;這棵樹從這邊的下面斜著向上,像一條龍一樣竄上去;這棵樹大大的樹根放在畫紙中間,像火山在噴發(fā)……幼兒通過欣賞繪本,感受到樹的造型和構圖是豐富多樣的,這不僅為后面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例,知道秋天的樹是可以多元呈現(xiàn)的,而且?guī)椭變悍e累了經(jīng)驗,以便在后面的創(chuàng)作中遷移運用,主動嘗試縱向、橫向、斜向等構圖方式。通過欣賞繪本,幼兒拓展了對于秋天的樹的認識和經(jīng)驗,感受到秋天的多彩和美好,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為后面的表現(xiàn)打下了基礎。
二、在教師適時的指導和關照下自主表現(xiàn)“秋天的樹”
《指南》指出,“在幼兒自主表達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苯處熂纫o予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的空間,又要給予適時的指導。因此,我在本次活動開始時強調了獨特性的要求:“今天請你們畫一幅與眾不同的秋天的樹和葉的畫。你可以畫你看見過的樹和葉,也可以畫你想象中的樹和葉,還可以畫你在書上看到的樹和葉?傊,你畫的樹和葉是非常獨特的!迸c此同時,教師全程圍繞“獨特性創(chuàng)作”適時地給予幼兒具體的指導,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作畫前,教師給予幼兒怎樣創(chuàng)作的線索。
教師在幼兒創(chuàng)作前要給予幼兒創(chuàng)作什么和怎樣創(chuàng)作的線索,幫助幼兒明確當前的任務和怎么做的策略,使幼兒有目的、有方法地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我通過提問給予幼兒進行獨特性創(chuàng)作的線索:先想一想,是豎著畫還是橫著畫?是“頂天立地”還是只“頂天”或只“立地”,是頂兩邊還是頂一邊?是畫整棵樹還是只畫樹的一個部分——樹根、樹的低端、樹枝……再想一想,是以樹為主、以樹枝為主還是以樹葉為主?
我通過讓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幫助全體幼兒弄清楚:怎么在紙上構圖,怎樣表現(xiàn)樹的不同部分,怎樣的造型是獨特的,將幼兒想要表現(xiàn)但還未表現(xiàn)的或還未察覺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使其具體化,并引導幼兒在后面的繪畫中有意識地表現(xiàn)。比如,當幼兒在畫面中央畫出一個樹墩狀的圖時,我便追問:“你想畫樹根部分還是想畫一棵千年古樹?這棵樹是要長滿整個畫面,
讓樹枝伸展開來,還是要讓樹葉都飄落在地上或讓樹葉滿天飛……”。我借助情境性語言給予幼兒創(chuàng)造的線索,激發(fā)幼兒不斷圍繞線索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秋天的樹的認識和情感。
第二,在作畫中,教師針對不同幼兒的需求給予適宜的指導。
大部分幼兒由于有了充分的感知經(jīng)驗和第一環(huán)節(jié)有關創(chuàng)作線索的引導,都能夠非常自信地進入自主創(chuàng)作狀態(tài),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指導。比如,第一組的涵涵、澤澤和麥麥三個人特別拘謹。涵涵拿著筆看著我說:“怎么畫呀?”我建議道:“畫秋天的樹和葉。剛才你們看了那么多樹,都可以畫!彼是看著我。我又說:“你們還看了《落葉的煩惱》這本書,其中有許多大樹的樣子和樹葉的樣子,你們可以和它畫得一樣,也可以不一樣。還有畫你自己看到的大樹和葉子的樣子也可以!币慌缘臐蓾陕犃宋业脑捄螅桶凑掌聊簧系哪欠髽鋱D畫了起來。接著涵涵畫了一個禿頭樹干。而麥麥則自言自語:“怎么畫呢?看看別人是怎么畫的吧。”他看到旁邊的涵涵畫了禿頭樹后,就說:“我知道了!苯又,也畫了一棵禿頭樹。他似乎找到了自信。但一邊的涵涵仍舊每畫一步都要問怎么畫。她畫完禿頭樹干后問:“上面要不要畫樹枝呀?”我說:“你想畫就可以畫,不想畫就可以不畫!彼f:“我要畫,怎么畫呢?”我說:“你可以畫很多樹枝,也可以只畫幾根;可以畫緊挨在一起的樹枝,也可以畫全部伸展的樹枝;可以畫筆直的樹枝,也可以畫彎彎的樹枝,或者是有彎有直的樹枝……”在這樣的指導下,她畫了許多伸展的樹枝。由此可見,個別幼兒是需要教師不斷引導,給予適時的幫助的。
每個幼兒在作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的幫助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比如,小亮非常膽怯,畫了兩根細細的、淡淡的彎彎曲曲的單線條樹枝。旁邊的小朋友說:“老師,你看他畫的不是樹枝,是細線!边@樣一說,小亮更膽怯了,握著筆不知如何是好。我及時鼓勵他,說他畫的樹枝很有創(chuàng)意,和所有人畫的都不一樣。接著,我建議他可以增加一些彎彎曲曲的樹枝,并且可以將單線條畫成雙線條,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非常自信地在畫面上畫滿了彎彎曲曲的雙線條樹枝,而且在所有線條的頂端都畫上了一片小小的樹葉。又如,小卡的畫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樹,并且樹上只有一片樹葉,畫面和樹的色彩都是褐色。我便指導他在較空曠的畫面上增加一些樹葉,可以是自己見過的如手掌形、扇形、貓臉形、魚形、七葉楓形等各種形狀的樹葉,顏色可以是一色的,也可以是雙色漸變的,還可以是多色混合的……在這樣個性化的指導下,每個幼兒的畫面都非常具有獨特性。
第三,在評價時,教師要突出對幼兒畫面獨特性的解讀。
評價幼兒作品的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指南》的精神,“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xiàn)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教師切忌只評價某些幼兒的作品,切忌只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評價,而是要展示全體幼兒的畫作,傾聽和尊重全體幼兒的觀點和感受。比如,我在展示全體幼兒的作品后,請全體幼兒尋找有沒有兩幅一模一樣的畫,由此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每人的畫都是不一樣的,感受到每個人的獨特性。又如,我還引導幼兒說說,你發(fā)現(xiàn)哪幅畫最為獨特?什么地方獨特?你畫的樹是怎么生長的?從哪里開始長的?長成了什么樣子……突出引導幼兒感受樹的生命張力,幫助幼兒追求繪畫的意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他人作品中的創(chuàng)造力,體驗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特的,從而更加自信地進行創(chuàng)作。
正是由于我在幼兒感受、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作階段聚焦于“獨特性”的引導,所以,每個幼兒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對秋天的樹的認識、經(jīng)驗和美的感受,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化的作品。與此同時,他們還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和主動性。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fā)展。于是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
小班的數(shù)學在認識圖形方面主要學習和鞏固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我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學習特點,游戲化的情境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jié)認識圖形的活動。我在數(shù)學活動的組織中,加強了數(shù)學活動的游戲化,通過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圖形娃娃的可愛形象與小朋友玩游戲,同時還設計相應的故事情境作為活動導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在數(shù)學活動的組織中,我除了注意活動的游戲化,還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動手探索嘗試的學習機會,提供適合幼兒操作學習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學習,讓幼兒在邊操作、邊觀察、邊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自主地領悟知識。在“修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幼兒充分的實踐與嘗試機會。
首先,活動一開始通過觀察圖片以及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例如:“你拿的是什么形狀的石頭?”幼兒逐一說說自己的石頭形狀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認識,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操作尋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石頭幫助小兔填坑修路,進一步鞏固圖形的認識。最后,老師給
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將個別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兩等分)的幾何圖形鼓勵幼兒嘗試拼合圖形,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如三角形說:“小朋友,看一看,兩個三角形變變變,合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一個圖形?”邊說邊把兩個等腰三角形拼合變成了一個正方形,拼出了一個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長方形。整個活動教師通過指令,啟發(fā)孩子們尋找、辨別圖形并進行操作,孩子們在這種拼拼擺擺的活動形式進行嘗試,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注重重點,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主空間。尤其在活動的最后,設計了“拼圖形”環(huán)節(jié),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此不疲,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伙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更能激發(fā)了幼兒拼圖形的興趣。活動中幼兒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雖然,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幼兒要有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特別是要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
此外,在“找生活中的圖形”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調動幼兒感官,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每天吃早點時,都有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們吃的包子是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吃的饅頭是方的嗎?”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欲望。我們還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
這樣,既可以方便老師的個別指導,也可以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有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反復操作中獲得提高與認識。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兒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chuàng)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日;顒又杏幸庖(guī)范教師的數(shù)學引導語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幼兒善于表達的能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本次的美術活動是根據(jù)“夏天”這個主題開展的。作為夏日人們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防暑降溫工具之一,孩子已是十分得熟悉,也都有過使用的經(jīng)驗。千姿百態(tài)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yōu)美,構造精制,經(jīng)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本活動就是想通過幼兒親手設計制作扇子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向幼兒傳輸中國扇文化,介紹和傳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并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在活動開始前,我通過扇子的實物圖片展示,讓幼兒從扇子的材料、形狀、扇面、扇柄的圖案等去觀察它們,并通過進一步的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通過初步的觀察之后我提出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的要求,并讓幼兒初步表達自己創(chuàng)作的想法后在去畫一畫。
通過本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了幾個問題。
第一,我是通過讓幼兒在A4紙上創(chuàng)作的,并讓幼兒將扇子的整體(包括扇柄)表現(xiàn)出來。在繪畫過程中幼兒通過繪畫扇子的外形在進行裝飾。我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比較開放的,能讓幼兒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想法的機會,但是我的材料選擇明顯不適合于幼兒,所以導致幼兒完成的`作品只是軟趴趴的作品,不夠生動形象。如果選用硬板紙這類材料效果將會更好。
第二,由于這是紙質作品,所以對于扇子扇柄能否支撐扇面并扇出風是一個考驗。部分幼兒由于扇面畫得特別大,扇柄很小,根本無法拿起來。我在繪畫前沒有考慮過這個因素,缺乏對活動的完整預設,并且關于繪畫的基本要求我也沒有強調。我原本以為,這樣基本的繪畫要求早是幼兒掌握的,但在繪畫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好幾個幼兒將扇面畫得很小,畫面布局不均勻。其實在提這類繪畫的常規(guī)性要求完全可以讓幼兒來說,讓孩子提醒孩子,不僅效果更好也讓活動更能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
第三,我覺得本次活動可以分兩次來開展。第一次設計扇面和扇柄,幼兒可通過多種材料(如硬板紙、布等),根據(jù)自己的喜歡和創(chuàng)意設計扇面和扇柄。然后在第二次時,裝飾扇面和扇柄,這樣更能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了解扇子工藝的一個過程,更能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本次活動讓幼兒十分得喜愛,如果能實際感知扇子的制作工藝那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受條件的限制,我們仍可以通過視頻展示扇子制作過程。
對于本次活動的反思,我主要從幼兒活動結束后的作品中看到我活動上開展的一些不足。我認為我對活動中幼兒的預設行為還不夠了解,我認為我仍缺少對幼兒語言的一種解讀能力,這需要我不斷觀察探索和研究。在活動開展中,美術活動中的紀律常規(guī)還需加強,藝術的創(chuàng)作需要安靜創(chuàng)激發(fā)靈感,幼兒活動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那我認為在活動中一定要充分給他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刺激他的創(chuàng)作。美術活動的開展我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希望自己能通過反思檢查自己前行的腳步,并不斷提高。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這學期,我園青年教師的公開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這月輪到我做公開活動。常聽老教師們說:“有了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雜志上,我找到了一篇優(yōu)秀教案――“感知4以內數(shù)的實際意義”,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而且數(shù)學領域的內容也是我擅長的。
我認真按著教案準備材料,并根據(jù)教案按部就班的開展活動。首先,我以“雞媽媽”的身份,用兒歌的形式帶領小雞們一起鍛煉身體,“我的小雞嘰嘰嘰,跟著媽媽跳3下,我的小雞嘰嘰嘰,跟著媽媽轉兩圈……”然后是“小雞捉蟲”的游戲,要求幼兒聽老師的口令捉幾條蟲子,根據(jù)蟲子的顏色放到相應的紙盒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都按照老師的指令在做著。最后“雞媽媽”給每只小雞一個袋子(內裝獎品),讓小雞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這次活動雖然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運動覺、觸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了游戲,但從孩子們的眼中,我并沒有看到他們由衷的快樂,也沒有看到孩子們忘我的投入。這是為什么呢?
反思
仔細分析自己和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兒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自從幼兒入園后,在語言活動中,幼兒聽到過“小雞小鴨”的故事,并經(jīng)常進行表演游戲;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學過了《小雞小雞在哪里》、《小小蛋兒把門開》等歌曲并進行過表演;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做過“小雞捉蟲”的游戲;在美工活動中也畫過小雞。在各類活動中,頻繁的出現(xiàn)小雞的角色,使孩子們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他們在扮演角色時沒有了原先的激情和興趣,在游戲中的快樂程度也隨之減弱。
原因之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課程實施應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領”的痕跡很重,整個活動都是老師再說,幼兒跟著在座,每一個過程都是老師領著走過來的,孩子們也是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yè),整個活動中幼兒缺乏主動性。
措施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對癥下藥,開始重新思考,重新設計。小半的孩子喜歡什么呢?電視機里天線寶寶的聲音給了我靈感,憨態(tài)可掬的天線寶寶是小班小朋友的最愛。
經(jīng)過重新準備,我在另一個班組織了活動。首先,我用天線寶寶的音樂吸引幼兒,讓他們把自己當成一名天線寶寶來參加活動。接著,我引導天線寶寶們玩手指游戲,“一根手指可以變成什么......”游戲中,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而且感知了4以內的數(shù)量。然后,我設計了問題“天線寶寶一家人有幾個人,分別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再讓幼兒根據(jù)服裝配石的顏色找到4的樹齡,歸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何天線寶寶一起玩“分飯吃飯”的游戲,寶寶們聽清問題,取出相應的食品。如“拿4顆紅色的qq糖”、“拿一塊方方的糕”幼兒看清楚了趕緊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盤里。有個別“小饞嘴”已經(jīng)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顆qq糖,我就悄悄地問:“現(xiàn)在只有3顆了,怎樣變成4顆呢?”在生活化的數(shù)學情境中,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兒好像在玩過家家的游戲,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了數(shù)量,并且嘗試從物體的形狀與數(shù)量、顏色與數(shù)量等不同的屬性進行選擇,增加了難度,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非常成功,滿足了幼兒喜愛天線寶寶的心理需要,老師設計的生活化、游戲化的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氛圍始終保持著寬松、和諧、快樂。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整個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滿足幼兒情趣的才是優(yōu)秀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創(chuàng)造性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在小班組開展得轟轟烈烈,數(shù)學《喂毛毛蟲》是其中一個預設活動。今天,我組織了此活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用物卡和點卡復習目測5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接下來,我出示毛毛蟲卡片,讓幼兒嘗試喂毛毛蟲,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得出一條毛毛蟲吃一片葉子。最后拓展到6個和7個物體的匹配,并且結合生活聯(lián)系實際,讓幼兒知道物物匹配在生活中的作用。
這樣的流程下來,看似一切順利,但總感覺少了什么。其實,在設計活動時我也是花費了心思的,我反復修改教案,請有經(jīng)驗的老師幫助研討,為什么結果并不理想。我在反思:活動孩子喜歡嗎?雖然我在活動設計中努力地加入游戲,表面看似游戲化的教學其實是老師生搬硬套的,物物匹配一定要是給毛毛蟲喂樹葉嗎?小碗配小勺、寶寶坐椅子都是物物匹配,我的這種設計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活動給了孩子什么?在操作中,孩子都很熟練地完成,不存在任何難度,這和教學設計“跳一跳,摘個桃”的理念是不符的?梢钥闯,孩子目前對于5以內數(shù)量物體的匹配已經(jīng)掌握得很好,活動中不存在任何挑戰(zhàn),因此也沒有活動組織的必要。
活動中的.操作材料作用如何?活動中,我用的是打印操作材料,身體較小的毛毛蟲和大大的樹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樹葉重疊覆蓋,幼兒不能對自己的匹配結果一目了然。打印的黑白材料缺乏童趣,也不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活動中的先學后教在哪里?目前,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因此我先讓幼兒嘗試操作,然后再集體交流、總結方法,由于幼兒人數(shù)較多,因此,我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并不能關注全體,只看到了部分幼兒操作情況,交流環(huán)節(jié)也只是請幾個幼兒介紹,那么這樣的流程是不是先學后教,如果是難度較大的操作,這樣能行得通嗎?
我在備課之前仔細閱讀了《指南》的數(shù)學領域目標和指導要點,由于對其解讀不深入,對幼兒的已知經(jīng)驗缺乏了解,在活動設計中沒有從幼兒角度出發(fā),心中目標不明確,才導致活動的失敗,失敗讓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孩子剛來園時,由于家庭的包辦,致使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師的幫忙,那個階段,每當孩子們來求助時,我們的要求是:請你有禮貌地對老師說,老師,請你幫幫我。到現(xiàn)在,他們的這句話已經(jīng)說得很順口了,但我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孩子們自己能做的事,也習慣性地要求得到老師的幫助,有時候很多孩子圍著你,等著你一個個地為他們卷袖子、整理衣服。我思索著:必須逐漸改變孩子對老師的依賴,他們才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首先,我要讓孩子認同同伴的能力,懂得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好朋友,都愿意、也能夠幫助我們。于是,我處處留心孩子們求助的信息,并及時地發(fā)出信號:凱凱的拉鏈不會拉,哪位本領大的'朋友愿意來幫助他?誰來幫鑫鑫穿大衣?被求助者的對象有了變換,于是,“老師,請你幫幫我”被取而代之的是:好朋友,請你幫幫我,孩子也非常踴躍地去幫助需要幫忙的朋友。在午睡前后的穿脫衣服時,我們還引導能力強的孩子,去關心周圍的朋友,由此,我們會聽到這部分孩子們熱情地詢問聲:誰要幫忙?我來幫助你。在孩子們的互動中,增強了他們的交往能力,也讓他們體驗到了互相關愛與協(xié)作的快樂。
對孩子們不能取代的事情,老師則仍然會歡迎他們對我說:“老師,請你幫幫我”。但,我對他們有了新的要求:首先,我要求小朋友說清楚,你需要老師幫你做什么,這樣,可以發(fā)展孩子對事情的敘述、表達的能力;其次,在幫忙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方法,從老師的幫忙,逐漸轉換為協(xié)助,既而讓孩子自己練習。
孩子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不斷地發(fā)出挑戰(zhàn),才會給予孩子更大繁榮發(fā)展空間。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02-09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02-26
小班幼兒教師教學反思03-07
(薦)幼兒教師教學反思07-10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熱門)07-11
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15篇02-09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篇03-07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篇02-27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