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學會合作”三課書,強調培養(yǎng)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通過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要熱愛祖國,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告訴我們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告訴我們人類要保護環(huán)境,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告訴我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單元重點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五個單元各有相應的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學會合作”兩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才是愛祖國?
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和平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保護地球?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為什么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四、教學措施: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學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點,根據(jù)新教材教學內容多、教學容量大、教材內容活、課時要求高、內容跳躍大的種種特點,采取主動鉆研教材、加強自身修養(yǎng)、大量獲取信息材料、力爭教學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個字,這是總的指導思想。
2、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思考。
3、兼顧學生個別差異,關注兩頭。
4、作好課前準備,積極與班級老師配合,搞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活動緊密聯(lián)系,開展相關活動。
5、做好作業(yè)與練習,指導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五、教學進度及安排:
周次 | 日 | 教 | 課時 | 備 注 |
1 | 2.17—2.23 | 齊心真好 | ||
2 | 2.24—3.2 | 對手也是朋友 | ||
3 | 3.3—3.9 | 讓我們蕩起雙漿 | ||
4 | 3.10—3.16 | 新時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 ||
5 | 3.17—3.23 | 從“東方紅”到“神舟” | ||
6 | 3.24—3.30 | 光輝的瞬間 | ||
7 | 3.31—4.6 | 我為祖國繪藍圖 | 清明節(jié) | |
8 | 4.7—4.13 | 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 ||
9 | 4.14—4.20 | 戰(zhàn)爭,人類的災難 | ||
10 | 4.21—4.27 | 讓世界沐浴和平的陽光 | ||
11 | 4.28—5.4 | 地球,生命的搖籃 | 五一節(jié) | |
12 | 5.5—5.11 | 大自然的訴說、地球累了 | ||
13 | 5.12—5.18 | 守望碧水藍天 | ||
14 | 5.19—5.25 | 小小少年 | ||
15 | 5.26—6.1 | 我有一個夢、明天不遙遠 | ||
16 | 6.2—6.8 | 復習、測試 | 端午節(jié) | |
17 | 6.9—6.15 | |||
18 | 6.16—6.22 | |||
19 | 6.23—6.29 | |||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2
一、 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讓學生探討與不同的對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好溝通。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以人類的家園為主線,將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所存在的 奉獻與獲取、建設與破壞、減災與自護等方面的辯證關系和內容整合,力求課程內容生活化,易于讓學生接受,引導學生認識地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形成關愛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過了解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些問題,認識當前面臨的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首先,讓學生通過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來的苦難,感受和平的美好;通過了解人們?yōu)榫S護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為,感受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然后,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 發(fā)展與聯(lián)系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理解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的 重要性。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讓學生通過回顧小學六年級的成長過程,從外表的變化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積累的成長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并以適當?shù)?方式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和老師表達內心的 感激之情。
二、 教學目標
1、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別差異,化解由性別差異產生的 矛盾,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營造愉快的學習好生活氛圍。
2、 認識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空間和資源,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從而產生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 知道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 一些共同問題,初步樹立開放的 國際意識。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 苦難,體會和平的美好。
4、 回顧成長的 足跡,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生活,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以適當?shù)?方式表達自己對同學和老師的 內心感受。
三、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學習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 了解環(huán)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3、 知道為了實現(xiàn)和維護世界和平,人們在進行著各種努力,知道中國解放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 感受自我的成長。
四、 方法與措施
1、 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
2、 調動學生的熱情,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4、 強調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
指導思想
本學期以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圍繞課程改革,不斷完善教學研究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研究方式。以“五愛”教育為基本內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礎,加強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以健康心理品質養(yǎng)成為目標,加強艱苦樸素和熱愛勞動教育,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年段共有63位學生,他們都是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學生全部是民工子弟,雖然通過幾年的學習教育,大多數(shù)同學也懂得一些基本禮儀,但行為習慣不大好,再加上家長只顧自己打工,沒心思顧及自己的子女。因此,本學期將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確立生活和學習的目標,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與社會一樣和諧發(fā)展。
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四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全冊教學目標
1、了解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和簡單經過,以及當今各地區(qū)間的一些沖突,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
2、了解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及為維護和平和安全做出的貢獻。
3、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wèi)祖國、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熱愛解放軍。
4、了解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作用以及了解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
5、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6、知道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能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
7、知道自己是未來的建設者,了解世界是一個大家園,從小樹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全冊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并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yǎng)為優(yōu)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
周次內容課時
1始業(yè)教育1
2不平靜的世界2
3攜手共創(chuàng)和平2
4放飛和平之鴿2
5科技造福人類2
6科技是把雙刃劍2
7機動課2
8我們只有一個地球2
9天有不測風云2
10生命的突圍2
11小脊梁大希望2
12祖國屬于我們2
13放眼現(xiàn)代世界2
14迎接美好未來2
15機動2
16復習2
17期未檢測18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
六年級品德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旨在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以少年們感興趣和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們一起走進社會生活,逐步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讓他們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引領他們順利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上下冊教材各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體系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lián)網。
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jù)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教學建議
1、恰當運用對話教學
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是現(xiàn)代教學的藝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教師應具有節(jié)目主持人的素質,能迅速對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正確引導并添加新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發(fā)生在對話與合作之中的知識生成。在對話教學中,教材只是個精選的例子,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才是目的。
2、組織多樣活動形式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顒邮墙膛c學的中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活動,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既能實現(xiàn)理解、認知、探索和創(chuàng)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xiàn);顒訒r間不一定局限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前準備和課后延伸。課前可以搜集資料,可以查閱書刊、報紙,可以去請教有關人士,也可以上網搜索,然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線索和答案。課后可以對當堂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落實。
3、合理使用媒體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雙方為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課改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運用圖片、圖表、地圖、報刊、圖書、音像、網絡、軟件等多種教學手段展開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結果。《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有效性,在于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知識就可能被真正領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鍛煉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觸及和調動,態(tài)度、價值觀就可能真正改變或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選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5、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社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國際國內形勢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镀返屡c社會》課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也注重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聯(lián)系。因此,本冊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就不應該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而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應該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應該與本地區(qū)、本校的實際相結合,如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先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增強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親近感,也只有當他們感覺到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原來就是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有益于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fā)展。如教學《隔海相望》一課,可穿插最近臺灣島內的局勢;教學《天有不測風云》一課,可穿插最近地震、泥石流的發(fā)生對人類的危害等。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與時事發(fā)展同步。
除上所述,還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以恰當?shù)姆绞,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
6、積極實施發(fā)展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這種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這種評價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這種評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有好處,也有利于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三、教學進度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5
學情分析
本班本學期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平均年齡11歲。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比較深入地接觸了一個又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加深了他們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5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讓學生學會合作。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許多人合作起來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對手也是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競爭和合作無處不在,教育學生在學習中、在賽場上、在活動中合作,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讓學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樣處理。
第二單元:簡單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時代,給人民帶來的新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三單元、教育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知道近代以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國人民,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救亡圖存的抗爭事例,愛戴革命先輩,從小樹立奮發(fā)圖強的愛國志向。
第四單元、初步了解地球與人類的關系。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植物,熱愛地球,懂得地球是人類耐以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壞環(huán)境的事。
第五單元、學會感激。懂得學會了感激,就擁有了快樂與幸福,學會感激親人、朋友、老師及身邊的人。教育學生學習名人與科學家,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要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一班、六年級二班、六年級七班、六年級八班品社課下冊的教學工作。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幾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展開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景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地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的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永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要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審核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相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教學要求:
1、讓學生初步認識和創(chuàng)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懂得創(chuàng)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創(chuàng)造;勇于嘗試創(chuàng)造,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2、了解工業(yè)、農業(yè)生產與認得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感受科學技術對工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3、感受現(xiàn)代通信和現(xiàn)代傳媒與人們生存的關系;了解現(xiàn)代通信和現(xiàn)代傳媒的種類與方式。
4、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fā)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文學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主要價值。
5、知道實際的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地區(qū)民族不同的風情,了解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chuàng)造成果。
五、教學進度表
(略)
六、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jù)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7
“學而不思則罔”,孔子這句指導求學、求知的名句同樣適用于一個教師的教學研究。在教學活動中唯有不斷思考、不斷反思,才會不斷的進步。一直以來我承擔著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并且嚴格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反思幾年來的教學,如何才能真正的、有效的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效率,現(xiàn)將我在教學中提煉總結到的一些經驗和大家探討交流。
1、確定適合于兒童的培養(yǎng)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必須首先確定目標,正如布魯姆所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一味灌輸,忽略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并且只有根據(jù)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活動能力,提出難易適中的目標,才能使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兒童才會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活動,自覺接受教育。
2、引領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比说闹黧w性是人的本質中最根本的屬性,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兒童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具體而言就是兒童從事學習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實踐活動等。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長期以來,我們在品德課程教學中忽視了自主活動是兒童的個性化行為這一基本特點,過于求同,往往片面追求統(tǒng)一的答案,影響了兒童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觀察社會、感受社會,這種傾向應當改變。
對處于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兒童來說,他們的主體意識、主動作用于客體的能力都不是很強,或者說他們應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中的主體,也是等待著進一步發(fā)展的主體,他們的主體性恰恰是最需要我們教師的培養(yǎng)和引導,促進兒童的主體性發(fā)展就成為我們作為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品德課程活動教學的根本要求所在。
3、把課本知識融入到生活經驗中
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學校必須呈現(xiàn)現(xiàn)在的生活——即對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機勃勃的生活”。兒童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課程資源,兒童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基礎,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多方面發(fā)展的,兒童只有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兒童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結合兒童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兒童的生活經驗,使兒童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當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例如在教學《我愛你,祖國》時,課前首先組織兒童聽朗誦詩歌《祖國,感謝您》,讓學生在課前就深深的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然后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事物,使他們初步了解我們的祖國,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演來歌頌、贊美祖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隨之把這種愛國情付諸于生活中。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集體力量大》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小螞蟻的故事感悟道理,然后通過參與游戲活動《五指操》、欣賞表演《拔蘿卜》、制作日常生活中的水果拼盤,體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如五年級的《紅綠燈》,可以用兒歌配合進行“安全過馬路”的行為訓練:“橫道線內過馬路,先看左,后看右,紅燈停,綠燈行,看清車輛才可走!庇眠@種瑯瑯上口的形式配合訓練,有利于學生接受并在行動中經常對照。所以學生的情趣發(fā)展也不言而語了。
5、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
評價是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方法,它關注的是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與表現(xiàn),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功能。新課程要求新型的評價體系應該有利于兒童的發(fā)展,有利于教師的發(fā)展,有利于學校的發(fā)展。品德課程實踐活動作為一種學習形式,它的評價應緊跟時代潮流,應成為激勵兒童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么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和一些感人的細節(jié)。讓學生從活活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對主題問題設計的方法恰當、巧妙,引導有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能把握這門課程的教學之“魂”。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8
一、自我分析
只有專業(yè)知識扎實、深厚、廣博、精深,才能駕馭教材、課堂,做到深入淺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轉化為智能,這樣,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之路才能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在這些方面,雖然從教以來一直在不斷努力,但是仍然存在著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不斷努力,完善自我。
二、教材分析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fā)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
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創(chuàng)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勇于嘗試創(chuàng)造、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2、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珍惜他們的勞動;感受科學技術對工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3、感受現(xiàn)代通訊和現(xiàn)代傳媒與人們生存的關系,了解現(xiàn)代通訊和現(xiàn)代傳媒的種類與方式。
4、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fā)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認識,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直到一些國家、地區(qū)、民族不同的風情,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chuàng)造成果。
五、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要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9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jù)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lián)中得到發(fā)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lián)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jù)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
冊教學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lián)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yǎng)分,更好的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jù)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并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yǎng)為優(yōu)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共29人,男生14人、女生15人,本地農村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習慣與品行表現(xiàn)較好,對教材知識的學生有興趣,但少數(shù)學生學習相對困難,個別學生上課紀律也較差,平時表現(xiàn)不很樂觀。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段最后一年學習的教材,本冊教材在體現(xiàn)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中、高年級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內容更加深刻,學習視野更加開闊。六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品德、科學、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學習內容,四個單元具體涉及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內部間的相互關系,如科學技術、社會發(fā)展、人類需要、社會文明(個體和公共社會);二是國家近代以來的歷史與發(fā)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三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技術、對外交流及其人們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飛速發(fā)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的生活及文化。
。ǘ┙滩膬热莸木C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導學生綜合學習。由于六年級教材內容涉及的面廣,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題將相關知識進行了高度綜合,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如第一單元以文明為主線,將科學、不迷信、社會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等內容統(tǒng)整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和認識到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社會也在不斷改變和完善著自己的物質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們在享受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更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文明的關注及文明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與社會精神文明的發(fā)展密切相連。由于內容上的高度綜合,教材注意了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學習。在呈現(xiàn)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級教材編寫的特點,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對增大外,采用了圖片、小資料、圖表、信息點擊、新聞報道、情景卷入、事例對比、調查研究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對教材中提供的各種材料和圖表的分析、比較和研究,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來進行探究學習、獲得對問題的綜合認知和感受。
(三)強調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主線來統(tǒng)領歷史和地理內容的學習。史地內容在六年級上冊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為四分之三。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歷史內容學習與初中的歷史、地理學習的價值觀不同之處是: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史地內容是以“散點”式的方式呈現(xiàn),重點突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初中歷史課程要求的是:通過歷史課程學習,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地理課要求的是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品德與社會課程史地內容教學的重點不是讓學生學習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不是系統(tǒng)地、詳細地講述和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因果關系及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串連史地內容的學習。
。ㄋ模┲匾暿返貎热莸膶W習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內容編寫時,重視歷史與現(xiàn)實、乃至未來之間的關系;歷史內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沉淀、浮現(xiàn);兒童在生活中能發(fā)現(xiàn)、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社會事實,引導兒童走進歷史中,去感悟,去認識,去理解。比如,關于“破碎的山河”這一話題。首先從xxxx年、xxxx年、20xx年三幅涉及領土的地圖中,引發(fā)和生成出問題意識,并由此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歷史探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七子之歌,對現(xiàn)代兒童來說并不很陌生,也不難從周圍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這些飽含著豐富的歷史史實的信息和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積淀及呈現(xiàn),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中捕捉歷史痕跡,探究祖國近代歷史的一個契機。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淚史”這個話題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們國家,給祖國人民帶來了深深的災難。但歷史并不是過去式,它還在影響著現(xiàn)代社會中的我們。所以,教材呈現(xiàn)了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傷害我們同胞的事實。
。ㄎ澹┳⒁馀囵B(yǎng)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教材注重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讓他們懂得看待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應當聯(lián)系地看、歷史地看、辯證地看。如第二單元,教材通過新舊中國的縱向事實比較,如兩次洛杉磯奧運會;兩個世紀開端的不同性質的兩個事件;中國在世界上國際地位不斷增強的事實和發(fā)展趨勢,引導學生歷史地、發(fā)展地、聯(lián)系地看待祖國的發(fā)展。如第三單元教材通過新舊中國的縱向事實比較,引導學生從餐桌上的變化,即農產品的變化,以及日常工業(yè)用品從無到有的變化,體會祖國工農業(yè)生產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對人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體會和思考日常生活與工農業(yè)生產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綜合地、聯(lián)系地看待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如第四單元,教材引導學生認識周邊國家人們的生活習俗與該國地域環(huán)境、氣候特點、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地看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ㄒ唬、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社會走向文明;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自覺抵制黃賭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ǘ、1.、讓學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國曾經經歷過的屈辱和苦難,了解中國人民面對列強侵略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
2、知道中國人民,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救亡圖存的抗爭精神。激發(fā)學生敬佩、愛戴革命先輩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奮發(fā)圖強的愛國志向。
。ㄈ1、讓學生認識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所帶來的。
2、讓學生為祖國的進步和發(fā)展感到無比驕傲,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ㄋ模、1.幫助學生從小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讓學生從小能以多元的觀念來認識多彩的世界,為他們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人打下良好基礎,以尊重和寬容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接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生活習俗。
2、讓學生認識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讓學生了解世界文明的進程,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1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yōu)槭澜绾推截暙I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并鼓勵他們?yōu)榇藞猿植恍傅嘏?strong>。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184、185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欲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采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盡可能地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松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盡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書面作業(yè),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煉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采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yè)、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huán)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環(huán)保行為和習慣。
九、教學安排。
周次
課題
第一、二、三周
第一單元
第四——八周
第二單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單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單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fā)展是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xiàn)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盡管對于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fā)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fā)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ㄒ唬、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你我同行;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ǘ、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通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zhàn)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chuàng)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衛(wèi)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ㄈ⒈緝越滩母鲉卧繕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主要省級行政區(qū),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fā)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tài)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lián)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jié)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huán)境聯(lián)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huán)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yǎng)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zhàn)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lián)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yè)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guī)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xù)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jù)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1
男生和女生
22
朋友之間
3、
學會和諧相處
4、
只有一個地球
5、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
6、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7、
戰(zhàn)爭風云下的苦難
8、
9、
10、
11、
12--16
放飛和平鴿
我們手拉手
我的成長足跡
臨別感言
期末復習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即將面臨畢業(yè),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培養(yǎng)與訓練,他們大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諧的年代,在某些方面顯得不珍惜勞動成果,斤斤計較,唯我獨尊。本期我們將以學會合作、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等為教育重點,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jù)其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感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全冊教學分析與要求 本冊教材根據(jù)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lián)中得到發(fā)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學會合作》,意在使兒童了解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中,明白一個集體只有團結合作、齊心協(xié)力才有力量。知道現(xiàn)代社會有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對手也是朋友。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體驗與人交流、合作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本單元下設三個活動主題,4個活動內容。
第二單元《祖國,我為你自豪》,讓學生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技術、文化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作用,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讓學生體會到祖國的發(fā)展與騰飛,激發(fā)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之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奮發(fā)努力。本單元下設五個活動主題,9個活動內容。
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讓學生感受到戰(zhàn)爭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從小立志、為世界和平多做貢獻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國人民合作,國家才能得到發(fā)展,社會才會進步,懂得維護世界和平既是我們的心愿,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單元下設三個活動主題,5個活動內容。
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初步了解環(huán)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懂得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同時,進一步增強綠色意識,增強作為地球人的使命感。
本單元下設四個活動主題,9個活動內容。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不斷地成長,學會感激,用愛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世界。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我,充滿自信,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才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本單元下設三個活動主題,6個活動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 1、合作是人類發(fā)展的主旋律,合作是人類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人性中美好的品質,體驗在與同伴合作、競爭中獨特的樂趣,感受對手也是朋友的道理,萌發(fā)感謝對手的情感。
2、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引導學生去了解自己身邊人民生活的變化,感受祖國的巨變,萌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緊迫感,從而立志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奮發(fā)努力。
3、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體會和平最美好,戰(zhàn)爭會給人類帶來苦難,尊敬和欣賞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人們。
4、讓學生從小懂得地球給人類的恩澤,懂得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5、讓學生學會感激,學會用愛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世界,懂得通往未來的路會是曲折不平、充滿坎坷的,只有百折不撓、勇于攀登,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學會合作
第1周至第2周 第二單元 祖國,我為你自豪 第3周至第7周 第三單元 放飛和平鴿 第7周至第10周 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第 第11周至第15周 第五單元 我的未來不是夢 第15周至第17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yōu)槭澜绾推截暙I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環(huán)保習慣。
二、教材分析:
1.綜合性。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在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三、教學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3.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4.注意整體把握。在實際教學中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盡可能的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
一、教學原則
1、方向性原則,教學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并把逐步確立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貫穿始終。
。、科學性原則。教學必須做到思想觀點正確、說理明白,給學生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認識,在教學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和史實都應經過縝密核證。
。场⒗碚撀(lián)系實際的原則。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中小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講述有關的道理,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現(xiàn)象。
4、正面教育原則。教學中要堅持正面引導,以真情感染學生;要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選材要有利于對學生產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示范。
。、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教學中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參加討論,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愿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教學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激發(fā)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要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服務。本學科的教學方法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實踐,避免單純背誦教學內容。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選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场⒃谥匾暯谭ㄑ芯康耐瑫r,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4、課堂的知識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并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開展這些活動要注意針對性;既要盡力安排,又要因地、因時制宜,量力而行,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講求實效。
三、教學用具
課本、教學參考書是教學的必備用具。教學掛圖、照片、投影片、幻燈片、錄音錄像帶及計算機軟件等直觀教具,也是配套的教學輔助用具。學校和教師應有計劃地搜集和制作,以利于教學時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