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鄉(xiāng)村手藝人李多藝美文
李多藝、本名草根,年方六十有五,個頭不高,學(xué)得一身的手藝,會做篾匠、修自行車、修鐘表……因此大家就送他一個外號,叫“多藝”。對這個名字,李草根不但不反感,反而喜歡,由此“多藝”這個名字也就叫開了,而草根這個名字反被大家淡忘了。
當年的李多藝,算得上是當?shù)氐拿,十里八鄉(xiāng),只要提到李多藝這個名字,婦孺皆知。
李多藝學(xué)手藝,起初其實是迫于無奈。他打小就不長個頭,在同齡孩子中,始終是最矮小的那一個,長到十八歲時,體重不足百斤,身高只有157公分。
在農(nóng)村,十八歲稱得上是壯勞力,每天能掙9到10個工分,而當年的李多藝由于個頭小,體力不如人,每天只掙7個工分。這讓他覺得很沒面子。一個大男人,他不想讓別人瞧不起。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學(xué)門手藝好。
學(xué)什么手藝?這讓他犯難了好幾天。鐵匠、木匠需要好體力,他顯然不行。學(xué)理發(fā),他不喜歡。學(xué)裁縫,自己個頭小,腿短,踩縫紉機夠嗆。他左右為難、主意不定,父親說:“就學(xué)篾匠”。他想了想,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一來自家有個外地親戚(本地師傅一般不帶本地徒弟)是篾匠,師傅好找;二來篾匠不像鐵匠、木匠,需要好體力。而篾匠反要身體矮小(因為篾匠活大多是蹲著或彎著腰來完成)、手腳靈巧,對照自身條件也蠻符合。想到這,他覺得有點得意,原來矮小也有矮小的好處,關(guān)鍵是找對路子。
事不宜遲、說干就干,第二天他跟著父親提著兩瓶白酒到了親戚家。見了親戚,父親趕緊叫他喊姑父,草根甜甜地喊了一聲姑父,姑父應(yīng)了一聲,臉上堆滿笑意。進了姑父家,寒喧了一陣子,父親便提到兒子拜師一事。姑父看了看草根,個頭不高、人還機靈,覺得是學(xué)篾匠的好料,就滿口答應(yīng)了。
李草根還真是塊天生的“篾匠”坯子,頭腦靈活,嘴巴又甜,人也勤快,加之師傅肯教,學(xué)起手藝來上路特快。一般要二年學(xué)會的活,他十七個月就學(xué)到了手。
出師后的李草根回到了家鄉(xiāng),成了當?shù)氐囊幻。起初,只有一些修修補補的活請他去做,如那家挑谷的籮筐或篩米的篩子壞了,一時請不到篾匠,又要急用,才會想著去請他。盡管如此,他始終記著師傅的話:“手藝人要守本分,做就做好,讓人滿意!甭兀l(xiāng)親們對他的為人、他的手藝都很認可,從此接的活也多了起來。先是附近的,后連十里八鄉(xiāng)的都會來找他。請的人多了,自然就忙不過來,這時他會邀上生意清淡的何師傅跟他打個幫手。
請他的人多,他的名氣也開始大。熟人見了他,都會很客氣地喊聲李師傅或多藝師傅,沒有人會叫他的姓名。他覺得很有面子,也覺得總算熬出了頭,因此走起路來也會挺胸抬頭。
隨著生意的紅火,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除了日常開支,還有一定的積蓄,這時他想到是不是要買輛自行車。走村串戶的,每天走路就得花上2個多小時,辛苦不說,時間浪費,現(xiàn)在也有這個條件,因此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一聽就反對,他也不好再說什么。想想也是,一輛自行車160多元,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何況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成家的事也該提到議事日程。所以父親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
自行車的事只好暫時擱一擱,不過成家的事就不能含糊,父母催得緊,早點解決好讓父母放心,李草根拿定了主意。
李草根早有名氣,給他提親的自然是踏破門坎,見了幾個,最終還是選中了小柳姑娘。
他看上小柳姑娘,是覺得小柳姑娘不僅人漂亮、聰明,更看重的是賢淑、會過日子。小柳姑娘對他也有意,覺得他雖然個子矮,但人很聰明,又有手藝。認識一段時間后,便認了證、辦了喜事。
成家之后的李多藝,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夫唱婦隨,家庭和睦。賢淑的妻子看到丈夫跑來跑去夠辛苦,有時到十里、八里外都是走來回,便動了惻隱之心。她覺得丈夫的確需要輛自行車,而且是當務(wù)之急。
說起容易,做起難。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物資大多要憑票購買。她考慮再三,決定去求助在縣供銷社工作的表哥。求人的事,對要面子的她來說的確很為難。她也反復(fù)想了想,是不是表哥會給她面子。為了老公不那么辛苦,她還是決定一試,在表哥面前,她好話說盡,又軟磨硬泡,表哥總算點頭答應(yīng)想想辦法。
一周之后,那位親戚托人帶來口信,說票已弄到,希望去取。得知票已弄到,李多藝當晚徹夜未眠。第二天,天一亮就往縣城趕。取了票,買了車,又急匆匆往回趕。新買的車,還不會騎,只好推著。二十多里的路,推著車走了二個多小時,雖然勞累,但心里美滋滋。
李多藝花了三天的時間,學(xué)會了騎車。有了車,每天出去也就不用那么趕早。出門時,妻子總會叮嚀一句“騎車慢點”,他會順口“嗯”的應(yīng)上一聲,就哼著小調(diào)騎車出門。
騎著新車,行走在鄉(xiāng)村路上,李多藝那個樂啊,別人無法體會。每到一個村莊或是有人的地方,他就會打起鈴聲。大家聽多了,也就熟悉了這聲音。只要聽到“鈴、鈴、鈴”的鈴聲一響,就知道是李多藝。
李多藝騎著車每天來回跑,鄉(xiāng)下的黃泥路坑坑洼洼不好走,車子破損得也快,不到一年,車子就時會出點毛病。車子壞了,苦于找不到人修,李多藝就買來了工具,自己動手鼓搗。久而久之,他的修車技術(shù)大有長進,補個輪胎、換個零件什么,完全沒有問題。
改革開放后,城鄉(xiāng)發(fā)生的變化,讓李多藝始料不及。他覺得生意大不如前。農(nóng)村人以前曬谷都用竹墊,現(xiàn)在不同了,樓房上面的水泥平頂,房前房后的水泥地面,都是曬場。過去農(nóng)村人用的篾器,現(xiàn)在也被其它產(chǎn)品所取代。生意是每況愈下,他隱隱感到了危機,覺得再硬撐下去不是個辦法。思前想后,他要另起爐灶。
在鎮(zhèn)上街道的一個路邊店,冒出了個“李氏修車行”,店主就是李多藝。起初大伙都不信,篾匠李多藝,怎么改弦易轍開起了修車行?見他的人覺得奇怪,問他為啥要改行,他只是敷衍一句:“生意難做”。
東方不亮西方亮,小店開張后,生意還算不錯,除了開銷,一個月還能掙個二千多。李多藝暗暗竊喜,幸好自己留有一手,真像師傅說的“藝多不壓人”。這時他又想到了老婆小柳,如果沒有當年她托關(guān)系為我買車,也就不會去學(xué)修車這門手藝。想到這,李小藝放下手中活到商場買了一塊布,他想好好犒勞一下老婆。
日子好了,買自行車的也多了。他買車那時,十里八鄉(xiāng)難找?guī)纵v,現(xiàn)在可不同,連村里過去窮得娶不起老婆的李二狗最近也買了個自行車。時代在變,人也在變,李多藝感慨不已。
車多了,可修車的卻難找,鎮(zhèn)上也只有他這家,生意自然火爆,李多藝似乎又找回了自己,成天樂呵呵的。
為了擴大業(yè)務(wù),李多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隔壁的店面也租了下來。人手不夠,他就把老婆、兒子拉來打打下手,再招了一個徒弟。正當他干得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時候,鎮(zhèn)上的修車鋪一下子冒出了好幾家。店多了,竟爭就激烈,利潤自然薄。有時為了爭生意,保本也得做。
生意難做,想不到李多藝當年說的這句話,現(xiàn)在又應(yīng)驗了。眼看生意一天天滲淡下去,李多藝心里堵得慌,為了解解悶,不會抽煙的李多藝竟然抽起了煙,有時還會與隔壁店老劉坐一坐。老劉是開副食店的,李多藝羨慕老劉,說“還是你的生意好做”老劉接話說:“都有難處,不過過去自行車是個稀罕物,可現(xiàn)在農(nóng)村人都不稀罕了,說什么摩托車好”。不等老劉把話說完,李多藝就接過話茬“可他就不知道摩托車貴,尤其是年青人,寧肯走路,也不愿騎自行車,說騎個自行車沒面子!崩蟿⒂终f:“城里滿大街跑的都是小車,跟本看不到自行車,說什么自行車是用來鍛煉身體的。”聽了這話,李多藝就氣;“小車有什么好,在城里那有自行車跑得快”。
牢騷也好,不服也罷,但事實他又不得不要去面對。原來紅紅火火的自行車修理店大都關(guān)了門,沒關(guān)門的也換上了“摩托車修理行”、“小車維修部”的招牌。風(fēng)生水起的自行車修理行,在走過輝煌后,眼看就要落幕了,李多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演完了,該謝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