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設(shè)計思路:
大班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樹葉等)在水中沉浮的經(jīng)驗,所以在活動中要讓幼兒大膽猜想,更要積極動手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讓幼兒帶著任務(wù)探索,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活動設(shè)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yǎng)思考的有意性,培養(yǎng)幼兒先預(yù)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jié)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diào)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jié)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探索調(diào)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師示范用的小葫蘆、硬幣等
4、老師鞏固實驗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張記錄紙,一只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要和我們小朋友們一起來做玩水的游戲,我們看看都是誰呀?我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幼:空礦泉水瓶、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
二、實驗:沉下去與浮上來
1、認識“↑”“↓”兩個符號:
(1)教師取一個葫蘆放在水盆里幼兒觀察,實驗現(xiàn)象,請幼兒回答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誰的上面,也就是浮上來)。
(2)教師再取一枚硬幣放在水盆里幼兒觀察實驗現(xiàn)象,請幼兒回答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認識記錄紙
師:認識了“↑”“↓”兩個符號之后,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記錄表。
物品寶寶?小手
3、猜測實驗結(jié)果:幼兒猜測每種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現(xiàn)象,并記錄在“?”號這一列。
4、動手分組實驗并記錄:
幼兒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5、根據(jù)記錄表對兩種結(jié)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jié)果。
師提問:"有沒有試驗結(jié)果和猜測結(jié)果不一樣的?
三、把寶寶送回家
老師“出示兩個小房子的圖片,一個是浮上來寶寶的房子,一個是沉下去寶寶的房子。
幼兒把每個參加試驗的物品寶寶送回家。
總結(jié):小朋友們的實驗做的非常成功,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什么樣的'東西放在水里浮上來(輕的物品),什么樣的東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鞏固實驗
老師出示一個文具盒,里面有小朋友們常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這些常用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實驗結(jié)論:輕的物品放在水里浮上來,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實驗
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思考。(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后,就沉到水里了。為什么呢?
4、教師總結(jié):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后,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師結(jié)束語
其實,物品在水里是浮還是沉,除了與物品本身的輕重有關(guān)系之外,還與其他很多方面有關(guān)系,這就等小朋友們長大了慢慢去探索,這就是科學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科學:胖胖的小肥豬
活動目標:
1、學習從上到下地觀察豬,了解豬的外形特征。
2、了解豬與人民的關(guān)系,知道豬的用途。
3、能按要求與同伴一起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豬叫聲磁帶。
2、聯(lián)系參觀養(yǎng)豬場。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在叫?原來是豬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豬寶寶好嗎?
2、交代參觀養(yǎng)豬場的`要求,引導幼兒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3、參觀豬場,引導幼兒觀察小豬的外形特征。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 小豬頭上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呢?
。2)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扇扇大耳朵、翹翹大鼻子。
。3) 小豬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
(4) 身體后面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
4、了解豬與人們的關(guān)系。
提問:
。1) 豬肉可以干什么?
。2) 豬皮可以做什么?
。3) 豬糞可以干什么?
。4) 豬毛可以做什么?豬毛有什么用?
5、師生共同進行喂豬。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豬喜歡吃什么?你想喂豬吃什么?
結(jié)束參觀活動
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觀察豬的外形特征,學習豬的謎語,感知閱讀漢字“豬”,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是用豬身上東西制作的?并在方塊里打√。
科學教案 篇3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yīng)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游戲伴隨著幼兒成長,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huán)境,從接觸物體中獲得知識并解決問題。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游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币虼,在《小動物找家》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以小鴨子排隊、游泳和鴨子找家的情景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讓幼兒在數(shù)一數(shù)、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這個層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尋找物體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據(jù)一個或兩個特征進行分類,這種愉快輕松的學習過程自然而然地帶領(lǐng)幼兒學習數(shù)學,喜歡數(shù)學。
案例描述:
一、小鴨子排隊——正確認識8以內(nèi)的數(shù)量。
師:一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出去學游泳了,一共有幾只小鴨子?(8只)猜猜誰會帶小鴨子去學游泳?小鴨子們快來排隊。鴨媽媽們都帶了幾只小鴨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按照鴨媽媽身上的數(shù)字,給小鴨子排隊。
分析:《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chuàng)設(shè)與教育相適應(yīng)的良好環(huán)境,為幼兒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相應(yīng)的環(huán)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jīng)驗。因此,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以情景“小鴨子排隊”導入活動,使幼兒很快的被帶入到富有情節(jié)游戲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從而更輕松地引導幼兒正確認識8以內(nèi)的數(shù)量,并根據(jù)鴨媽媽身上的數(shù)字(標記)找出相應(yīng)數(shù)量的小鴨子,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二、小鴨子游泳——按物體的大小或顏色特征分類。
1、師:一個池塘太小了,小鴨子呆不下,請你想一想,把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里,而且要讓小鴨子一看就知道應(yīng)該在哪個池塘里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導幼兒根據(jù)小鴨子的大小或顏色分類。
(1)請幼兒說說:你想怎么分?為什么?
(2)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為什么這么分?(根據(jù)幼兒提出的一個特征,教師出示相應(yīng)的標記,請幼兒根據(jù)標記分類。)
3、教師,歸納幾種不同的分類依據(jù),如:大小、顏色。
分析:中班的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讓他們將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里游泳,而且讓小鴨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去哪個池塘時,幼兒自然地想到了平時分組或收拾玩具時的標記,于是根據(jù)小鴨子身上的特點,按大小或顏色分別送到兩個池塘。調(diào)動了幼兒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幼兒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三、鴨子找家——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
1、時間不早了,鴨媽媽、小鴨子要回家了,它們住在哪個家?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房子上有兩個標記,要按每間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把鴨子們送回家。
分析:把知識呈現(xiàn)給兒童或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或立刻指出他們的錯誤,并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wù),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幫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體的大小、顏色兩個特征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并允許幼兒演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教師作為一位旁觀者,和其他幼兒一樣注視著每一位上來操作的幼兒。當一位幼兒只按照房子上的一個特征(顏色)送小動物回家時,教師沒有立刻給予糾正,而是引導他自己來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這時,下面的幼兒早按耐不住了,紛紛想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師并沒有讓該操作的幼兒馬上回去,而是借機給他一次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你覺得鴨子能回這個家嗎?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呢?”該幼兒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錯誤,馬上自己糾正過來,于是教師追問:“為什么剛才的那個房子不是這只鴨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顏色,沒有看大小的標記,所以送錯了!庇谑,教師趁機:“剛才東東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顏色就送鴨子回家,結(jié)果找錯了,所以在送鴨子回家時,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才不會找錯!庇谑,在這一出現(xiàn)問題又發(fā)現(xiàn)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據(jù)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征進行分類的.方法,這種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的問題使幼兒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兒操作——練習按物體的特征分類。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圖片上物體的特征,再連線。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獨立思考,作業(yè)清楚。
3、幼兒相互檢查;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jié)果,集體檢查。
分析:通過上面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的學習,幼兒已掌握了按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征分類的方法,為了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己在實踐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并通過相互、集體檢查,提高了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創(chuàng)導發(fā)現(xiàn)法,他認為:“教學不僅應(yīng)使孩子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他主張教師材料,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事物,發(fā)現(xiàn)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結(jié)論。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最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歸根結(jié)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顒又薪處熐擅畹卦O(shè)計了鴨媽媽3只(身上分別寫數(shù)字5、2、1),小鴨子8只(2只大花鴨、1只小花鴨、3只小灰鴨、1只大灰鴨、2只大黃鴨、2只小黃鴨),運用一些能移動、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數(shù)一數(shù)、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活動中,產(chǎn)生很強的探索欲望。通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fā)現(xiàn)。由于有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孩子們樂于參與、樂于交流。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從活動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chuàng)造,材料的準備(活動教具、教師相關(guān)知識的儲備),問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中切入等等,教師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慮和周密安排。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 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xiàn)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jié)果,并對實驗結(jié)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培養(yǎng)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xiàn)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jié)果,并對實驗結(jié)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濕潤、混有少量沙的土、長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開對接成河道裝置)、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大飲料瓶、塑料杯(杯底側(cè)邊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鄉(xiāng)有哪些河流?這些河流和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有什么關(guān)系?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jié)后講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澗溪流匯集而成的。當流水漫過地表時,會形成細小的水流和溝壑,這些細小的水流會逐漸形成溪流并匯成河流,而溝壑在流水不斷侵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fā)展成大的切溝和沖溝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對土地的侵蝕結(jié)果。那么河流對土地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1.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
2.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
回憶沉積實驗,觀看課本60頁插圖。
3.學生做實驗。
準備實驗裝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裝土。
觀察無河水流過的“河道”,在記錄紙上畫出河道的形狀,把它的寬度、深度標記在圖上,并用不同、 的符號分別標記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積的地方。
推測:當河流形成時,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會發(fā)生侵蝕,什么地方會發(fā)生沉積?
在河道上記下自己的推測,用虛線標出。
學生動手實驗。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時,一定要檢查出水口是否正對“河道”,試一試,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確保無誤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開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終是滿的。在實驗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來的水。為了讓效果明顯,觀察得更清楚,可以讓實驗觀察的時間長一些,也就是說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著倒一瓶水。
觀察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蝕了?什么地方會有土沉積下來?
4.小組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結(jié)果。
6.教師小結(jié)。
三、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谕瞧皆?
學生討論回答。
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出示相關(guān)圖片或課件。
四、課外拓展活動
除了流水,還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蝕和沉積?請課后閱讀單元資料庫,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科學教案 篇5
中班科學活動:
鏡子用處多
設(shè)計意圖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么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于發(fā)現(xiàn),樂于探索。一次,在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各區(qū)角中關(guān)于鏡子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在科學區(qū)中擺弄各種鏡子(如小圓鏡和三角柱鏡子),觀看各種會反射影像的物品(如餅干罐、鋁箔紙、鋼制品等),有的孩子在表演區(qū)中,給不同形象的洋娃娃打扮一新,和她們一起照鏡子,還有的孩子在圖書區(qū)中,觀看有關(guān)鏡子方面的圖書……,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地探索鏡子中的奧秘,我便設(shè)計了以下活動,讓孩子們到鏡子王國去尋找更多有趣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并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
1、游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點?
3、教師小結(jié)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fā)現(xiàn)鏡子的用途
1、回憶經(jīng)驗
師:你還在哪里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么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huán)境及自然環(huán)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么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6、教師小結(jié)。
三、游戲:照鏡子
1、介紹規(guī)則。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的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么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么動作,好嗎?
2、游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了解鏡子的特點。
科學教案 篇6
1.學習2、3的相鄰數(shù),感知相鄰數(shù)多1少1的關(guān)系。
2.能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企鵝操作卡、數(shù)字卡每人1套。
2.《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9只企鵝的圖片中找出外形一樣的擺放在一起。
2.幼兒操作,感知相鄰數(shù)之間多1少1的關(guān)系。
(1)將數(shù)字1、2、3與相同數(shù)量的企鵝圖片對應(yīng)擺放。
(2)分別說出3種企鵝的數(shù)量,并比較3種企鵝的多少。
(3)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3種企鵝排隊。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的規(guī)律。
教師小結(jié):數(shù)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 ,排在中間,所以1和3是的2的好朋友。
4.幼兒嘗試用相鄰數(shù)規(guī)律,找出3的相鄰數(shù)。
5.游戲:朋友在哪里。
幼兒每人拿一張數(shù)字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傳球。音樂停,球傳到誰的手里,誰就說出自己卡片上的數(shù)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拿著數(shù)字卡片1和3的幼兒舉起卡片回答:“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薄拔沂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體幼兒一起說“2的好朋友是1和3”。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了解螺絲旋轉(zhuǎn)上升的特性。
2、通過操作活動,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以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3、了解螺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yīng)用。
活動準備:
1、每幼兒兩塊螺絲玩具,不同直徑的螺絲。
2、細鐵絲、雙面膠、透明膠、小細繩等。
活動過程:
。ㄒ唬┱J識螺絲的結(jié)構(gòu)
1、“今天,徐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有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請你們拿出前面的螺絲,看一看,玩一玩,試試能不能把它分開?”
2、幼兒操作。
3、集中交流。
“螺絲能不能分開?你們有沒有看仔細,螺絲長什么樣子的。俊保ǔ鍪菊n件介紹螺絲各個地方的名稱。)
教師小結(jié):這是一枚螺絲,這個可以拿下來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叫螺帽。這個長的長長的東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紋,有螺紋的地方叫做螺桿。除了螺桿上有螺紋,螺帽里面也有螺紋,因為有螺紋,所以螺桿和螺帽能夠緊緊的咬合在一起。
。ǘ┩媛萁z,知道螺絲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
“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們配對,用你們的巧手把螺桿和螺帽擰在一起,看哪組快!
2、幼兒操作,匹配螺絲。
3、交流。
“你們一組一共配對了幾個螺絲。俊保ㄕ堄變航榻B螺絲配對的方法)小結(jié):我們給螺絲配對的時候,要選擇一樣大小的'螺栓和螺帽,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擰不上去,螺絲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擰緊才算配對成功。
。ㄈ┎僮髟囼灒偨Y(jié)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的優(yōu)點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螺絲,也和螺絲玩了一玩,現(xiàn)在,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其他的材料,他們是細鐵絲,繩子,雙面膠和透明膠。請你們選用籃子里的一種材料,把中間有孔的積木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好嗎?”(游戲材料:螺絲、細鐵絲、小細繩、雙面膠和透明膠,放在四個容器里,幼兒分成四組,每人兩塊中間有孔的積木玩具。)
2、幼兒操作。
3、交流。
“你用了什么材料來固定的?”(把5種材料固定的玩具分別展示出來)
比較“我們來比一比,那種材料固定的最牢!
4、教師總結(jié):用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真結(jié)實的,螺絲的本領(lǐng)真大。
。ㄋ模⿲ふ衣萁z,進一步認識螺絲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里或者別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用螺絲連接固定的?”
2、幼兒自由發(fā)言。
3、小結(jié)。
出示課件總結(jié)“螺絲被運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我們的剪刀是用螺絲固定的,爸爸媽媽戴的手表里面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固定,我們的電視機中間用到了螺絲固定,爸爸的汽車上也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今天我們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問一問,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螺絲。除了我們今天用到的這種螺絲,還有什么樣的螺絲?”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尋石、觀石、玩石等活動,激發(fā)幼兒了解石頭的興趣,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各種石頭的特點。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關(guān)石頭的照片、圖片、錄像資料,各種石頭、石制品、石工藝品、石飾品等。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我收集的石頭。
(1)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石頭,有的很珍貴。
(2)石頭的顏色有各種各樣。
(3)石頭的花紋也都不一樣。
(4)石頭的形狀很多,這是鵝卵石,是圓圓的、扁扁的。
(5)有的石頭表面光滑,有的粗糙。
2、石頭的用途有哪些?
(1)一般的巖石、鵝卵石、大理石、花崗巖可用于鋪路、造橋、蓋房子等。
(2)玉石、紅藍寶石、鉆石是較為名貴的石頭,可以制作裝飾品。
(3)本地盛產(chǎn)的名石――壽山石,特別名貴,可做成工藝品。
3、試一試。
(1)把石頭、木塊、塑料、泥塊、混凝土、土塊等放人水中,會發(fā)現(xiàn)什么。
①木塊、塑料都漂浮在水上。
、谑^、泥塊沉人水底。
、凼^不論大小都會沉入水中。
(2)用鐵錘敲打石塊、木塊、塑料、鐵塊,觀察敲打時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
、勹F錘敲打石塊后看到一丁點火花。
、谟描F錘敲打木塊、塑料、鐵塊沒有火花。
(3)用石塊敲打鐵釘、木板、核桃、土塊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
、偈^很硬,不會碎,不會變形。
、诤颂、土塊被石塊敲打后都碎了。
4、制作石藝。
由一塊形狀特異的石頭想到了什么?運用輔助材料做出更多的.東西。
(1)單塊石頭彩繪。
(2)多塊石頭組合彩繪。
(3巧妙運用粘合劑彩繪。
(4)各種石頭組合,搭建園林小景。
展示幼兒的作品。
幼兒自我介紹制作方法和作品名稱。
拓展思路
1.在探究石頭的特征活動中,還可以把石頭與蔬菜、魚同時放在火上燒,觀察現(xiàn)象,感知石頭不能生長也沒有死亡。
2.可以帶幼兒外出參觀,把未受破壞的自然景觀與受到亂開采石料而破壞的景觀進行對比,再通過觀看一些有關(guān)災(zāi)害性報道、錄像、資料片,讓幼兒感知和了解石頭對人類的作用。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yīng)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wù)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了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guān)系,學習歸類,并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tài)。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fā)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征。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熊貓長的是什么樣子?他們喜歡吃什么?
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yīng)區(qū)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征。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么?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tài)。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
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tài)。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為什么是我們中國的.動物寶貝?
。ㄐ茇埵俏覀冎袊氂械膭游,熊貓的數(shù)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后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
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
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名稱:
空氣在哪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親自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無色、無味,到處都有。
2、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欲望和興趣。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魚缸(內(nèi)盛水)、玻璃杯、手絹、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塊等。
活動過程:
1、小實驗:手絹為什么不濕?
(1)教師舉起玻璃杯,請幼兒看被子里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2)杯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教師把手絹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請幼兒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3)到底濕了還是沒有濕?我們拿出來看看。(教師拿出手絹,請幼兒摸一摸,手絹沒有濕)。
(4)手絹為什么沒有濕呢?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東西擋著不讓水進去呢?(請幼兒討論,說說原因)。
(5)教師進行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后傾斜,使氣泡冒出。
(6)引起幼兒注意:哎呀!什么跑出來了?
(7)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8)請一個幼兒拿出來看看,到底濕了沒有?讓大家都來摸一摸。
(9)再請幼兒討論,手絹為什么濕了?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空杯子里為什么會跑出泡泡來?第一次實驗有泡泡嗎?杯子里是空的嗎?
小結(jié):第一次手絹沒濕是因為空氣在杯子里,水進不去。第二次杯子傾斜空氣跑出來,冒出氣泡,水就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
原來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當空氣在水里變成了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
2、找空氣(操作)。
什么地方還有空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給幼兒提供充氣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塊、磚塊等材料)。
(1)指導玩充氣玩具的幼兒,想辦法讓它癟了,再讓它鼓起來,從而感知充氣玩具有了氣就鼓鼓的,沒有氣就癟了。吹進氣一壓軟軟的,打開蓋子對著臉擠一擠,涼颼颼的。有風,是空氣跑出來了?諝怆m然看不見,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它。
(2)指導玩塑料袋的.幼兒離開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后、各個角落"抓空氣",讓幼兒用塑料袋把空氣變成可看到的氣包。
(3)指導玩塑料管的幼兒(每人一個),往水中吹氣可看見許多泡泡,從而得知人身體里也有空氣。
(4)指導幼兒想辦法看看土塊、磚塊里有沒有空氣。
3、讓幼兒走出教室找一找,什么東西里、什么地方還有空氣。
4、教師小結(jié),并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1、在活動導入部分,可以將戳破氣球這個環(huán)節(jié)更改為幫氣球?qū)殞毚驓,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到氣球從憋到鼓是因為空氣進入。
2、提問的技巧需要改進,提出的問題要開放些。如把“空氣是什么顏色(味道)”改為“空氣有顏色(味道)嗎?”這樣幼兒的回答才有針對性。
3、在幼兒自由嘗試之前,老師不需要示范手帕掉進水這個動作。幼兒容易模仿,使幼兒的嘗試活動有了思維定勢,可以直接讓幼兒想辦法怎樣把手帕放進水盆,手帕不會濕?
4、在準備的工具中,一次性杯子太軟,使實驗不能精確性,應(yīng)該換成玻璃杯。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26
科學教案(熱門)07-22
科學教案【通用】07-22
[優(yōu)]科學教案07-21
【優(yōu)秀】科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