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變奏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星星變奏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4.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5.激發(fā)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學習過程:
一、課前自學
1、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課文,掌握字詞。
2、自查關于作者江河及朦朧詩、意象意境、“變奏曲”的資料。
3、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詩歌中出現了哪些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營造出的意境。
二、合作探究
1、讀課文,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疑問。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自由朗讀、美讀并思考:詩歌中出現了哪些意象,并體會這些意象營造出的意境。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三、組間展示,精講點撥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四、達標檢測
試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歸納文章的主旨。
五、課后提升
1.課后閱讀其他朦朧詩人如舒婷、顧城、北島等的代表詩作,深入體會朦朧詩的審美特征。
2.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2
內容預覽:
3、星星變奏曲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 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
4、誦讀,體會詩歌的 情景,意蘊和詩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 聯(lián)想想象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四、問題研究
。ㄒ唬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jié)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jié)的情境,意味發(fā)生了變化,如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 星”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3、 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4、“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ǘ
反復朗讀“誰不愿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 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 “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lián)系,并在鑒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 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旨。
2、 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3、 感知詩歌中的“星星”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4、 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二、 教學重難點:
1、 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2、 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掌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三、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也不同程度的會遭受心靈的劫難。盡管如此,人們還是站在現實的苦難中,遙望幸福的彼岸。如果說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幻想幸福、向往幸福,這是人的本能,那么,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以自己的行動去追求幸福、尋覓幸福就是人性的高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星星變奏曲》就是這樣一首高貴的詩。
(二) 美美地聽。
播放羅京范讀。
(三) 美美地讀。
1、 學生自由朗讀。
2、 學生小組展示。
(四) 美美地品。
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進行自主品析、交流。
教師總結:
第一節(jié):
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
意境:甜蜜、溫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情感:對光明、美好的理想社會的熱烈向往。
第二節(jié):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壓抑的黑暗現實。
情感:對冷酷現實的強烈否定。
(五) 歸納主旨:
表達了對黑暗冰冷現實的否定,抒發(fā)了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追求光明的'決心。
(六) 資料補充:
意象化和象征化是朦朧詩重要的特征。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奧妙的探索成了朦朧詩的核心。
(七) 總結:
世界是不完美的,正視現實的不完美,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懷著希望去生活,學會在自己陷入痛苦時給自己勇氣,像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八) 作業(yè)布置。
每個人心中都有痛苦、祈盼和追求,仿照“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祈盼。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具
教學過程
步驟教程設計學程設計時間分配
一二題解與導入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朦朧詩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記錄重點內容5鐘5鐘
步驟教程設計學程設計時間分配
三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四、問題研究1、詩人用“柔軟得象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聯(lián)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五、拓展延伸: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期盼。自讀課文朗讀課文,自學理解分組討論,集中歸納思考、理解學生寫詩10分鐘5分鐘10分鐘10分鐘
板書設計星星變奏曲江河對理想的向往,對黑暗的否定
練習處理1.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星星變奏曲》學習要點
學習本詩,進一步了解朦朧詩,理解詩人借助一些物象來表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朦朧詩是新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后期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江河就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這首《星星變奏曲》在詩歌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和詩歌技藝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一、積累下列詞語
1、為下列詞語注音:
顫動( )疲倦( )凝望( )安慰( )寂寞(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閃閃爍爍朦朦朧朧
二、整體感知
全詩由兩個并列而基本對稱的詩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語氣上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氣勢,顯示了詩人為追求光明不惜犧牲的決心。“星星”在詩里象征著黑夜里的有限光明。第一節(jié)的前九行寫人們抬頭凝望星空,把星星當作遙遠的安慰,這是因為黑暗籠罩了大地。由“如果”引領的這一條件句,構成了對黑暗現實的強有力的否定。從“誰不愿意”以下七行,寫出了詩人對光明、美好世界的向往。那是一個春天的世界,每天都是一首詩,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星。
第二節(jié)詩的頭四行,使用了和前一節(jié)同樣的句式,所用的意象也基本同義,只是稍作變化,各有側重,兩者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系,一起完成了對現實的否定。由“誰愿意”以下八行,則寫出了現實的寒冷與苦難。在這個現實世界里,詩人一年又一年總寫苦難的詩,夜晚被凍僵,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被風吹落。這兩個部分構成強烈的對照。最后四行,則表現了詩人為追求光明而獻身的決心。詩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時候,燃燒自己,代替它們照亮黑暗的現實。整個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構成了主題與變奏的關系。所以,詩題叫“星星變奏曲”,可謂名副其實。
這首詩的主題,表達的是對黑暗冰冷的現實的否定,抒發(fā)了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這在朦朧詩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藝術上,它也頗能代表朦朧詩的一些特點。如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譬如,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等,這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三、思考
1、“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會顫抖的,是生活的壓抑和束縛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2、一、二兩節(jié)在表達上有哪些異同?
一、二兩段都采用了假設的句式開頭,表達了在現實中掙扎而向往光明、溫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節(jié)正面表達這種企盼,第二節(jié)是從反面表達這種希望。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星星變奏曲》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jié)組成,都以“如果……”的假設句開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全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運用象征手法,以情境的交換來豐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全詩無論是在主題,還是在創(chuàng)作手法和詩歌技藝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二)學法引導
這是一首“朦朧詩”,適當地查閱“朦朧詩”產生的背景及相關資料,將這種創(chuàng)作現象與社會整體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寫作風格。
這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宜于朗誦,通過誦讀,感知“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這首詩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需要通過反復揣摩這些比喻的寓意,以深入體會蘊含于詩中的思想感情。
(三)審美鑒賞
含蓄朦朧的意境美
本詩表達的是對“”時期黑暗冰冷的現實的否定,抒發(fā)了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詩中表達情感愛憎時,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表明體驗等。譬如,用星星、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雹、凍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和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表達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等,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四)重難點突破
1.詩人將“星星”作為主要意象,反復詠嘆,聯(lián)系全詩的意蘊說說“星星”有怎樣的象征意義,詩人反復歌詠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析】此思考題旨在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詩中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情感,從而把握全詩的主旨。
【參考答案】星星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他對冷酷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生活的渴望。
2.“變奏曲”是音樂術語,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析】變奏曲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修飾、改變時值或節(jié)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輪廓且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系統(tǒng)地運用變奏手法作成的樂曲稱“變奏曲”。本詩作者大而化之,將這種手法用在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
【參考答案】《星星變奏曲》一詩的上下兩節(jié),共同以“星星”為主要意象,來表現追求光明的主題,并且結構對稱,基本句式、修辭手法和一些用語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樣的韻律。但詩的下一節(jié)與上一節(jié)相比,情境、意味發(fā)生變化并形成強烈對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語也有所變異,這種情形就如同音樂,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又以變化的面貌出現,使上、下兩節(jié)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系。所以,詩題擬作“星星變奏曲”,可謂名副其實。
3.詩中寫道:“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析】思考此題,一方面要結合朦朧詩的特點,另一方面要考慮詩歌中修辭手法的運用。
【參考答案】“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所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顫抖,實際上就是人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束縛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2、掌握本課10個重點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課重點詞語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學會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2分鐘)
朦朧詩: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
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變奏曲》是江河寫的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等,這樣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閃現的光明,寄托了詩人在現實中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節(jié)組成,每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整首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抒情寫意,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二、檢查預習,雙基訓練。(5分鐘)(學生課前完成,上課時小組互評。)
1、重點字識記。
靜謐 憧 憬 劫 難 閃爍
m 足珍貴 nng 望 寂m f 蓋 凍jiāng
2、重點詞語掌握。
靜謐: 憧憬: 劫難:
3、文學知識。
本詩作者是 ,作品選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研討、學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讀本首詩。
(二)學生讀文探究,思考、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答: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
3、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答:
4、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又有哪些?這種物象的運用在寫作中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答:
6、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答:
7、試著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概括這首詩的主題(結合課文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關于本詩的寫作背景)
答:
四、課堂小結(3分鐘)(教師或學生總結。)
五、反復朗誦。(7分鐘)(學生朗讀,小組進行朗讀比賽展示。)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帕私怆鼥V詩及其審美特征。
⑵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能力目標:
、耪b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拼φZ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時代脈搏,體味生活的美好,激發(fā)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了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征;品詩句內涵,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教學難點:
體悟“星星”的象征意義。理解詩歌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聯(lián)想想象法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題解與導入
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師:請同學們讀提示框里的文字,說說獲取的重要提示是什么。(請三四位學生表達)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韻律、情感和詩意。
1、師:(根據生前面表達贊賞性評價引入)那么接下來我們在閱讀提示的指導下一起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從整體上感知詩歌。
2、請同學們朗讀自己認為讀得最棒的部分。
問: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處理嗎?
學生讀的句子可能有:
1)“誰…叢中游動”→讀出柔軟的味道和溫馨的氣氛。
2)“誰…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是全詩的結尾,應該也是感情抒發(fā)的高潮,要讀的鏗鏘用力,才能夠鼓舞大家!
教師點撥:
同學們談了局部處理朗讀技巧,老師認為從整體把握的話,全詩的第一節(jié)朗讀處理建議要輕柔甜美一些,第二節(jié)要沉重悲憤、鏗鏘用力。你們根據老師的提示自由地朗讀一遍,檢測老師的'設計是否合理。
師問:那么美好的事物組合了一個怎樣的世界?那么多不美好的事物組合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幸福溫馨的理想設世界;黑暗壓抑的現實世界。
小結:其實詩中刻畫的一個又一個事物,在詩歌賞析中有一個專用詞語——意象。意象,簡單地說就是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是主觀情理和客觀形象的融合。詩歌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第一節(jié)開頭進行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組比喻及一系列美好的意象,朗讀時要輕柔甜美。第二節(jié)開頭也進行三次反問,也是各引出一系列陰冷的意象,寫的是陰暗冷酷,壓抑苦難的現實世界,朗讀時要沉重悲憤、鏗鏘用力。我們再齊讀一遍,注意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一個個鮮明的意象。
四、作業(yè):
星星這個意象在詩中反復詠嘆,共出現九次之多。請同學們思考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板書設計:
星星
溫馨美好←△→陰冷嚴酷
向往光明否定現實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品味星星的象征含義;尋找品析詩中的精彩語句。
一、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ㄏ笳髦饷,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ǘ加谩叭绻l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二、研讀詩歌,理解詩意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jié)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jié)的情境,意味發(fā)生了變化,如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三、品讀詩歌,揣摩語言
反復朗讀“誰不愿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四、拓展延伸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lián)系,并在鑒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冊習題。
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江河
主要意象:星星
。ㄏ笳鞴饷、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溫馨美好—>寒冷嚴酷
主題與變奏
內容:向往光明—>否定現實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流派。 (2)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理解詩歌中物象的象征意義。
2、情感目標:
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重點字詞的學習,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1、導入:由學生朗讀顧城的《一 代 人》ppt(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詩,并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這是一首朦朧詩。(ppt介紹朦朧詩的知識點:朦朧詩介紹
朦朧詩作為一種新詩潮,一開始便呈現出與傳統(tǒng)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征。代表人物有舒婷、顧城、江河、等。 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和隱喻性是朦朧詩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征。
一九八○年開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被稱為“朦朧派”。以舒婷、顧城、北島、楊煉等為代表。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表達對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響,詩人不能將自己的心情袒露出來,只能用一種不確定的隱喻與象征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江河的尋找光明,追求光明的朦朧詩--《星星變奏曲》。
學生齊讀這首詩。(注意生字的.讀音)
顫( chàn )動 閃爍( shu ) 朦朧( méng lng ) 覆( fù )蓋
疲倦( pí juàn ) 靜謐 (mì)憧憬 (chōngjng) 劫(jié)難 凝望 (níng)
(朗讀是開啟詩歌大門的金鑰匙,同學們在朗讀時尤其要注意詩歌的語音、語調、朗讀節(jié)奏及詩人情感的表達。)
學生聽錄音朗讀,說說朗讀有什么不同。
3、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渴望?
。ㄐ切窍笳髦饷鳎笳髦钪忻篮玫氖挛。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4、詩人為什么不追求太陽的光明而去追求星星般的光明呢?
(ppt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江河,原名于友澤,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畢業(yè)。1980年發(fā)表處女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里開始》《太陽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68年高中畢業(yè)后留城,因家庭問題受到迫害、輾轉寄宿于學校和同學家中,長期的寄人籬下的生活,造成他敏感孤傲的個性。
5、資料鏈接介紹了詩歌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追求,而詩人則是用詩的語言表達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追求,請同學們再次自由讀詩,邊讀邊思考,找出詩人是用什么詩句再現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追求。
6、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詩,找出體現美好和苦難的詞,也就是將意象找出來(ppt:介紹意象)
。ò鍟
星
如果 星 如果
誰不愿意 變 誰還需要, 誰不愿意 奏 誰還會
誰不喜歡 曲 誰愿意
誰不喜歡 誰愿意
蜜蜂螢火蟲睡蓮 寒冷寂寞苦難
春天鳥兒白丁香 冰雪僵硬瘦小
光明美好 黑暗冰冷
。╬pt變奏曲,是音樂術語。變奏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裝飾、改變時值或節(jié)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調性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而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系統(tǒng)地運用變奏手法作成的樂曲稱“變奏曲”,其結構為“變奏曲式”。)
7、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選出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對光明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句子或最能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否定的句子并做賞析,然后有感情地朗讀。
如:“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8、男學生朗讀第一節(jié),女同學朗讀第二節(jié)。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煩惱、有痛苦,有痛苦就有祈盼,就有追求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9、課堂小結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8
光明與美好的意境對比寒冷和殘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厭棄和憎惡
注:像這樣兩節(jié)詩所表達的內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兩節(jié)詩形成對偶的形式。這種結構形式,我們把它叫做“變奏曲”。(再舉例來說明,如音樂。)所以,標題中的“星星”揭示了詩歌的主題;而“變奏曲”揭示了詩歌的結構。
三、局部品味探討:
1、分組:分別找出每一節(jié)詩所描繪的意象是哪些并說說這些意象的特點?從其特點中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什么?提示:
星星、湖、螢火蟲、春天、詩、蜜蜂、睡蓮、鳥、白丁香、火、旗子彈——溫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難的詩、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殘酷——黑暗殘酷的象征。
2、重點品味以下詩句的含義:(1)、為什么說“每天/都是一首詩/每個字都是一顆星/像蜜蜂在心頭顫動”?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詩一樣的美,每一個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樂的人生譜寫下來,這種愿望就像星星一樣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樣釀造出來蜜一樣的甜。(2)、“誰不愿一,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熒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采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體驗該句的含義)提示:討論板書:晚上湖
黑暗(殘酷)和平(自由、舒暢)
睡蓮——象征著人的安閑自在。把夜晚的.寧靜、平靜、溫馨和自由自在,給人以溫柔和夢的美好感覺。(3)、“春天,鳥落滿枝頭/像星星落滿天空”這個比喻揭示了怎樣的深刻含義?提示:“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打攪,十分寧靜。“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在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從而反襯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把“鳥落滿枝頭”比作“星星落滿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4)、“閃閃爍爍”是用來描寫什么的?為什么作者卻用來描寫聲音呢?提示:——痛感手法。 A、視覺的;B、“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和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的“閃閃爍爍”相通。而“朦朦朧朧”的白丁香就像聲音一樣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之感。所以,這種用描寫聽覺的詞來寫視覺的方法叫做“痛感”。(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燒”、“苦難的詩”、“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夜晚凍僵得像一片土地”、“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粒瘦小的星”、等詞句的含義?提示:(要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簡歷來講解。)A、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犧牲。(在殘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滿的生活。)B、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譜寫自己的悲慘的人生。
C、將要墜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憂心忡忡的感覺。 D、殘酷、黑暗的社會現實。
E、殘酷的社會無情的摧殘著地上的生命。使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樣的隕落。
四、布置作業(yè):
。ㄒ唬、閱讀第一節(jié)詩完成:
1、字詞略
2、這節(jié)詩寫出了詩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它可以分為三層,請具體概括每一層中作者所抒發(fā)的美好意象世界。 A、B、C、
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答:
3、“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答:
4、按照例句形式仿寫句子:
如:春之生機勃勃;夏之————-——;秋之————-——;冬之————————。
5、每當仰望夏夜燦爛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請仿照“如果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詩句抒發(fā)你的感受。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流派。
(2)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法。
2、情感目標:
(1)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2)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重點詞句的學習,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準備:
1、教材配套錄音帶,或者莫扎特的《星星變奏曲》音樂帶。
2、布置學生查找有關描寫星星的詩句、文章片斷、歌詩樂曲等。
四、教學過程:
(一)朗讀詩歌,把握感情基調。
1、教師播放朗讀帶,提示學生做字詞、停頓和疑難的標注。
2、提問:通過預習和聽朗讀,能否體會到詩歌中的感情基調?
(學生討論,明確——溫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調。)
3、教師提示:除了這種感情基調,詩中還有一種不同的情感線索,請學生在詩歌的學習中能體會到。
(二)分析詩歌,把握結構和意象。
1、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可分組、分段朗讀,提問:詩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復的詩句?
提示:這些詩句就是結構標志,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詩句之間是否有不同之處。
(明確——“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和“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構成反復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強調前一詩節(jié)是肯定結構,而后一詩節(jié)是否定結構。
3、請學生劃出詩歌中出現的物象,請學生體會這些物象的意象。
(明確——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難的詩、冰雪、凍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節(jié)詩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義:
討論、歸納。
(明確——前一節(jié)詩中的意象營造出溫情、浪漫、自由的氛圍,后一節(jié)詩中意象描繪出寒冷和殘酷的意境。)
(三)比較閱讀,體會詩歌主旨:
1、根據分析,本詩有兩種意境:一種是光明與美好的,一種是寒冷和殘酷的,組織學生討論這兩種意境該如何理解。
討論、歸納——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詩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殘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詩人所厭棄和憎惡的,但也是詩人所生活的現實環(huán)境。
2、問:詩題中的“變奏曲”如何理解?
(明確——本詩前后兩個詩節(jié)在結構上基本一致,但詩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發(fā)上,形成強烈的對照,這正是變奏曲。)
(四)回顧并總結全詩。
《星星變奏曲》是朦朧詩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詩作,本詩在詩歌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和詩歌技巧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一氣呵成,詩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東西,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詩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義,它的光芒,不同于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閃現的,這正展示現實與理想相背離,寄托了詩人在現實中執(zhí)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五、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江河
變奏曲
溫情、浪漫————寒冷、殘酷
《星星變奏曲》教學反思
《星星變奏曲》以主人公對失落的夢的追憶為構思線索,把夢與血淋淋的現實作殘酷的、令人震顫的對比,從而抒發(fā)詩人心中充滿騷動的苦苦渴望。詩人渴望什么?渴望重建失落了的理性,而重建理性后的感性顯現是什么模樣呢?是陽光普照,每天都是一次美好的回憶,就像一首和諧、生動的詩,就像這首詩中美妙動聽的每一個音節(jié)。有美好而溫柔的夜晚,有生動活潑,潔晶如星,有賞心悅目,馥郁如白丁香。在這樣溫柔的春天,那曾經狂熱地揮動過的旗子和心中曾有的那一團理想的火,應像它本來應有的樣子一樣閃閃發(fā)光。但是,現實卻是另外一副樣子,寒冷、寂寞、孤獨、凄涼、黑暗。詩人只能在深沉的夜里凝望著遙遠的天空,尋找星星的安慰,渴望星星能在心中的太陽熄滅之后,為他驅散寒冷和失望,幫他重新燃起一盞希望的燈。這樣,他便可以停止寫失落了理性后充滿了苦難的詩,可以緩解他那充滿了壓抑的生活。
這首詩的體裁是朦朧詩,朦朧詩的特點就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的表現經驗,使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也就是具有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
本著朦朧詩的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上巧妙的與音樂學科進行了整合,導入我通過播放理查德的鋼琴曲《星空》把學生帶入一種朦朧的優(yōu)美的意境當中,對后面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其次,在讓學生體會詩歌用凝煉的語言創(chuàng)設意境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出示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想像,感受再對比這首詩歌作者創(chuàng)設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朗讀時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去讀,學生通過不同的畫面及老師的引導,很快很準的把握住了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另外,作業(yè)布置,我設計一類讓學生調查遠近時代經典歌曲,賞析歌詞,有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詩。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我相信他們課后一定會很認真的完成,因為興趣是很好的老師。
這節(jié)課讓我充分的體會到了學科整合的魅力,通過整合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詩歌教學重在讓學生進入意境當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除了用課件幫助之外重點應該讓學生朗讀,通過朗讀去品味語言。而在整體感知部分,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很多學生的朗讀欲望被調動起來,但我確沒讓學生讀,而是通過聽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在探究問題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提,教師補充,而我忽視了課堂上應隨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問題是為了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歌的意境,而我只是引導學生進行了探究,沒有進一步的去讀。
3、拓展寫作我設計讓學生試寫詩歌,這對學生來說難度太大,應該讓學生根據好的句式進行仿寫,或者通過“增、換、刪、改”語言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2.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3.激發(fā)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重點:
1、通過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理解詩歌主題思想。
2、理清詩歌結構特色,賞析詩中精妙的修辭。
教學難點:
1、用意象方法,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感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語言美,領悟修辭下蘊含的豐富內涵。
教學方法:
說——悟——練,三步一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以“說”導入:以學生個性化的“說”引入新課。
1、課前讓學生針對《星星變奏曲》自主找一個話題,搜集相關資料并加以整合。
2、學生上講臺“說”:
、 簡介朦朧詩(特點、產生背景)
、谑裁词亲冏嗲
、壅務勑切堑奶煳闹R。
、芾首x一首與星星有關的詩歌。
3、揭題:同學們,讀好的文字是一種享受,讀美的詩歌更是一種熏陶。詩歌與詩人之間有著最密切的關系,因為詩能傳情。詩人江河作為朦朧詩派代表詩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大革命時期。對現實進行了反思,傾訴著自己質樸的愿望,F在,讓我們細細品味這首《星星變奏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堂上的“說”不能漫無邊際,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詩歌《星星變奏曲》,朦朧詩概念,變奏曲的認識對理解詩歌背景,理清詩歌構思特點是有必要意義的,所以要讓學生課前弄明白;同時,星星知識的補充,有關星星的其它詩篇的的閱讀對課堂解決重點意象和主題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聯(lián)系講課內容之余,提高學生“說”的自主性和“說”的表達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閱讀的狀態(tài)。
二、 讀中悟學
(一)、整體感知: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理清結構:
第一節(jié)
(前4行):
(后12行):
第二節(jié)
(前4行):
(5至12行):
(后4行):
(二)、領悟角度:析主題,賞語言
【析主題】:老師設計兩個層遞式的問題,領悟詩中星星的象征意義。
1、體會詩句中的意象——老師對意象進行解釋闡述
(1)詩中出現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
星星、詩、蜜蜂、柔軟的晚上、湖、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凍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飄動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題難度層面較小,主在讓學生先在判斷上對認識意象的特征。
(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義:
每個字都是一顆星:
象星星落滿天空:
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
(學生聯(lián)系具體語句發(fā)表見解,教師適當點撥)
明確:“星星”這個意象在詩中出現次數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單獨依存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上下文意思了解其具體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征意義及作用。
領悟
感悟 我讀 ,這句話象征
表達詩人 情感。
設計意圖:領悟部分的設計是讓學生明確解讀意象之象征意義的`方法:“星星”指代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象征光明。
感悟部分讓學生懂得通過詩歌意象作用來感知詩人情感,從而達到了解主題的地步。如:我讀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這句活象征著一個安寧平靜的世界,表達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次環(huán)節(jié)主要以課堂合作的形式,通過“星星”這個意象特點來領悟象征意義,最后用意象方法,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感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賞語言】:
1、找出詩歌結構、形式的特點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主要然讓學生比較上下兩節(jié)詩的形式,絕大多數同學能找出來。
如果…… 如果……
誰不愿意…… 誰愿意……
溫情、浪漫 ———— 寒冷、殘酷
對比
2、結合構思的特點,說說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此題難度系數稍微增加,主要讓學生結合“音樂變奏曲”的特點來認識詩歌結構相稱,意境變化的特點,回應題目為什么叫《星星變奏曲》。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從詩中找出“如果……誰不愿意……”與“如果……誰愿意……”這兩個句式,欣賞詩歌詩節(jié)對稱,意境對比的手法。課后再學會仿寫。
修辭特點:
選出兩則例題,進行分析闡述,讓學生從中領悟修辭的分析手法。
(1)“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星星為什么會顫抖?
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心靈的寒冷孤寂,表達詩人對黑暗冰冷的現實的否定。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而平靜的夜間,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接著,讓學生從中領悟解答修辭的分析層次。
領悟 比喻、反復、類比、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描繪了生動的意象,能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語言,也傳遞了作者的情感。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的設計主要是在典型例題的示范下,讓學生能準確地判斷修辭,并對修辭作用能夠從象征意義——反映的情感作逐層分析。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由課內走出課外,從而學到語文的學問而不僅僅是《星星變奏曲》的知識。最后,在方法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實戰(zhàn)演練。
三、課堂演練
(1)“柔軟得像一片湖”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2)體會加點字詞的表達作用
一年又一年/總寫苦難的詩
這一過程,老師選派2名學生上黑板做題,其余學生座位上完成。完成后,我讓下面的同學仔細審視黑板答案,并不急于判斷其對與錯,而是從答案中獲取啟發(fā),完善自己的答案,進而對黑板上的答案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在悟的基礎上有實戰(zhàn)的演練。動腦還要有適當的動手,才能真正將知識落到實處,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實時的反饋。演練過程中,如何理解如何運用都帶著學生個性化的感知,不應以教師的思維習慣代替學生的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練習完成的時候,老師并不急于為學生定奪對與錯,而是讓學生去審視黑板上的答案,從中得出啟發(fā)與借鑒,進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做題方法。
四、小結(板書)
1、意象:“星星”象征光明。
2、語言:變奏曲式的構思;精妙的修辭。
作業(yè):
【同步閱讀】
一、課內精彩語段閱讀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燒
尋找星星點點的希望
誰愿意
一年又一年
總寫苦難的詩
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誰愿意,看著夜晚凍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誰不喜歡飄動的旗子,喜歡火
涌出金黃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
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1、這節(jié)詩中描繪了哪些意象?說說這些意象的特點,并想想從這些意象中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什么?
2、“寂寞地燃燒”意味著什么?
3、詩的最后四行,用“誰不喜歡……”的句式,著重表現什么?
4、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yè)既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鞏固,也是對課堂知識的一種補充。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總結】
我準備的是初中三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以作者簡介,朦朧詩簡介作為導入,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此詩前了解相關內容,包括文章背景,情感基調,朦朧詩的主要藝術風格等,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導入過程的5分鐘內,其實很難,學生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至于老師一直在灌輸這些基本知識,學生們只是單純的接受,課堂氣氛不積極活躍。如果作為改正的話,可以讓同學們在上課前自己查閱相關作者資料,提前預習詩的內容,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
接下來的上課內容是從六個問題的討論進行的,一個是圈畫詩中的意境,四個問題是圍繞兩節(jié)詩的相關問題來討論,最后一個問題是思考回答兩節(jié)詩的關系。問題是從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和詩的內容聯(lián)系很緊密。本來很自信的,可是在上課的時候困難重重,同學們在找答案的時候會有很多疑惑和困難,最后講完了,很多同學也被繞進來了,表示沒有聽懂。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沒有充分預習,對詩的內容把握不好;第二,沒有積極參與課堂,所以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第三,我在上課的過程中,速度稍快,講的內容不僅湊。所以如果改進應該在這里方面多下功夫。
上課內容是詩,本來就有一定難度,上的過程中真的就是有點艱難。所以,教學技能、技巧還需要多加練習和學習。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流派。
。2)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 法。 (3)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重點字詞的學習,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整體感知
(1)生初讀課文,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凝望(ning)顫動(chan)螢火蟲(ying)安慰(wei) 閃爍(shuo) 朦朧(menglong) 疲倦(juan)凍僵(jiang)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明確: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概括這兩節(jié)詩的大意。
第一節(jié)詩:黑暗籠罩大地,向往光明世界 第二節(jié)詩:否定現實世界,決心追求光明
三、學生再讀全詩,找出詩歌中的意象,思考其含義:
第一節(jié):詩——像蜜蜂在心頭顫動;夏夜——柔軟得像一片湖;鳥——像星星一樣,落滿枝頭。 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馨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靶切锹錆M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在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景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得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和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的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總結: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寫出詩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一個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個像春天般溫馨迷人的世界。 第二節(jié):苦難的詩;凍僵的夜晚;被風吹落的星星
理解:A、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寂寞。星星的顫抖,是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束縛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B、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星” 也被一顆又一顆的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的冷酷無情。 C、“寂寞地燃燒”又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由去尋找光明。 寂寞突出孤獨,燃燒代表犧牲。
四、介紹朦朧詩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作者江河,是變革時代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朦朧詩”運動的主將之一。
五、解題
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jié)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jié)的情境,意味發(fā)生了變化,如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兩節(jié)異同:都表達了現實中掙扎而向往光明、溫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節(jié)正面表達這種企盼,第二節(jié)是從反面表達這種希望。
六、總結:
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明確:詩中的星星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他對光明的渴望。
七、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溫情 浪漫 ———————————————寒冷、殘酷
。▽Ρ龋 附課后練習二: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這是將“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形成類比聯(lián)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景象與綴滿繁星的景象類比,使人意會到令人向往的詩一般的生活境界。
3、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了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成就。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標準目標:
1、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法。
2、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能力提升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2、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3、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點:
1、了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征。
2、理解詩歌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學難點(僅供有能力學生理解):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課前準備和整體思路:
本課是第一單元詩歌單元的朦朧詩。屬于略讀課文,朦朧詩是詩歌中比較難懂的一種,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鍛煉學生自讀詩歌,體會詩歌的能力,教學安排上準備采用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為輔助的原則進行教學,基本采用。學生準備預習材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走知道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告訴我們,星星點點的希望,可以染成一片光輝燦爛。是的,漆黑的夜里,眾星拱月的美景曾給過我們許多的夢想和希望。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對著浩瀚的星海發(fā)出各種感嘆。你知道哪些?(李白的《夜宿山寺》、杜牧的《秋夕》、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首讀:單人讀。
試著讀讀詩歌,看你能讀懂嗎?
讀不懂?很費解?一句也不懂?閱讀的必備資料:背景,作者,可供參考的導讀等(教師簡單指導),參考書不能用。找到相關的資料——交流。ū娙耸安窕鹧娓撸
三、再讀:討論讀。把你們集合的信息總結起來,看看能不能碰出一點思想的火花。
提示:結構、句式、分節(jié)、修辭、詞語、給你的感覺等目標:初步讀懂。教師之后范讀。
總結:結構上的,句式上的,感覺上的。總結板書。
1、給你什么感覺?
2、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3、這些詞語是如何連接起來的?
展示句式疊合的句子。第一節(jié):感覺好,美(讀),句式是“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不喜歡??誰不喜歡??”。
第二節(jié):感覺不好,丑惡的(讀),句式是“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喜歡??誰喜歡??”。
作者通過這樣的表達,想表達什么?(不明白?太模糊?作者的意思不明了?那老師昨天晚上冥思苦想,耗費了無數的腦細胞,把它改寫了一下:
四、再讀:討論讀。
目標:找出詩歌的內涵,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提示:參考自己的生活經歷。讀完后,教師總結:
第一小節(jié):肯定句式,肯定夢想中的美好
第二小節(jié):否定句式,否定現實中的丑惡(也同樣表達美好的追求)總結內涵:表達了現實中掙扎而向往光明、溫暖和自由的愿望。
好了,明白了詩歌的內涵,讓我們帶著對作者的理解欣賞一下名家朗誦。
五、重點問題:
找一下星星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他們都有什么含義?整體象征什么?文中出現了六次“星星”的形象,每一次的出現都不盡相同。第一次的“星星”是沒有光明時的一種希望;第二次的“星星”就是點綴夜空的星辰;第三個“星星”是比喻光明和溫暖;第四個同第一個的含意;第五個指的是艱苦的歷程中存留下來的一點點自由和溫暖;第六個指在掙扎中保留下來的溫暖的火種;第七個指自然界中的星辰?偠灾靶切恰痹谶@里象征光明、詩意、春天、溫暖和希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揭示變奏曲的含義。
六、揭示朦朧詩和江河以及題目“變奏曲”的含義。(課件展示)
同學們,是的,這首詩沒有出現任何關于理想和現實的字眼,但是,這樣在我們看來很模糊的寫法卻在我們讀懂之后,作者對夢想的無限渴望,對現實的無奈痛苦卻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中,作者用文學技巧、象征手法完美詮釋了自己的追求。是的,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如此模糊的寫法,正是這種詩歌的魅力所在。他讓我們在自我解讀的過程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獲得更深刻的體會。
七、結課。
回顧本詩,作者的追求仍然深深回蕩在我們的腦海中。是的,他用一個簡單的句式,完成了夢想的企盼。讓我們再次帶著理解的眼光,卻感受江河的內心吧!配樂朗誦(集體)那么,我們也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希望的星星永遠閃爍在心頭,并為了實現而努力只求,夢想就一定就實現。八:作業(yè):
一、背誦全詩,仿寫句式:“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不喜歡??誰不喜歡??”
二、仿寫一首詩歌。(提示:可以用美丑相對的兩個概念)
三、課后題。
。ǖ谝粋作業(yè)給實現基本目標的同學,第二個作業(yè)給完成能力目標的同學,第三個作業(yè)全做)
附:板書:
第一節(jié):美(一堆意象),句式是“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不喜歡??誰不喜歡??”。肯進句式。表達夢想的美好。直接企盼
第二節(jié):丑(一堆意象),句式是“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喜歡??誰喜歡??”。否定句式。表達現實的丑惡。間接表達
總體:向往光明、自由、溫暖!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成就。
2、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2、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3、仿照詩歌結構,開展詩歌寫作的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2、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點】:
1、了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征。
2、理解詩歌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學難點】: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設想】:
1、《星星變奏曲》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詩作。這首詩在詩歌主題、手法和詩歌技藝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詩運用象征手法,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表現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2、教讀本文,應簡介“朦朧詩”產生的背景,將這種創(chuàng)作現象與社會整體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為了更好地把握詩歌主旨和詩人的寫作風格提供知識平臺。課文借用了“變奏曲”這一音樂術語,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教學活動應強化誦讀,在熟讀過程中,揣揣摩語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對于形象的豐富內涵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合作研究,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闡發(fā)。以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在熟讀中揣摩詩歌語言的意蘊和情味。領會“星星”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2、聯(lián)想想象法 全詩運用象征手法,圍繞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學習這首抒情詩,要創(chuàng)設氛圍激活學生思維,借助對形象的感悟,把握豐富內涵,深人體會詩中的思想情。
3、討論探究法 如對“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導學生活躍研討,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板題】:
3、星星變奏曲
江河
二、介紹朦朧詩:
朦朧詩,作為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顧城、江河、楊煉、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為代表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朦朧詩孕育于“地下文學”。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偉)、多多(栗世征)等開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詩人加入。他們的詩以手抄形式流傳。1979年《詩刊》發(fā)表了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1980年又以“青春詩會”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朧詩人的作品和詩歌宣言。朦朧詩隨即成為一股詩歌潮流,并且涌現了一大批廣為流傳的代表性作品。
朦朧詩—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蓄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一層朦朧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三、作者簡介:
江河:原名于友澤,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畢業(yè)。1980年在《上海文學》發(fā)表處女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里開始》《太陽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他的詩作當中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以《紀念碑》等政治抒情詩和古代神話組詩《太陽和它的反光》贏得社會矚目。
四、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聽讀,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提示:《星星變奏曲》抒情細膩,意境優(yōu)美。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jié)構成.每一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和濃郁的詩意氛圍。朗讀時要感情飽滿,注意音量、語速和詩歌內趨力的和諧。
2、學生參考課本后播音員丁建華所淡的朗讀感受。自由誦讀全詩,體會詩中的情境意蘊。
五、新課講授:
1、詩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復的詩句?提示學生,這些反復的詩句就是結構標志,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詩句之間是否有不同之處。
明確:“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和“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
2、分析:“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和“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
明確:“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是肯定句,而“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是否定句。前一詩節(jié)是肯定結構,而后一詩節(jié)是否定結構。
3、請學生劃出詩歌中出現的物象,提醒學生注意這些物象的不同。
明確:星星、詩、蜜蜂、柔軟的晚上、湖、睡蓮、螢火蟲、春天、鳥、白丁香、寒冷、苦難的詩、冰雪、凍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4、指名學生朗讀“誰不愿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柔軟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明確:“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蘊。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足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課堂小結】:
這首詩歌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詩人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如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作業(yè)布置】:
研討與練習二、三
星星變奏曲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揣摩詩句,領悟比喻句的寓意,把握詩歌意境。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先學后教的洋思模式。
2、理解本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變奏曲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知星星的形象特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誦讀品味,把握意境。
難點:比喻句的含義,變奏曲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天上的街市》,引入教學。
二、知識介紹: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自學指導1:(整體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四、合作展示1:
1、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五、自學指導2: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
3、 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4、“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六、合作展示2:
1、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jié)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jié)的情境,意味發(fā)生了變化,如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3、“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4、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七、當堂訓練:
1、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lián)系,并在鑒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
2、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八、提升小結:
這首朦朧詩,運用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達對冰冷的現實的否定,抒發(fā)了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
板書設計:
向往光明未來(正面)
星星變奏曲
否定黑暗現實(反面)
【星星變奏曲教案】相關文章:
星星變奏曲教案08-22
《星星變奏曲》教案11-13
《星星變奏曲》的教學反思11-18
數星星教案07-11
星星的孩子教案02-04
中班星星教案01-21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08-11
鮮花和星星教案06-02
《數星星的孩子》的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