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推薦度: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
在教學本課時,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cè)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guān)系,便構(gòu)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巧設疑問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以朗讀指導為主,按文章中信的內(nèi)容、插敘的回憶內(nèi)容、作者的敘述內(nèi)容三部分品讀課文。首先讀凡卡信的內(nèi)容──走進凡卡的現(xiàn)實生活,了解一個九歲孤兒小小的、并不過分的愿望,從中體會凡卡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復請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村里去。再讀插敘的內(nèi)容──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情感,向往鄉(xiāng)村快樂的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然后讀作者的敘述內(nèi)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jié)構(gòu)安排,體會文章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與凡卡對比,襯托凡卡的悲慘童年,激起對凡卡的同情,進而珍惜自己的童年。在仔細閱讀信的內(nèi)容的環(huán)節(jié),用“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凡卡在城里學徒生活的悲慘?”這一問題貫穿教學,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8、10、15自然段,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在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通過對重點段落扣住詞句的分析,走進凡卡的現(xiàn)實生活,讀懂課文,體會情感,并通過朗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然后再讓學生思考“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讀插敘部分,談感受,聯(lián)系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這正更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通過讀和同學們自己的分析,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凡卡無論在鄉(xiāng)村還是在城里他都沒有好日子過;無論到了哪里他的命是運都悲慘的。既而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采用的這種把鄉(xiāng)村的貧窮、無奈和城里的悲慘、孤獨放在一起寫,讓人讀完之后更加同情、一目了然凡卡的悲慘命運,這樣的寫法叫對比;同時還能夠從凡卡含淚帶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nóng)村生活來襯托城市生活的悲慘。領(lǐng)悟本課在表達方法上又兩個重要特點。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2
上周,我執(zhí)教了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維為辭別朋友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的借別筵講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guān)心和祝福。
現(xiàn)結(jié)合自己課后的反思和各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做以下反思,希望能夠改進教學,提高自己。
首先,在本節(jié)課上,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講的太多,占用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受限,所以學生在感悟“詩中情”時沒有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其次,對詩句的節(jié)奏指導不夠。雖然在課件上展示了課題以及全詩的節(jié)奏,但是學生在讀完后有讀錯的地方?jīng)]有及時糾正,而且韻律沒有讀出來,部分學生的前后鼻音區(qū)分不清楚,沒有及時糾正。應該有老師范讀或視頻范讀。
第三,提出的`問題表述不清楚,不夠明確,對問題沒有引導。每個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都要精心設計,并且對問題要有一定預設,在學生回答時一步步引導,結(jié)論要從學生的口中得知,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
第四,在引導學生理解借景抒情這種寫法時,沒有抓住王維對元二說的話來引導。在開始讀詩時要抓住三個層次,從“詩中畫”到“詩中情”,一步步引導,直到學生理解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寫法。
第五,課堂由細節(jié)構(gòu)成,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了,整個課堂就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上,很多細節(jié)沒有處理好,導致整堂課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六,在看了教學錄像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態(tài)不是很自然,站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生的目光交流比較少,一直在關(guān)注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完成,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本節(jié)課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3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很多詩人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而根據(jù)此詩譜成的古曲《陽關(guān)三疊》,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著這份對“渭城”的向往,這份對“陽關(guān)”的憧憬,我和孩子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走近作者,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如,對王維了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深情的誦讀聲和《陽關(guān)三疊》的`旋律中想象詩中的那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合理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當時陽關(guān)以西、安西的狀況。處于河西走廊盡頭的陽關(guān),和它北面的玉門關(guān)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nèi)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nèi)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guān)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guān)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nèi)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guān)”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從而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xiàn)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內(nèi)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在對“酒”的多元解讀后,教師情滿胸腔地采用了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通過“更”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于是每復讀一次,學生的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最后,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由于前面的鋪墊,感情朗讀自然會很到位。學生讀出詩人王維與朋友話別時的傷感和心境。
此外,我認為在教學中還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
1、評價語過于單一。若能及時、多樣、合理的對學生的表現(xiàn)予以評價,則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對學生的關(guān)注度不夠。作為教者,應該時時處處關(guān)注孩子的動作、語言甚至每一個眼神,及時調(diào)控課堂。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4
幼兒喜歡聽故事,通過聽故事,能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jié)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講故事時,要換方式多講幾遍,激發(fā)幼兒傾聽的積極性。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xiàn)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可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提問中,要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只能提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忽視了到小班的水平,提了一些不容易或者說根本回答不上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請智力較高的幼兒示范,再讓幼兒按順序聯(lián)系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fā)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5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上第六單元的內(nèi)容。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為主題。本課是第20課的第二首送別詩。由于學生在第一首送別詩時已經(jīng)學會按照知詩人――讀詩文――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本課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古詩言簡意賅,意境深遠!缎抡n程標準》也強調(diào)要豐富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研討文教學更衣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我確立以讀為本,利用層層推進誦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生離情,寄情酒更濃,唱詩情難舍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離愁別緒。實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古詩講究飛白,本課,我利用悠揚的音樂,精美的圖片,創(chuàng)設氛圍。讓學生展開想象,進入情境。如前兩行錦繡春色的想象,把14個字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個個立體的場景,讓學生入乎其內(nèi),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以讀展現(xiàn)自己的所得。以柳帶離別,利用讀演的方式,體會老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意。當他們一唱三嘆地吟唱著這首詩時,也埋下了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賞析的'種子。
本課學生表現(xiàn)極為出色,課堂因他們而精彩,當場生成的讀悟演評讓我耳目一新,反而顯得老師的語言是那樣的匱乏無力。上過這課,真正感覺到孩子的力量,也更有了必須進步的危機意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6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如,“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笆埂保撼鍪,身帶使命,不得不去。“安西”:長安以西,西北邊疆地區(qū),俗稱西域。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詩中的哪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感悟人物內(nèi)心世界。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時鋪墊做得不足,以致學生對兩人離別的情感體會平面化了,并沒有立體起來。渭城和安西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充滿生機,一個滿目荒涼;一個春意盎然,一個卻黃沙滿天;一個隨處都可聽到濃濃的故鄉(xiāng)話,見到可親的親人,一個卻舉目無親?墒钦n堂中我雖然做了一些對安西資料的補充,但是仍然沒有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學生不能體會出元二與王維的離別其實是一種生離死別,王維對友人的情感是留戀、牽掛、擔憂、祝福的復雜情緒。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7
《隆中對》雖然是一篇自讀課文,可是課文長,難度大,重點多。要想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一直以來,初中文言文教學,都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背”的注入式教學。這種把原本鮮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爛,然后再灌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造成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在教陳壽的《隆中對》時,我一直在考慮怎么避免這個問題。我嘗試進行了“問題——活動”文言文教學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計教案,并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制造興奮點。如“激趣導入”部分“三國地圖”,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讀”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他人的幫助。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這和諸葛亮“隆中對策”中所提倡的“用賢”有很多相似之處!拔以u‘對策’”環(huán)節(jié)再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閱讀所起的作用。
這種方式的學習,降低了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增加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其要義是進入文本所描述的具體情境,因知世、論世而評人,又因評人而反觀課文的用語,咀嚼語句中的真實內(nèi)涵——最終實現(xiàn)對文言文的有效學習。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jié)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
“問題——活動”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文言文的方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視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
通過教學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重要,如果能讓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會隨之大大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同所有上過的課一樣,這一課還是有不足之處,比如學生概括諸葛亮對策的要點時,表現(xiàn)為語言不夠簡練,要點不夠全面,意識不到對話所涉及到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老師再認真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引導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盡量彌補這一缺失,力爭把每一課都上到最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8
今天,我和學生們一起又學習了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在課堂上,學生都非常認真,在我的引導下,一步步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難點。再精彩的課堂,也會有不完美之筆,更何況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所以在上完以后,自己靜下心來回憶課堂,以下幾方面,我覺得以后還需要改進:
1、在課堂上,我注意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小組討論、小組評價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注意讓學生反復吟誦,吟誦的方式多樣,有指名讀,有小組讀,有男女生讀,也有齊讀,我希望能通過讓學生反復的去吟誦,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了解詩人的心情。在講完古詩后,我拓展到后人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編成古曲《陽關(guān)三疊》。課堂上,我只是讓學生在《陽關(guān)三疊》中描紅了字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應該讓學生先在古曲中,先把古詩讀一遍,然后把它背下來。因為學習古詩,并要求背下來,是大綱所要求的,一節(jié)課,這二十八個字,絕對能背下來,但我的課堂上,卻忽略了這一點。學生讀完了,背完了,再慢慢地描紅字帖,更加能做到讀寫背三結(jié)合了。
2、在教學完古詩的時候,我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找一些關(guān)于送別的古詩進行誦讀、交流。這個拓展內(nèi)容我是布置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收集了,所以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搜集了一兩首了。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指名讓兩個學生站起來匯報就結(jié)束了。事后回想,我應該讓學生在小組里充分地交流,進行誦讀,然后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匯報,學生人數(shù)應該再多點,只要你搜集的詩歌跟同學的不同,都鼓勵他們進行展示。課堂上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指導者,只要是有機會讓學生說的東西,教師應該充分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地去發(fā)現(xiàn),去完成,而教師只是作為協(xié)助者,從旁指導和組織。
3、在優(yōu)美的古曲《陽關(guān)三疊》中,我讓學生描紅古詩。新課標向我們語文老師提出,語文的教學就應該落實在讀寫說的基礎上,所以,每節(jié)課,我都會讓學生動筆寫一下,有時是描紅字帖,有時是抄寫詞語,有時是抄寫優(yōu)美的句子。在描紅時,我只是在巡查,糾正他們的寫字姿勢,并表揚了張譯尹的字寫得工整漂亮。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應該讓學生寫完后在小組里進行評價交流,看其他同學寫得怎么樣,進行相互學習。在他們充分評價后,我再收集個別學生的字帖在投影上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進行集體評價。展示出來的字,哪些是寫得比較好的,好在哪里?哪些字的.筆畫或者結(jié)構(gòu)再需要修正一下,通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評價,我相信對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都會有提高。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學中,作為老師的我,才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是多么的不通!因此,我應該多充實自己,多鉆研教材,因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9
今天執(zhí)教了《送元二使安西》,從整體上,我覺得這節(jié)課上完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師生學習的氛圍輕松、濃厚,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中感受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整堂教學體現(xiàn)了《課標》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之中。按照預設的以“情”為主線,以“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讀!睅讉環(huán)節(jié)引領(lǐng)著學生享受經(jīng)典之韻味,這堂課成功的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作者、學生和作者之間的發(fā)生對話,能夠從情感深處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渴求一種知識學習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引,使學生主動愉悅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讓學生根據(jù)詩句猜所對應的節(jié)日,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其次在學習這首古詩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這樣以來,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古體文的學習就不在懼怕,并且可以輻射到課外,舉一反三的自學更多的古詩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對于任何知識的掌握要遵循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因此我采用了層進的朗讀及學習。
當然,事無完事,由于想讓教學設計按照設計好的流程進行,所以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表現(xiàn)在沒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由此來看我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0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動于高適與董大知己相別的感人情景,今天,讓我們再走進清雨紛紛的渭城,領(lǐng)悟王維的送別情懷。(板書課題。)
開頭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為了后來引導學生感悟兩首詩的異同作了一個鋪墊,同時也試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幫助學生快速的進入別離的情緒。
二、以讀促悟,探究新知。
1、課題入手解題析意:
師:同學們和老師輕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么?(生回答。)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詩的題目已經(jīng)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信息,那詩的正文一定更值得我們?nèi)ネ诰颉,F(xiàn)在請同學們初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生讀文。)
師:好,同學們,我相信大家對詩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概括領(lǐng)悟能力之強令老師折服,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想朋友送別時心情會如何呢?誰愿意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學生讀文,并互相進行點評。并齊讀。)
3、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們想真正讀出詩人的情懷,那只有深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詩文的'具體意思,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詩文意思。(學生自學后有不懂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進行匯報。)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師:有了理論支撐,相信同學們的朗讀一定更聲情并茂,誰愿意讀一下?喜歡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生自愿讀文。)
師:再讀詩文,你對詩或者是詩人與元二之間的情誼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回答。)
此環(huán)節(jié)有太多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比如在設計上作到了從題目入手,帶著目的去讀,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的任務,使學生從課的開始便保持著一種閱讀期待,直到課程的結(jié)束。尤其是在分析詩句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更是能夠讓學生從字到句,由句及篇的進行分析。除了在設計上自認經(jīng)高老師指導后有了一定的進步外,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我更是體會到了什么是驚喜:首先學生能夠認真的傾聽別人的談話內(nèi)容了,并且能夠針對其發(fā)言內(nèi)容補充談的不夠具體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學還能夠根據(jù)他人的發(fā)言激發(fā)自己的全新體驗,聽來讓人耳目一新,像楊爽同學對“渭城朝雨悒輕塵”一句獨特的理解,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又充滿那種兒童對友誼的珍重。
當然,在本環(huán)節(jié)中也有著有待加強的地方,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變換一下小組發(fā)言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受成功的機會。
三、對比探究,拓展研讀。
師:同學們,你有過和親人、朋友離別的經(jīng)歷么?當時是怎樣的情景。浚▽W生回答。)
師:同學們談的是那樣的真摯,不禁讓老師都感嘆人間貴在有情在!也難怪高適和王維都能寫下這樣的曠世名篇,現(xiàn)在我們就重溫經(jīng)典,看看《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存在著怎樣的異同?
學生分析兩首詩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試著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不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正如勝利小學馮老師所說,如果能夠找兩名同學分別詮釋不同的詩,區(qū)分的效果會更好。
師: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多少絢爛的文化,古詩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萬古流傳,單是送別這一種主題,就留下多少名篇佳句啊,你知道哪些送別詩愿意和同學們分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或者學以致用也用送別詩中的佳句送予離別的親朋表達自己的感情。
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送別詩,更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
四、總結(jié)升華,情為心聲。
以情為結(jié),讓學生明白只要心中有情,一切都會很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1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作。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guān)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詩歌以凝練的語言記錄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因此,詩歌中常留下空白之處,給人想象的時空。想象并非憑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詩中語言想象成一幅幅現(xiàn)實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種味。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做到品讀詩句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一、強調(diào)景物的想象。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兩句時,我邊朗讀邊讓學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初讀古詩后,就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與后面安西的滿目凄涼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猜想學生在理解安西會遇到困難,于是我就補充安西的圖片:漫天黃沙、一望無際的沙漠、荒蕪人煙。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讀《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眱删,想象詩人與元二是怎樣進行分別的。
在一次次渲染離別時的愁緒,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到那份濃濃的離別之情了。 想象詩中之畫,感悟酒中之情。設計總是比實踐更趨于完美。課上下來,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遺憾。如何把詩的寫景部分與后面寫情的'部分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如何合理地處理朗讀的時機與次數(shù),使朗讀與感悟融合得渾然一體。太多的遺憾和困惑將成為我繼續(xù)前進的動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繼續(xù)上路。
三、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
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lǐng)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當學生讀不好時,要再給他機會和指導,讓他自信地坐下,這一點今后教學中也要注意。
三、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jié)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因此,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作。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guān)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古詩如一幅幅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學習,去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種味。在教學中,我在兩個方面有所注重。
一、注重景物的想象。
在理解詩題時,我估計學生在了解安西這個地方會遇到困難,于是我就補充安西的圖片:漫天黃沙、一望無際的沙漠、荒蕪人煙。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兩行時,我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現(xiàn)了哪些自然景物?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在這清新明麗的春景中,詩人卻要送走自己的好友,他的.內(nèi)心又會是怎樣的呢?這樣,為體會詩人的情感做了鋪墊。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兩行時,我引導學生想象詩人與元二分別時會說些什么話,一次次渲染離別時的愁緒,通過反復誦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使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學生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到那份濃濃的離別之情了。
一堂課下來,我需要改進的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努力提高個人文化素質(zhì)。本人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授課老師需對文本做出精準的解讀,同時古詩需挖掘的知識點很多,需要授課老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一切對于目前的我來說,都是很難達到的。今后要多看書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二、努力增強教師的語言魅力。這首離別詩要讓學生入情入境,首先老師得通過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走進古詩中。從這節(jié)課看,我的語言平鋪直敘,缺乏激情和真情,別說打動學生,甚至連自己都沒打動。
三、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每個班的學生情況是不一樣的,應針對學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總有走教案之嫌,似乎在尋找適合我教案的學生!皟森h(huán)四步疑探式”教學模式用起來還是顯得生硬,主要是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多讀書多思考,努力提高個人素質(zhì),爭取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3
今天在北街學校我執(zhí)教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從整體上,我覺得這節(jié)課上完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師生學習的氛圍輕松、濃厚,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中感受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整堂教學體現(xiàn)了《課標》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之中。按照預設的以“情”為主線,以“解題——知音—解意—悟情—誦讀”主要環(huán)節(jié)引領(lǐng)著學生享受經(jīng)典之韻味,這堂課成功的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作者、學生和作者之間的發(fā)生對話,能夠從情感深處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渴求一種知識學習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引,使學生主動愉悅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讓學生按要求課前預習,這樣就彌補了40分鐘以內(nèi)難以尋求的資料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求知的好習慣;并且能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是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解題——知音——解意—達情—誦讀—積累;還有就是在理解詩意時抓重點詞句擊破的方法等等。這樣以來,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古體文的學習不在懼怕,并且可以輻射到課外,舉一反三的自學更多的古詩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及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lǐng)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四、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在本課中,教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實時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教師把可以托付的內(nèi)容盡量托付給學生,學生則彰顯了巨大的潛能。
當然,事無完事,由于面對的不是本班學生,了解甚少,在本節(jié)課上與學生對話時時有愿違:主要表現(xiàn)在沒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層次的得到發(fā)展,并且在課堂上不能作出準確的激勵與評價。說明我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4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點地從指尖溜走。轉(zhuǎn)眼,已經(jīng)工作一年半了。從新教師見面課,到匯報課,再到如今的轉(zhuǎn)正課,細心回味,自己隨著公開課的名稱的變化,也正在慢慢地變化。
本次公開課,我講的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是一首送別詩,要把感情融入詩中,才能使學生在感情渲染的過程中,感受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經(jīng)過課平時的認真練習、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及孩子們的積極配合,本次公開課較之前兩次有所提高和進步,由此,我得到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公開課就是平時課堂的一種呈現(xiàn)。以前誤解公開課要設計得盡量新穎,放音樂,放視頻就會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其實不然,現(xiàn)在意識到公開課不但要注重整體把握課堂設計,還要注意關(guān)注細節(jié)。而細節(jié)則是平時的一種積淀。鮑校長說我這次有進步,語言更加平實親近學生了,自身內(nèi)涵得到提高了,課堂設計也更加貼近學生了,很好。我知道這是一種鼓勵,其實我做的還不夠。但是,反思這一年的教學,經(jīng)過校長的幾次點播,我真的從這些方面注意了,這就是我的收獲。
其次,在教中學并成長!抖Y記·學記》中說“教學相長也”,大學時是在背,而現(xiàn)在是在親身受教。在工作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這句話被反復地驗證。這次公開課,由于客觀原因我沒有找人指導,只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試講中不斷改進,發(fā)現(xiàn)不足,以求更好。是孩子們的反應給了我新的思路,更好的講解方法,使得我前行,進步。
但是,通過這次轉(zhuǎn)正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很多不足:
首先,在課堂設置方面,沒有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興趣,導致到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好,氣氛不活躍。
其次,問題設置上,有的問題沒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如在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边@一句的時候,本來這首詩很短,應該在學生在充分想象離別場面的'過程中,感受詩人與朋友離別的濃厚情感。但是由于課程設置,這節(jié)課只是讓學生通過《陽關(guān)三疊》的音樂,感受離別的悲傷之情了,以后應該注意。
再次,知識傳授有漏點。這首詩之所以被人們廣為傳頌是因為它動人心弦的感人情懷,而這首詩最能傳達這種情感的地方在于“吟”“唱”之間,而不是單單的朗讀。但是,本節(jié)課我在介紹詩歌的過程中沒有對知識進行適當?shù)难由,導致這個知識點被遺漏。
在學習中改進,在改進中不斷成長,我享受于其中,同時也感動于其中。感謝鮑校長的悉心指導,從新教師見面課到轉(zhuǎn)正課,領(lǐng)導給了我很多直接的指導,使我獲益匪淺;感謝我的學生使我在課上能夠更加自如,在教中學到新的知識,收獲經(jīng)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5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
1、誦讀的層次分明,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gòu)成了一幅色調(diào)清新明朗的圖景,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遞升。本課的教學就這樣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以情為主線,給課堂注入了濃濃的人文色彩。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境,讀出了情,讀出了韻,學生在讀中真真切切體悟到情感。
2、重視誦讀方法的'指導,在讀中品味。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如讀“渭城朝雨浥輕塵”:“雨是細小的,應該讀得輕一點、再延長一點可能更好。”如課的一開始,老師就指導學生讀“送別”這個詞,讓學生輕輕地讀,讀出感情。接著指導讀課題,也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由讀正確到讀出情感。如指導朗讀前兩句詩時:“如果連貫一點就更好了。”如讀后兩句詩:“也許深情一點會更好!绷硗,呂老師非常重視詞句的品味。如引導學生從“浥”中體味到雨的微小;讓學生對“新”進行換詞,理解“新”的精妙;從“更”中體味到酒的一杯又一杯。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樣,教育無痕,這是教學之高境界。呂教師在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引導中,學生不僅讀懂了詩意,習得了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并增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
3、情境創(chuàng)設精妙,在想象中感悟。王菘舟老師曾提出課的三種境界:一是人在課中,課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課,課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課,課即是人。按照我的理解,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在閱讀教學中,也可分為這樣三種境界:一是積極的旁觀者;二是作者的摯友;三是讀者與作者二者合一,讀者便是作者。因此,深入感悟,進行積極地角色轉(zhuǎn)換、想象是重要的手段。在本課中,老師也設計了這樣一些環(huán)節(jié):如“在這如絲的雨中,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如“你便是王維,一次又一次的舉起酒杯,在這更盡的杯杯酒中,你最想對好友說什么啊?”如:“安西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呀?這一次要更盡的還僅僅是怕沒有朋友嗎?還怕沒有什么?”在想象和積極地角色轉(zhuǎn)換中感悟,并取得良好效果。有一位老師用低沉的嗓音演繹了那首凄涼的“渭城曲”。同學仿佛都進入這分別的場景。當我告訴學生王維在送別元二的六年之后去世,他們的分別變成訣別時,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惋惜,難過的神情。
這堂課顯得沒有以往的刻板,學生學起來似乎也輕松了不少。我想,無論課文的題材離孩子們再遙遠,只要教師精心挖掘,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6
《送元二使安西》是詩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時所作的送別名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guān)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這節(jié)課上,我力求讓學生感受到了送別的難舍難離。教學時按照“古詩四讀法”讓學生自讀自悟,鼓勵學生談自己對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從詩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記得: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教學開始,背誦相關(guān)的送別詩,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nèi)學習相結(jié)合。
第二步,知詩人,通過學生課外積累和課上老師出示,對于詩人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讀通詩句。會認兩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一個“朝”,一個“舍”,通過“舍”字的演變,讓學生感知中國漢字的魅力同時,也學會了“舍”的意思。
第四步:知詩意。
通過學生自己去抓字眼,明白詩句中一部分字詞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通過問學生“讀者這樣的詩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展開想象的翅膀,既理解了詩意,有悄悄地內(nèi)化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吸收營養(yǎng)。
第五步:悟詩情
我考慮如何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來充實這些略去的'畫面,讓他們在讀悟之間有所見。因為唯有如此,詩歌短短的28個字才能在學生頭腦里豐滿充盈起來,升華成一種美妙的境界;學生也才能真正走入詩人的情感,與詩人達致心靈契合。這首詩中,作者的情感都凝聚到了一杯酒里。追憶往昔,遙想將來,太多太多的話想要對故人說。臨別之際,詩人卻只是一次有一次地舉起酒杯來“勸君更盡一杯酒”。詩人想說的話,想表的情都化為了一杯酒,這一杯酒的分量由此可見。不難發(fā)現(xiàn),酒即是這首詩中負載詩人靈魂,折射詩人心志的一個意象。
對于教學而言,學生所有想象的畫面,所有由畫面激發(fā)出的情感,最后也歸宿到一杯酒里。于是,“體會酒中之情”作為我這堂課的暗線,穿插在全詩的教學之中。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詩人王維陪著元二一夜喝酒到天亮。質(zhì)疑:詩人會在這一夜說些什么?來體會兩位友人之間的不舍。
再創(chuàng)設情境,元二此去的地方為安西,他會遇到什么困難,作為好朋友,“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再次體會友人之間的不舍和擔憂……
接著出示圖片:陽關(guān)路,想象元二一路上會遇到什么,“你”會對他說什么。從中體會出擔憂、關(guān)愛……
最后點出,王維在元二去安西后不滿六年就于世長辭,世人作曲《陽關(guān)三疊》來紀念此段友誼,配樂誦讀。情感升華。
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他們是深深的友誼,是綿綿的思念,還有王維對元二無限的擔憂和關(guān)懷。當學生體會到了這一點,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時空、貫穿古今的活力,將學生與詩人的心緊緊地系在了一起,讀起來聲聲入情。
但我總覺得本堂課還不夠完美,學生領(lǐng)悟詩意沒有說出詩的韻味,在后面的朗讀感悟中,并沒有使整體的學生完全地投入,去讀、去體會,希望以后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讀詩的興趣更加高漲。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7
小學語文在古詩的教學中,由于時間、歷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讓學生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及感悟詩人的情感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起來就顯得很吃力,學生感覺很枯燥,例如以前我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20課《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由于這首詩所描述的'生活背景是遙遠的古代,元二被貶到安西去當官,那時交通不便,通訊不發(fā)達,從渭城到安西距離遙遠,騎馬都得走上半年,也不能通過打電話以解相思之苦。所以分別時詩人對元二依依不舍,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墒呛⒆觽兩钤诮煌ū憷⑿畔l(fā)達的年代,根本無法理解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的情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被動,課堂效果很差。于是,我在上學期教學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情,課前我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作業(yè):
1.讓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王維。
2.學生反復讀詩,并讓他們找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
3.讓學生查閱關(guān)于渭城、安西、陽關(guān)之間的距離以及各地的條件。
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在課堂上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由讀到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借助課前預習的知識品味到古詩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們感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元二依依惜別之情!蔽医又穯枺骸澳銖哪睦锔形虻降?”在匯報中學生借助預習中搜集到的關(guān)于渭城、安西、陽關(guān)之間的距離及條件。學生A說道“詩人與元二分別后距離遙遠,交通又不便利,以后很難見面,所以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睂W生B說道“關(guān)外條件艱苦,元二在那兒又沒有朋友,今后的生活肯定很艱苦,作者對元二關(guān)外生活十分擔憂,所以很舍不得。”學生c說道“老師,通過課前預習我知道了王維當時身體不好,他害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元二了,所以他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蔽艺f:“孩子你們說得太好了,可見你們的預習做得很好。是的,王維在元二離開的兩年后去世了.可見他們的分別竟是永別呀!讓我們帶著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再次朗讀這首詩!睂W生們讀得入情入境,孩子將詩人對朋友那種離別與牽掛感悟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預學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及感悟詩情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古詩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在授課前,一定要布置好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使其能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8
昨天在學校上了一節(jié)錄像課《送元二使安西》,自我感覺糟糕透了,現(xiàn)將失誤與不足反思如下:
一、這是一首王維的典型的送別詩,我在教學中希圖通過本詩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送別詩的特點,對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作品特點有初步的感受。于是我設計采用情景教學法和朗讀法進行感悟體會?烧n堂中卻沒有講學生帶入離別情境中,更未能讓學生體會到王維與元二之間的離愁別緒,因此朗讀很不到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學生的生活與唐代的生活距離遠,現(xiàn)在離別了,過幾天還會再見面,或者可以寫信,或者可以打電話,甚至可以上網(wǎng)視頻聊天,離別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值得傷感的.事情,因此對于兩位好朋友那種依依惜別之情是難以理解的,但我課前沒有預設到這一點,致使學生出現(xiàn)用歌聲”我在這兒等著你回來,等著你回來"的讓我始料未及的表達,也有“一路順風,半路失蹤”的戲言出現(xiàn)!坝鍪虏坏,反求諸己”,與其說是學生的不夠嚴肅,不如說是自己的備課出現(xiàn)疏漏。如果我能通過地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渭城到安西之間的距離,通過語言、圖片讓他們感受到陽關(guān)以西滿目荒涼的景象,知道古代沒有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施,他們一別就會是三年五載,一別就可能是十年八年,一別就可能是永遠……也許學生就不會出現(xiàn)那樣的問題了。沒能將學生帶入詩歌情境算是此課最大的不足。
二、課件出現(xiàn)問題也是我自己的原因,“電腦操作不熟真可怕”,這是我最真切的體會,盡管我在課前做了調(diào)整,但不同的辦公軟件,不同的版本仍讓我措手不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學好電腦,用好電腦,讓它成為我的工作、學習好幫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19
經(jīng)過撰寫教案,充分的備課,踏上了磨課之旅。在研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第一次試教,按照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來一步步實施課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問題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過多過雜,有些重點不突出;古詩指導有些生硬;時間的分配也不太合理。導致產(chǎn)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沒能做好充分的課堂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沒經(jīng)過仔細的`推敲。
在進行自己的教后反思和聽取備課組老師的意見之后,再次修改教案,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明晰了必須抓重點,有詳略,以古詩的朗讀為主,在讀中去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感悟。先抓后放,讓學生一步一步來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認識到不這些缺陷與不足之后,便開始了重新的備課。在第二輪的磨課后,效果明顯的比第一次好,然而還是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進入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動手寫的時候又寫不好。在聽取聽課老師的意見之后,總結(jié)原因主要如下:
一、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
主要問題集中于古詩的朗讀指導和古詩的詩意評價不到位。對于學生互相的評價欠缺引導,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走過場之嫌。
二、教學語言不夠豐富。
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比較貧乏,欠缺生動。特別是指導這一類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的時候,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往往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自然地融入詩情畫意當中,然而,這一點還是做得遠遠不夠的。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 20
近日有幸參加了東北三省閱讀教學大賽,我所執(zhí)教的《古詩兩首》,在大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是一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于使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因兩首詩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設計教學時,我運用整合的理念,讓學生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理解提升。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反復誦讀,使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直入課題,通過兩首詩題的對比,找出共同點,初步了解詩的要點,把握詩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別詩題目的共同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誦讀訓練,即初讀讀正確,再讀讀出節(jié)奏,三讀想象畫面,四讀在對比中體會詩情。
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三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我看來,詩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詩教學的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借助古詩來想象畫面,將無聲的文字想象成有聲的畫面。因此,我將體會理解詩意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成“為詩配畫”,這樣即降低了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為對比升華,即在對比品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同中求異,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異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寫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蘊含其中。
整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努力做到以生為本,重視孩子的想象、誦讀和感悟,將古詩教學以一種更為簡易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這節(jié)課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學生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師要教什么。也許這樣的教學才是更具實效的。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9-1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8-29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反思02-07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反思10-20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8-2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8-07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07-15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通用02-12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