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草原》教學反思1
老舍先生寫的《草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jié)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lián)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由于本文是本組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根據(jù)文章的特點,我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無限熱愛和對民族團結(jié)的贊頌之情,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激起了解西部,熱愛西部的興趣。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1正確、琉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內(nèi)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澳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钡葍(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為了能更好地實現(xiàn)我的教學目標,首先,我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查閱有關的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其次,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一方面,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草原的美景分為三大部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圖畫,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還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jié)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由于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于是,我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出示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從而更進一步深入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感受相互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后,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走進西部,了解西部和熱愛西部。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即使學生和老師是多么喜歡這篇課文,多么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師生從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中、從文章字里行間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但是始終未能親身到遼闊而又美麗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這一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感遺憾。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钡拇_如此,我個人認為,假如學生和老師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體會絕對比現(xiàn)在看圖片、
《草原》教學反思2
草原這一課是一直以來的經(jīng)典之作,無數(shù)名師都講過,能出彩的都在第一自然段,可是我們組內(nèi)要求都講第二課時。自己一個人在備課時就覺得沒有出彩之處,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就按照常規(guī)的講法來備,沒有什么新意。星期二第一節(jié)在五(1)班試講,讓組長劉潔瓊老師來試聽了,經(jīng)過劉老師的指導,幫我解決了備課時的一大難題。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自然段,寫了草原的`風景美。第二至五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寫了草原人民的人情美?墒窃诘诙匀欢蔚那鞍氩糠诌在介紹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風景。當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段,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學生很容易說出:熱情好客。然后過渡:我們想要見到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之前,先要隨老舍一起欣賞一下初入草原的美景,之后再進入感悟熱情好客,當時我也覺得有些反復、不流暢。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將先后順序顛倒一下,由復習第一段的風景美直接出示寫景的語段,品讀完之后,再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剩余部分,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么?”這樣處理既自然流暢,又讓后面的內(nèi)容緊密連成一體。(DX)
《草原》教學反思3
小學課文《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jié)。學習課文,就是讓學生理解這些美,從中受到美的教育。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就設計了聽歌想像美景、品讀優(yōu)美句子、美圖配佳句、看錄像感受人情美、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景,熏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jié)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來結(jié)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fā)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xié)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fā)展。
這篇文章結(jié)構清晰,著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落實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尤其是寫作方法的點撥: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草原的天的可愛,美麗;把寫景物和感受緊密結(jié)合起來;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體恰當?shù)匕蜒蛉涸诓菰系拿辣憩F(xiàn)出來。
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第一段寫景語言優(yōu)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戰(zhàn),用自己的語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拿谰爸匦逻M行描述,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學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有(),有()的句式進行描述,真正理解到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在贊揚聲中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驚嘆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覺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為什么?分層次去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愿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著心田,引發(fā)起激情,要抒發(fā),要表達。然后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果你就在老舍身邊,你將怎樣抒發(fā)你此時的心情?使學生深層次體會到草原的美。
三、品讀課文,抒發(fā)美的情懷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詞句的欣賞、品味,應與朗讀融為一體,學生通過對好詞好句的欣賞,進一步入情入境,以至與最后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用朗讀來抒發(fā)美的情懷,達到我口誦我心的境地。
四、啟發(fā)想象,聯(lián)想美的畫面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學生根據(jù)積累語言文字想象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表象,教學“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一個從語言到表象的體驗過程,因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語言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
五、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
4、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jié)語缺乏感染力。
《草原》教學反思4
《草原上》是三年級上冊第二課的一首歌曲,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jié)樂段。其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首先,發(fā)聲練習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接下來演唱的效果,發(fā)聲練習一定要提醒孩子輕聲演唱,把音連貫在一起,自己聽辨什么是美的聲音。
其次,帶領孩子們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再次感受這兩個音符的長短,把“—”歐帶進節(jié)奏,讀一讀,知道了這些時值的長短,開始讓學生看歌詞中的節(jié)奏型,試著讀一讀。這首歌曲的歌詞很簡單,孩子們只要多注意就能夠正確的讀出來,但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忽略了“×———”全音符的時值,可能會有部分學生讀不正確,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留意并糾正這個地方,再次提醒孩子們這是個全音符“×———”注意有幾拍,不要少拍。歌詞按照節(jié)奏讀下來以后,我試著先讓學生認識“356”三個音,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孩子們對音準應該有了初步的認識,引導大家學習樂譜,主要問題在高音“1”上,沒有大概的高低音概念,就沒辦法完整演唱樂譜。
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能把他們想像的完全一樣,設計的課程應該是有變化的,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教學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慢慢摸索,繼續(xù)學習!
《草原》教學反思5
《草原》這篇課文收錄在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就設計了聽歌想像美景、品讀優(yōu)美句子、美圖配佳句、看錄像感受人情美、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huán)節(jié)。
單純地通過語言來想像從沒見過的景色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就請一位家鄉(xiāng)在內(nèi)蒙古的善于歌唱的女同學唱了一首蒙古族的《祝酒歌》,美妙的歌聲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積極發(fā)言描述自己通過歌聲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順勢要求他們用完整、優(yōu)美的語言說說想像中的草原,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已經(jīng)感受到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這時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課文的句子,很自然的達到積累優(yōu)美語言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最終讓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并得到全面發(fā)展,取得學與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點設計了“美圖配佳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大量從網(wǎng)上搜集的草原風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寫得十分優(yōu)美的、需要重點理解的句子。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在小組中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為他(她)選的句子配上一幅圖片,制作成演示文稿,并結(jié)合圖片談談自己的理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意境,但他們腦海中抽象的畫面怎樣具體地再現(xiàn)在其他同學面前呢?再用語言來描述的話一方面不可能超越語言大師的范本,另一方面未免枯燥,所以我利用網(wǎng)上大量的圖片資源,讓學生選出他們認為最適合所選句子的圖片。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個目的:一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并通過圖片再現(xiàn)在學習伙伴的面前;二是讓學生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我們不是通過字典來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過鮮活的、真正的草原風光讓學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但又不單純是感受,學生選圖片的過程,實際是他們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交流意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鍛煉。但在指導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該在朗讀的層次上對學生做出漸進的要求,如“誰來讀?他讀的怎么樣?誰讀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誰能讀的更好?(指讀得好的學生)我們像他一樣讀!倍皇菃渭兊恼l再來讀,以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在朗讀上的相互學習和進步。
“美圖配佳句”這一設想看似操作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幾點值得注意:
。、雖然是設計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但是整體上還是應該以語文課的要求為主,不能為應用媒體而應用媒體。試教時就有這樣的問題,我將“找句子、配圖片、讀句子”幾個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整體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就忽略了朗讀,一找到句子就進行配圖,結(jié)果大半節(jié)課都用在了計算機操作上,語文課上得像計算機課了。在修改教案時我就將任務環(huán)節(jié)細化,逐一分配下去,并以比賽的形式限定制作演示文稿的時間,這樣以來學生的注意力就轉(zhuǎn)移到朗讀、理解上來了。
2、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是為語文課服務,應盡量減少學生可能會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單調(diào)重復的技術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事前做好準備工作,如為了節(jié)省學生制作演示文稿時輸入文本所用的時間,我事先就做好一個演示文稿,裝在學生機里,里面就有課文中優(yōu)美的或較難理解的句子,學生只要選出它,直接插入圖片就完成了。
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受限于教師機、學生機這個機房形式,展示某個學生作品的速讀太慢,不用每次都等上差不多半分鐘才能展示一個學生的作品。如果可以利用專題使教師、學生甚至是家長之間實現(xiàn)相互的實時交流甚至是相互點評。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一平臺,使學生不僅可以在小組內(nèi)面對面的交流,還可以有更高層次的借助的零距離、多層面交流。
多媒體環(huán)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課件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中展開學習,展開討論,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自信。通過一個階段的實驗,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成功喜悅,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單把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與知識牽手,將學生帶入利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殿堂,為他們以后的終生學習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知識海洋。
《草原》教學反思6
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充分的進行了準備,希望能給班級的孩子們一個快樂學習的課堂。
成功之處:
1.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剛開學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調(diào)動和收心效果。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 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游,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zhì)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學反思7
《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描寫了我國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和草原上歡騰的場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我國草原的熱愛,同時體會課文從不同方面描寫草原特點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過聽王老師的課使我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草原的美麗不僅僅表現(xiàn)在它的廣闊,還體現(xiàn)在其自然景觀的無雕琢,藍天白云,大大小小清亮的湖水,湖水中閃爍的太陽的七彩光芒,綠色草原上盛開的各色野花,組成了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作者在這部分的描寫中由遠及近,層層展示了草原的廣闊美麗。其次,草原上歡騰的場面是由動物無拘無束的活動,牧民們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構成的。課文中描寫的動物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進行著各自的活動互不干擾,小牧民神氣活現(xiàn)的歌唱著自己美好的生活。草原從靜態(tài)的.廣闊美麗到動態(tài)的歡騰,展現(xiàn)了生動的生活氣息。
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整體把握使我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在課堂教學中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我按照王老師的思路,在我們班上了一節(jié)。 但是我又加入了更多的相關資料充實課文的內(nèi)容,如:課題“錫林郭勒”的意思;內(nèi)蒙古的地圖;草原上各種湖水、野花、動物活動的圖片等,我把這些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上提供給學生,作為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依據(jù),并在學習野草時復習學習過的古詩《草》,在體會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時介紹蒙古族的民情生活,這些資料的融入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草原、對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由于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學生在編寫歌詞時變得輕松、自如,不覺得沒話可寫。
結(jié)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聲中結(jié)束教學,使學生覺得意猶未盡。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新意,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有體現(xiàn),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這樣幾個例子:在總結(jié)草原廣闊美麗時,畢云瀚說:草原是美麗的,有一碧千里的野草,有清亮的湖水,有各種各樣的野花,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草原》教學反思8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語言,向人們生動展示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風光和內(nèi)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這篇文章結(jié)構清晰,語言流暢,對場面描寫富有激情,細膩傳神,并且將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成功之處:
一.借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由于農(nóng)村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閱讀理解,而不是想著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tǒng)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說自己的話,說自己想說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nèi)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nèi)心實際了。
三、啟發(fā)想象,聯(lián)想美的畫面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學生根據(jù)積累語言文字想象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表象,教學“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一個從語言到表象的體驗過程,因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語言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
存在的不足:
。、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過細,以致教學中時間比較倉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覺。比如對重點語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時間用得過多。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xiàn)很好,但卻急于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復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即使學生和老師是多么喜歡這篇課文,多么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師生從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中、從文章字里行間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但是始終未能親身到遼闊而又美麗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這一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感遺憾。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钡拇_如此,我個人認為,假如學生和老師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體會絕對比現(xiàn)在看圖片、看書、看錄像、讀書深刻得多。
《草原》教學反思9
《草原》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情工作室上傳的:憑借教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感濃郁的文章。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草原,為那里的美麗風光所陶醉,被熱情的蒙古人民感動。不但描繪了草原的風景如畫,而且抒發(fā)了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注意了憑借教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fā)表達欲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課上,我首先以一首《敕勒歌》引入,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激起了解草原的興趣。接著,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在范讀中學生認真傾聽,有了自己的感受,各個急于表達,并不由自主地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多種形式朗讀,大膽想象,樂于表達
課文是學生學習的版本,它應該屬于作者的感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的感受,應該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我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再選一名同學朗讀,大家閉目傾聽,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副副畫面后,他們爭先恐后地述說自己的'想象,樂于表達的閘門一打開,猶如奔騰的河水,學生的想象力令我折服與欣喜。
三、培養(yǎng)語感,準確表達
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用詞的準確、精練、貼切。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句意。如,我出示簡易的草原圖與中國畫后,學生輕松地理解了“渲染”和“墨線勾勒”;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感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并從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生活,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適時仿照作者的比喻手法,進行仿寫練習。學生既領悟了草原羊群的美,又練習了準確、生動的表達。
四、尊重主體,自由表達
通過小組交流、全班討論,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后,我鼓勵學生盡可能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如“你來到草原后會干寫什么?”學生興奮之情溢于笑臉之上“我要痛痛快快的跑幾圈”“我要無拘無束地縱情高歌”“我要騎上駿馬自由奔馳”……
五、回歸現(xiàn)實、創(chuàng)意表達
當學生真正領略了草原的美麗后,我以向蒙古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方式來練習表達。靜靜地想一二分鐘后,小手高高地舉起來,自豪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其中不乏精彩的語句,更多的是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喜愛。
我欣慰,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提高;我驚喜,他們筆下也會生花;我慚愧,他們的潛力以前挖掘得不夠,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不夠。
本課不足之處:
如果課上以錄音配樂朗讀,會更使學生入情入境;如果以課件真實地再現(xiàn)內(nèi)蒙古草原的風光,會讓學生有更切身的深刻感受,激起對草原的渴望與熱愛之情。
課上有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學生顯得膽量不足,需要為其增加鍛煉的機會,并糾正表達時有語病的學生。
《草原》教學反思10
看到這篇課文是那樣的熟悉,它是五年級學過的內(nèi)容,在這一次新的統(tǒng)編教材里又出現(xiàn)了,我覺得應該不用學了,只需一帶而過,完成練習題就可以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備課,突然發(fā)現(xiàn)此次的重難點與之前的有所不同,教學的側(cè)重點發(fā)生了變化。也許這就是新教材的'“新”吧!
備好課,走進課堂。按部就班的讀書自學,積累字詞,解決了基礎知識問題,開始探究學習。此次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寫,并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課文中,作者按照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描寫了草原的風光,最后還展開聯(lián)想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因為是五年級學過的內(nèi)容,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輕松。剩下的2—4自然段則作為略讀段落,從中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最后,抓住課文中心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來體會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再學這一課時,按照一定順序描寫景物,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成了本課的重點!所以學完這一課后,除了完成課后練習題,我還讓學生仿寫課文第一自然段,交上來的小練筆大多同學寫得不錯!
反思存在的問題:課堂講解過于繁瑣,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課堂效率不是很高!
《草原》教學反思11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jié)。學習課文,就是讓學生理解這些美,從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 創(chuàng)設情景,熏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jié)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來結(jié)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 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fā)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xié)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fā)展。
這篇文章結(jié)構清晰,著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落實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尤其是寫作方法的點撥: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草原的天的可愛,美麗;把寫景物和感受緊密結(jié)合起來;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體恰當?shù)匕蜒蛉涸诓菰系拿辣憩F(xiàn)出來。
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第一段寫景語言優(yōu)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戰(zhàn),用自己的語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進行描述,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學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 ),有( ),有( )的句式進行描述,真正理解到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在贊揚聲中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驚嘆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覺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為什么?分層次去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愿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著心田,引發(fā)起激情,要抒發(fā),要表達。然后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果你就在老舍身邊,你將怎樣抒發(fā)你此時的心情?使學生深層次體會到草原的美。
三、 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
第二部分重點體現(xiàn)。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xiàn)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xiàn)得不夠明顯。
主要問題:
1、 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 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 第二部分處理的較倉促。
4、 教師的點撥語,過渡 語,總結(jié)語缺乏感染力。
《草原》教學反思12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記述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境。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jié)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回味空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
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抓住本文的線索,弄清課文的順序,了解課文描寫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達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練的詩句總結(jié)全文。
品味課文的精美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感情也在變化。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寫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的語句,,通過品味、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總之,抓住本文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及時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情境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初步了解本課的寫法對今后學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做好引導。
《草原》教學反思13
《草原》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深入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查閱有關的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其次,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一方面,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草原的美景分為三大部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圖畫,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內(nèi)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
3、我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結(jié)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們劃分段落,總結(jié)段意,讓學生們整體地把握了文章的結(jié)構,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的巧妙。
4、由于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于是,我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出示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從而更進一步深入地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感受相互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5、最后,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走進西部,了解西部和熱愛西部。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xiàn)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jié)如下:
1、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才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的熏陶,產(chǎn)生共鳴。在這課中,我投影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吸引了同學們,從而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兼顧兩方面,既重景色的欣賞,又重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首先寫草原的美麗景色,再談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友好。我首先讓孩子們學習有關的景物的描寫,再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民族情誼,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
三、不足之處
雖然這一課的學習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學永遠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課中,我還有不足的地方。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語氣語調(diào)的把握上有欠缺,在對學生的回答問題上的激勵評價針對性不夠。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在之前成功的基礎上,增加課件中對草原景色圖片的展示,注重自己的語調(diào)、語氣,以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學生,及時、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回答,給予回答精彩的同學以肯定,給予回答不到位的同學以鼓勵和點撥,使得這節(jié)課互動效果更突出。
《草原》教學反思14
教完《草原》一課,我覺得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后進行如下的反思:
一、準備不足,考慮不周全
在教學設計中,我有設計了學生部分的回答,但在孩子們別樣的思維中,別樣的回答中,我沒能及時反應并加以點評,這充分說明了我在備課時候考慮欠周,準備得不充分,在課堂上沒能變通,思維受到了限制,一味的按照設計的走,一步走錯,步步錯。
二、埋頭書本,未能及時贊賞
新課程強調(diào):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以更多的發(fā)展和表達的機會,教學要發(fā)揚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導多向信息交流。同時,要展開師生、生生之間的評議,面對學生精彩的發(fā)揚,我竟然忘記了“贊賞”這兩個字,甚至最基本的鼓勵話語和眼神也沒有。對學生的`發(fā)言,又沒能及時地給予點評,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回答都一頭霧水,挫傷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我死板的照著我的教學設計去走,整節(jié)課,我仿佛是用一個個的問題當?shù)竟纫龑B雀們進食,沒有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能在我心不在焉的情況下,做出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的回答,這著實讓人興奮,我沒能及時地引導,導致孩子們慢慢地沉悶。
三、文本細讀,未能有效
在課堂上,雖然我抓住了一些字詞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感情人物形象,但在有效上,未能表現(xiàn)出來,大多是點水蜻蜓,點到即止,因此學生跟著我的腳步,“飽食”了文本,卻食之無味,腹中無物。
此外,對文中要弄明白的“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文眼,也沒能引導孩子們通過回顧全文來加以理解,在他們還在慒懂之中,我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全文的教學。
四、幾點啟示
1、多練語言基本功,讓自己的語言更加生動精彩,讓自己課堂上的過渡能夠水到渠成。點評學生時,多從小處著眼。
2、與學生交流時,應該更加平易近人,自然一些;要多關注學生,不要一味關注自己的教科書和課件,學生一旦發(fā)覺自己被忽略了,興趣自然不高。
3、學會及時指導學生,給予孩子以鼓勵性的語言或暗示,如果多給孩子一次機會,也許能改變孩子一生。
4、課堂上,多讓學生自主閱讀。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
《草原》教學反思15
今天聽徐建花老師執(zhí)教了一年級的《草原》這一課,把我的思緒一下子又拉到了六年前——自己帶一年級時候的情景:聽著孩子們奶聲奶氣的朗讀,看他們雖不精彩但卻極力投入的上課,看他們?yōu)榱死蠋熞痪浜唵蔚谋頁P一本正經(jīng)努力地讀書……不禁有些感慨——這些,是現(xiàn)在高年級課堂所缺少的一種生動和真實!
一年級的孩子,初生的牛犢不怕虎,他們是率真而勇敢的,答錯了也不會怕聽課的老師笑話,但同時,我們也從這堂課上可以想見徐老師平時是怎樣讓這些孩子如沐春風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的,是怎樣努力地構建這民主和諧的課堂的。每一次表揚、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都是孩子舉手勇氣的,是他們自信心的基石,因此全班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低年級的課堂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是重難點,今天,徐老師采用了多種方法突破:圖文結(jié)合,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個別讀,學生齊讀……恰當而巧妙。
對于江南水鄉(xiāng)的學生來說,草原是相當陌生的,上課前,老師選擇的歌曲、圖片在不經(jīng)意間就把學生帶到了那遼闊的打草原上,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jīng)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像的缺憾。在教學時,徐老師更是通過多媒體課件、通過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傾聽教師的誦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產(chǎn)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jīng)驗之上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通過自己的朗讀再次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梢哉f,這樣虛實結(jié)合,兩次感知,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感知是深刻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恰到好處的。
低年級學課文要不要板書設計?如果要,怎樣的板書才是合理的?怎樣的板書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用?我覺得教師在板書時不僅是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更是寫字的“言傳身教”——給學生示范,所以我覺得板書的設計更要少而精,要用足夠短的時間寫,卻派到足夠大的用場。如:理清條理、指導復述課文,背誦課文時候,關鍵的一個字、一個詞等。
【《草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反思02-20
草原教學反思06-13
[優(yōu)]《草原》教學反思07-05
草原教學反思【必備】07-05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3-08
草原上教學反思02-07
語文《草原》教學反思10-21
課文《草原》的教學反思11-25
語文草原教學反思03-30
《草原》教學反思(熱)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