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學反思1
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時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yǎng)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fā)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素養(yǎng)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現(xiàn)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fā)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我在教學《我的大樹》這課時,經課前準備,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針對校園內幾棵大樹設計了一個觀察活動的體驗學習過程。學生站在大樹前,我看到了什么?學生以樹基觀察到樹冠,交流信息從幾條到幾十條。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節(jié)大樹的生長狀態(tài)都是不同的,新葉為什么是帶有黃色(新綠)樹木有沒有生長的敵人?樹枝為什么越長越粗?有學生提及樹也有呼吸,樹是從哪里吸收水份的?吸到的水分又到哪里去了?……觀察使學生獲得了聯(lián)想又產生了疑問,其實正是疑問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直觀大樹,學生有了樹干圍圓的長度概念,繼而產生了對直徑的要求。大概是讓學生的實際觀察升華為理性的知識。樹葉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富有吸引力,學生比較全面知道一張完整的樹葉構成是由幾個部分組成。并在課外觀察小卡片上記錄,起到拓展知識的目的。
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的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的頻率,絕不能高形式而丟掉本質內涵。
古人曾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科學老師,應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全新的視覺來看待每一節(jié)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學反思2
眾所周知,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由法國科學家笛卡兒、德國化學家邁爾和物理學家赫姆霍茨、英國物理學家焦耳以及格羅沃等人以不同方式各自獨立加以論證提出的,這是所有物理現(xiàn)象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當然也是自然科學中一切物質必須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定律所不可取代的。恩格斯曾把這一定律稱之為“偉大的運動基本定律”。
《能量的轉化》這節(jié)設問巧妙,內容廣寬,發(fā)人深思,易將學生導入探究的平臺,確實能起到本章的壓軸戲重任。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依據(jù)課程標準的.教科書的設計編排,參照教學參考資料的意見,把這節(jié)分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簡述能量能夠發(fā)生轉化和轉移;第二部分是能量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總量保持不變;第三部分提出能量轉移和轉化是有方向性的思考。第一部分諸多章節(jié)逐步涉及、展開,學生有一定基礎。第二部分是全節(jié)的重點,甚至是全書的重中之重,學生雖有一定認識,但不到位。第三部分較為抽象,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通過一些具體事例的分析將其形象化、生動化。
首先要闡明的是突出重點,將能量轉化和轉移過程中,總量保持不變這一關鍵落到實處。由于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適定律,沒有一個固定的表達式,也無法進行理論論證或數(shù)學推導,所以以往教材都是直接給定的,簡單是簡單了,但違背了物理學以物說理的宗旨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如何將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引出更為自然、順暢呢?根據(jù)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文字表述: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chuàng)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的總量保持不變。所以,我們只要解決好能量不會消失、能量不會創(chuàng)生,自然也就能說明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了;而能量的轉移與轉化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然掌握。如何說明能量不會憑空消滅。可例舉一些現(xiàn)象和運動,討論它們的能量是不是消失了?例如,自行車停蹬以后,隔一會停下來了,自行車的動能消失了嗎?保溫瓶內的沸水,幾天以后涼到跟室溫一樣,沸水的內能消失了嗎?……所有這些,表面上看能量消失了,但是實際完全是能量之間的轉化和轉移,這些能量都沒有消失。 如何說明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可先從一個簡單例子入手,有一種自動機械手表,戴在手上,不用開發(fā)條,可運轉久遠,它的能量似乎憑空產生?先讓學生討論一下,很易知道這是能量的轉移的結果,沒有憑空產生。
如何說明永動機肯定不能永動?一般說永動機的設計是頗具匠心,非常巧妙,迷障眾多,再加上有關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機械知識學生也不具備,要識破其違科學是不易的。所以在選擇永動機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評批一兩臺歷史上曾有人設計過的,結構原理較為簡單的永動機,這樣學生也較易理解為什么永動機不能永動。這樣也就在反面的論證了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學生對能量的轉化和守恒的理解也就更到位。課堂上我們是通過影片上對簡單永動機的揭秘來完成教學的,學生從看到永動機時的肯定,到揭秘后的否定,他們對這塊知識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對知識的理解也是很到位。
科學教學反思3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對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過比對消化器官圖,猜想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過程和進行模擬實驗,初步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消化需要多種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合理飲食。
《食物的消化》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人體學中一個重要話題,學生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他們的認識是不全面、不完整甚至是模糊錯誤的;同時,在人體消化系統(tǒng)里,只有食物旅行中的出發(fā)點和終結點是能用肉眼觀察到的,其他消化器官不能被直接觀察到,屬于人體暗箱問題,這一點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認識上的難點;另外,作為一個系統(tǒng),各消化器官各具什么功能,是如何協(xié)同發(fā)揮系統(tǒng)作用的,又是學生既感興趣同時知之甚少的內容。以上這三點,作為執(zhí)教者的我,是通過事先多途徑多種方式的調查獲得的相關信息。所以,對于本課的執(zhí)教,調查學生的前概念,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盲區(qū)、模糊區(qū),找到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很重要的。只有符合學生的需要,切合學生的興趣點的課堂設計才是有效課堂的基礎,這是我最真的感受之一。
在激趣情境導入后,我直切研究主題,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我在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自己動手繪制消化系統(tǒng)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前認知畫出的食物旅行圖是五花八門的。但從口腔出發(fā)到食道到胃的路徑圖大致相同,關鍵產生分歧之處在于胃以下部分,可大致分為三類:
大小腸的順序不同;大小腸的走勢(直或彎)不同;大小腸的根數(shù)不同。我深深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所以有意識地牢牢抓住它,不斷地詢問:你為什么這樣想?沒想到,學生的回答(盡管有些是錯誤的.)是那么地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如:大腸在前,因為胃里的食物更容易流下去;小腸在先,因為胃里的食物流向小腸,可以更慢些并且緊貼小腸壁,讓營養(yǎng)萬分更充分吸收;大小腸有多根,可以分流,更快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大小腸只有一根,如果有多根,食物剛吃下去不久就要排泄,這跟事實不符等等。不管對與錯,我先給予充分的自由時空讓他們進行有序的辯論,而且點頭示意。然后把正確的旅行圖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對比,找出差異,可以和同學之間將剛才有爭議和有共同意見的地方找出來共同研討,加深理解。我想,通過畫一畫,說一說,辯一辯,看一看,論一論的活動,在思維碰撞中理清食物在人體中的旅行進程,將模糊概念自然而然地轉變?yōu)榭茖W的清晰概念,這樣對學生來說更有趣,印象更深刻,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消化器官在其系統(tǒng)中的作用與功能。
最后,我補充了肝膽胰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及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怎樣被人體吸收的知識,這應是消化系統(tǒng)里的一個難點,我將它作為補充知識作了相關介紹,拓展了學生知識面,也使本課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科學教學反思4
設計意圖:
在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在一次玩水過程中,一位孩子問道:“老師怎么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我聯(lián)想到死海上物體漂浮的現(xiàn)象,便設計了此次的活動。孩子們對實驗活動漸漸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過實驗活動能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秘密,感受獲得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主要采用的是實驗的方法。又結合了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觀看課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幼兒感受獲得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活動準備:
大臉盆兩個糖、鹽、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水雞蛋一人一個小臉盆毛巾課件《淹不死人的死!
經驗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物品,并實驗在水中的沉浮。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每組“沉與浮”的實驗結果
課前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各種物體并分組進行實驗物體的沉與浮,課上由一位幼兒來介紹。
將物體按沉與浮分類
師:“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東西放在水腫是浮起來的”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1、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師“雞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
幼兒將雞蛋防如裝有水的一次性被子里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
生“雞蛋在水里是會沉下去的”
2、變魔術“雞蛋浮起來了”教師出示一份水,防如雞蛋,雞蛋浮起來了。
師“猜猜為什么雞蛋放入這個水中會浮起來呢”
生“放了鹽”
出示鹽、味精、糖
“老師在水里加了一樣東西,你們猜猜是什么?”
師“你認為我的水里放了什么?”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
實驗后講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雞蛋怎么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換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后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三、死海的秘密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觀看課件,了解死海能使物體漂浮的成因。
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活動前,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在水中加如鹽后放入硬幣、紐扣等,但都未有預期效果,放入蛋實驗的結果最明顯,也便于幼兒實驗后得出結論。
2、在實驗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實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不能使用咸蛋,因其在淡水中也會漂浮。
3、在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提供一個籃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兒放入淡水中的雞蛋拿出放入籃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認為的東西,以免雞蛋滾落地上后發(fā)生碎裂等情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再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總結水的性質。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嘗一嘗、看一看、抓一抓,去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發(fā)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沒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又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ǘ、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現(xiàn)有知識,給幼兒創(chuàng)設應有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孩子們就會有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了解牙齒的作用,要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齲齒形成的教學掛圖一幅。
2、保護牙齒的教學掛圖。
3、事先提前兩天與幼兒找?guī)讉蛋殼,洗凈后把每個蛋殼的一半浸醋里。
4、每人一面小鏡子。
5、每人一塊餅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
附:謎語《牙齒》
健康衛(wèi)士穿白衣,上下兩排真整齊,口中飯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二、基本部分:
1、師:"請小朋友先說一說牙齒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對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
2、請小朋友每人吃一塊餅干,通過嘗一嘗餅干讓幼兒體會牙齒的作用。
3、師?"剛才小朋友吃過餅干,請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縫里多了什么?"(殘渣、碎屑)"如果不弄掉會使牙齒變得怎樣?"
4、出示小實驗,請幼兒觀察,撈出浸在醋里的蛋殼,請幼兒看看、捏捏、說說蛋殼有什么變化?并比較浸在醋里的蛋殼與沒浸過醋的蛋殼有什么不同?(浸過醋的蛋殼變黑、變軟了)
并討論:蛋殼為什么會變黑、變軟了?
教師小結:醋是酸的,醋會腐蝕蛋殼中的鈣,所以蛋殼就會變黑、變軟了。
5、找齲齒:請幼兒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長齲齒?
6、討論:
(1)、啟發(fā)幼兒討論為什么會長齲齒?
(2)、重點請長了齲齒的小朋友說一說長了齲齒后的感受是怎樣的?你又是怎樣治療的?
教師利用教學掛圖向幼兒講解齲齒形成的過程。
7、教師結合教學掛圖
小結:食物吃到嘴里后,會有殘渣留在牙縫里,嘴里唾液中有一種酶會使食物殘渣變酸,日子久了,這些酸會使食物殘渣腐蝕蛋殼一樣,使我們牙齒表面的鈣被腐蝕掉,牙齒就會變黑,發(fā)生齲洞,變成齲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長了齲齒以后會牙疼,還要請牙科醫(yī)生給你治療,所以請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8、讓幼兒討論:如何預防齲齒。
9、鞏固練習,出示保護牙齒的教學掛圖。
讓幼兒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保護牙齒的?
10、教師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刷牙,欣賞兒歌:刷牙歌。
幼兒討論還有哪些保護牙齒的方法,教師進行補充。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保護牙齒的有關知識:
第一,當牙齒活動時,不要用手去搖它,這樣會影響恒牙的萌出,并容易引起感染發(fā)炎,要讓它自己脫落。
第二,當新牙快長出時,不要用舌頭去舔它,這樣會使牙齒長的不整齊。
第三,當乳牙還沒掉,新牙就從旁邊長出來,或者有些小朋友的牙齒掉了很長時間,還沒長出新牙,應當讓爸爸媽媽帶到醫(yī)院請醫(yī)生看一看。
第四,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多吃糖果,不挑食,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質的食物。
四、活動延伸。
1、與家長配合,請他們提醒幼兒堅持每天早、晚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引導幼兒開展"比比誰的牙齒好"活動。(利用小朋友在幼兒園吃點,教師提醒幼兒吃完點后要漱口,保持口腔衛(wèi)生,養(yǎng)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保護牙齒》這一課的教學主要要幫助學生認識牙齒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愛牙,護齒的意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習慣。了解保護牙齒的小常識,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牙齒。
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牙病問題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對牙齒防護常識掌握的也很少。好多孩子有蛀牙和齲齒,已經成為了不少家長很頭疼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備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其實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生活常識的教育,必須收集形象直觀的資料,圖片,護牙常識,才能把“如何保護牙齒和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這些教學重點問題一一解決。
于是,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了解牙齒的作用。
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收集到得有關牙齒的知識,說說牙齒能夠幫我們做哪些好事?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到牙齒的重要性。
二、指導實踐,延伸生活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共同探究護牙的常識,并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游戲“我是小牙醫(yī)”,讓學生在游戲中糾正一些不良的行為。
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教師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最后讓學生聽聽唱唱《刷牙歌》,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在這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雖然“我是小牙醫(yī)”的游戲學生玩得很開心,但是他們對護齒的知識了解得不多,“小牙醫(yī)”的建議顯得有點蒼白。
科學教學反思6
設計意圖:
幼兒對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科學活動就是最能激發(fā)幼兒這一學習動機的學科。但科學活動往往不被老師所看好,因為害怕對幼兒講不清楚科學活動中那些高深的科學知識,而且孩子們動起手來,往往難以停下。家長對幼兒園教學也不了解,對幼兒園教育存在許多錯誤理解。其實,幼兒園科學活動旨在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欲,我們開展科學活動應該把目標放在這個重點上,過程的安排把操作區(qū)和交流區(qū)分開就能解決這一難題。為了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真諦,從這一角度引導家長理解幼兒教育,特選擇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2、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激發(fā)幼兒對自然之謎探索的欲望。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具備沉浮的概念。
2、物質準備:雞蛋、小盆每人一個、鹽每人一份。
3、錄音、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不會游泳的人掉進水里會怎樣?
2、會游泳的人躺在水面上不游泳會怎么樣?
二、出示圖片:
1、老師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想看看嗎?
2、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三、教師實驗:魔術"雞蛋浮起來"
1、教師放下魔術粉。
2、雞蛋有了什么變化。
四、幼兒實驗
1、出示三種魔術粉
2、幼兒分組操作
五、交流小結:
1、浮起來了嗎?用的什么魔術粉?
2、知道死海里原來是鹽讓人們浮在水面的。
六、幼兒操作:了解死海海水與其他大海的水的不同。
1、品嘗死海與其他海水的不同。
2、幼兒操作實驗
七、小結:死海為什么會有這些奇跡之處呢,死海之所以能讓人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八、自然結束活動。死海讓人漂浮的'原因還不止這一個,感興趣的小朋友還可以去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秘密。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科學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了解石頭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探索過程。
3、引發(fā)幼兒對周圍石頭的興趣,關心周圍的物質世界。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形狀各異的石頭;裝滿水的玻璃缸;內裝紙盒、積木、雪花片、酸奶瓶的小筐;泡沫板、橡皮泥、擦手巾。
2、人手一份:水彩筆。
3、石頭制品:石獅子、假山、石茶具、石頭畫、石臼、石雕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探索石頭奧秘的興趣。
帶幼兒參觀“石頭展覽館”,通過看、摸、玩等形式感受石制品,了解其名稱用途,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石頭制成)。
二、第一次玩石頭,初步發(fā)現(xiàn)石頭的.秘密。
告訴幼兒每塊石頭都藏著許多不同的秘密,以尋找秘密的方式比比誰找的秘密最多。
1、引導幼兒玩石頭,用看、摸、掂、捏、敲、滾等方式從顏色、形狀等方面來感知石頭的不同特征。
2、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探索過程。
師幼小結:石頭摸上去涼涼的,顏色有灰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石頭的形狀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圓的,鵝卵石是橢圓形的,很硬、有點重……
三、第二次玩石頭,進一步感受石頭特征。
指導幼兒把石頭放在水中玩,然后再往水里投入塑料、積木、紙盒與石頭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
1、啟發(fā)討論:玩石頭要注意什么?
2、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
a、透明的石頭在水中變得更透明;
b、有的石頭會變色,圖案變得更清楚;
c、石頭會沉在水底,塑料、紙盒、積木會浮在水面。
3、教師小結(結合幼兒的回答和幼兒一起重復一次實驗過程,并作完整小結)
四、通過談話、分類等活動深入了解石頭。
1、石頭的家在那兒?
(江、河、湖、海、沙灘、山上、公園……)
2、石頭有什么用途?
(蓋房子、鋪路、造橋、造假山、制工藝品…)
3、啟發(fā)幼兒按大小、顏色、形狀給石頭分類。
【活動延伸】
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石頭進行粘畫,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教學反思8
《巖石》一課的教學主要分為兩個內容,一是讓學生開個巖石展覽會,觀察巖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讓學生給巖石分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巖石的收集、觀察、分類形式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收集巖石、研究巖石的興趣。
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前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巖石,當我展示這些巖石的時候,學生對它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首先問學生原來對巖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因此,當我指導學生觀察一塊巖石的時候提問:“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巖石?”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在觀察前,我出示觀察要求,提出:有目的的觀察才會觀察得更仔細。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巖石的特征,并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在交流討論巖石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讓學生觀察完巖石的特征,并請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時,我讓學生注意聽聽別人的發(fā)言,并對照自己的.觀察記錄,修改自己的記錄表,在學生修改完自己的記錄表后,我問學生對于自己剛才觀察的那塊石頭,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很快舉起了手,我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非常踴躍,說出了很多新發(fā)現(xiàn),到下課的時候,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我鼓勵他們到課下繼續(xù)進行研究。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我們教學中最大的財富所在,只有很好的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保持好他們的興趣,學習會而變得十分有趣,而教學也成了一次愉快的體驗。
科學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我是按以下思路進行設計的:
。ㄒ唬┘とひ},從物體占據(jù)空間引入課題空氣占據(jù)空間。
。ǘ┛諝庾屍恐械乃蛏仙焊兄諝庹紦(jù)空間。
。ㄈ┻M一步認識空氣占據(jù)空間:杯中的紙巾會濕嗎?
。ㄋ模╈柟踢\用
(五)課后小結。
在整堂課中學生對動手做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三年級學生剛接觸科學,對科學課中的觀察,實驗記錄都沒有良好的習慣,所以在“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這一實驗中的現(xiàn)象和記錄都未完成的記錄,甚至還發(fā)現(xiàn)許多小組連實驗記錄單怎么寫都不知道。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備課不充分。
這一堂課還存在這樣的情況,當學生按照科學書上所顯示的把兩根吸管放入瓶中,可是怎么往瓶中吹氣,水還是沒有被擠出來。那時候我也一頭霧水,下課后才明白過來原來可能是吸管被橡皮泥堵住。對于這一點想象當時沒有及時解決,可能讓學生也產生了不少的困擾。
教學容量太大,以致于在上課時好幾個知識點都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學生的回答引導得也不夠自然,給同學的發(fā)言都不夠。理論總是灰色的,只有實踐才是最具活力,今后我要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科學教學反思10
《身體的結構》是四年級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里的起始課。在教師教學用書上明確指出“在第一課中,要向學生介紹關于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外形劃分和根據(jù)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察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體形式!北菊n重點是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認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難點是觀察身體內部器官。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讓學生圍繞觀察和體驗開展探究學習,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借用課內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昆蟲的結構特點,明確昆蟲的外形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為人體結構的劃分做知識上的準備。并且通過兩次體驗活動感受人體左右對稱的好處——行動靈活、保持平衡,并感受人體外形的和諧美。接著通過“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自然地轉入到對“人體身體內部有什么”的探究,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猜猜人體內有什么。最后又以“跳繩”這一活動讓學生觀察感受人體在運動的時候都有哪些部位參與了,即第三部分“身體的工作”,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認識了氣泡圖,分析出人體結構的第二種劃分方式——根據(jù)功能的不同(工作的類型)進行劃分。至此課堂目標基本完成,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的收獲,進一步梳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上這堂課之前得到了屠老師以及學校各位相關老師的指導,尤其是屠老師,對我們今年新轉教科學的老師的成長十分重視,在細致聽取我的想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在此甚表感謝。
課上完后,老師們就這堂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聽后令我受益匪淺。東湖小學資深科學老師李衛(wèi)提出的幾點,令我有撥云見日的感覺,到底是科學界的前輩,思考問題深入淺出,尤其是關于一個課內活動的設計——單腳走和雙腳走比賽,李老師所說的為了更好的得出平衡的結論,讓學生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一段時間比較,效果會更明顯。我想,在教室這個狹小的`范圍內,這樣的方案可能會更有效。關于身體的工作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氣泡圖的環(huán)節(jié),李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人體的工作不僅僅是運動系統(tǒng)的工作,老師應該還提示一下包括消化(吃東西)、呼吸等內容的活動。細細想來,呼吸等其他系統(tǒng)的活動其實就是融合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并不能單獨分開來講。
有幾位老師提出“摸袋子”的環(huán)節(jié)用時太長或者顯得有點不必要,雖然學生的興趣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但是使得后面的教學顯得有點緊張。我認為,時間是花得長了點,學生之前可能已經有了“看、聽、摸、聞、嘗”等前概念,但是在這樣一個缺少實驗的課堂中,這樣的方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在科學課堂中既能得到知識,又能獲得快樂,所以,我認為刪除是不必的,可以在時間上再縮短些。
屠老師在最后的交流中,對我的兩個細節(jié)環(huán)節(jié)十分肯定,令我感到挺意外的,一是采訪單手系紅領巾的同學,讓她談談自己在使不上勁時最想做的是什么,以體會雙手配合使行動更靈活。二是課堂上提到班里的殘疾孩子,只是表揚經常幫助她的同學,并沒有指明是哪一位,屠老師的說法是保護了孩子自尊心。其實,在我的教學中一直比較注重語言的善良和行動的善良,盡量不去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經屠老師這么一肯定,我就更加確信這樣的教學是快樂而有效的。
科學教學反思11
如何科學、有效地指導同學使用電腦,使他們興趣盎然、輕松自如地走進電腦世界,讓小朋友們通過課程的學習,真正有所啟迪,這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始終探究的問題。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賽課后的幾點反思:
一、根據(jù)同學熟悉的學校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極大的激發(fā)了同學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針對五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我用荷塘小學的學校進行導入,并由實際生活中的學校引出畫圖中美麗的學校,符合同學的認知習慣。優(yōu)秀教案依據(jù)“美麗的'學!闭归_,從教學樓到環(huán)境的美化,到天空的太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展開。并事先將這節(jié)課的任務交代清楚,從而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優(yōu)秀教案結構嚴謹,教學過程流暢。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四個工具的使用,但是如何把這四個工具串接到一起,體現(xiàn)工具的靈活性,又能激發(fā)同學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從備課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我,于是我根據(jù)美麗的學校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以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第一環(huán)節(jié),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同學先嘗試再由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的方法,教師進行小結,并在小結的過程中引出難點,從而由同學的觀察來發(fā)現(xiàn),類型框的三種不同方式的靈活運用。
第二環(huán)節(jié)設置了一個練習進行鞏固,和時反饋教學信息,掌握同學學習情況,遇到問題主動問同桌或者老師,任務的設立,充沛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畫的過程中,讓同學學會知識的遷移,并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將美麗的學校進一步美化,在這一活動中,我對作業(yè)進行分層設計,同學有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同學個性的發(fā)揮和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都有進步,培養(yǎng)了同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感受動手實踐獲得的勝利感。
三、對同學的作品評價更加恰當。
由最初的“你的作品真有特色!”到現(xiàn)在“你的作品特別注重了構圖,主題很明確,顏色搭配合適!”、“啊,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同學們在美麗的學校里一起慶祝節(jié)日,還畫出了節(jié)日絢麗的煙花。”等等,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不但有贊揚和鼓勵,而且有適當?shù)慕ㄗh,讓同學知道自身還要努力的方向。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好,進一步感受到運用計算機的方便、快捷帶來的樂趣和意想不到的收獲,從而使同學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yǎng)了同學樂于助人的品質和感受動手實踐獲得的勝利感。但同時在授課中我在如下幾方面還要加強:如對外校同學的學情掌握不夠,語言要更加生動,語速還要慢一點,在言語激勵上還要再加強。
在外校上課的過程中,讓我明白了教師知識的積累,深厚的功底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以后還要在各方面不時的深化,不時的加強提升。
科學教學反思12
今天六年級科學學習的內容是《植物角了的科學問題》,其主要內容就是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植物角里的植物為什么要向著窗外生長的原因。
如果僅僅講授課本上出現(xiàn)的內容,這個問題就太膚淺了,也不利于拓展學生都是視野,養(yǎng)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所以決定另辟路徑,尋找一個和網(wǎng)上所流行的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通過學習真的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現(xiàn)象。
于是我設計了“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假設——搜集資料——實際應用”的教學思路。
首先,根據(jù)生活中的現(xiàn)象,找出一些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圖片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的觀察,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與自己以往的見解不一樣的地方,根據(jù)學生的觀察情況,我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并及時的把學生提出的猜想板書到黑板上,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老師寫到了黑板上,那些提出猜想的同學非常的高興,那些沒有提出猜想的同學也立刻行動起來,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的.教學進行得非常的順利。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做到自己的引領作用,特別是描述黃山的迎客松的形狀時,我就模擬黃山迎客松的形狀,讓同學們進行觀察,引起同學們的一陣笑聲,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科學老師是如此的有意思的一個人。
在后面的教學中,到了植物的向性運動的學習階段,為了讓學生理解深刻,我首先引入動物對外界的傷害的反應,怎樣讓學生有著直觀的理解呢?我就設計了一個小實驗,找了一名學生來到講臺上,并不告訴他我要干什么,然后當他站好后,我立刻用直尺去敲他,這名學生看到之后,立刻雙手抱頭,進行躲避。當然我不是真的敲他,只是想讓同學們看看他在遇到傷害時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結果實驗現(xiàn)象非常的明顯,很多的學生立刻就理解了動物對傷害的躲避行為,接著趁熱打鐵嗎,我就引入了植物的向性運動的學習,并舉出含羞草的情況讓學生去思考,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理解的非常的透徹,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再后來,我講到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的表現(xiàn)時,也是舉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不但讓學生理解植物的這些特性是普遍存在的,也趁機告訴學生怎樣利用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能夠解決農業(yè)和林業(yè)生產中的很多問題,很多學生看到我的這番講解,感到非常的興奮,主動的拿出筆記本進行記錄,唯恐自己漏掉了什么。這樣,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但學習了相應的科學知識,還學習了這些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應用,學生感到非常的興奮,至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就全部的結束了。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整體上是成功的,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引路人這樣的思路,學生也學會了相應的科學知識,并學以致用,會利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達到了教學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因為知識的斷代,所以很難跟上班里的學習速度,感到了迷茫和無助。
科學教學反思13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于科學學科的教學,有聲、有色、形象直觀,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增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但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視。
1、教師主角、觀念的改變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科學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認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應用潛力。但是,它在給科學教育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對科學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就務必更新教育觀念,要認真研究新世紀人才的素質要求,及時對每個學生進行成才設計,F(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對象是“學習過程”。那里強調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從而真正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將從被動的聽講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的學習主體,學生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就應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更努力地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就應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學習者的特點,預測和幫忙他們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找到他們恰當?shù)膶W習起點和創(chuàng)造一種他們能適應的教學模式,以期使每個學生都成為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大教育觀念,集中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正為增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帶給了條件。
2、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努力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操作技能。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使教師與學生處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這為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熟悉但更具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因此教師務必不斷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理論、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開展電化教學的,互相推薦和帶給軟件資料,多渠道,或透過簡單的輯納編制新的軟件教材。
3、媒體課件要適時適地適用妙用。
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科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帶給了新的空間,但教師務必明確這樣一個觀點――應科學、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體。并不是所有的資料都適合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完成,包括在科學學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如果忽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那么任何的教學也都失去了它的好處?傃灾,不能讓多媒體輔助手段“喧賓奪主”,而要盡量讓它發(fā)揮“輔助”作用,真正為優(yōu)化科學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沖破傳統(tǒng)的,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采用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現(xiàn)代科學教育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求,對于整個教學改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科學教學反思14
《指南》科學領域之子領域數(shù)學部分“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shù)學的有用和有趣,并感知和理解數(shù)、量及數(shù)量關系!斌w現(xiàn)了“學”數(shù)學與“用”數(shù)學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路徑,強調要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shù)學,讓孩子真正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學。
今天的數(shù)學活動“學習5的加減”,為更好的`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從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讓游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
活動開始先以“開火車”的形式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到“碰球“游戲中來,幫助他們復習鞏固5以內數(shù)的分合。在此基礎上再利用PPT中形象的圖像和聲音,帶領幼兒走進最喜歡的動物園。在逛動物園的同時,感受一系列動物數(shù)量的變化,根據(jù)動物的情境,積極主動的思考,充分認識了什么是加法,什么是減法,明確了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又找到了計算加法和減法的方法。逛動物園這一游戲情境引入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貼近幼兒的生活,比較自然,不僅有效的激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孩子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著名教育家克魯斯卡婭說過:“游戲對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 ……此處隱藏1781個字……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而忽視了對幼兒作品相學的破壞,對作品的內容提升不夠。
2、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指導語言不精煉,評析沒抓住幼兒的亮點,應該在幼兒高度興趣驅動的活動中融入恰當?shù)募记芍笇А?/p>
3、在教具準備時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個畫面缺乏了整體性。
科學教學反思15
11月25日,我在校內公開執(zhí)教了三年級科學《神奇的水》一課,這一課教材中安排的教學內容有水的5個性質:水的毛細現(xiàn)象、表面張力、浮力、壓力以及溶解性,內容太多,且有的對于學生有些難度,因此這節(jié)課選擇了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兩個性質進行教學。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自然就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而難點,我認為有兩處:一是表面張力的這一概念對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三年級孩子的理解水平大多建立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上,而對于水的表面還有一種互相拉著的力沒有切身體會,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我采用了一個模擬小游戲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另一個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產生毛細現(xiàn)象需要有空隙的材料,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因此我在實驗材料上,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2種有孔隙的和2種沒有孔隙的,讓孩子們通過比較得出有空隙的材料會使水發(fā)生毛細現(xiàn)象。一節(jié)課下來,有成功有不足,聽課老師也給了我很多建議與幫助,下面就這節(jié)課說說我的教后感受。
一、導入不僅要吸引學生,更要將學生帶入主題。
本節(jié)課的兩個主體環(huán)節(jié)是探究認識水的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那么我在設計時候將教材上安排的順序調整了一下,先進行表面張力的學習,因為這部分的實驗比較單一,用時也比較少,而毛細現(xiàn)象的實驗我設計了兩個層次,同時也結合課后的.拓展探究,因此放在最后。所以本節(jié)課的導入我就設計將學生的興趣點引導至表面張力上,通過查找平時生活中體現(xiàn)表面張力的現(xiàn)象,我發(fā)現(xiàn)露珠和水滴是學生都見過的,而且關于露珠有非常美麗的拍攝視頻,不僅引起學生興趣,更能帶給學生關于大自然、關于水的美的感受,因此我的導入選擇了一段美麗的露珠視頻,但導入絕不僅僅是引起學生興趣就完事的,更要引發(fā)學生思考,將思維引導至課堂的主題,因此視頻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露珠會是球一樣的形狀,里面的水卻不流淌開來呢?通過這一個問題,將孩子們的思維引導至探索表面張力上,同時也可讓學生有這樣的感受,最常見的現(xiàn)象中也會體現(xiàn)出我們不知道的神奇奧秘。帶著這樣的問題再進行硬幣上滴硬幣的的實驗,認識表面張力后,自然就知道了露珠的奧秘。
二、核心問題需要不斷推敲打磨
課后研討的時候,有老師提出,課堂中一些問題如露珠為什么像一個球一樣?為什么硬幣上的水不會留下來?為什么水會順著紙巾往上爬等等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會不會過難,因為的確,課堂中,孩子們的回答幾乎都是不著邊際的,很少很少有一點點沾邊,但是課堂中又不能不鍛煉孩子們的思維,因此問題應該如何提是一門學問,問題的問法需要老師課前進行仔細打磨推敲。如剛剛那些問題,簡單的用“為什么”三個字問出來,指向性可能會不夠明確,孩子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其實這些問題一開始提出,并不指望學生學生能答出來,因為這是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一開始只要引起學生思考、達到設疑的目的就可以帶過了,如露珠的形狀問題,可以問學生里面的水怎么不會流淌出來呢,如果有孩子能說出一二,就讓他們說,如果沒有,那就說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今天一起走進神奇的水,這樣帶過并把孩子引入了課堂的整體。
【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6-15
科學教學反思范文05-07
科學《紙》教學反思03-25
《紙》科學教學反思03-08
科學杠桿教學反思11-30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2-0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7-11
科學教學反思(精選16篇)03-07
科學教學反思3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