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形體的特征,并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長方體的特征。第一層次結合實物(或圖片)從整體上感知長方體,第二層次通過對長方體的進一步觀察,認識長方體的直觀圖及其面、棱和頂點,第三層次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和12條棱。不同的是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或其中有2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12條棱都相等。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寬、高,正方體都叫為棱長。
在此基礎上,介紹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例2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驗,自主探索并歸納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驗,自主探索并歸納正方體面、棱和頂點的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能比較完整地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在鞏固練習中,不僅幫助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基本特征的認識,也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進一步拓展認識,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變式。并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做好準備。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里倒水,使容器里的水的形狀為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本課的知識點多,概念性強,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我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一節(jié)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教者在教學設計時有所創(chuàng)意。
一、通過活動與感受認識長方體。
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實物,其中不少形體是長方體的。本課的第一個活動就是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是長方體的實物(學生已學過長方體的初步認識),作為研究的對象。
接著,學生邊觀察邊雙手撫摸、玩弄長方體的物體,,感受長方體的形式,為進一步對長方體作科學的認識打好基礎。
二、以模型為依托,對長方體做幾何學分析,發(fā)展邏輯思維。
所謂對長方體作幾何分析,是指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研究面與面、面與棱的關系,棱與棱、棱與頂點的關系,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等。每個學生手中都模型,教學時,學生隨著老師的.指點,仔細觀察模型,用手指點數(shù)面、棱、頂點的數(shù)目,觀察什么是相對的面,棱又怎樣分成長度相等的3組,長方體的三條棱怎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等等。
在觀察和計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時,必須根據一定的順序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在觀察和討論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積分別相等,從而概括出“三組相對的面面積分別相等”,以及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從而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等教學過程中,有了形象思維支持,有利于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通過想象,構想特定的長方體的空間存在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對長方體(正方體)的整體結構進行了分析之后,還必須把分析的結果綜合為整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一節(jié)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聯(lián)系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上課初,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他們熟悉的建筑物,因為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實物,其中不少形體是長方體的。本課的第一個活動就是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形體是長方體的實物,通過活動感受認識長方體。
二、以模型為依托,研究長方體的特征,發(fā)展邏輯思維,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出正方體的特征。教學時,學生隨著老師的指點,仔細觀察模型,先感受一下面、棱和頂點。接著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進行探究,用手數(shù)面、棱、頂點,觀察什么是相對的面,什么是相對的棱,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等等。這些分析如果沒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難完成的。在觀察和計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時,必須根據一定的順序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在觀察和討論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積分別相等;還有四條水平的棱,四條豎直的棱,四條側面方向的棱也分別相等,即相對的棱相等。最后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以及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從而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
通過制作,一方面是把經過分析的諸元素綜合為整體,使想象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凸現(xiàn)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模型,從而引申出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正方體的棱長。另一面又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時間緊,前面用時太長,后面太緊促,到知識闖關的時候學生都分心了,主要快下課了,我也沒有維持課堂聽講秩序,在練習的時候效果不太好,沒能檢驗出誰是真的會,誰還不太會,有好幾道題都是讓學生一起回答的。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4
雖說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發(fā)現(xiàn)它們的特征掌握它們的特性,還是不容易的。
針對本課的教學特點,采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內動手操作,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xiàn)的新知識,留給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 培養(yǎng)學生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是數(shù)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有效地創(chuàng)設學生動手操作的平臺,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創(chuàng)設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有效地展開。不僅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小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有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與面積知識為儲備。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币虼,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我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而設計教案,按照“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概念—發(fā)現(xiàn)長方體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合作研究長方體特征——組內強化正方體特征—共同研究正方體特征—結總二者關系——運用”的層次來安排的,使學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本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較好,學具、教具非常豐富,提供多種學具給所有的學生充分操作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通過親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來認識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如果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去認識長方體,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的.新知印象更加深刻。
不足之處是建立長方體的概念的時候,進度有點緩慢,教師還應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適時、智慧的引導。沒能做相關練習方面,下節(jié)課還需多準備一些有層次的、有針對性的的習題。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幾何形體的認識,牢牢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也為后面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打下基礎。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6
一、緊密聯(lián)系生活,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入主題,為數(shù)學學習活動搭建平臺。
學生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年級已經了初步感知,并能夠從一些形體中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三年級(上冊)通過觀察物體,已經知道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長方體或正方體面的個數(shù)不同;而且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吹降暮褪褂玫男误w,比如衣柜、冰箱、魔方等,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儲備和生活原型的積累。
本節(jié)課,由課件引進長方體,讓學生從一些實物圖中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再讓學生說“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最后一句“那你對長方體有了哪些了解?”喚了學生的記憶,有的學生說出了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學生說出了它有12條邊,有的學生說出了它的8個角……這些都是零散的,有的還缺乏科學性,但是它是學生心目中的一些感性認識,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已有知識經驗,本節(jié)課的'目標就是把這些認識更科學化、條理化和深入化。
二、激發(fā)自主探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過程,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智能的開發(fā)和空間觀念發(fā)展。
皮亞杰認為: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這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像、驗證、思考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
本節(jié)課上,我讓學生感受到形到體的變化在于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在正方體的引入上,由長方體到長方體漸變成正方體,體現(xiàn)了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再到不斷變換長方體的位置讓學生認識它的長、寬、高,溝通了幾何形體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加深對幾何形體的感知,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學習形式上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探索之前給學生一個友情提醒,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指明方向,接著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研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征,學生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都能深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有的在量,有的在數(shù)、有的在比;有的在觀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探索與發(fā)現(xiàn)成為學生最快樂的事情,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很投入,每位學生的激情都很高。學生在看、摸、量、數(shù)、比中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小組內部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三、展示探究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中增長見識,較好的促進了學生自主構建認知結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關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導學單自學探究,雖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但有的學生由于沒有認真閱讀書本的習慣,所以對面、棱、點的概念十分模糊,以至于填表格不會填。所以建議老師先把概念告訴學生,再讓學生動手去指一指,數(shù)一數(shù),這樣加深印象。
在教學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個數(shù)時,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面可以一對一對的數(shù),棱可以一組一組的數(shù),頂點可以4個4個或2個2個地數(shù)。
探索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時,先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一些猜想,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進行驗證。結合練習中的習題拓展了一下,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6個面中,有時也可能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8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xiàn)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shù)學”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shù)學”過程,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能力;既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shù)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是數(shù)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xiàn)知識為呈現(xiàn)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shù)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shù)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shù)學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shù)學教學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需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shù)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傊瑪(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真正體現(xiàn)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shù)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9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后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后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xiàn)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fā)現(xiàn)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棱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求棱長。
本節(jié)課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0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節(jié)課。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這節(jié)課就是要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接下來繼續(xù)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作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難點:通過觀察***作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這也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三、教學過程
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第2課時教學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算哪幾個面的面積。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ㄒ唬┣稍O情境、生活引入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學課堂,我們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xiàn)象,把學習和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shù)學處處與生活同在;
課一開始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那些幾何圖形,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來的各種形狀的實物,讓學生識別,說一說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使學生明確鞋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占有一定的空間。并從這些事物中找出哪些是長方體和正方體。
這樣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上升為數(shù)學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數(shù)學化”的過程。
讓學生根據以前對長方體的初步認識,指出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ǘ┳灾魈剿,形象感知
動手xxx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學生在用學具進行***作性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動手***作,提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讓他們通過一系列實踐***作活動,經歷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感知、理解、概括的.過程,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
1、探索長方體的特征
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體紙盒,通過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量一量等時間***作活動,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長方體具有那些特點?并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然后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通過各個小組的匯報,逐步歸納概括出長方體面、棱、頂點的具體特征:明確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各頂點。并且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接下來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小棒、橡皮泥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在實際的觀察、***作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12條棱可以分成三組,每一組的長度都相等。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觀察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它們長度怎樣,使學生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從中體會出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來決定的。再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應該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根據不同的擺放情況,分別讓學生指出他的長寬高,防止學生死記硬背,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這部分有了長方體的特征做鋪墊,學生掌握起來會比較容易,具體過程基本與前面相同。只要最后向學生說明一下由于正方體的所有棱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就可以了。
3、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比較
這時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來總結和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整理成表格。另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還要使學生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會用集合圈表示出它們的關系。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1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注重以下幾點:
1.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關于長方體和 正 方 體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應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里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
3.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
4.應用網頁制作做了課件,讓學生目睹了圖文并茂在課堂中的作用。
5.在練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讓學生自己再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雖然每個面都設計到了,但是教學還不夠扎實,有些學生還不能全部理解,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須改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fā)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概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xiàn)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fā)現(xiàn)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長、寬、高后,讓學生指出具體圖形中的長、寬、高,并利用長寬高都相等的圖形巧妙地過渡到正方體,這是抓住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通過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不僅使學生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而且明白了為什么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6、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讓學生自己再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雖然每個知識面都設計到了,但是教學還不夠扎實,有些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改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后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后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xiàn)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在此,我很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教材中,又新增加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這一點知識。先讓學生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結合起來,再讓學生自己研究交流,發(fā)現(xiàn)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再得出結論。
最后,我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棱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求棱長。
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特別是對于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我通過自己的拼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有些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改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一節(jié)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時有所創(chuàng)意。
一、通過活動與感受認識長方體
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實物,其中不少形體是長方體的。本課的第一個活動就是通過切土豆讓學生來認識長方體的棱、頂點、面等主要的要素,對長方體有初步的認識
因為我們研究的不是這些實物的其他屬性,而是它們共同的幾何屬性,因此,必須對研究對象進行抽象,即舍去這些實物的顏色、質料、用途等特征,而把它們共同的幾何形體的本質特征抽取出來。這里投影片起了很好的作用,學生看到了從實物圖中抽取出來的、作為幾何體的長方體。
接著,通過摸袋子中的長方體,學生邊雙手撫摸邊觀察,閉眼想這個模型,感受到長方體的空間存在形式,這就為進一步對長方體作科學的認識打好基礎。
二、以模型為依托,對長方體做幾何學分析,發(fā)展邏輯思維。
所謂對長方體作幾何分析,是指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研究面與面、面與棱的關系,棱與棱、棱與頂點的關系,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等。每個學生手中都模型,教學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填寫好記錄單,把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探索。用手指點數(shù)面、棱、頂點的數(shù)目,觀察什么是相對的面,棱又怎樣分成長度相等的3組,長方體的三條棱怎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等等。這些分析如果沒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難完成的;如果只有教師手中有模型,那么學生也只能作“觀眾”和“聽眾”,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教學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通過想象,構想特定的長方體的空間存在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對長方體(正方體)的整體結構進行了分析之后,還必須把分析的結果綜合為整體。這在本設計中是通過想象,在腦海中構想指定長、寬、高的長方體和制作模型來完成的。制作模型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三、想象是形象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是創(chuàng)新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能力。
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四、“制作幾何模型”的學習活動值得提倡
本課的末尾有制作長方體模型的活動。通過制作,一方面是把經過分析的諸元素綜合為整體,使想象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凸現(xiàn)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模型(本節(jié)課的設計還為以后學習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作了準備),檢驗了所學知識;另一面又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
小學幾何教學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初步看圖作圖技能,使用相應的工具的技能和制作模型的技能,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興趣。
總之,本教案的教學過程是“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想象實踐(操作),符合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一節(jié)發(fā)揮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的數(shù)學課。
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沒有教學五年級的經驗,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不是很到位,在觀察和計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時,沒有根據一定的順序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在觀察和討論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沒有總結面積分別相等,概括出“三組相對的面面積分別相等”等小知識點,可能會造成后面求表面積的理解。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fā)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仡櫿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
1、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jié)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shù)匕盐樟私虒W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后直接轉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教學反思《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老師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充分。
、啤⒄n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⑶、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扎實、更巧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03-10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02-2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7-0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20篇11-0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反思07-03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反思02-0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3-11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反思范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