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敬畏村里的啞巴美文
我在村落的水泥道上走著,不知多少次。村頭的大白果樹(銀杏)仍存在,樹下是土地廟,這不是小廟,里面一土墻,從中間將里屋一分為二,靠墻是桌案,墻上有一張菩薩像,面向南方,滿目慈善,到”現在”,四村八鄰,都來虔拜,香火很盛。
而他,是我兒時見過最多的一個身影,總是在大白果樹下小廟里忙碌。那時,他就住在北向的半間,僅僅能擱置一張鋪而已。我離開鄉(xiāng)村,到更遠地方求學,那時的他也有五十來歲了吧。
小時的我還不太懂事,整日里不是這里轉轉就是那里溜溜,在小溪里游泳或者是在河岸上偷樹上的果子,但我總是能在要去的路上見到他。他是個”啞巴”,不會說話。每次看到他的時候,只見他的手這里劃劃,那里比比。我和同伴們不曉得是什么意思,但也跟著舞起來,模仿得像模像樣,然后指著他大笑起來,他也不”生氣”。偶爾也能在拜神的場地上見到他披著綠色的軍上衣,在場地上忙來忙去,單薄的身體完全傳達不出軍人的風范。這不得不讓我有些失望。所以當他遇到我,教我怎樣雙手合十,打躬作揖,祭拜神靈的時候,我只是笑笑,就走過去了,從沒有和他交流過。
當我們幾個小伙伴背著書包上學,他見了,哇哩哇啦,一搖一擺地追逐著我們,當他要追上時,我們撒腿就跑,又把他落下老遠,回過頭,只見他嘻嘻傻笑著。鄰村的孩子,還就有點兒怕,看見他,總是繞道走。
我漸漸長大了,知道啞巴不”孤單”,村里面的人善良淳樸,大凡許多紅白事情,啞巴都到場,喜事,啞巴會吃著糖,幫著在廚房里捅捅火,做做下手,然后就在伙房里將就填飽肚子,吃的滿嘴是油,不揩不擦,跟主人比劃著,喔喔的叫著,大概是”高興”,告訴主人他很感謝!
倘若碰到喪事,他會幫著點黃紙,當主人慟哭時,受情緒感染,他會哭,會大聲哭泣,那斷了線淚珠似滑落的珍珠,在那死者的長明燈前迸濺,比主人哭得都真摯,他的”心里”肯定認為:我見不到這人了,少了一個沒有欺負他的人,比以前更孤單了。
走上”工作”崗位,我很少回家,偶爾遇到,看到他那佝僂的身軀,灰白的胡須,蓬亂的頭發(fā),在我眼里,他是過去”時代”的產物,如今肯定與時代隔絕。每次當我回到家鄉(xiāng)看到他獨自一人的時候,讀書人常有的那種悲傷常常涌上心頭。就像看到一件好作品忍不住要跟人分享一樣,我多么希望他也體會到這個世界的改變,并且享受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成果。
我深深的為他遺憾,覺得自身條件困厄著他,他又沖破不了,只能一生呆在這個地方,看著每年都有的拜神、燈會等,僅此而已。轉念一想,看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有知識,有”文化”,僅僅懶惰而已,其結果呢,魯鎮(zhèn)的勞苦人(短衣幫)嘲笑他,丁舉人打了他,并且還打斷了腿。想想孔乙己,想想祥林嫂,啞巴不孤單,啞巴很”幸!!
但我沒辦法寫出他真實的工作狀態(tài),也沒辦法深入他們的內心,交流的障礙影響著我下筆的速度與力度。他們這些人,沒有親戚”朋友”,沒有人供養(yǎng),只憑著村里給他們的一點工作——清潔打掃,才讓他得以生存下來。人們的祭祀與對神靈的奉享成為他們很重要的物質來源。生產隊里大白果樹的土地廟,香案上的供品還是很豐富的,少不了有:豆腐干、煎雞蛋、豬頭肉、煮熟的魚。還有果品,蘋果最多,其它有橘子等。大菩薩后面空的地方,就是他的棲息地,正好被碩大的香案和菩薩的龐大的身軀擋著。倒是較清靜的地兒。
村人的熱情相助,啞巴雖不受人尊敬,但是啞巴不孤單,啞巴處處是朋友,倘若放到那個時代的魯鎮(zhèn),啞巴絕對不會好,絕對會是一個悲劇。
一個人某方面的缺陷不一定會影響另外方面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欣賞能力。一個人在困厄或者危險的狀態(tài)下,完全可以表現另一番境界。貝多芬完全耳聾了之后不是還有《第九交響曲》的光輝嗎。啞巴就是這樣:
南方的夏天多陣雨。有時烏云密布,狂風突起,豆大的雨落到人身上也會把人打得生疼的天氣狀況,在十分鐘過后,卻艷陽高照,碧空無云。在這樣的情況下,彩虹變成雨后橫亙在空中很好很美的景觀。有天雨后,路上遇到了他,他蹲在門樓外石砌的臺階上,看到我騎過,那手趕緊揚起來,指著天空“咿咿哇哇”,我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朝他手指的地方望去,彩虹,七色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煞是好看。跨過了大半個天空,明朗的色彩讓人贊嘆不已。他看到了,他看到了彩虹而且他還指給我看。
怕我錯過這欣賞美的機會,或者他認為應該和我共享,無論哪一種,都令我這一個讀書人羞愧。
我們都以為自己是時代的掌舵者,我們都以為自己把握到了生活的美,我覺得他才是真真正正堅守著生活和美的人。我們常感嘆精神的失守,他們卻一直留著那賞鑒到彩虹的眼光。
他的確死了,那鑒賞美的眼神,那咦咿哇哇的呼喚,那令人動容的哭聲……都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