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實習報告6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野外實習報告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緒言
實習時間:XX年12月20至24
實習地點:重慶市陳家橋、縉云山、天府煤礦及北碚區(qū)水文站
實習路線:沙坪壩—歌樂山鎮(zhèn)—土主—歇馬—磨灘—青木關—陳家橋為第一條路線;沙坪壩—縉云山為第二條路線;縉云山—天府煤礦—沙坪壩為第三條路線;沙坪壩—水文站—沙坪壩為第四條路線。
實習目的:野外實習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理性認識,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而且經過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還可以提高野外觀察和分析地理的現象的能力,為綜合運用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識奠定基礎。
實習要求:
1、通過野外實習,認識土壤、植物的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并能辨別土壤、植物的類型和特征。
2、能夠辨別各類巖石的分布規(guī)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點和掌握水循環(huán)的基本規(guī)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種地貌的形成條件及分布規(guī)律。
實習人員:XX級地理科學專業(yè)全體同學79人與本專業(yè)何太容老師、劉春紅老師、李陽兵老師、張友明老師。
二、實習區(qū)概況
實習區(qū)為重慶市沙坪壩、九龍坡、北碚三個主城區(qū),他們分布于四川盆地東部,屬盆東平行嶺谷地貌區(qū)。其中沙坪壩區(qū)地處重慶西部,地勢南高北低,工業(yè)基礎雄厚;北碚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青山常翠,碧水長流?N云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長江上游亞熱帶闊葉林植物寶庫,這道綠色生態(tài)屏障,減少了主城區(qū)的“熱島效應”;九龍坡區(qū)地理條件優(yōu)越,城市功能完備。水陸空交通便捷,是重慶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一)20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陳家?guī)X、歇馬、青木關、中梁山涼風埡
實習記錄:
1、陳家?guī)X:緩丘帶壩地貌,細分:深溝、淺溝以及長溝、短溝;背斜、向斜
2、歇馬: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
1)梁灘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巖石不易被沖蝕,軟性的巖石容易被沖蝕,從而產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別,經過對那里巖石的分析,結果表明:上層是砂巖,下面是泥巖,總體是一個長形崗地。從瀑布的形成來看,那里還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圍的那個小發(fā)電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冬天,還可以明顯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從地貌學的角度來看還涉及到“裂點”:河谷縱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點叫“裂點”,常由地殼上升或侵蝕基準面相對下降,河流產生新的溯源侵蝕,或因構造、巖性原因造成的差別侵蝕所形成。在這里侵蝕基準面都是地方侵蝕基準面。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侵蝕后退。
2)小磨灘:隴崗溝谷隴崗砂巖——山崗泥巖——溝谷從河床延伸是砂巖到頁巖,小磨灘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巖性的不同,下面泥巖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下慢慢減少,于是后來形成了砂巖的河床。
3、青木關:石灰?guī)r菱形盆地,石灰?guī)r土壤肥力差;有溫泉,同縉云山溫泉形成原因相同,地處一山兩嶺一槽,縉云山南坡。
4、中梁山:
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內發(fā)育有地表河,古時自北向南流動,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溝溯源侵蝕,切傳后300余米的須家河組砂巖,在代家溝南的土地埡襲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斷流,向南至文星場地表始見小溪,并形成文星場地表溶蝕洼地,寬500米,溪河兩側尚存古河道的兩級階地。
2)、水庫污染嚴重,XX年時水還可以飲用,后來就逐漸被污染了,這兩年來污染是最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歌樂山上的工廠將大量的工業(yè)廢水陫到水庫,由于水庫地處歌樂山長條帶狀與平狀高丘(寨山平:從下到上紫色土、黃土所以上面栽桃樹),整個地貌形態(tài)是一個向斜。因此,污染非常嚴重,原來面積大約有500畝,現在也只有400畝了。共3頁,當前第1頁123
(二)21日—22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縉云山
實習記錄:1、縉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質地貌上,屬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西緣華鎣山褶皺帶,走向北北東—南南西。褶皺帶系一復式背斜山脈,向東南分出瀝鼻、溫塘、觀音三支背斜,構成“一山三嶺二槽”、“一山二嶺一槽”地貌地點,背斜兩翼不對稱,東陡西緩。
2、縉云山土壤為酸性黃壤。
3、縉云山屬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綠闊葉林的分布范圍,故無植被類型分布的垂直帶普表現。在人為作用與生境條件下,發(fā)育成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主要分布如下:
1)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yōu)勢種以殼斗殼、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杜英科為代表。群落外貌終年常綠,春、夏季相變化明顯,上層喬木樹冠渾圓,林冠波狀起伏。群落包括四個層次:喬木層、灌木層、草木層和層間植物。
2)常綠針、闊混交林:這是一類次生林向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演替的過度類型,它的喬木層一般含2—3個亞層:第一亞層多由高大挺拔的馬尾松構成單純的層片:第二、三亞層則為種類較多的常綠闊葉樹種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
3)亞熱帶暖性針葉林:是我國亞熱帶東部濕潤地區(qū)四季長青的針葉林型,是常綠闊葉林分布范圍內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區(qū)指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個群系,共同特點是群落層片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林相稀疏。
4)竹林:竹類是一類特殊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適生于溫暖濕潤地區(qū),廣布熱帶及亞熱帶范圍內。我國竹類豐富,近300余種,竹林面積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類分喬木狀和灌木狀兩種生活型,但竹類的生物學特征及生長規(guī)律和樹木有明顯不同,竹稈壽命短,開花周期長短不定,開花后易死亡。竹類傳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過營養(yǎng)體的分殖方式,根據竹類地下莖分生繁殖的特點和形態(tài)特征,可分為三種生態(tài)類型:單軸型、合軸型和復軸型。
5)灌草叢:灌草叢是亞熱帶低山、丘陵地區(qū)廣泛分布的一類次生植被,北碚地區(qū)灌草叢的種類組成,受母巖性質的影響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種植物群落被另一種植物群落代替的進程。演替包括“順向”和“逆向”兩個方面的涵義。
(三)23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水文站
實習記錄:
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長江水利委員領導設立至今,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發(fā)生了自1984年以來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來水及時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兩個基本任務: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資料,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二、防洪當好耳目為國防洪搶險服務。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帳”(有多少水量經過)和“沙帳”(多
少泥沙經過).
3、水文測站布設:
1)測驗河段的選擇;
2)斷面、基線、高程點和測量標志。的布設。
4、測驗項目:水位、水溫觀測、漂流流量觀測、漂流懸移質泥沙觀測、漂流泥沙顆粒分析、降水量觀測、水質水污染觀測,水文水情、降水量播報、水文資料整編、新儀器設備煌研究,比測驗試,測驗方法及研究。
(四)24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天府煤礦
實習記錄:
1、t3sj、t1j、t1f的巖性、巖深槽谷的形成。
2、觀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點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觀察龍?zhí)督M各段地層特征。石灰?guī)r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guī)r中才能稱之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鈣質頁巖,地層坡度與岵層坡度決定等高線向下彎程度。共3頁,當前第2頁123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2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yè)本科學生來說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后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于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huán)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采取與制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群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群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xiāng)劉灣村龍?zhí)讹L景區(qū))。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zhèn)7鄉(xiāng),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于此處發(fā)源,南北氣候在這里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qū)位優(yōu)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游、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采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堿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堿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xiāng)”。
桐柏山屬于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復雜,由南向北,溝谷發(fā)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堿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采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fā)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里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qū)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溫泉,為景區(qū)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區(qū)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qū)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龠x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盡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于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于觀察剖面應呈斗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qū)內有植物種類20xx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復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ㄗ仙淙~,是優(yōu)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干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3
前 言
本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活動是在大學學習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專業(yè)課程,對氣象、土壤、植物、綜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學習完成后,于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陳群利副教授、丁衛(wèi)紅副教授、張群生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畢節(jié)學院地理與生命科學學院XX級地理科學本科班同學,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等地區(qū),主要針對土壤、植被、氣候、地貌、地質、人文景觀的實習活動。
1.實習目的和意義
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本科專業(yè)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考察和調查,能夠獲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調查方法和步驟。
2.實習時間、地點和線路
2.1實習時間: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
2.2實習地點:廣西北海
2.3考察路線: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地貌
3.實習區(qū)域概況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所轄地級市之一,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面向東南亞,位于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54′~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海運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貴、川及廣西各省區(qū)對外貿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之一。
3.2面積: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總人口135萬,其中市區(qū)人口43萬
3.4氣候:北海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南部沿海地區(qū)、北部灣東北岸,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光、雨源充沛,氣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濕度變大,有時會出現
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溫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溫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溫也不過36-37℃,但由于濕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濕。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節(jié),時常出現大到暴雨,月雨量可達300-400毫米,此時出門需要注意攜帶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銳減,秋高氣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約20-30毫米,天氣不冷,平均溫度在15℃左右。
3.5概貌:環(huán)視市區(qū),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四季飄香。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凈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并存的市區(qū)建筑,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住宅小區(qū),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組合和諧,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xiāng)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鄉(xiāng)”之稱,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陲,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約有139.46萬人口,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鄉(xiāng),這里出產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稱,為珠中極品。北海盛產優(yōu)質亞熱帶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貝雕、角雕、竹編工藝品美倫美奐。北海同時是中國煙花炮竹生產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煙花炮竹,五彩繽紛的煙花令你童心大發(fā)。
3.6景觀:北海市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儒艮(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qū)和大士閣、東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著名的旅游景區(qū)(點),集“海、灘、島、湖、山、林”于一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zhèn)。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島湖是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水滸》拍攝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島的周圍淺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國最靠近大陸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開發(fā)價值。
4.實習觀察路線及其描述
4.1第一觀測點:海底世界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中午
觀測點編號:01
觀測點路線:水產展覽館——海獸廳——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劇場展廳——高科技打造的無水水族館——負壓缸——海底隧道!缩徆参韬V恰硌莩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
觀測點的地理內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 生物為主,集觀賞、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分為a、b兩區(qū)。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魚)、鯨魚骨骼、龍蝦標本、千年海龜標本和奇特的亞熱帶魚類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種海洋生物;還有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潛水表演、喂魚表演和人鯊共舞表演等。4.2第二觀測點:北海銀灘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下午觀測點編號:02觀測點路線:沿海岸和銀灘觀測觀測點的意義: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觀測點的位置:北海銀灘度假村位于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內,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zhèn)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qū)、東區(qū)和海域沙灘區(qū)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銀灘度假區(qū)內的海域海水純凈,陸岸植被豐富,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guī)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所以被海內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銀灘的沙質,均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灘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達98%以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難得的優(yōu)良沙灘”。沙子晶瑩潔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鹽一般。因為沙子細膩致密,游人在潮水剛退去的平坦寬闊的海灘漫步,甚至連腳印也不會留下。這一灘碎銀,便是無價的富礦。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學儀器等工業(yè)品的上好原料。4.3第三觀測點:北海老街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上午觀測點編號:03觀測點路線:沿珠海路觀測觀測點的意義: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風格的特殊,于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該路建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并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觀測點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這些建筑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響,臨街兩邊墻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墻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4.4第四觀測點: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及海岸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下午觀測點編號:04觀測點路線:紅樹林——紅樹林海岸觀測點的意義:金海灣紅樹林生態(tài)休閑度假旅游區(qū)是我國極富濱海濕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觀測點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區(qū)東南方約15公里處。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金海灣紅樹林景區(qū)內有紅樹種類7種:白骨壤、桐 花樹、秋茄、海桑、鹵蕨、木欖和紅海欖;整個景區(qū)面積約20平方公里,由紅樹林觀光帶、金灘和主園區(qū)三部份構成。區(qū)內擁有一片XX多畝的海上“森林衛(wèi)士”——紅樹林,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是我國罕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景區(qū)內的紅樹林屬于沙地紅樹林,約XX多畝。金灣沙地平坦、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宜紅樹林的生長。紅樹林也是陸地與海洋間特有的景觀。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紅樹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紅樹種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fā)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將胎根暴長成莖,上端生出兩片葉子,變成一棵幼樹。幼樹一旦長成,便自行從母樹上脫落。由于莖和根較重,幼樹便垂直下墜,幼根很好地插入海灘泥中,繼續(xù)獨立地生長,一至二年后便可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紅樹的這一系列創(chuàng)造生命的過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動物生養(yǎng)后代的行為相比。適應海水,胎生幼樹,紅樹的這兩種特性是植物中獨一無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科學家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此外,紅樹林還有個奇特的功能,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長于熱帶地區(qū)沿海灘泥和海水中的綠色灌木。在金海灣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間,是一望無際的迷人沙灘,金海灣的沙灘遼闊、純凈,雖然和與沙質細白著稱的銀灘相隔不遠,卻呈現出迥然不同的令人驚艷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鑲在岸邊的一條金色絲帶,這片沙灘因此得名金灘,金海灣紅樹林生態(tài)休閑度假旅游區(qū)也由此命名,金灘綿延20多里,灘平坡緩,沙質細膩,因為紅樹林的原因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退潮時寬廣的沙灘上留下無數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當地的漁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門拿著工具準備去趕海,他們的工具分為兩種鋤頭和鏟子,男的力氣大用鋤頭,女的力氣小用鏟子?吹缴碁┥嫌行《,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氣泡,那就說明洞里有東西,這時要求動作非?彀研《赐陂_,迅速掏出里邊的東西,有時是沙蟲,有時是貝類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說到這時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躍躍欲試了,那么一會我們到主園區(qū)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這報名領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簍跟隨漁民一起在沙灘上去趕海,摸螺、捉蟹、挖沙蟲、挖泥丁,體驗漁民生活。經常有很多游客在趕海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摸螺、捉蟹、挖沙蟲的技巧,而且還確確實實收獲了不少的海產品,樂趣無窮!
4.5第五觀測點:潿洲島地貌特征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6日至20xx年5月17日
觀測點編號:05
觀測點路線:火山口地質公園——潿洲島燈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灘
觀測點的意義: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潿洲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F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潿洲島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選擇潿洲島作為重點觀測點,對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觀測點的位置:潿洲島是南海北部灣中的最大島嶼,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濱外淺海,離岸直線距離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別為26海里和36海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潿洲島由第四紀玄武巖漿噴發(fā)時在水下堆積而形成。該島經受長期的地質作用和演變過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類型。據調查、分析,該島地貌可分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蝕地貌、海積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積一沖積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類型。潿洲島總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蝕地貌為主,北部沿岸以海積地貌和珊瑚礁地貌為主,島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動的遺跡?偟牡貏輨t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緩緩傾斜。
火山噴發(fā)加上隨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態(tài)的火山熔巖、火山灰、火山彈以及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臺,那一壁壁因火山爆發(fā)的燒灼,擠壓留下的線條怪誕,色彩絢麗的巖紋和多姿多彩的海蝕,海積地貌隨處可見。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最為出色,成為島上豐富的旅游景觀。潿洲島因此被譽為“難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館”。經地質專家考察認定,潿洲島及相鄰的斜陽島為距今第四紀海底火山噴發(fā)沉積,后經構造運動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巖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huán)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臥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浪涌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于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游覽區(qū),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臺聽濤、百獸鬧海等。
在港口東拱手與西拱手下,有幾處景點:有個山洞傳說是反清武士的駐地,叫“賊佬洞”;有個狀似臥龜的石穴,叫“海龜窿”;一個形像仔豬的小島,叫“豬仔嶺”;一個酷似一張長著寬額、高鼻、翹下腭的人臉的巖石,叫“洋人頭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蝕下,潿洲島海岸基巖出現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臺、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地貌。
從整體山巖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海水旋流沖刷剝蝕下,形成頭大腰細的海蝕蘑菇。島上西港碼頭有高3米、寬6米的巨型海蝕蘑菇。當幾個海蝕洞受侵蝕而連成一體時,就成為凹進陸地的槽形穴,它被稱為“海蝕龕”。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圣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5.體會與收獲
這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北海之行不僅讓我們豐富了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地理科學這個專業(yè)的認知程度。在這個野外實習實踐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對我們生活或專業(yè)領域內碰到的一些現象及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并尋求出呵護主客體雙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機制。
本次野外實習,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畢業(yè)旅行,沿途到處流溢著無限的地質地貌和海灘風光。在看過很多地方后,我們會發(fā)現,有差別的地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域發(fā)展前景,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觀——建筑景觀上看出來。當地的氣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決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個地域所具有的特點。
任何在地理空間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中找到能與之對應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動物、植物),而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產生各種地理人文景觀現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則是在本次實習過過程中感覺到應該鍛煉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后要通過綜合地理學各種理論、方法來綜合分析各種地理空間現象。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4
實習地區(qū):
儋州螞蝗嶺—千年古鹽田—龍門激浪—三亞南山寺—興隆熱帶植物園—文昌石頭公園—東寨港紅樹林
實習內容:
1、識別地質、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氣象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
2、認識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農業(yè)、經濟、交通等經濟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區(qū)的特色景點和發(fā)展旅游業(yè)的資源優(yōu)勢;各旅游區(qū)開發(fā)利用旅游資源的現狀,所存在的表面問題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區(qū)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問題
實習時間:20xx年 7月 13 日 → 7 月 16 日
指導教師: 唐少霞、趙從舉、袁建平、王軍廣、余天虹等。
實習課題: 綜合自然地理實習
實習目的:
1、為了貫徹課堂教學與野外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地理野外獨立工作的能力。
2、為了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對一個地區(qū)自然地理進行綜合調查分析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海南島的自然自理概況及其開發(fā)旅游業(yè)的有利資源優(yōu)勢。
4、使學生掌握區(qū)域地理實習的注意要點和學會對區(qū)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用唯物辨證主義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6、培養(yǎng)學生野外收集信息、網上搜索信息和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海南島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jié)明顯,常風較大,氣候資源多樣。 海南島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qū)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島海岸線長達 1617.8千米,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fā)成港口,已開發(fā)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yōu)質沙灘,可開發(fā)成海濱旅游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溫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態(tài)的熱帶珊瑚礁魚和各種珊瑚、?群Q笊铮菨撍糜蔚挠^光美景。 海南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以?诤腿齺啚閮蓚端點,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為三條線,一條是東海岸的海濱旅游風景線,一條是中線的黎苗少數族風景線,另一條是西海岸的原始叢林風景線。這些無一不吸引著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螞蝗嶺地區(qū)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調查
螞蝗嶺方圓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加之土質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蝕溝壑縱橫密布,最深的達20多米,螞蝗嶺日趨荒漠化,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33.4平方公里,導致附近上百畝農田被泥沙淹沒,河道淤積,嚴重影響了附近村莊農民的農業(yè)生產。螞蝗嶺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螞蝗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被列為國債項目。針對螞蝗嶺的土壤特點,儋州市水利、林業(yè)等部門采取工程措施(開挖擋土壩)與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結合,分期對螞蝗嶺進行綜合治理。水利部門在林間開挖谷坊、截水溝等,并進行溝頭防護,這些水土保持工程發(fā)揮了攔沙蓄水的作用。林業(yè)部門則全力實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選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強且能夠改良土壤的馬占相思樹和桉樹樹種,實行科學造林,據統(tǒng)計,幾年來已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同時在行間種植覆蓋物,以減弱洪水的沖刷力。經過幾年的綜合整治,治理區(qū)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滲,地表徑流得以控制,減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滲量,極大地促進了植被的生長,小鳥、兔子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使螞蝗嶺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步入了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鹽田
儋州千年古鹽田位于洋浦經濟開發(fā)區(qū)新英灣南面的鹽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國最早的日曬制鹽點之一,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曬制鹽方式的古鹽場。鹽田村是個非常平靜悠閑的海邊村莊,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邊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們像像一方方硯臺錯落分布在一壟壟的鹽田周圍,頗為壯觀,有些上面還雕鑿著古樸的文字。石槽間散落著許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鹽田總面積750畝,有硯式石槽7300多個,年產量500噸。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曬鹽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里的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溫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干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制成含高鹽分的鹵水,再將鹵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曬制作成鹽巴,F在鹽田村仍有30多戶鹽工,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著古老方式勞作。
第三站: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鎮(zhèn)海濱龍門山。龍門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巖石山,最高點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延綿起伏,狀似萬里長城一段,雄偉壯觀。山之東有一甕門,素稱"南天第一門",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中空通風,巖石呈拱形,北風掀浪,撞于石門,鳴聲如鼓,回響10余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里綿亙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凈,岸上巨石千姿百態(tài),風景別致,站在巖石觀濤,心曠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點。龍門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稱奇。前清拔貢陳有壯題有七絕一首:"龍門峭石勢嵯峨,遠望潮來卷白波。
第四站:三亞南山生態(tài)文化區(qū)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臨選址,經國家宗教局批準,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F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鐘樓、轉輪藏、東西爬山廊、東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總建筑面積5500㎡。整個建筑氣勢恢宏,為中國近五十年來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場,也是中國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歲高齡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監(jiān)院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明生法師。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啟動。按照規(guī)劃設計,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劃一、主次分明的特點,將主要建筑集在中軸線上,在兩側設置12個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個南山寺東西寬188米,南北長416米,共8個臺階總高差49米,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三亞南山風景區(qū)居瓊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鰲,又若觀音菩薩慈航普渡坐騎之相。山勢迤邐疊翠,丘陵環(huán)抱,祥云繚繞;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實有海天佛國氣象。1993年,經阮崇武先生倡議,中國國務宗教局、中國佛教協(xié)會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準興建南山寺,先后又批準在寺側興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觀音巨型銅像。山之毗鄰,左為天涯海角游覽區(qū),右為大小洞天旅游區(qū),蓋“大生態(tài)、大文化、大環(huán)!敝蟊绷_也。
第五站:興隆熱帶植物園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于海南興隆華僑旅游經濟區(qū)內,創(chuàng)建于1957年,隸屬于農業(yè)部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對外開放參觀的熱帶植物園。植物園占地600畝,植物品種1200多個,劃分為六大展區(qū):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熱帶名優(yōu)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園藝植物、熱帶藥用植物、熱帶珍稀植物,匯集有咖啡、胡椒、香草蘭、可可等熱帶經濟作物,以及榴蓮、山竹等特產果樹,保存有見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種,特種資源豐富、園林景觀優(yōu)美。興隆熱帶植物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qū):植物觀賞區(qū)、試驗示范區(qū)、科技研發(fā)區(qū)、立體種養(yǎng)區(qū)和生態(tài)休閑區(qū);收集有12類植物:熱帶香辛料植物、熱帶飲料植物、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觀賞植物、熱帶藥用植物、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熱帶瀕危植物、熱帶珍奇植物、熱帶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頭公園
文昌石頭公園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zhèn),以銅鼓嶺為中心,是海南的最東角,公園沿海長2公里,是數萬年前造山運動隆出地表的石頭,經漫長歲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風化而成。石頭公園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氣勢磅礴,石頭重的達數千噸,形狀千姿百態(tài),造型有的像海龜,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龍。漲潮時,海浪涌進巖洞,發(fā)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聲,海濤拍岸時,滿天浪花,星星點點。特別是風動石,高3米多,重約20噸,上圓下尖,風吹能動,搖而不倒,千萬年來,歷經滄桑,多少個12級臺風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綠色的花崗巖組成,石頭較為平緩,錯落有致。石頭上海水星羅棋布,藍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從銅鼓嶺流下的山泉與海水匯合到海溝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態(tài)統(tǒng)一,由天然鵝蛋石組成。
第七站: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東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層下陷形成的,海岸線曲折多彎,海灣開闊,形狀似漏斗,灘面緩平,微呈階梯狀,有許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溝分布其間。漲潮時溝內充滿水流,灘面被淹沒;退潮時,灘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澤灘面。紅樹林就分布在海岸淺灘上。
海岸地區(qū)是微咸沼澤地,海灣水深一般在4米內,海水含氯量最高為33.44%,最低為9.3‰,平均為21.86‰.保護區(qū)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溫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qū)的沿海有所分布。東寨港及其附近的海灘上尚保存有面積較大、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且紅樹林樹種之多,為全國之最,全球紅樹林樹種約40多種,我國分布有24種,而東寨 港就有19種。該保護區(qū)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紅樹植物16科32種,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鹵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鹵蕨為海南特有。本區(qū)主要紅樹林群落有:
(1)木欖群落,
。2)海蓮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紅海欖群落,
。7)水椰群落,
。8)鹵蕨群落,
。9)桐花樹群落,
。10)欖李群落,
(11)紅海欖+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東寨港紅樹品種主要有紅海欖、木欖、尖瓣海蓮、角果木、秋茄、白欖、海骨根、海漆、桐花樹、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實習心得:
為期三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有點短但是我們收獲還是頗多。這次實習使我們學習到一些在書本上永遠也找不到的東西,也進一步將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應運到實際生活中去。無論是海南島,特殊的玄武巖,熱帶氣候,熱帶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櫚科樹木,特殊板狀根,特有的紅樹林,高大的喬木,種類繁多的熱帶水果,熱帶特有經濟作物橡膠林,沿途的地形地貌變化、風土人情變化·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聯(lián)系實際,反復理解,聯(lián)系相關的地理知識去分析,在野外實習中才會更能體會大自然環(huán)境的巨大與無窮,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做學問,用實踐深化理論理解,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會在今后的學習當中不斷延續(xù)這種理念,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此次實習也教會了我們跟同組的同學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5
今年7月中旬,為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級人文城規(guī)跟隨著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于間歇上升區(qū),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而且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fā)育基本齊全,巖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巖,砂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guī)r為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于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臥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后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fā)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guī)r,厚度都大于1米,屬于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采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于直立,根據山體兩側巖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為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可以推出,平臥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后,我們來到帽峰公園南部,沿著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巖層產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fā)現開始是以泥灰?guī)r為主,伴有粉砂巖、泥質灰?guī)r、頁巖,后來以石灰?guī)r為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于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為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類型,地層由幾厘米的薄層變?yōu)閹酌椎暮駥樱f明沉積環(huán)境由復雜多變變?yōu)榉(wěn)定,北側為帽子峰組,南側為天子嶺組。
最后,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fā)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huán)流,使凹岸侵蝕后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為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tǒng)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為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洼地、峰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為巖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后巖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巖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不過在去的路程中,我們先在國道106線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車,這里有一個性質為古湞江河流階地沉積的地貌點。我們對其進行了觀察,發(fā)現它是二元相結構,地層的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地層的下部為河床相沉積,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鵝卵石、泥沙,而且從鵝卵石有規(guī)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這一現象,可看出古湞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隨后,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qū)。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陽元石景區(qū)。陽元石已經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余石柱,其巖性屬于碎屑巖類(包括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礫石巖)。陽元石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兩組巖層相互交叉,流水沿著節(jié)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于巖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為水平韻律層理與節(jié)理發(fā)育的地貌點。它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巖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fā)黑。巖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為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huán)境;巖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征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采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才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蘊含知識。在你經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征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沖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獲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說,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為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fā)現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篇6
一.實習目的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調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簡單的技能。
2、通過野外實習,了解調查地區(qū)氣候、地貌、母質等成土因素的特點及其和土壤發(fā)生的關系。
3、通過對土壤的觀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類型及其發(fā)生演變和分布規(guī)律,學會土壤剖面點的選擇和修整、土壤剖面層次劃分,形態(tài)描述和記錄。
4、了解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和變化的影響。
二.實習地區(qū)自然概況簡介
地點:浙江省杭州地區(qū)
時間: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qū)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qū);東北部和東南部屬浙北平原,河網密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蕩、水庫占8%。
杭州地區(qū)處于中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
杭州地區(qū)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中元古代以后, 地層發(fā)育齊全,巖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于現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wěn)定。區(qū)內地層出露和巖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而地貌類型多樣,有火山熔巖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更添人類文化(特別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響之疊加。由于以上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
上述各內在因素(包括巖石、構造、地貌、氣候、土壤、植被和人類文化等)及其彼此間的共同作用,鑄就了杭州地域綜合體系統(tǒng)(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綜合體系統(tǒng))
三.實習時間、地點和任務
四.實習內容
20xx年8月28日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葉層
腐殖質層
淀積層
從照片中的剖面可見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質主要是火成巖,較灰?guī)r更易受到風化,其風化層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發(fā)育,因此土層發(fā)育較厚,土壤剖面整體呈現黃棕色,腐殖質層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帶,微生物對枯枝落葉的分解作用較活躍,有機質和各種養(yǎng)分的含量較為豐富,因而土壤呈現疏松的團塊狀和細粒狀,這種土壤結構內部的有機質以嫌氣性分解為主,分解過程相對緩慢,有利于養(yǎng)分的保存,同時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腐殖質層和淀積層在顏色上分層不明顯,只在結構上有所不同(見附錄1號圖-從左到右)
20xx年8月29日 浙江玉皇山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葉層
腐殖質層
淀積層
采集點處于丘陵緩坡,屬于地帶性土壤形成環(huán)境,成圖母質主要是灰?guī)r,受水熱條件影響較大,礦物分化明顯,剖面主體呈現紅棕色,分層較明顯(見附錄左二)。腐殖質層為灰黑色,較薄;0-15厘米;淀積層呈現紅棕色,在16厘米以下,土層發(fā)育較厚。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地區(qū)新沙島
水稻土樣
耕作層
犁底層
滲育層
該農業(yè)土樣取自新沙島中部,取樣深度為60厘米,此時水稻處于拔節(jié)期。仔細觀察可見照片中土壤顏色是有所區(qū)別的(見附錄左三),A層為耕作層,約0-20厘米,呈現青灰色,夾雜有銹斑;P層為犁底層,約20-25厘米;W層為滲育層,黃色,以氧化狀態(tài)為主;土樣出現這樣的分層主要原因在于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在土壤淹水期間,物質交換主要在水土界面上進行,尤其以水中溶解氧的擴入影響最大。由于與表面水相接處的表土中氧的濃度較高,導致出現比下面土壤顏色為淺的氧化層;下部由于氧的來源被隔斷,加上微生物的活動會消耗一部分溶解氧,使有機還原物質不斷產生,導致土壤呈現一種青灰色。當排水干田后,氧氣沿水稻根孔擴入,使得根孔壁被氧化成銹色,而在銹管之間仍為還原狀的灰色,在土團結構面也有類似現象,水稻土上層銹斑多于下部,同時銹斑也反映了水的周期性。此外,人類的施肥活動也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礦物質的分化溶解有很大影響。
旱作土樣(中間)
腐殖質層
淀積層
母質層
A層約為0-26厘米,有銹紋銹斑但不明顯;B層26-75厘米,銹紋銹斑較多;C層在75厘米以下,銹紋銹斑很少。由于銹紋銹斑的形成主要與農業(yè)灌溉時水的周期性影響造成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的交替有關,旱作土處在還原環(huán)境下的時間較短,大部分時期都處于氧化環(huán)境,因而不會像水稻土出現青灰色的土層,而是在間歇的氧化還原條件下,由氧氣沿根孔擴散使根孔壁形成銹紋銹斑。
自然土剖面
腐殖質層
母質層
A層友誼黑色土層,深度為5-7厘米,上面種有樹木,因此有枯枝落葉參與土壤有機質的積累;C層為耕作土,沒有明顯的B層。該土樣取自洲頭,是新成土,以沙為主,土體很疏松,有明顯的分異現象,土壤中還有很多根系,說明該處土壤處于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所以有生物出現。
實習過程中的問題整理
1、大奇山,玉皇山同屬紅壤,為什么兩地土壤的A、B層色彩均有差別?
答:由于玉皇山植被發(fā)育時間久,保護較好,土壤物質交換穩(wěn)定,有機質積累較多;大奇山屬于被破壞以后又逐漸恢復的山體環(huán)境,因而土壤中的有機質不如玉皇山地區(qū)豐富,所以腐殖質層顏色比玉皇山森林土壤的腐殖質層為淺。另外,大奇山成土母質是火成巖,玉皇山成圖母質則為灰?guī)r,因此兩種巖石風化程度不同,灰?guī)r在南方更易風化,因此土壤中有機質積累也較豐富,所以使得玉皇山采集土樣的淀積層顏色深于大奇山所采集的土樣。
2、水稻土、旱作土與自然土壤差別很大,這是為什么?
答:主要是人類活動的影響作用顯著:施肥影響了有機質的積累,增加了礦物質的分化溶解;耕作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程度,日照、風化加速了礦物質的風化分解;灌溉形成了氧化還原交替的環(huán)境。這些人為因素是自然土壤采集點所沒有的,因此雖然水稻土、旱作土和自然土壤在水平距離上相隔并不是很遠,但差別卻很大。
3、洲頭所取的自然土壤樣本中只有A、C層,A層很薄,缺少B層,為什么?
答:A層為腐殖質層,也可稱表土層。包括有機質的積累層或物質淋溶層。該層生物活動最為強烈,進行著有機質的積累轉化作用。而洲頭土壤由于是自然土壤,而且上面所生長的植物生長時間較短,枯枝落葉相對較少,生物活動不是很活躍,加之江水的影響,故而A層土壤發(fā)育較薄。缺失的B層為淀積層,是由物質淀積作用形成的。本層淀積物主要來自土體上部,也可以來自土體下部及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帶來水溶性或還原性物質,因土體中部環(huán)境改變而發(fā)生沉積聚集。洲頭由于靠近富春江,江水間斷性的漲落沖擊洲頭,河流對洲頭的這種侵蝕作用,日照風曬對土體的風化吹蝕作用,加之洲頭土壤本就是較為疏松的沙性土,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被風化淋溶的物質徹底自土體中淋失而無淀積層(B層)。
4、旱作土從下到上,銹紋銹斑增加明顯,為什么?
答:與水稻土相比,旱作土處于水淹的時間較少也較短,土壤中氧氣含量較高。灌溉時土壤處于短時間的還原環(huán)境,但表層依舊有氧氣擴入,因此表層仍以氧化環(huán)境占優(yōu)勢,銹紋銹斑較少。在中部由于水的隔斷作用土壤處于還原環(huán)境,在非灌溉期氧氣沿作物根孔進入土壤,使根孔壁被氧化成銹色,在這樣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交替情況下土壤中形成銹紋銹斑,且較上部稍多。下部由于灌溉的深度影響,仍舊以還原環(huán)境為主,很少有銹紋銹斑。
5、洲頭取了2個剖面,2個都是沙泥互層,一個為青灰色(水邊,<右上>),另一個剖面分層明顯,泥為青灰色,沙為黃色(離水邊較遠,<右下>),為什么?
答:靠近水邊的土壤長期淹水,在還原環(huán)境下形成了分異不明顯的沙泥互層;離水邊較遠的土壤受富春江江水周期性變化的影響,淹水時缺氧,處于還原環(huán)境,還原物質不斷積累,退水時氧化,在氧化還原交替下造成了泥呈現青灰色,沙呈現黃色的明顯分異現象。
五.實習總結及體會
通過土壤地理的野外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土壤的形成及其差異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也對五大成土因素(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人類活動)在不同地區(qū)其主導因素間的差異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初步掌握了土壤剖面的選擇和整修,圖樣標本的采集,領悟了一些野外工作和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幾天的實習也培養(yǎng)了大家的吃苦精神,鍛煉了我們的野外考查能力,略微遺憾的是實習中為了保護考察地區(qū)土壤,土樣采集都有路老師一人代勞,少了一份參與的樂趣。但在老師的講解下依舊學到了很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看到了不少美麗的風景?傊。這次野外實習是我們大學生活中一段寶貴的經歷。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07-14
地理野外實習的報告01-23
地理科學野外實習報告01-05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12篇01-13
地理野外實習的報告9篇01-23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四篇01-19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13篇04-01
野外地理實習報告三篇03-18
關于野外地理實習報告三篇05-03
野外實習報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