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行為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行為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行為反思1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利用對動物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其把握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即群體中的分工與合作,從而認識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
2、雖然在初一就接觸了探究實驗的相關類容,但幾乎都是半選擇性地給學生答案了,而真正獨立地提探究出問題、進行方案的設計并貫穿實施,對一部分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中,注意到創(chuàng)設情景,從而啟發(fā)、引導學生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3、本節(jié)整個課教學過程突出培養(yǎng)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4、在學習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知識時,設計了兩個方案,可以根據(jù)教學情況作出選擇,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在個別教學中,忽視了某些學生,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
2、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清況,很多同學觀察不到,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指導和說明。
教學行為反思2
1、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的參與到分析和討論中,在表達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更好的掌握動物的`行為的特征
2、加入情感教育,通過對比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認同人類自己要想認識世界,就必須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重要性
3、動物行為是動物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范疇,對于研究人類各種行為的形成有重要意義。而學生對動物行為的區(qū)分比較清楚,關鍵在理解動物行為的意義上有些難度。
4.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過短,所以導致有些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被老師牽著走,失去了一定的探究意義。
教學行為反思3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建議》里說:“任何時候都不要給孩子不及格分數(shù)!边@句話不禁讓我反思自己一年來的教育經歷。
記得有個特別調皮的學生,數(shù)學成績也是班級倒數(shù),一天他拿著作業(yè)到我辦公室,局促不安的走到我面前,小聲說:“陳老師,我這道題不會做!蔽医舆^本子,掃一眼,見是我剛講過的題型,只是數(shù)字變了一下而已,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你上課干嘛去了,我講的時候你又不注意認真聽,現(xiàn)在只把數(shù)字改了一下就不會做了,你就不知道按黑板上講的方法只把數(shù)字改一下嗎?去,萬一不會就去問認真聽了課的同學!
我想這位同學肯定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兇巴巴的面孔,因為他太傷心了。如果是好同學來問,就算是因為他沒有認真聽課而不會做的題,我也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呢?當時,我壓根就沒想想這樣做的后果,難道我這么批評他一通,他下次就能改正缺點,認真聽課了嗎?只怕是物極必反,他會更加不聽課,F(xiàn)在想來,他當時能夠來找我問題目,說明他很想弄懂這個問題,很想有進步,說不定他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敢走進我的辦公室的.,而我卻輕而易舉的扼殺了他的這種上進心。我真的很后悔。
我想,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老師可以說也有不少。有些老師見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刻給予評判“不對”,要他坐下;有學生作業(yè)本上錯的多,對的少,就給他30分,50分;考試考得不好就給他不及格的分數(shù)。
學生雖然是小孩子,可他們也有自尊,他們也是大寫的“人”,“差學生”雖然成績差,但也有想成為“好學生”的愿望,只是有些老師將其這種愿望之火給撲滅了。再回頭讀讀《教師的建議》中的那段話,其用意不就是要求老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嗎?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我想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教學中的情感!
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僅僅是從傳授知識技能的角度來組織。但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通過聽講和思考,而且也是通過經驗和情感來獲得知識,獲得態(tài)度和價值的。課堂上如果缺少溫暖和諧的師生關系,缺少多向信息溝通,如果教師不具備移情,積極關注和真誠等,就很難以引導學生真正有效的學習。而任何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生動活潑的思想,喚起他們真摯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學困生將自己與其他同學相比往往會有自卑感,對學習沒有信心,教師應鼓勵他們,不能威脅和懲罰他們,同時要教育其他同學不能嘲笑,奚落他們。
教師應從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角度去組織一堂課,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識活動為主線,并通過這條主線去發(fā)展學生的各種心理品質。做一個把愛奉獻給教育的人!
教學行為反思4
1.成功經驗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都離不開信息交流,動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對于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于機械的記憶狀態(tài)。
本節(jié)課較成功的是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感受和體驗中獲得感悟。分組進行課外實驗,并把實驗過程寫出來。還請各小組概括成功的`秘訣,其中有一組同學集中在一個小花園進行研究和觀察,這組同學說“興趣+汗水=成功”。學生感悟到科學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識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再如: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只小螞蟻,有何感想?學生說:“請還我觸角?”“我想回家!”“求求你,別傷害我!睂W生提出實驗后應該把螞蟻放回到大自然,還有幾個同學提出要為在實驗中死去的螞蟻默哀,學生在體驗中感情得到了升華。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但對生物學知識掌握較好,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探究氣味是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時,學生認為書中用紙片搭一條通道,在移動紙片的過程中,螞蟻很容易受到驚擾,影響螞蟻的行為,不容易觀察,因此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設計出比教材的實驗更簡單、效果更明顯的實驗方案。
本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yǎng)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扎實,難以忘懷。
積極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注重落實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吻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收集整理不同動物真實生活的精選錄像片;設計不同梯度的啟發(fā)性問題;適時地借助豐富多彩的視頻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社會行為。
2.改進措施
這節(jié)課中探究“螞蟻的通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由于實驗材料較難準備和處理,我是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課外實驗的,并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好記錄。其實回去能夠認真觀察的學生大概只有一半,其他的回去根本沒有觀察,所以對探究實驗還是一點都不了解。這個實驗還是要想想怎樣改良,盡量在課堂上進行,相信效果會更好。
3、建議
螞蟻群體是保何分工合作以及各種螞蟻的具體任務的可詳細描述,螞蟻是學生非常熟悉又令人好奇的動物,又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可以課文中加入分析人的社會行為與其他動物社會行為之間的異同點,以幫助學生明白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
教學行為反思5
躍躍經常與其他小朋友發(fā)生沖突,難以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他會推倒別人的“建筑物”,將積木拿來自己玩,還會強行拿走別人沒有做完的手工作品,甚至看到別人的東西掉到地上,他也要故意踩上一腳。這些行為常常影響他與其他孩子的正常交往,有時甚至影響家長之間、家園之間的關系。我曾無數(shù)次提醒、引導,也曾多次批評他,但收效不大。為此,我在思考如何幫助躍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引導他學會交往、協(xié)商、合作。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他衣服后面的帶子散了,叫我?guī)退瞪,我故意以忙為由讓他找別的小朋友幫忙。躍躍找到冉冉,說:“你能幫我系一下帶子嗎?”冉冉說:“我不給你系!避S躍說:“為什么?”冉冉不慌不忙地說:“因為你剛才不好好和我玩,還推我!避S躍只好去找佳佳,佳佳說:“我不給你系,昨天你還搶我的積木。”結果,躍躍轉了一圈都沒人肯幫他?吹剿椭^很沮喪的樣子,我便走了過去:“躍躍,你想知道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幫助你嗎?”這時,有好幾個孩子七嘴八舌地說起了躍躍以前做得不對的事情。此時,躍躍沒說話,頭低得更低了。于是,我為他打了圓場,并趁機給了他一些如何與同伴交往的建議。
這件事對躍躍觸動很大,使他感受到了不良行為習慣帶來的后果,有了主動調整自己行為的意識。此后,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躍躍慢慢改變了不良行為習慣。實踐證明,讓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良行為帶給同伴的感受,體驗自己被拒絕的感受,比說教更有效。
教學行為反思6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能在采取原來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采取靈活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效的強化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和活動過程中的目標意識、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分析意識,形成“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fā)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學會發(fā)展、學會創(chuàng)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fā)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為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系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活動、作為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擾壽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盡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fā)揮出教師的主體勝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一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yōu)榻M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chuàng)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為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二、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使認識教學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理解、創(chuàng)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恰當?shù)膯栴}情境,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置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晴境、為學生更深人地、具體地進行數(shù)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較強的學習迫切性,并產生積極思維的心理氣氛。但在教學中還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為了實現(xiàn)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課堂教學變成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主,學生沒有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更談不上探究、自學、討論。長此以往,勢必使學生養(yǎng)成眼高手低的習慣,變成一聽就懂,只會模仿例題來做,當時的效果看來不錯,但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再檢查學生,卻是連當時認為簡單的都不會了,個別會做的卻是用當初他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才能做。這種現(xiàn)象說明:教師講得再好,學生沒有經歷動腦思考探討的過程、沒有動手練習鞏固,就不可能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要求老師們一定要牢固地樹立“學為主體”的思想,還思維于學生,還時間于學生,積極實施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全員參人、全程參人。堅決廢除“注人式”、“一言堂”,“滿堂灌”。
三、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刺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將知識作為“絕對的客觀真理”強加給學生,學生成為裝知識的“容器”,基本上教師拉著學生走進教材、走進教參、走進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個隆發(fā)展。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構建知識,訓練技能,領會數(shù)學思想方法,獲得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課程功能,結構的改變,使學生發(fā)展的空間進一步拓寬,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如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設置了“數(shù)學建!、“數(shù)學探究”、“數(shù)學文化,’等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機,幫助學生體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新教材具有可讀性的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預習,并形成習慣,使課堂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究學習,同時也解決了課時不足的問題。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和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消除學生過分依賴于老師講授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最終達到教與學活動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
四、教師要改進教學評價
改進教學評價的內容、方式、方法也是課程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調整教師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以及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要根據(jù)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習目標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除了常規(guī)的測驗、考試等筆試外,應把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使之貫穿于課堂、日常、活動過程,可設立發(fā)現(xiàn)問題獎、發(fā)言獎、辯論獎;可進行研究學習成果匯報展覽;可以讓學生設計測驗試卷,同學之間互測互評。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授課情況的反饋意見,提倡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法,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成績。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備課組每個成員的優(yōu)勢與特點,群策群力,開展相互聽課、評課,也是教學評價的好方式。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處在實驗階段,難免出現(xiàn)問題,就好比新生事物在開始會遇到阻力,但最終能戰(zhàn)勝舊事物。我們必然經過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反復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每一次學習和培訓,都會有明顯的收獲,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并與此為契機,全面開展素質教育。
教學行為反思7
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在小學中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還未達到中學生教育管理的標準,盡管學生有《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可以對照,但這些內容面廣量多,對廣大學生起不了實際的指導作用。因此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擺脫不良習慣對其成長的影響是極其關鍵的。
1、行為規(guī)范教育。中學的'行為規(guī)范與小學的大不相同,要養(yǎng)成行為規(guī)范也非一朝一日之功。七年級新生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生活不能自理;學習不夠安心;時間不會利用;不敢面對老師等,這些都反映出學生行為習慣差。我利用活動課、班會課著手訓練:組織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各小組行為規(guī)范達標活動;對行為規(guī)范欠缺的學生進行形式多變的教育。要求每位同學從每件細微的小事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學會學習、學會走路、學會就餐、學會說話、學會娛樂和審美、學會勞動和健體。要求學生在學習上要刻苦鉆研,生活上要勤儉節(jié)約,待人上要文明有禮,與人相處上要團結友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行為有所改變,自理和自制能力都有加強。
2、健全班干部職責。在學生中挑選有一定經驗和膽識的人擔任班干部并進行短期培訓:指導工作方法,統(tǒng)一思想認識,確立班級目標。這對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管理水平的提高,無疑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還適時召開班干部會議:了解學生動態(tài)思想,商討班級工作開展事宜。這又調動了他們搞好班級工作的積極性。班級自從實施學生自我管理后,學生的自覺性增強,班干部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3、開展競賽活動。初一新生普遍好勝心強,利用這一心理特征,已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如黑板板書;小組辯論賽;課上朗讀;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優(yōu)秀班干和學生評比等。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激發(fā)了每個學生搞好班級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工作中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應用,面對各種實際情況選取適當?shù)姆椒◣椭跻恍律霸邕m應初中生活,融入初中生活。使新生們調整了心態(tài)、樹立了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對新生們提出了期望。初一新生在表態(tài)發(fā)言中表示將制定新的目標,做好揚帆遠航的準備。
教學行為反思8
班級中有一位男學生數(shù)學成績是倒數(shù)的,平時又特別調皮,經常上課不認真聽講。一天下課他拿著作業(yè)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問:“韓老師,這道題怎么做?”我接過本子,一看,見是我早上課堂里剛剛講完的習題,他還沒訂正好。我心頭的怒火不打一處來,“你上課在做什么?我不是剛剛才講過的題目?去問學習小組長!
我這么兇的對待他,我想這個學生也許現(xiàn)在還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兇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學生,我想我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一遍。即使他上課沒有聽。靜下來想一想,我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實上,我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樣做有什么樣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氣才敢來問我,被我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認真聽課的缺點,現(xiàn)在可能會使他更不喜歡聽數(shù)學,上數(shù)學課了。同時我也輕而易舉的把他的上進心給扼殺了。
事實上,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教師可以說是有很多。如果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即批評,要他坐下。學生能夠站起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一點就是勇氣可佳。更何況他舉手回答問題,說明他在認真聽課,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學生肯定不會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了。有的教師經常會說我上數(shù)學就是沒氣氛,舉手的學生就是這么幾個。我想上面這點會占了很大一部分。對于差生,教師的態(tài)度可能會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會給好臉色看,還不停的說他學習這么差,成績是倒數(shù)的,拖班級的后腿……
雖然學生只是小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shù)”,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一文
教學行為反思9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八年級生物新教材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課第一課時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能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這堂課我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了“資源利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調查、資料收集、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
圍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主題,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飼養(yǎng)小貓或小狗的實際經驗、發(fā)表意見,互相交流。這個過程不僅使得部分同學的思維流暢和表達能力得以訓練,而且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通過部分同學的展示,都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教科書上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教學中,首先配合多媒體課件播放了兩段錄象,通過直觀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概念等基礎知識。緊接著,我又組織學生對教科書上的4個資料進行分組討論,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小組討論結束后,各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加以簡單說明,對其他各組同學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所有同學可以點評和補充各組展示的成果。學生們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參與調查、、討論交流,相互學習,汲取并互補了各自的經驗,從被動的“知識容器”變成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資源的開拓者,合作的意識、自主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在學習體驗中生成新的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這讓他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不足之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少數(shù)同學參與意識淡薄,我也想激勵他們參與,但是效果不夠明顯。今后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少數(shù)基礎差的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教學行為反思10
我針對教師教育行為調查問卷的每項都認認真真地進行了對照,抱著以有則改正,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年級上數(shù)學課前,他們仿佛?對課間的趣事仍在意猶未盡地討論。這時候,伴隨著咚咚咚敲打桌子的聲音,孩子們從討論聲中驚醒,可時間一長,感覺這種方式顯得粗魯和暴力。于是,我靈機一動轉移話題,把對學生的批評轉化為學生的律動,邊唱邊配合動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數(shù)學課上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面對層次差別大的學生,講解次數(shù)多時,作為教師自己被學生的不懂而挫敗,為此難免有生氣情緒?缮鷼庥杏脝?我經常在生氣時反思一下這三個問題:1.我為什么生氣?2.生氣能解決這個問題嗎?3.怎么解決面臨的問題。當問完自己,很奇怪我不再為此生氣了。
批評雖是一種矯正孩子壞習慣的手段,但一定要掌握批評的度,課上孩子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時,用智慧幽默的批評更能在保護孩子自尊的情況下幫助孩子認識課堂紀律。如果學生的行為影響了上課,這時應停下課來,對個別同學進行教育的同時間接也起到了對全班教育的目的,但批評教育的語言要直接簡單,以免影響課程進度。在課下,面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批評的方式應該有所改變,對于不能認識自己錯誤還要為自己辯解的孩子,批評應直戳錯誤的地方。對那種個性強的孩子,要循序善誘,使他們自己認識自己的過錯。但所有的批評只能是對事兒不對人,不能因為優(yōu)生差生的區(qū)別區(qū)別對待或是翻舊賬。
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認為激發(fā)孩子內在學習動力是最重要的事兒,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信。面對差生,不以成績作為判定的標準,我經常會對六年級“差生”這么說: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就行,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良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點滴做起,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應伴隨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的過程。
教學行為反思11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的迅速普及與推廣,教育教學中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亦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不斷深入而日趨成熟。
然而凡事皆有其兩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就會偏離了課堂教與學的實質。不少教師自視扔掉了粉筆,握住了鼠標就是更新了教育觀、解讀了新課程,盲目追求看似高潮迭起的課堂假象,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非常態(tài)行為,非但不加以批駁,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趨,這種現(xiàn)象從前的中學英語教學可見一斑,對此我們著實應該佇步反思,引以為戒。
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非常態(tài)教學行為的表現(xiàn)
(一)拿來主義 風起云涌
網終技術迅猛發(fā)展,工具型、資料型、開放型的教學平臺日益成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發(fā)展方向。網絡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帶有學科特色的教學平臺、多媒體資料庫、素材庫、課件和試題庫等,其質量參差不齊。也許是由于日常教學工作相當繁重,也許是制作課件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在構思、搜索、準備上,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往往一看到網上有內容相關的英語課件,就全盤接收,下載為己所用,不知不覺中成了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頂禮膜拜者,網絡資源的拿來主義者。孰不知學情不一樣,再優(yōu)秀的課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教師、學生乃至每一次課堂教學。
(二)三維音畫 眼花繚亂
最近筆者參加了一次中學英語優(yōu)質課的評比,兩天10節(jié)課清一色的運用多媒體課件,似乎沒有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就談不上新課程標準的貫徹。有的教師把渾身的解數(shù)使出還不夠,更有甚者,一堂英語課還配個助教(電教教師)演示課件。課伊始,教師邊舞蹈邊唱歌,運用網絡資源,把收集到的圖像等素材用多媒體技術的多種展示手段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得學生不斷贊嘆。在小組幸運52的猜題比賽中滲透教學內容,觀看視頻片段,同時進行提問,小組討論、辯論,展開師生、生生互動。也許一開始學生會感到新奇、刺激,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但頻繁的視頻變化終究會使學生出現(xiàn)視覺疲勞,到后來只知道跟著教師Yes,Yes,下課以后問學生:“喜歡這節(jié)課嗎?”“喜歡!薄盀槭裁矗俊薄熬。”“學到了什么?”卻答不上來,一臉的茫然。
(三)蜻蜓點水 囫圇吞棗
新課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但有些教師過于求多求全,運用網絡資源,收集了大量的課外知識,構筑不同的任務,濃縮了學的過程,過分強調在“做中學”的“做”,超額設計了一系列的拓展練習任務。學生忙忙碌碌地“為做而做”,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學”。例如,有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地圖設計問路對話,每個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品質、思維方式本來就各具特點,對話設計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認識結果,教師只有留出充足時間讓學生討論、展示,使課堂變成思想交鋒、合作學習與互相競爭的場所,讓每個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得到不同程度的價值認同,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小組合作活動不到兩分鐘,剛剛進入狀態(tài),教師就示意學生“Stop!”,準備示范對話,學生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要么答不上,要么按事先準備好的答案讀一遍。一堂課就這么草草收場。教師為了完成那些體現(xiàn)新課標旨意的“任務”,忽略了最為重要的完成任務的過程,而師生、生生探究合作、共同發(fā)展的教學互動過程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四)主導突顯 主體淡化
凡是公開課都選擇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每個教師都會精心準備課件,把每一個教學步驟,每一個設計好的教學任務通過多媒體輔助演示出來。粉筆、黑板等早已失去其應有的教學工具的地位,成為了教學觀念落伍的代名詞。既然任務已設計,而且每個任務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在課堂上就很注重引導學生順著既定的任務鏈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否則這被激活的思緒又怎能收得回?這課件還怎么演示下去?這些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上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教學過程中下意識地利用了對學生調控支配的權利,以課件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再定位
(一)明確目的性
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目的是創(chuàng)設一個集圖像、聲音、動畫和文字于一體的語言教學情境,因為多媒體具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容量龐大的優(yōu)勢,能適時呈現(xiàn)教學內容,展示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材料,鏈接教學環(huán)節(jié),補充相關主題的背景語料,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言材料,營造濃厚的學英語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借助多媒體,通過各種感官綜合刺激學生大腦,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使課堂教學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效率地進行,避免為課件而教、為課件而學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態(tài)教學行為。
(二)講究科學性
正確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開發(fā)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要講究科學性,妥善處理人與多媒體網絡技術、網絡教學資源的關系,教師、學生通過有效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獲取網絡教學資源,再將網絡教學資源反饋給課堂教學,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由此可見,多媒體網絡技術是一座通向網絡資源的橋梁,它和網絡教學資源都是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不能把它們的地位凌駕于課堂教學之上。在網絡資源的開發(fā)、甄選上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向學生推薦實用有效的`教學網站;在網絡資源的運用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重視探究學習的過程,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發(fā)展空間,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由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
三、基于網絡的課堂教學對英語教師的再要求
(一)學無止境 教無定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重視理論學習,把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新課標,解讀新課標,樹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導學生樂學善思,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把接受式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
反思不是拋棄,反思是為了發(fā)展、為了進步。教師要對新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養(yǎng)成撰寫課后反思錄的習慣,把教學中的經驗、收獲、不足、困惑記錄下來,進行研討、改進。沖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的束縛,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吸納網絡資源,博采眾長,邊學習、邊反思、邊實踐、邊提高,不為教學框架所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提升信息知識和技術素養(yǎng)
教師良好的信息知識和技術素養(yǎng)是正確運用網絡資源的支撐點,教師應具備相應的信息知識和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網絡資源組織與甄選能力、資源調控能力以及熟練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選取交互性強的課件制作軟件,使課件能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最大范圍內隨意調用,發(fā)揮網絡教學手段的實用性、靈活性。
同時,教師要善于運用網絡資源,而不是拿來就用。教師可以學習建立自己的網站,把自己制作的課件、教案放在那兒,也可以通過超鏈接功能,進行再次加工,把其他網站的課件溶入到自己的課件中,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以搭積木的形式,把平時收集、制作的課件積累起來,充實課件庫,為了便于查找,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或年級進行分類編目,做個資源積累的有心人。作為英語教師,平時要多瀏覽國外的教育網站,學習其他非英語國家成功的英語教學法,也可利用BBS、QQ等網絡功能互相切磋英語課堂教學心得,探討英語教學領域的新趨勢,最大限度地使網絡為英語教師所用。
多媒體網絡技術為英語課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優(yōu)化了學習過程,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但也要正確對待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正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非常態(tài)行為,邊實踐邊反思,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遵循網絡教學資源運用中的科學性,使每一節(jié)英語課的教學都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髓。
教學行為反思12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是思品課教學的任務之一,在教學中必須抓好三個落實:
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抓落實
凡教有關培養(yǎng)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課文,教師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開始階段,就注意安排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環(huán)節(jié)。如開展先導性的課前活動或預習性的閱讀和議論,促使學生接受課堂教育與訓練都能出自內心的需求,表現(xiàn)出“我要學”的心態(tài)。具體做法有(1)要先讓學生對名人事跡有所接觸和了解,引起議論和贊揚,初步產生敬慕之情。這樣,學生就能從中感受到學習名人事跡的意義所在,從而激發(fā)出學習的主動精神。(2)要先有意識地提示學生尋找自己或身邊的人和事中可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的聯(lián)系點,引導學生做好聯(lián)系實際的準備。這樣,行為習慣表現(xiàn)好的學生就有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表現(xiàn)不夠好的學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上思品課對糾正自己缺點的好處,變被動心態(tài)為主動心態(tài)。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要抓落實
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應同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結合起來,一方面讓學生在學習訓練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明確其中的意義和好處所在;另一面讓學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礎上,懂得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做到在接受養(yǎng)成教育和決擇自己行為習慣時,都能達到自覺的程度。
三、激勵學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實
養(yǎng)成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它需經常激勵學生的自律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認識并理會到榜樣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發(fā)學生自律的動機,再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出行為上的閃光點,最后勉勵學生學習榜樣,經常進行自律。經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進步的學生,讓他們敢于自律并克服缺點的勇氣得到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律的好處,感到有信心養(yǎng)成樂于自律的品格。
教學行為反思13
【摘要】對中學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進行了綜合研究,旨在重視和提高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術科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化,為術科教師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可操作的平臺。
【關鍵詞】中學 教學反思能力 教育行為
引言
20xx年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上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向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其意義就是要教育從外延均衡到內涵均衡升級。現(xiàn)階段如何讓術科教學在現(xiàn)有的師資和辦學條件下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的,主要是教育行為怎樣進行教育行為向高位優(yōu)質均衡轉化?如何有效進行教育行為的轉化?
本文對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進行了探討,旨在重視提高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術科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化,為術科教學向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提供有效手段。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河北唐山開灤一中教師。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新課改和有關教學反思的文獻資料。
1.2.2 專家訪談法:訪談市教育局和河北唐山一中的有關專家。
2.結果與分析
2.1術科教師的職責及術科教師的發(fā)展刻不容緩
術科教師的反思能力已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途徑,也成為術科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為優(yōu)化術科教學手段,提高術科教師的教育水平,術科教師應吸收、并有效運用反思,通過反思能力不斷提高,提升術科教育質量,從而促進體育教育向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2.2提高術科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
中學術科教師的教育活動是聚焦在術科教學集體活動范圍內的,開放性集體教學活動是術科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形式。鑒于集體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和教學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主要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去看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
術科教師的教學反思滲透在體育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促進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改變。要積極創(chuàng)造教學反思的環(huán)境和條件,實現(xiàn)人為控制或制度調控,從而有效促進術科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實現(xiàn)術科教學向高位均衡優(yōu)質發(fā)展的可操作性。
2.2.1 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使術科教師在備課基礎上了解學生,設計高效的教學活動
2.2.1.1 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想要術科教學更為優(yōu)化就要反思學生當前的認知現(xiàn)狀。了解學生的`已有技能知識、技術水平和他們的發(fā)展?jié)撃苁欠浅1匾模簿褪且私鈱W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術科教師反思學生的現(xiàn)有能力和知識狀況,設計出適合學生最近發(fā)展階段的教育行為,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向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
2.2.1.2 教學反思有助于術科教師重視教材的內化內容,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相適應
教學反思的積極作用,讓術科教師把教材只作為一種參考資源,選取教材的內化內容,幫助術科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的一種參照工具或是一種傳遞媒介,通過懂、透、化來優(yōu)化教材,讓教材的思想性和實踐的科學性融合在一起,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使教材、教師、學生三者互相融合,相互發(fā)生作用,促進術科教育活動實現(xiàn)最大的成功。
2.2.2 教學反思有助于術科教師在課上形成有效支持行為,促進教育行為的再創(chuàng)造
2.2.2.1教學反思指引術科教師在課上形成有效的支持行為
術科教師的支持行為簡單概括為:觀察、傾聽、對話、回應、指導術科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行為,這五種互動行為是術科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中,觀察學生學習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術科教師根據(jù)上課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手段,反思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紛繁復雜的情況,并分析他們個性特點和個人心理形成原因,最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形成有效的支持行為,才能轉變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
2.2.2.2教學反思指引術科教師教育行為再創(chuàng)造
在反思教學過程中,術科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開發(fā)者和設計者,將術科材料和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實踐教育活動,主動探索同時靈活執(zhí)行,術科教師教育行為的再次改進和轉變,讓學生再一次積極主動地投入術科教學活動中來,實現(xiàn)教學反思促進教育行為的轉化。
2.2.3 規(guī)范術科教師課后輔導和教學評價,促進教學行為的轉化
師生之間的教育活動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從未停止過,只是改變了教學的活動形式,即傳授-接受形式的教育活動到獨立學習行為方式的轉變。術科教師的教學評價更有助于調整和改進教育行為,對提高教育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術科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自我審視、自我診斷,使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轉變。
3.結論與建議
術科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不斷歸納、反思、總結,不斷梳理教育行為,對術科教學實踐提出重新審視,教育行為的改變。創(chuàng)造術科教師反思條件,控制術科教師的反思行為,提高術科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就能控制術科教師教學行為的轉化,可以實現(xiàn)術科教師發(fā)展的可控制性,最終實現(xiàn)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9-190.
教學行為反思14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是第五單元第二章的第二節(jié)知識,本節(jié)知識內容不多,但有些知識不容易理解,并且本節(jié)課強調培養(yǎng)同學們的對比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的能力,因此課堂中充分列舉實例,并結合板圖和練習,使同學們邊學邊練,總體上教學效果還不錯。回顧本節(jié)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敏捷、靈活,對生物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有熱情。他們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但對于知識掌握不夠系統(tǒng),深層次分析能力較弱,立體夠建立有限。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以故事導入著手,從而快速將學生帶人課堂,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便于同學們充分理解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給同學們列舉了大量動物行為的例子,并且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清楚、直觀的判斷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面稍有欠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講課內容缺乏與學生自身相結合,還有課堂練習時間過少,導致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掌握不夠深入。下面就《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一節(jié)知識的講授過程做如下反思。
一、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
1、通過設問導入
“人與自然是大家都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在節(jié)目中經常出現(xiàn)幼小動物跟他的雙親玩皮戲耍的場景,這對小動物來說,有什么意義呢?”這樣的設問學生在電視節(jié)目中已經知道答案——幼小動物在向他的雙親學習本領,這樣的行為是學習行為,這樣本人就可以直接切入本節(jié)的主題,在黑板上大字寫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趣味講解展開
在講授學習行為前,首先,要講清先天性行為。在上節(jié)課中已經學過動物行為的概念,因此本人可以先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先天性行為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如家養(yǎng)的小貓、小狗等寵物,他們剛出生時不用誰教,就會吃東西,就會睡覺,這些行為是怎么來的呢?學生自然知道是“與生俱來”的,教者進而點撥“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而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前面所例舉的貓狗生來就會吃、睡等屬于先天性行為,幼小動物與雙親嬉戲就是學習行為。
3、通過資料分析鞏固提高
這節(jié)課的教材中給出了6個圖文資料,本人要求學生逐一分析,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進而總結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不同的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
學生討論分析做答后,教者再給予肯定總結,使這節(jié)課達到預期效果。
二、在本節(jié)課中我覺得有以下優(yōu)點:
1、用最快的方法拉近距離。在開始上課前走到學生中間,指導學生預習,用親切的語言和他們進行溝通。在講課進行時刻關注學生,用手勢、眼神引導,用話語鼓勵,講課思路清晰,抓住學生的思維變化,縮短距離。
2、盡可能少的時間了解學生,開始問題的難度降低,鼓勵學生回答問題,通過簡單的問答,快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判斷,用淺顯的語言講課,面向中等生,推動潛能生,通過問題的解決,將知識還原在生成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學習生物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優(yōu)生的發(fā)展。
3、教學策略的選擇上
1)在判斷動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時,通過大屏幕展示動物的圖片,及行為產生的原因文字輔助,對教材進行補充。在判斷大山雀喝牛奶屬于什么行為時,播放錄像片段,將過程真實再現(xiàn)了,促進學生實際生活與理論的理解和溝通。
2)教學方法以教師引導為主,以問題為線索,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思考、解決、理解,促進思維發(fā)展。,充分利用教材,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師深入小組內部,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互相研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小組長綜合本組觀點,選派發(fā)言人表達本組觀點,全班大組交流時組織大家及時評價,在問題交鋒中教師適當引導,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恰當?shù)倪x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避免“審美疲勞”。
3)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不僅在知識的對與錯上面,還在學生表達是否流暢、語言是否恰當、態(tài)度是否積極等方面及時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反思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 在個別小組回答問題時,看到他們不能恰如其分的按照我想要的思路回答問題時,搶過學生的話,直接說出老師的結論,過于直接、過于著急了,如能再稍加引導,多給些時間,或許效果更好。
2、對小組學習評價過于簡單,沒有來量化考核,對學生來說有些遺憾。
3、 對先天性為這一知識點的挖掘不深,僅僅指出有遺傳物質,沒有進一步深層次引導出遺傳物質是DNA,不利于優(yōu)等生的學習。
教學行為反思15
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不斷要與時俱進,且要因人而宜。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行為長期墨守陳規(guī),一刀切,齊步走,不反思不總結不更新,教學效果就會體現(xiàn)低效無效。物理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進行經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學行為時僅僅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還需要有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學識為基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學理念為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要轉變物理教學理念,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了解社會和科學的飛速發(fā)展;了解新時代對物理知識的追求,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揚長避短,更新教學行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行為反思】相關文章:
社會行為的教學反思09-18
社會行為教學反思12-01
社會行為教學反思優(yōu)選01-31
教師教育行為反思03-16
教學反思體育教學反思03-16
教學反思03-02
《讓》教學反思12-12
教學反思05-22
精選教學反思05-14